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水母(1 / 1)

逃出那片海 烏津一 4058 字 3個月前

江頌看著電腦,猶豫了一下:“嗯…加吧……”

陳姝鈴坐到了她隔壁,“那我把他號發給你,你會加了吧。”

江頌點點頭,陳姝鈴教了她的,她差不多會了。

陳姝鈴發了她李邇的企鵝號,她對照著那串號碼,一字一字輸入進框裡,最後點查找,搜出來李邇的賬號。

他的網名是自己姓氏的首字母,大寫的“L”。

江頌點擊添加好友,看著信息驗證欄,覺得應該寫點什麼,告訴他自己是誰,不然他會拒絕吧。

江頌從來沒用過鍵盤,所以打字起來很慢,她眼睛一個一個找,找到一個字母用手指戳一下,打完整一個字的拚音再用鼠標去電腦上點,短短四個字打了半天。

我是江頌。

打完覺得不太好,又在前麵加了“你好”兩個字。

但還是沒發過去,總覺得這樣顯得很陌生,她把打出來的這句話刪掉,望著空白的框,突然反應過來一件事。

隻是添加他為好友而已,為什麼自己要糾結這麼多。

這麼想著,她直接點了發送,沒再寫多餘的話。

電腦響了兩聲提示音,和李邇的對話框彈出來,最上麵有一排小字:

你們已成功添加為好友,現在可以開始聊天了!

江頌低頭打字:我…是…江…

字還沒打完,又響兩聲提示音,那邊先發來了。

—“在網吧?”

江頌愣一下,他怎麼知道這是她。

—“對。”

—“假期一直在奶奶家?”

她還是回那個字,回完過五分鐘,李邇都沒再發消息過來,江頌盯著對話框發呆,最終還是發過去了一個問句。

—“你在乾嘛?”

李邇隔了兩分鐘才回。

—“陪我媽逛街。”

她本想問他什麼時候回來,但想起在月亮灣時唐斌堯問過了,李邇說不確定。

或許是隔著電腦,文字生硬,看不出對麵的情緒和態度,她覺得李邇可能沒時間回複她,索性關掉了對話框,但仍然看著列表上的一個圖標發呆。

陳姝鈴說這個是空間,可以在裡麵看見大家發的動態。

她鬼使神差地點開了李邇的空間,最上麵那條動態是他今天中午發的,她在唐斌堯手機上看過的那條,當時才發出來不到三分鐘,寥寥數讚,現在已經將近兩百了,評論近百條,開始的十多條還算正經,有人說他大手筆,有人問他出去玩怎麼不喊自己,還有人讓他露臉,直到一個人評論了一條“什麼時候剝給我吃”,底下開始清一色跟風,這句話刷了幾十條,再往下是另一種刷屏的話術,還是那個人發的,“海市求偶遇”,這句話也刷了挺多,但不完全一樣,地點不一樣,有人發海市,有人發京市,天南海北的都有。

江頌慢慢往下翻,沒意識到自己在邊看邊笑。

評論翻到最底下,最新的一條居然是李邇的回複,近百條評論裡,他隻回了那一條,江頌往上翻,想看那條評論說了什麼。

那個人的網名是一串英文字母,江頌在心裡默讀一下,覺得不像是個單詞,更像隨便打出的,那條評論也是跟風發的:倫敦求偶遇。

李邇回了兩個字:還狗。

江頌沒太看懂,不知道“還狗”這兩個字是字麵意思還是他們之間的特殊信號。

她又上滑,翻回那條評論那兒。

倫敦。

她想起唐斌堯說他媽媽回國了。

李邇媽媽一直在國外。

倫敦嗎?

江頌從那條動態的評論區退出來時點讚數已經破兩百了,她繼續往下翻,看李邇之前發的動態。

他發的沒什麼規律,也不頻繁,再往下一條是一個月前發的,依舊隻有圖片沒有文案,一張落日時的海,帶了榕城的定位,江頌根據時間推算,覺得這應該是他來榕城的第一天。

底下評論內容差異挺大,有人問這是哪,有人說恭喜,有人問他什麼時候回,他都沒回複。

江頌把李邇的動態全都看了一遍,找出了一個不算規律的規律:他發的每條動態地點都不同。

有些直接帶了定位,有些沒有,但看評論能知道是哪兒。

他的每條動態點讚評論都很多,除了最新的這條,其他的都在千讚以上。

江頌從他的那些照片裡也知道了許多之前不知道的事。

他會滑雪,在新西蘭跳過傘,爬過挺多地方的山,娛樂生活很多,朋友也很多,常去ktv和夜場,彆人喝酒,他喝可樂。

他有一隻白色的小狗,就是頭像裡的那隻,名字挺逗,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部港片裡的警官,叫白sir,養了五年了。

他發過一個和他媽媽有關的動態,是祝她生日快樂的,但沒有生日的常見元素,沒有蛋糕和禮物,拍的是他媽媽的側麵,講真心話,如果他不說,江頌可能會以為那是他姐姐,看起來實在太年輕了,也十分漂亮,麵容氣質都出眾,長卷發,穿一套黑色綢緞西裝,很乾練的樣子。

兩人側臉很像,他的鼻子和眼睛都遺傳了他媽媽。

照片裡李邇的媽媽坐著,朝前方看,旁邊還坐著一排人,和她看同一個方向,江頌推斷不出這是個什麼樣的場景,直到看見評論有人問:祝阿姨生日快樂啊,你陪阿姨去看的秀啊。

她那時候知道模特這個職業,但腦中沒有秀場這個名詞,她以為李邇是陪他媽媽去看表演了。

也是看完李邇的動態,她才知道,世界有多寬廣,山不同色,水不同流,即使是海,不同地方的海也有不同的景象。

人的生活不是隻有讀書的。

那才叫生活,她的生活,不過是日複一日的活著。

她討厭現在的生活。

她渴望,像李邇那樣活著。

可她眼下隻能讀書,讀書是她唯一的出路。

對,讀書。

她並非不能走出這座小城,到高考時,她就有了選擇的機會。

祖國之大,她能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上大學,隻要她讀書,好好讀書,等她的分數夠高時,她就有了選擇的權利。

江頌退出了李邇空間的界麵,側頭望向陳姝鈴,她抱著胳膊靠在椅子上,帶著耳機,電腦上在放視頻,主持人站在舞台中間說話。

江頌戳戳她,陳姝鈴略帶著疑問地看過來,挪了挪耳機,露出一隻耳朵。

“鈴鈴,你想過…考什麼大學嗎?”

“當然啊,我從小就確定,我以後要考首藝。”

首都藝術學院。

全國最頂尖的藝術類大學。

藝術生的夢中情校。

陳姝鈴也一樣,她是學播音主持的。

要專業課和文化課都過硬才能進首藝,榕城一中每屆都有一個人能考上,前年考上了兩個人。這也是學校每次活動都選陳姝鈴當主持人的原因,她是這一屆最有潛力的學生。

陳姝鈴說起首藝時眼裡是有光的,她有向往,有明確的目標。

“你想考哪個學校啊。”

陳姝鈴問江頌,江頌的目光暗了暗。

她不知道。

對於榕城以外的世界她都很陌生,因為沒有人跟她說過。

大人們誇小孩聰明時總說這孩子以後時清北的料,催促孩子進步時他們也總說要爭取考清北,但江華和張文萍從來不這樣說,一方麵是因為他們知道沒那個命,另一方麵,他們根本沒想過讓江頌去上大學。

江華最常說的一句話:女孩子讀太多書沒用。

他的打算就是讓江頌上完高中就去打工,掙錢補貼家用,還能扶持江天豪上學。

張文萍沒直白地說過這種話,但意思也差不多,她曾有意無意地對江頌說誰家女兒高中上完就去大城市打工,嫁了和有錢的老板,現在日子過得不知道有多好。

她覺得,女孩子念再多書都不如嫁個好老公。

江頌挺好奇他們這些荒唐的想法都是從哪聽來的。

她沒辦法認同,更沒辦法聽從。

她讀十二年的書,學那麼多知識,是為了有好前程,為未來選擇更多職業,不是選老公的。

但她不清楚國內都有哪些大學,隻知道大學也分三六九等,老師常在班上說你們要加把勁衝一本衝92,可一本和92具體有哪些學校,她一概不知。

她一直在朝一個虛無縹緲的目標前進,所以道路顯得格外長,看不見終點。

“我…還不知道。”

陳姝鈴聊起了勁,直接摘下耳機,關掉了電腦上的視頻。

“趁現在有電腦,我幫你看看,你有沒有喜歡的城市啊?”

江頌還是搖頭。

她也不知道。

除了榕城,她沒去過任何地方,對於其他地方的認識,都是從地理書和曆史書上學來的,僅限於知道那些城市的名字和地圖上的位置,其他的,半點都不了解。

陳姝鈴想了想,突然拉住她胳膊,“要不你跟我一起考首都的學校吧,這樣大學我們兩還能一起玩,你要是去其他地方,我們兩一年到頭都見不上幾麵了。”

江頌頓了一下,心裡不知是什麼滋味。

她沒想過陳姝鈴會把她們的友誼想的這麼長遠,遠到未來,她還在她身邊。

她過去經曆的所有友情都是階段性的,所以沒對這段抱有太大期望,隻知道走一天,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