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八月初,京城的天氣愈加燥熱,烏錦刺繡時常冒熱汗,她忍著熱意加快將張宗要的那幅人物繡圖繡出來。
二堂嫂富察氏從外麵進來鋪子時,她剛好停下來,揉揉發酸的手腕跟眼睛,見到富察氏忙喊一聲二嫂,後讓彩玉去倒茶水。
“不用忙活,我隻是過來跟你說說話。”富察氏輕聲道,親熱地拉著她的手,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過三日是董鄂家舉辦夏日涼宴,請了不少人,你姑母說你是未婚,正好借此機會看能不能多認識幾個人,在裡麵找到如意良婿,我與你一同前去,哪怕不找如意良婿,你也多認識幾個人,交個朋友,往後她們也會照拂你鋪子的生意。”
二堂嫂口中的董鄂家應是京城內城臨近西直門錦石坊街的正紅旗蒙古都統董鄂家,董鄂家的祖先何和禮是大清王朝的開國元勳,後金五大臣之一,迎娶了清太祖的女兒,成了額駙,何和禮死後被追封為三等子,死後幾十年積功惠及子孫。
董鄂一族還出了一個宮妃董鄂妃,逝後被封為孝獻皇後,是先帝最寵愛的妃子,董鄂妃的父親倫布與何和禮為同族兄弟,往上追溯是兩人的祖父為親兄弟。
如今董鄂一族的頭領與族長為一等公朋春,為何和禮的曾孫,康熙二十五年從正紅旗蒙古副都統升為正紅旗蒙古都統,其長女嫁與三阿哥胤祉為嫡福晉,可以說董鄂一族是京城裡排得上字號的望門貴族。
董鄂家宴請賓客不會送帖子到烏家這邊,她阿瑪官職太低,烏家又不是大家族,像這種宴會他們估計隻會請京城內名門世族、有名有姓的人家,不會邀請她,她還沒有資格,若是二堂嫂帶她一同前去,她不會有機會參加這種宴會的,姑母雖說看不起他們家,偶爾輕待她,但有時候又待她不錯。
她自然無意找如意良婿,不過她的確想鋪子的生意好,她刺繡的生意主要還是麵對有錢人家,刺繡屬於錦上添花的活,普通百姓苦於生計,隻會將銀兩花在刀刃上,講究實用,不會花幾兩銀子圖好看精致。
“嫂子,我想跟你一同前去,隻是我第一次參加這種宴會,我該穿什麼,需不需要備些什麼去都統府?”
富察氏笑道:“你隻需把最好看的一身旗裝穿上就行,抹些胭脂脂粉,打扮打扮,其它的您不用操心,你既然是與我同去,無需再備什麼,交給我即可,三日後巳時正,我過來接你。”
“我自己過去就好,不用過來接我。”
富察氏搖搖頭:“無礙,你是第一次過去都統府,可能不識路,我們有馬車,來去方便,也省得你走路。”
烏錦想著她沒有請帖沒被單獨邀請,她一人過去的確不大合適,於是點頭同意。
“行,那我先走了。”
送走富察氏後,烏錦繼續刺繡。
三日後,烏錦穿了一件大襟右衽的雪青色綢繡枝梅紋直綴旗裝,梳了小兩把式的旗頭,彆了一支蝴蝶簪,耳環是一對珍珠耳環,這一身裝扮幾乎是她最拿得出手的裝扮,像這種宴會,你不能衣著太樸素單調,彆人會下意識看輕回避你,你就很難融入他們的閒聊中,她也知道她這一身在那些貴女當中肯定算不上出挑,但至少不會突兀,她也抹了一點口脂跟腮紅,算是精心打扮一番。
姑母家的馬車準時出現在石橋胡同巷子口,二堂嫂富察氏伸出頭揮手招她過去,她一人很快上了馬車,馬車上還有大堂嫂馬佳氏、馬佳氏七歲的大女兒明薇與她們各自的丫鬟。
“錦姑姑……”明薇笑著叫她。
烏錦摸了摸明薇的腦袋,隨即也看著馬佳氏喊了一聲大嫂。
“怎麼不帶上彩玉一起?”富察氏問了一句。
“彩玉跟小娘她們要幫我看著鋪子。”
馬佳氏眼神輕蔑,說道:“你那鋪子一個月能賺多少銀兩,天天開著,少一天都不行,你不帶彩玉,彆人以為你沒有伺候的丫鬟,哪個官家小姐會沒有伺候的丫鬟,露出一副窮酸樣隻會讓彆人笑話。”
彩玉幼時喪父喪母,賣到人牙子那邊,之後被她阿瑪買來當她的丫鬟,但實際她跟彩玉一塊長大,情同姐妹,基本上彩玉不算是她的丫鬟,無需特彆伺候她,她自己其實也算不上官家小姐。
大堂嫂有時候就會這樣言語嘲諷她,說話不好聽,烏錦麵色平靜道:“我本就不是什麼官家小姐,大嫂才是真正的官家小姐,如今是官家夫人,大堂哥如今當大官了,我想我就站在大嫂跟二嫂身邊當個丫鬟就行,我伺候大嫂跟二嫂。”
“哼,我還嫌你笨手笨腳呢,我哪敢讓你伺候。”馬佳氏輕哼一聲,不過臉色和緩一些。
烏錦知道馬佳氏的性子,是需要彆人捧著她,隻要捧著她,她就高興,給你好臉色,她繼續說道:“如意跟在大嫂身邊好幾年了,我可能不如如意能乾,但我願意讓大嫂差遣吩咐,要不我先給大嫂捶捶腿。”
“你天天守著你那破鋪子,我想差遣你都差遣不動,我哪敢讓你捶腿,再說了,你要是去跟額娘告狀,那我不得讓額娘訓一頓。”
“我什麼時候告過狀?”
馬佳氏一想也是,烏錦這個人從來沒告過狀,她就這一點好,無論她怎麼待烏錦,怎麼奚落貶低她,她都不會跑到婆母那邊告狀。
烏錦是婆母的侄女,跟婆母同屬烏家,是婆母的娘家人,婆母雖然也看不上烏錦跟烏錦一家,但婆母不允許她們跟著瞧不起,因為婆母認為她們瞧不起烏家,也就是瞧不起她,她平日裡不會當著婆母的麵這麼跟烏錦說話,讓婆母知曉,少不了被婆母訓斥。
富察氏在一旁看著,嘴角有幾分笑意,她這個大嫂說不過烏錦,烏錦聰明,她婆母總說烏錦是烏家最聰明的人,要是男兒,說不定能有一番大出息,在她看來,烏錦這人的確很聰慧,三言兩語就讓大嫂對她態度和緩,知道“對症下藥”,很會捧著人說話,讓人生不起氣。
馬車緩緩朝著都統府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