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學校生活(1 / 1)

張澤給阿明去信,說自己要開一家超級豪華上檔次的西餐廳,現在的上層總是對西方有著莫名的崇拜,中餐似乎已經過時,連溥儀都要設一個西菜房用麵包代替滿漢全席,可見一斑。

張澤不搞高檔中餐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中餐曆史悠久,懂行的美食家太多,自己貿然進去恐怕沒有優勢,而西餐還可以雲山霧罩弄成網紅店,編幾個故事一講,能唬住不少人。

阿明忙得很,讓唐生傑來幫忙,張澤才想起自己背著“未婚夫”去結了個婚,不由得大笑,唐生傑就是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彆的本事沒有,花錢是一流的,吃過見過,最懂享受,張澤讓他做顧問,把酒店弄得富麗堂皇,在裝修格調上很下功夫。

張澤送了他八千顧問費,少爺一個西洋鼻煙壺就用出去了,張澤明白了什麼叫視金錢如糞土,支票跟紙一樣用,也是厲害了。

張澤開始組織招聘人手,務必要給上帝們最好的體驗,漂亮的男女侍者突擊培訓了一下英語,穿著板正的製服,給客人切鵝肝都要帶著白手套,看著江景、聽著樂隊現場奏樂,品味著精致高雅、充滿藝術性的進口食物,窮奢極欲,一切充滿儀式感和金錢的味道。

效果自然也是極好的,張澤認識了不少達官顯貴,送點紅包拉攏關係,張澤名下的工廠和藍天學校的孩子們就沒人騷擾了,唐家雖好,是棵大樹,但是也要分潤給其他勢力,大家雨露均沾,就沒人來找不痛快。

西餐廳掙錢尤其快速,一根草能賣到黃金的價格,利潤很高,張澤心裡有了底,又給主席去信,讓他可以著手組織第二批孩子送來。

沒想到賀大姐的剛出生的小孩子就在其中,阿明還特意過問了,說了幾個名字,聶力、李敏、劉華北,都是苦命坎坷的孩子,讓張澤特意照顧下。

說起孩子們,張澤也有點手足無措,來了半個月,大部分孩子都能適應這裡,但是一旦有個小孩開始喊媽媽,最後都會變成哭聲一片,現在學校裡有180多個孩子,說起來都是年幼離開父母,張澤乾脆在宿舍安了一張床,每天晚上自己去查寢,點人數,看看孩子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和問題,有沒有被欺負。

大家統一作息,偏軍事化管理,一間屋子分男女入住,每間房住八個人,

在生活方麵,宿舍阿姨請了四個,

宿管阿姨很忙碌,負責幫六歲以下的幾十個小孩整理床鋪,洗衣服褲子鞋子。

保育員20個,都是女性,並且剩餘過孩子,身體健康,性格和順,負責管兩周歲以內的20幾個孩子,張澤還覺得人手不夠,因為小寶寶太嬌弱,需要更多的嗬護。

2-8歲的孩子有8個保育員,負責生活上的培養和照顧,教吃飯,教玩耍,擁抱、撫摸、生病後的照顧。

8-13歲的孩子保育員6個,關心他們的生活並且教一些生活技能,

如縫補衣服、整理衛生、做一些簡單家常菜……

在醫療方麵,請了兒科醫生和護士駐紮在醫院,把孩子們身上的虱子和寄生蟲處理了,然後抓衛生習慣,減少疾病的傳染,因為保暖做得好,飲食上牛奶、牛肉和雞蛋不缺,所以冬天雖然降溫後生病的孩子多,但是都能在不用藥和少用藥的情況下熬過去自愈,

在勞動和體育方麵,張澤全部聘請男性農民並且寫信讓育容安排幾個出色的戰士來幫忙。

張澤啥也不會,隻好帶著孩子們玩,讓年齡小的學走路,去草地上爬著曬太陽或者給幾個大包菜讓他們手撕,練習精細動作,

年紀大點的去跳繩,踢毽子,抓石子兒,跳橡皮筋,帶著孩子們玩跳房子,老鷹捉小雞。

想了想,還讓人做了幾個秋千和木馬、蹺蹺板等玩具來充實孩子們的生活。

農人教他們刨土抓蚯蚓喂雞,種幾樣蔬菜,養鴨子,又花兒也養幾朵。

戰士就更厲害了,教七歲以上孩子打籃球,踢足球,張澤也跟著學了打乒乓球,還有帶著孩子們玩一些戰爭小遊戲,雙方攻防,戰術布置等。

勞動量運動量大了,孩子們的恐懼和抑鬱憂慮情緒得到好轉,最開始來的時候,還以為是父母把他們拋棄了。

張澤隻好去戰役他們的注意力,請了二十幾位男女老師,排出課表來,主修語文、數學、英語,大部分孩子都沒有上過學,或者隻是簡單認字。掃盲完畢後就按課本走,慢慢把頭腦填滿。她擔心自己的疏漏,聘請一個德高望重的退休的中學校長,前來相助。

花錢、花錢,多花錢肯定能有好處。

張澤決定先啟蒙,認一些常見字,在14歲以前讓他們儘可能多的獲得基礎知識。張澤還去請了說書人定期來給她們講點故事,拓展一下視野。

孩子們14歲以後就要去中學或者大學接受教育。

孩子們是可愛的,也是吵鬨的,因為以前顛沛流離的生活,有著許多不良的行為,張澤很發愁他們的教育,

首先是篩選一遍長期陪在孩子們身邊的保育員,性情一定要和順,品德不能有問題,禁絕侮辱、重男輕女和打罵貶低。

張澤每周去開一次會,給予保育員們豐厚的薪資待遇,讓她們舍不得這份好工作,同時不斷觀察,慢慢請走那些性格暴躁固執或者尖酸刻薄、不負責任的人,

孩子犯錯的批評可以有,但是用戒尺打人的權利在張澤手上,犯了錯隻有她能打,其餘人不能碰他們一個手指頭。因為打罵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同時張澤儘可能的多招募幾個清潔阿姨,幫助保育員減輕工作負擔和壓力,分擔走體力活,減輕她們的精神壓力。

張澤發現一個姓李的阿姨特彆好,家裡遭遇過饑荒,年少就跟家裡逃荒,也是死裡逃生,對孩子很重視培養品格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在她的建議下,張澤去找人疏通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