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1 / 1)

她不卸甲 應燈 2391 字 2個月前

來的是幾個佩刀巡視的城守軍,一邊排著隊往糧倉的方向走,一邊七嘴八舌說著話。

許是這周圍沒有其他人的緣故,他們並未放低聲音,全然沒想到有人匿在巷中,將這些話一字一句收入耳中。

“這糧倉到底什麼時候修啊,總不能到最後又是咱們的活兒吧?”

腳步兵甲聲又近了些,話音剛落便有人接上。

“我看是懸。府衙裡那幫人忙得團團轉,一聽梁州的人來了,這不,又連忙把咱們這些不當值的也通通叫來巡邏了,我看著糧倉的活啊,最後也少不得落到咱們頭上嘍。”

“哎,我說咱這知州大人也真是的,不就叫幾個工匠糊個頂子的事嗎?怎麼就拖到這大雪天裡還沒弄好?”

“定是那些府衙裡那些懶貨光吃不乾,”那人說著啐了一口,隨即頓了頓,又道,“屆時若隻是修個倉頂,乾乾活跑跑腿什麼的都算是好的,彆把臟水往咱們城守軍身上潑就行。”

宋玉昭聞言皺眉。

這話是什麼意思?

其他士兵也聽得雲裡霧裡,追問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什麼臟水?”

一行人離巷子越來越遠,宋玉昭聽不清他們說話,想再悄悄往前跟幾步,卻忽然一聲口哨聲陡然從遠處傳來。

聲音短而急,混在西邊鬨市的叫賣聲中,被縹緲寒風裹挾著送入耳中。

宋玉昭怔住,屏住呼吸凝神仔細分辨,不一會兒又聽見兩聲一模一樣的動靜。

一共是三聲哨音。

她猛地回頭,目光越過巷子儘頭的高牆,隻見隱隱泛起青黑的天邊,一排冰淩被掛在斜簷上。

來不及多想,宋玉昭轉身攀上高牆,身子在房頂打了個轉,而後腳點青瓦,向著哨聲響起的方向迅速竄去。

這聲音她再熟悉不過了!

宋玉昭往西邊追了一會兒,剛好追到剛才栓馬的小巷。

在屋頂分辨好位置,她縱身躍向馬背,駕馬一路往西邊奔去。

冬日裡天暗得早,街道兩側的窗欞裡已經有燈火亮起,在結了冰的光滑地麵上照出一片片橙黃色光暈。

從城東一路追到城西的鬨市,路上也漸漸熱鬨起來,宋玉昭不得不放慢速度,在三三兩兩行路人中仔細分辨。

從前她在懷遠軍與親衛約定,兩指捏哨為信,三聲為成,一聲為敗,可她一年前卸甲回京時,她的親衛被打散重新分入三軍,除了隨她回京的茂平,就隻有……

“楚英!”

一個高挑的背影從街邊賣花燈的小攤後一閃而過,宋玉昭喊了一聲,但聲音很快沒入人群。

她讓青檀在京城探查楚英的消息,但天高水遠,青檀查起來並不方便,而且,楚英也未必知道她回了邊關,這次若真是有緣再遇,她必不能錯過這次機會。

楚英是否還願意回來,總要當麵問過才知道。

應是察覺有人跟著她,楚英不再想方才一樣目標明確地往前走,而是鑽進一個個小巷子開始繞路,想甩掉後麵跟著的人,宋玉昭想喊她一聲,但見她全副武裝處處謹慎,又怕出聲後暴露了楚英的行蹤,隻好一路緊緊跟著。

一直追了好幾條巷子,楚英仍是專挑岔子和人流多的地方走。

宋玉昭心知這樣不是辦法,跟著她跑了幾圈後,終於在一個街口停下腳步,屏息貼牆立在暗處。

三五步外架著個賣糖人的攤子,熬著糖漿的小鍋中咕嘟咕嘟冒著小泡。

“糖人嘞,賣糖人。”

約莫半炷香,街角出現一黑衣女子,腰彆短刀,站在陰影裡察看左右情況,向右側身時,樓上雅間落下的燈光映在她半張臉上,她微微往後躲開,但宋玉昭已經借著那束光看清了那女子的樣貌。

她確確實實就是楚英。

她究竟在做什麼?

確認身後無人尾隨,楚英將腰上短刀又往裡彆了彆,而後從陰影中走出,順著長路拐進一個更熱鬨的街道。

宋玉昭這次不敢再離她太近,混在人群中遠遠跟著。

這條街十分熱鬨,比方才一路追過來時遇見的人都要多,街頭巷尾都早早點了燈,各大酒樓也都開在這邊,後廚裡傳來各種油水茶飯的氣味,一縷縷煙火從雅間和鋪麵後方緩緩升起。

這個時辰,各大酒樓茶館正是上人的時候,越往街裡走就越熱鬨,快走到街那頭的時候,楚英終於停下了腳步,側身打量著不遠處的一處酒樓。

宋玉昭的目光也順著她的視線往前看去,隻見一個裝修華美豔麗的三層高樓,寬敞的大門朝外打開,掛在門頭上的牌匾上寫著“攬月樓”三個大字。

外頭則站了幾個美貌各異,滿麵春光的年輕女子,甩著手帕將門口的客人往裡迎。

青樓?

宋玉昭眉頭微皺,突然有些想不明白了。

她不知道楚英這一年來在外麵做什麼,也不知道她如今在為誰做事,可是她方才一路上萬般謹慎,處處小心遮掩,怎麼看都像是有要事在身的樣子,可她這會兒來青樓做什麼?

宋玉昭垂頭想著,卻見楚英不知何時走到了街對麵,壓著頭快步進了攬月樓旁邊的一個小巷子。

她竟不走正門嗎?

門口的姑娘門扭著纖軟的腰肢,穿著單薄的衣裳在寒風中攬客,宋玉昭猶豫片刻,抬步往攬月樓走去。

“呦,這位姑娘怕是走錯地方了,”一個黃裙挽髻的女子迎上來,臂上的巾帛被風卷起一道弧線,輕輕纏到宋玉昭腕上。

“姑娘怕是來錯了,那邊才是酒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