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過了許久,在烏錦被冷風吹得身子直發涼後,進去通傳的看衛終於出來,後頭跟著李夫人的心腹大丫鬟冬雪出來,冬雪眼角上掀,眼神示意她跟著她。
簡親王府地廣開闊,庭院眾多,曲廊蜿蜒,亭台樓榭,烏錦跟在冬雪後頭,一路左拐右拐才來到李夫人的所在宅院。
冬雪引著她到東次間,替她掀開厚簾,讓她進去。
“謝謝冬雪姑娘。”
烏錦進入屋內,屋內燃著冬炭,暖和許多,隻見屋內靠牆邊是大鋪炕,鋪炕上麵鋪著大紅色纏枝石榴花軟墊,炕裡邊上豎著一盤絛朵花錦靠背跟一個長柱引枕,中間放著朱色炕幾,炕幾上麵擺著不少冬日零嘴。
庶福晉李夫人穿著圓立領寶藍色緞繡折枝桃花紋褙子,慵懶地斜靠在靠背上,另外有一叫秋菊的丫鬟正給李夫人捏腿。
烏錦到炕前半跪著給李夫人行禮問安。
李夫人不慌不忙,先是捧著一青花茗碗抿兩口熱茶,後慢悠悠說道:“外頭冷,你先暖暖身子,把暖手爐給烏姑娘。”
冬雪遞來一暖手爐想給烏錦捧著,烏錦推脫道:“多謝福晉的好意,奴婢不冷,這屋裡熱,奴婢一進來就不覺得冷了。”
“可還是為了你阿瑪的事?你阿瑪還沒放出來嗎?”
見李夫人主動提起她阿瑪,烏錦邊跪下來邊順著說道:“福晉,奴婢的阿瑪的確還沒放出來,奴婢的阿瑪明明沒犯大錯,不知為何還關在獄中,許是被落下了,福晉,快過年了,奴婢的阿瑪年紀大,身子怕是撐不住,還請福晉幫幫奴婢,福晉跟王爺說一聲,若是奴婢的阿瑪犯下大錯,再怎麼責罰都不為過,隻是奴婢的阿瑪真的隻是鬆散一些,沒犯大錯,關押的人太多,年前事多,那些人釋放的時候可能把奴婢的阿瑪遺漏了,還請福晉跟王爺說一聲,放奴婢的阿瑪出來,奴婢求福晉了,福晉的大恩大德,奴婢一輩子謹記在心。”
烏錦曉得簡親王是鑲藍旗旗主,隻要王爺開口,那些人也不敢不從,再怎麼樣,簡親王都算是裕親王世子的長輩,又是真真正正的旗主,一旗之首,甚至旗主對本旗統領管轄的權利可以越過聖上,大部分旗民旗兵更認本旗旗主為真正的主子,而非聖上。
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各旗都統跟副都統等武職,都統的存在就是為了削弱旗主手頭上的權利。
況且她覺得愛新覺羅.保泰也不會把這種事鬨到明麵,養外室可不是什麼可以取得好名聲的事情,她想那人應該還是會在乎自己的名聲。
烏錦遞上她拿來的雕花方盒跟用帕子包好的二百兩銀子。
冬雪將盒子呈上,李夫人打開一看,裡頭的銀鍍金嵌紅珠寶石蝴蝶簪跟吉祥如意碧玉墜子對她而言算不上十分要好,價值連城的東西,她本來就身處皇家,什麼稀缺首飾沒見過,不過她也知道這對普通人家而言是好東西。
她將盒子跟銀兩都放在炕幾上,笑道:“此事我記下了,我會跟王爺說一說的,若你阿瑪沒什麼大錯,的確不該關那麼久,你有孝心,我知道,放心吧,能幫你的我會幫你的,回去替我給你姑父姑母他們問好。”
烏錦千恩萬謝,對著李夫人磕了幾個響頭,隨後才被冬雪領著出了廂房,從王府後門出去了。
冬雪回來時忍不住說了一句:“夫人,你真要幫她?”
李氏伸手在碟子上撚了一塊冬瓜糖放進嘴裡,隨後才說道:“舉手之勞,動動嘴的事,幫她又何妨,烏姑娘瞧著是機靈的,上次送來的料子也是極好的,這次又送首飾又送銀兩,送過來的東西都沒有糊弄,我跟王爺說幾句話而已,她阿瑪沒出事前,她也給我們送了幾次禮,她姑母姑父那邊跟我們李家有著姻親,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能幫就幫吧,往後說不定有我們靠彆人的時候,人不能隻顧眼前,得看得長遠一些。”
烏家雖不是什麼十分富貴人家,但也是正經的八旗旗民,烏錦的姑父薩齊是出身於上三旗的三等侍衛,納喇一族家族龐大,族裡人關係緊密,不看佛麵看僧麵,不能光收禮不辦事,沒了信義。
“就怕她黏上夫人,想攀上我們王府。”
李氏搖搖頭,她跟烏錦也見過好幾麵了,烏錦遠比她阿瑪跟額娘要聰明要懂得看人眼色,一個十七歲的姑娘家能撐起一間鋪子,這鋪子在京城的名聲也不錯,她聽過京城內好幾位大臣夫人稱讚繡秀苑不錯,不僅僅是烏錦針線活上等,她交際手段是可圈可點的,說明這人還是有頭腦的,有頭腦的人做事講究分寸的。
“我們簡親王府哪是那麼好攀的。”
李氏心裡想的是當初她娘家李氏一族也是跟烏家一樣都是普通旗民,她進王府隻是庶福晉,如今依舊是庶福晉,若不是她生了一兒一女,慢慢在王府站穩腳跟,哪會有今日的風光,人在高處也彆太得意忘形,把人都得罪了,一點小忙而已,幫了他們又能得到一番感激,也能拉攏人心,為何不幫。
“怎麼說烏氏他們跟我們也是親戚,雖然是遠了幾層,但跟我們李家走得近,能幫就幫吧,你盯著前院那邊,看王爺什麼時候回來,吩咐膳房那邊燉一份鴿子湯,待會我拿去給王爺。”李氏交代道。
冬雪應下。
烏錦那邊從王府出來後,仍然憂心忡忡,她不知李夫人能不能幫到她,她幾乎沒有任何存銀了,若是這條路走不通,她都不知該怎麼辦了。
還有那人讓她五日後過去百花酒樓,這五日,她阿瑪若是沒被放出來,她該不該過去酒樓見他?
若她依舊不願,那人還會做出什麼來逼迫她?
他位高權重,她怕她連累到家人,他們一家又不可能遠離京城。
她第一眼就覺得對方不好相與,是危險的人,一想到那人,烏錦就忍不住焦慮不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