你知道讓一個杠鈴忍住不杠有多難嗎?宋知南知道。
你知道當一個杠鈴得到一個杠精係統後會發生什麼嗎?此時的宋知南也想知道。
宋知南躺在隻有一米寬的木板床上,一翻身床板嘎嘎作響,此時的她雙目微閉,陷入了淺淺的思索中。
經常穿越的人都知道,她穿越了。穿到1970年,跟著她一起來的還有一個杠精係統。
想到係統,宋知南微微歎了一口氣,組織這是不讓我退休呀。她整治了三個老板後,辭職做自媒體博主,因為口無遮攔,淨說些大實話,一不小心火了。
人紅是非多,再加上她說了一些母道話,很多公網友破防了。那幫人組團來攻擊她,她熬夜跟人對線,因為戰況太激烈,氣病了幾個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的中老年男人,險些鬨出人命,事情鬨大,她被帽子姐姐溫和耐心地教育了一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你以後說話要注意。”
宋知南心裡委屈,明明是他們先網暴我的,有病你就直說啊,她一定會讓他們先吃藥。爺爺跟她說話前,她都會提醒老人家先吃一粒速效救心丸。
癩蝦蟆攻擊人類,還不讓人還嘴,世界真是索然無味。宋知南決定不杠了,她的人延遲退休,但嘴可以早退。
宋知南說退就退,就連她爸說“專家說早上不能空腹吃喝,更不能吃垃圾食品”,她都能忍住不杠。
她甚至破天荒地附和道:“爸你說得對,專家也說得對,你們男人的嘴就像那恒河的水。——那這個漢堡和煎蛋都歸我了,你不能空腹吃早餐。”
宋爸小小的眼睛裡充滿了大大的疑惑,總覺得哪裡不對,但又說不出來不對的地方。
吃完早飯,宋知南打開奶奶留給她的屠龍之書:《湖南老爺爺選集》。
國內發展不順,某類人全身都是雷點,一踩就炸,開不起玩笑,限製又太多,教人活潑不起來。
她打算出海,先去非洲看看。聽說那裡可以大展手腳,某個前輩竟然可以一邊上班一邊給某部落當軍師,且屢戰屢勝。宋知南覺得她上她也行,她可是讀過《孫子兵法》的女人。去之前再武裝武裝思想,說不定能混個酋長當當。
宋知南沒想到她剛武裝了一部分了思想,就來到了這裡。
她穿到了一本名叫《綠茶美人在七零的幸福生活》的書裡,她是十八線女配,是女主的對照組之一。
女主是團寵又茶又萌,被全家寵上天;她是團坑,被全家坑到底。
女主與男主甜蜜戀愛,幸福一生;她初嫁渣男,再嫁雞賊男,下場淒慘。
宋知南蹙著眉頭,努力回憶著書中的劇情,看書一目十行的不良後果出現了,她隻記得這文的整體感覺和部分情節,再細一些的東西全不記得。估計遇到劇情觸發會想起來一些。
罷了,不記得就不記得,先顧好眼下再說吧。她現在是什麼個情況來著?
原身跟她同名也叫宋知南,上有兩姐一哥,下有一弟。大姐宋知春,二姐宋知夏,哥哥宋秋實,弟弟宋冬寶。她之所以叫宋知南,是因為父母覺得家裡女兒太多了,多子多福指的是兒子,不包括女兒。於是就給她取名宋知難,寓意為知難而退,讓女孩彆再來宋家投胎了。上戶口時,工作人員覺得名字的寓意不好,就改為宋知南。
大姐宋知春已經嫁人了,婆家在城南的郊區。二姐宋知夏也有了對象,且對象家庭條件不錯,以後能幫到娘家,加上她性格圓滑,嘴甜會哄人,宋爸宋媽對她雖不寵愛但還算湊和。至於宋秋實,人家是宋家長子,自然倍受重視。宋冬寶更不必說,也是父母的眼珠子心尖子。隻有宋知南,夾在中間,從小倍受忽視。而且她性子倔強,遇事喜歡硬剛,更不得全家喜歡。活是她乾,氣是她受,好處一點沒落著。
宋知南:這可不行。人不能慣,越慣越混蛋;人也不能讓,越讓越囂張。這宋家早該整治了。
宋知南正想著該從哪裡入手整治宋家,就聽見咯吱一聲,客廳的門被推開了。
她打著哈欠,推開嘎吱作響的房門看看是誰,進來的人是宋爸宋上進。
宋上進四十來歲,一張方方正正的國字臉,兩道濃眉幾乎連在一起,看著脾氣就不好。
宋上進一看到宋知南竟然睡到現在才起,心裡的邪火立即竄了上來,張口就罵:“都幾點了還在睡覺?懶死你算了。我怎麼那麼倒黴,生了你這麼個廢物,連個工作都找不到,讓你下鄉還鬨著不去,就知道作死,有本事你就真死了算了。”
宋知南想都沒想,張口還擊:“哎喲,你還倒黴?倒黴的是我好嗎?我被你們兩個廢物生出來,吃不好穿不好,受氣的總是我。彆人的爸爸有本事,一畢業就給安排好工作,你呢?自己沒本事不知道反省就知道怪我,好意思嗎?我要是你早一頭撞死了,活著都覺得丟人。”
她話音剛落,就聽見腦海中響起一個欠欠的聲音:天靈靈地靈靈我就是杠精,本統恭喜你開啟異世第一杠,杠精值加1點,已激活係統,發放新手大禮包100立方靜止空間,一次種植空間開啟機會。
宋知南心中驚喜,抬杠竟然還能有收益?專業對口還趕上了風口,這誰能擋得住?至於以前說的讓嘴退休的事,立即更改政策,必須延遲退休。
宋知南剛高興了一會兒,對麵的宋上進先是怔了一下,便開始發飆,他氣得額頭青筋暴露,拳頭都硬了,想要揍人。
宋知南一看事情不好,扭身進屋,從笸籮裡抓起一把剪刀衝出來喊道:“想動手是不是?來來,你出拳頭我出剪刀,看誰能贏。誰不讓我好活,我就讓誰不得好死。”
宋上進愣住了,他盯著宋知南看了半響,用難以置信地語氣說道:“你反了天了,敢捅你老子?”
宋知南冷聲道:“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我有革命正義護體,不懼一切牛鬼蛇神。你這是封建家長作風,破四舊破的就有你。你再敢囂張,我去外麵貼大字報舉報你反、革、命。”
宋上進聽到這話嚇得臉色一白,他警惕地望望外麵,還好現在是上班時間,家屬院裡沒什麼人。饒是如此,他也嚇得心砰砰直跳,趕緊飛快地關上房門,說話語氣都變溫和了:“小南啊,你這孩子氣性咋這麼大呢?爸說你幾句,還不都是為了你好。咱可不能學外麵那些紅小兵。”
宋知南嗤之以鼻:“我想捅你也是為了你好,給你放放血更健康;我舉報你也是為了你好,讓你思想更進步,跟得上時代的腳步。”
宋上進無言以對。
他真想一巴掌扇死這個不肖女,但他現在不能。
宋上進拿出一副慈父的口吻,語重心長地說:“小南,咱們是一家人,家裡要是有個好歹,你也跟著受牽連。”
宋知南盯著宋上進的眼睛說:“我聽彆人說,我不是你們親生的,所以你們才對我不好。既然不是親生的,那我有什麼好在乎的?你們進去了,我就跟你們劃清界限唄。”
宋上進連聲否認:“瞎說八道,你聽誰說的?你肯定是我們親生的,你要不是親生的,我們養你乾啥?自個生的都養不過來去養你一個丫頭片子?”
“算了,我是回來拿東西的,還得去上班呢。彆鬨了,來,爸給你一塊錢。”
宋上進略有些討好地摸出一塊錢放在桌上,回屋拿了東西就離開了,臨走時,他不放心地叮囑宋知南:“小南,聽爸的話,氣性彆那麼大,彆胡鬨,——你要是困就再睡會兒。”
宋上進關上門離開了。
宋知南把桌上的一塊錢收起來裝進口袋裡,原主一個十五歲的大姑娘,手上連一分零花錢都沒有,可哥哥弟弟卻有。上次,大姐回娘家給了她1塊錢,最後卻被弟弟宋冬寶搶走了,她氣得跟宋冬寶乾了一架,卻被爸媽聯合起來打罵鎮壓。
最可氣的是,現在的政策規定,多子女家庭未婚無業的隻有一個能留在城裡,二姐宋知夏不想下鄉,火速談了一個貌醜但家境不錯的對象,偷偷領了證,宋知夏婚事定了自然不用下鄉。宋冬寶還在學校混著沒有畢業也不用下鄉,大哥宋秋實已經高中畢業,但他也不想下鄉。名額自然落在了最不受寵的宋知南身上。宋知南當然也不想下鄉,她還想上高中,家裡堅決不同意。激烈抗爭無果,原主鬱結於心,生了一場病,宋知南就是這時候穿來的。
現在的宋知南也不願下鄉,幾十年後的農村都不適合女孩呆,何況是現在。那是一個赤果果的叢林社會,女性是農村的最底層。她們這些沒有親人在身邊的外來女孩更是本地流氓地痞眼中的獵物。她不想去,但總得有人去,那就讓宋秋實去吧,男孩子嘛,就得多鍛煉鍛煉,才能當一個獨立男孩。
好像他們家還沒有報名,宋知南決定幫大哥一把,自家兄妹能幫的就幫。
她進了父母屋裡找戶口本,看抽屜裡還有些零錢,就順便拿了幾塊錢揣兜裡,拿自己家的錢能叫偷嗎?弟弟拿得,她怎麼就拿不得?
說起弟弟,她想起這廝搶自己的錢,於是便進了哥哥和弟弟合住的房間,翻箱倒櫃一通找,最後找到了一塊多的零錢和二斤糧票,宋知南全部拿走。
宋秋實的書架上的高中課本竟是九成新,她也順手搬回自己屋。宋知夏也是高中畢業,但她的書畢業之後全賣了,她想看也沒有。
宋知南拿著戶口本出了門,循著記憶中的地圖去街道辦事處。
到了街道辦事處,不用她問就看到了知青辦門口那十分顯眼的紅色橫幅:“廣闊天地,大有作為;農村城市一盤棋,人民戰士學人民。”
知青辦的辦公桌搬到了外麵,那裡正圍著一群人。
宋知南擠不進去,在外麵大聲說:“同誌,我要報名下鄉。”
她這麼一喊,就聽見辦公室裡麵有個女同誌高聲應道:“報名的到屋裡來,大家彆堵在門口,讓人家報名的進來。”
眾人聞言緩緩挪出一條小道來,宋知南斜著身子擠進去,房間裡有兩個工作人員,一男一女,男的是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女的三十來歲,一頭乾練的短發。
女同誌正在低頭擺弄表格,抬頭打量了宋知南一眼,問道:“同誌,你要報名下鄉?”
宋知南掏出戶口本:“是的,我替我哥報名,他叫宋秋實,十八歲,今年高中畢業,他滿腔熱血,一心想到祖國最需要他的地方去奉獻青春。”
工作人員不疑有他,現在的熱血青年還有不少,有的家長攔都攔不住。
她問了一句:“他本人怎麼沒來?”
宋知南也不確定是不是可以替彆人報名,她稍稍思索了一下,便說道:“我哥本來打算自己來的,半路被同學叫走了,他同學也要下鄉,大家以後天南地北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見麵,我哥想趁著還沒走多跟同學聚聚,非要讓我過來替他報名。同誌,這要是不符合規定就算了,等改天讓他自己來也行。”
她做出一副不甚在意的模樣,讓報就報,不讓報我就走。
工作人員見她這個態度,反倒是放心了。要是宋知南急吼吼地非要報名,他們反而會起疑心。
宋知南作勢要走,短發女同誌立即叫住她:“你先彆走,替自己的家人報名是沒問題的,你過來登記一下。”本來動員人下鄉有點麻煩,好容易有人主動來報名,那當然不能放過,雖然說上麵的規定是儘量讓本人來報名,但人家有事,親妹妹來幫忙報名也不是不可以通融。
宋知南飛快地填上表格,還特意附注一句想去黑省北大荒奉獻青春。那裡可是未來的大糧倉,正需要哥哥這樣的人去建設。
填完表格,她順便問道:“同誌,咱們這一批知青什麼時候出發?”
“三天後的早上七點半,到時會通知你們的。”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