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枝念敲門。
“枝枝,快進來坐。”
“李同誌,你來了。”
“是有什麼事請嗎?孫平事件還需要我們配合調查?”李枝念問道。
“不是,孫平的法院判決已經下來了,10號就會在縣裡新街口,處決公示。我今天來,是代表組織感謝您二位為這次案件做出的貢獻。”警察解釋道,“隻是這次事件社會影響惡劣,也擔心您二位受到報複,所以恐怕沒辦法公開對您二位的獎勵,就隻能私下嘉獎。希望你們理解。”
“理解理解。”李枝念和董宇青忙說。
“當時也是多虧了董知青,優先獎勵她,我也是被她救了。”李枝念想著自己也沒什麼想要獎勵的,但董宇青作為下鄉知青,畢竟是遠離了家鄉,孤身一人,更需要組織幫扶關心。
“沒有沒有,要不是枝枝,說不定我打草驚蛇,也被抓了。”董宇青不敢居功,實在是因為當時孫平算是李枝念一手製服的,自己充其量算是個添頭。
“好了你們倆彆互相推脫了,兩個人都有功,都該獎勵。”大隊長忙製止兩人的推托寒暄。“彆相互謙虛了。”
李枝念想了想,自己年底就要出嫁遠走海島了,就留父母在向前大隊,這離得遠回來不方便,還得托人幫忙多照顧一下。“我個人不用獎勵,就是想著父母兩個人在咱縣城,咱大隊裡,還希望二老遇到困難的時候大隊和組織能幫扶一下。”
大隊長聽到不滿意了,“枝枝,你這說的是啥話。咱大隊,要是有人遇到困難了,我們肯定不會不管的。”他擺擺手,“不中不中,換一個!”
李枝念也想不出來了,“那我沒啥想法了。”
董宇青也說不用獎勵。
她現在還是低調點好。前段時間剛得到父母的消息,讓她顧好自己,二老剛穩定下來,不方便多通信。董宇青隻從信中得知他們現在在一個小島上,交通不方便。其他是一概不知。隻能先保全自己。
“這。。。你們向前大隊社員思想覺悟挺高”警察跟大隊長說,隨即轉向兩位女士,“那這功組織給你們記著的,以後遇到什麼事,都可以來找組織,來派出所找我。”隨後當場給二人分彆頒發了獎章。
李枝念跟董宇青一同出門了。
“枝枝,我剛好有事想請你幫忙。”在路上,兩人挽著手走著,董宇青斟酌再三還是開口道。
“啥事,你儘管說。”
見董宇青左右看看,不太好開口的樣子。
“不方便在外麵說?走,去我家,我家現在應該沒人,到我房間說。”
“進來吧,就是院子裡亂糟糟的,你彆嫌棄。”
“不會,你們這又蓋了一間房子啊?”
“是,這還沒蓋好,還要一段時間呢。來,進我房間說。”
李枝念把書桌前的凳子拉開讓她坐。隨即又把從堂屋拿進來的椅子放在一旁,自己坐下。
“說吧,咋了?”
“是我父母前段時間給我寄了個信,說是他們被下放到一個小島上了。我聽說你出嫁之後要隨軍,也是去海島上。就想請你幫忙。”
“你知道他們在哪個島上嗎?”
“信裡沒寫那麼詳細,來信地址是在N市。”
“可能是剛安頓下來,寄信什麼的不方便。謹慎點好。”李枝念安慰道,“巧了,我對象軍隊就在寧市附近,隻是,那附近應該有很多島,不一定能正好找到你父母。”
“就是辛苦你打聽一下,要是沒找到也沒關係。”董宇青開口求助,但也不想太麻煩彆人。
“你有你父母的照片嗎?讓我看看,到時候彆認錯了。”李枝念問。
“有。”董宇青忙把照片從口袋裡掏出來。
董宇青又把父母的詳細情況介紹了一下給李枝念。
千恩萬謝後離去。
沒幾天又到了,李枝念送糕點去鎮上的日子。
這一次,李枝念從做餡料開始,帶著劉桂玉一個步驟一個步驟進行。
劉桂玉跟著做完糕點後,傍晚睡前總會拿著本子記錄步驟。她擔心時間一長自己萬一忘了。隻是時不時有一些疑問。
“你說的加糖是在煮豆子的時候就加還是壓成泥的時候加?”
“板栗酥的su怎麼寫啊?”
諸如此類問題,層出不窮。
“不用,娘,我到時候都給你把步驟配方寫好,你不用自己記。”
“那不行,你寫得是你記的,我要自己過一遍才有印象。而且你寫的我不一定能看的懂。”
李枝念接過劉桂玉哪來的本子,看到上麵的“板力su”忍俊不禁。
劉桂玉這現在的識字水平都是早先掃盲班的時候學習的,平時不經常寫字,大多字早忘了。
李枝念從縣裡買了個字典,供劉桂玉慢慢學習。李學書也時不時在旁邊幫忙解答關於字方麵的問題。
劉桂玉學習學得整個人都不一樣了。精神麵貌都變得越來越積極昂揚。
除了糕點的配比,劉桂玉還需要學習一些其他事情。
之前李枝念為了求省事,圖方便。許多能借助空間的事情,如運輸時的防止顛簸和物品的保鮮問題,以及原料的選取,都走了捷徑。等劉桂玉接手時,需要方方麵麵都考慮到。
原料方麵,豆類穀物倒好說,可儲存的時間長久一點,李枝念打算離開之前把豆類分彆每種類彆從空間拿出一定量出來。
至於防止顛簸,自從李枝念提過這個問題後,劉桂玉就時不時琢磨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動手能力是頂級的。劉桂玉自己琢磨著改造了背簍,除了裝了布包防震,還隔了不同的區域用來區分不同的糕點。
“娘,真有你的。”
“那是,既然要做,那我肯定要方方麵麵都做好準備。”
糕點生意劉桂玉正日漸熟悉,除了不會開發新品,現有的一些常見的種類都已經學會,隻待熟能生巧了。
而家裡,新起的一間房,也已經建好了。晾曬了一個多月。李學書發話說,差不多了。
打好的床,桌椅,都搬進了房子裡,擺好。窗戶也用報紙糊的厚厚的,不露一點風。
“沒打箱子嗎?”劉桂玉左看右看總覺得缺了點啥?
“打了,木匠那邊先緊著床和桌椅先做了,櫃子要不了兩天也好了。”
“那過兩天挑個日子,就可以把林大姐和小山接過來了。”
“是。”李學書回著,“小林有說啥時候能回來嗎?”
“上次寫信回來說都辦好了證明啥的,要不了一個月就能回來了。算算日子,也就小半個月的功夫了。”劉桂玉記得上次女兒收到信這樣轉述給她。
“枝枝結婚穿的衣服做好了嗎?”李學書又操心問道。
“這不用你操心,早做好了,請高青幫忙做的,她家有縫紉機。”劉桂玉回。
“哎,你說說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咱閨女過不了一個月就要嫁人啦。”
“好事,嫁給一個軍官。小林也不錯。”劉桂玉寬慰道。“枝枝有本事,肯定能把日子過好。”
劉桂玉說著灑脫,可轉頭卻是淚濕了眼眶。自己養得這麼水靈的閨女啊,轉眼就要離開家,去撐起另外一個家了。
結婚的日子越來越近,伴著離愁,也升騰起了喜氣。
擇了個良辰吉日,林母和小山搬進了李家。
一大家子人在有條不紊的準備著喜宴。
“咱們家情況特彆,就不在紅柳大隊林家辦席了,直接在咱們院子裡擺幾桌。熱鬨熱鬨就妥了。”
“就是要委屈枝枝了。”林母愧疚的道。
“這有啥,這就是說明婆家也是娘家,枝枝這以後過得都是好日子。”劉桂玉這話逗得大家都笑了。
婚宴菜席,李枝念這次終於能從空間大大方方的拿出來不被她娘說教了。不過李枝念也沒有那麼誇張,還是注意了一點分寸的。家裡不用花錢買肉蛋菜之類的食材,這開銷就降低了下來。
這次婚宴林家的親戚雖然沒有,但紅柳大隊的大隊長一家卻要請的,當初要不是大隊長發話,林家一家三口人都不一定能活下來。
李家這邊就多了,除了劉桂玉娘家,李枝念的幾個舅舅舅媽之外,還有向前大隊的好些人,大隊長,大隊領導,書記,高青姨一家,關山武夫妻倆,還有李枝念的朋友,董宇青董知青,以及大隊裡左右比較親近沾親帶故的幾戶人家。
鄉間習俗,參加彆人婚宴喜事都是要上點禮金的。但這時候誰家都不富裕,這邀請有時候可能還會成為人家的負累,為著參加婚宴上禮金而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所以也隻邀請了親近之人。
這樣算下來,李家這邊算一桌,劉桂玉娘家人多,可以坐滿四桌,向前大隊左右鄰居也可以坐個三桌,再預備一兩桌出來萬一有啥特殊情況人來多了,也好招待。
睡覺前,李學書想來想去,還是問了一句,“要去跟我爹娘說一聲嗎?婚宴當天讓他們過來吃個飯?”
劉桂玉條件反射,聽到李老太老兩口就迅速應激。“不行,想都彆想,你爹娘什麼德行你不知道嗎?你是想讓閨女的婚宴當天鬨起來嗎?”
李學書忙說,“你彆生氣,我就是問一句,不讓他們過來。”
“還有你那大哥大嫂也彆讓他們過來,礙眼,你那大嫂乾了什麼事你可彆忘了,他把咱家枝念的消息報告給那孫平,我還沒找他算賬呢。他要是不長眼撞上來,你彆怪我不給他們麵子。”劉桂玉又一次強調,提醒李學書。
“哎,我知道了,不讓他們來。睡吧睡吧。”李學書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要是再說下去媳婦該越想越氣,到時候不好受的就是自己了。
太陽一天天東升西落,李枝念最近的日子一下子閒了下來。不再做糕點生意,白天陪小山玩,晚上就和劉桂玉一起聊天。
臨近婚期,劉桂玉和李枝念睡一起,珍惜最後在家的時光。兩人常常絮叨到大半夜,說李枝念小時候的故事,教導李枝念未來過日子的小竅門。說起小時候,李枝念總是聽得多一些。她都要恍惚了,記憶已經交融,要不是還有空間,提醒著她自己是來自後世,李枝念都會以為那些記憶就是自己親身經曆的。
日子一天天過去,新的生活也一天天到來。
林樾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