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店縱深的格局,後頭有間小屋,光線比較暗。
薑喻輕輕喊了句,“我找林店長。”
清瘦的中年男人走出來,戴著金屬框架眼鏡,瞧著麵相挺實誠,“找我什麼事啊?”
薑喻便把櫃台大姐介紹她來試工的事說了。
林店長馬上說,“這陣忙,顧不上細說,你先幫忙招呼下顧客啊。”
薑喻應了聲好,轉身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找落單的顧客上前接待。
等忙過這一撥,已經快到午飯點了。
林店長抓緊整理淩亂的櫃台,手上不停,嘴上也沒閒著,問薑喻,“剛才人多沒顧上問,我看你做事挺有章法的,以前做什麼啊?”
薑喻很熟練地回答,“接觸過很多服務行業,有接待顧客的經驗,隻是沒做過配鏡行業。不過我學習能力很強,很快就能學會。”
林店長輕輕點下頭,“看你眼神挺靈氣,剛才人多擠在店裡,你也不急不躁,是可造之材。不過聽你說話,不像本地人啊。”
薑喻答,“過來投奔親戚,才搬到縣城,家裡有兩個學生在讀一中,我們就住在一中東邊的富民巷。”
小時候俞萍教過她家鄉話,隻是這麼多年浸染,雜了很多音調。
“富民巷啊,我知道。原來是投奔親戚來的。能讀一中不錯啊,我家姑娘今年讀初中,沒考上一中,在二中讀。”
薑喻應道,“家裡壓力大,所以急著找份工作。”
林店長推了下眼鏡,說,“按理說店裡人手夠,不過我在籌備新店,提前培訓人手也行,但工資可能不高。”
“有多少?”
“一個月休四天,調休,學徒期間給你開50,新店開起來你過去做,漲到100。”
薑喻懷疑自己耳朵出了問題,50塊,能乾點什麼?
一塊外國表賣兩千塊,給她造成錯覺,以為這時期經濟發展還可以。
林店長說工資不高,她以為就兩三百,兩位數誰敢想?
樂觀點,昨天那兜雞蛋兩斤,兩塊錢,50塊能買50斤雞蛋,對俞萍俞安承諾一人一天一個雞蛋,是能兌現的。
不過再想做點彆的,可能夠嗆。
生病什麼的,更是萬萬不能。
眼下工作不好找,這個機會薑喻不想放棄,就點點頭,“我什麼時候可以上班?”
“從今天開始算吧。你們一家兩個讀書娃,我就當做善事了。”
第一份工作就算定下來了。
原本店裡隻有林店長和一個店員孫姐,孫姐一般六點下班,趕回家做飯,之後林店長自己看店,到八點關門。
薑喻來了,起碼可以頂個晚班。
林店長沒提用工合同的事,薑喻也沒提。
有人證,又有櫃台大姐作保,林店長應該不會坑她區區50塊。
入鄉隨俗吧。
談完正好吃午飯,林店長從櫃台下麵取出個鋁製飯盒,掀開,有菜有飯。
店員孫姐也捧著個飯盒,邊吃邊聽他們聊,已經快吃完了。
問她,“你怎麼吃啊?”
薑喻哪有準備,原本想乾挨到下班,忽然想起以前打工時吃飯不規律,最後餓出胃病來,看病花了不少錢。
不敢再逞強,直接跟林店長說,“我家離得不遠,我回家吃行嗎?明天一定帶飯過來。”
“行,午飯點人不多,你慢慢吃。”林店長大方道。
薑喻快步趕回家。
到家俞萍果然煮好飯,正在鍋裡溫著。
薑喻洗手,“下次不用等我。”
“我們也不餓。”俞萍喊了俞安過來。
廚房有張小桌子,三個人坐在小桌前吃飯。
薑喻彙報,“我找到工作了,就在一中南邊不遠,一家眼鏡店。”
俞萍和俞安齊齊看向她。
俞萍驚喜,“這麼快就找到工作了,怎麼樣,累不累?”
“眼鏡店怎麼會累,接待顧客,動動嘴就行。”薑喻笑,“隻是工資不高,學徒期一個月五十,不過轉正能拿一百。”
俞萍掰著手指默默算了下,“省著點夠用了,有好心人資助學費,平時買菜做飯花不了多少錢,你彆累到。”
“我心裡有數,剛開始比較難,先這麼乾著,有機會我再換工資高點的。”薑喻很有信心,“不過那邊不管飯,我明天得帶飯。”
俞萍問,“不能回家吃嗎?早上帶的飯,中午就涼了。”
“林店長都帶飯,在店裡吃,也是涼的。”
“現在還不冷,冬天飯菜都會結冰,那怎麼行。”俞萍發愁。
“我可以送飯。”俞安插了句。
“冬天還早呢,你倆想這麼遠。”薑喻哈哈笑,“說不定到時候我找到彆的工作,不在那兒乾了。”
“那你用我的飯盒吧。”俞萍說,“我和俞安回家吃飯,用不到飯盒。”
“行啊。”薑喻笑眯眯道。
吃完臨出門的時候,看到牆根的花圃有新翻動的痕跡,彎腰看了看,“種什麼了?”
俞萍在廚房裡探頭答,“上午拜訪隔壁,鄰居奶奶給了包菠菜籽,冬天能長,先種下,看能不能出。”
薑喻就笑著出門了。
一路上不斷有自行車呼地從她身邊騎過,薑喻琢磨有輛自行車能省不少時間。
不過隻是想想,如果真有輛自行車,她肯定讓俞萍和俞安騎著上下學。
至於她,五十塊錢的工作,不出差錯就好了,快點慢點沒差彆。
下午又趕上一撥客流高峰,薑喻跟著接待,有條不紊。
空閒的時候,林店長就教她一些基本的驗光配鏡知識。
如此過了兩天,到了俞萍和俞安開學的日子。
薑喻提前向林店長請假,要送他倆去學校。
林店長自己也要送孩子去二中報到,很爽快的答應。
俞萍團團轉了一早上,臨出門還在恍惚,“真有點不習慣,以前開學我要帶著鋪蓋、乾糧還有書,肩上背著,懷裡抱著,手裡還得拎著。”
現在,隻要背書包就夠了。
薑喻穿了前幾天俞萍堅持買的長裙子,站在旁邊笑,“書包忘記帶都沒關係,大課間跑回家取也來得及。”
三個人沿著馬路走,不時有騎自行車的學生呼嘯而過。
薑喻許願,“等手頭鬆快點,就給你倆買輛自行車,每天回家吃飯能省不少時間。”
俞安瞪她,“得隴望蜀。”
俞萍忙開口勸阻,“咱們住得近,沒必要騎自行車,走路還能鍛煉身體。”
薑喻笑了笑,她想給俞萍更好的生活條件,讓她以後不會為物質自卑,隻可惜眼下缺錢。
三個人邊走邊聊,長長一段路很快走到頭。
校門外張望過好幾次,薑喻第一次走進一中校園。
一中是大名縣硬件條件最好的中學,一棟端方氣派的四層教學樓,正對校門,此時拉著巨大的紅綢條幅,歡迎新同學。
教學樓左邊也就是校區西側,是食宿區,學生食堂和宿舍都在這一帶。
教學樓右側是活動區,有標準八百米跑道,足球場和籃球場。
活動區後麵也就是教學樓右後方,有幾棟教師公寓。
教學樓左前方是實驗樓,右前方是辦公樓。
樓與樓之間有大片的綠地、花園、休息區。
秋日正爽,花圃裡紅紅紫紫,競相爭豔。
校園裡人來人往,家長護送新生,住校的大包小包,住西邊的學生宿舍區走,走讀的就輕輕鬆鬆一個書包,直奔正中的教學樓。
俞萍讀高三,在教學樓四層,俞安讀高一,在二層。
一層是幾個初中班,正在發育的半大小子稚氣未脫,橫衝直撞。
薑喻躲過一個圓臉少年,隨著人流登上二樓,找到俞安的班級,看著他麵無表情地坐在後排。
又陪著俞萍爬上四樓,隔著窗戶看她坐在座位上,笑著向她揮揮手。
送完自家兩個學生,薑喻慢悠悠走出教學樓,操場邊眺望一會,便抬腳往眼鏡店去。
學生們一開學,眼鏡店就沒那麼忙了。
店員孫姐見她穿著長裙進門,差點認不出來,誇她,“你穿裙子也很好看,像個姑娘家。”
薑喻就笑了笑,“偶爾穿一下,平時不習慣。”
林店長回來後就趁顧客少,加緊培訓薑喻,驗光流程,數據解讀,鏡框的材質,鏡片的參數,簡單的修理,還有話術等等,都有涉及。
薑喻麵上很積極,內心很平靜,隻把該做的做好,多年打工經曆,早磨平她的好奇心,隻積累了不少無用的知識。
就這樣,三個人各自忙。
每天早上,俞萍和俞安先起床,衝碗雞蛋湯,麵餅夾鹹菜,要是前一晚有剩菜,就熱一熱,吃完去上學。
薑喻後起床,把留給她的飯菜吃完,洗碗筷,收拾一下衛生,再去眼鏡店。
中午俞萍姐弟放學,簡單炒個菜,或蒸飯或烙餅,給薑喻的那份收進飯盒,俞安吃完就去給薑喻送飯,然後直接回學校,看書或運動。
晚飯大多吃中午剩下的,吃完俞萍姐弟還要回學校上晚自習。
薑喻時間不固定,店裡忙就晚一點,不忙就早一點,有時候趕上三個人一起吃晚飯,有時候趕上放學一起回家。
學生們周中的日子總是繁忙,隻有周末才鬆快一點。
而薑喻周末卻格外忙。
好在晚上能和俞萍睡在一張床上,不然薑喻有時會誤以為自己又穿回留學打工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