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家裡鬨起來了,孟玉芳心中咯噔一下。
她家裡有五個孩子,可她上麵有哥有姐,下麵有弟有妹。孩子多了,父母難免有些疏忽,孟玉芳是中間的一個,被疏忽的人就是她,如果不是她自己讀書好。
在六八年前中專畢業分配了工作,那下鄉的人中一定有她。
她的工作是分配,不是自己招工進車間,可以隨時被取代,所以她才保住了工作。
不然七零的時候老四下鄉,估計父母會讓她頂替,即便她招工進廠了,也要下鄉。
好在是分配的工作,想要取代她,難度很大。
弟弟妹妹們先後下鄉去插隊了,如今還沒有回來,難道是弟弟妹妹們從鄉下回來了。
心不在焉的答應了一聲,腳下踩的更快了,像是哪吒踩的風火輪,她都快踩冒煙了。
火急火燎的在家門口停好車,就聽到裡麵傳出來的吵鬨聲。
那嗓門大的很,但聲音很熟悉,是親妹妹:孟玉敏,的聲音,聲音雖大,但帶著委屈的哽咽。
她猛的一下推開門,“爸媽,小敏。”
手中也沒有忘記帶著菜籃子與肉,以及一罐茶葉。
屋子裡全是人,有孟家大哥:孟誠,一家,還有出嫁的孟二姐:孟玉瑩,一家,以及下鄉的孟老四:孟濤,一家,以及單身的孟玉敏。
看到滿滿一屋子的人,孟玉芳的腳步都頓了一下,她沒有想到家裡這麼多的人。
四弟五妹都回來了,但沒有人去通知自己,這一下,孟玉芳整個人都有些不好。
感覺自己被這個家給排斥了。
淚花在眼眶中打轉。
屋內的所有人也都看著她,還看著她手中拎的肉,排骨。
有人的喉嚨開始上下吞咽口水。
孟母第一個反應過來,“玉芳回來了。”
家裡五個孩子,孟玉芳是老三,上麵有哥有姐,她自然不是獨一份,下麵還有弟弟妹妹,也不是最小的。
她是被父母忽視的最厲害的那一個。
但父母沒有虐待她,正常範圍的花銷也給夠了,還讓她讀書。
隻是明顯,無論是父母對她還是她對父母,都不算親近。
但不親近歸不親近,不代表她不渴望父母的重視,不渴望成為父母口中那個值得驕傲炫耀的孩子。
這些年,她結婚後,過的苦日子都不好與父母言說。隻能一個人默默的忍受。
還有這些年,她逢年過節,隻要不值班,都會回娘家送節禮,拜節。
但帶的禮物不如二姐家的,時常被嫌棄。
父母自然麵上沒有嫌棄,還說是一樣的,但心底怎麼想的,她不知道。
她也是人,也有虛榮心,也想偶爾出手闊綽一次,也想給父母漲漲臉,但那些年,丈夫給的錢,都不夠養一個孩子的,電機廠雖然待遇好,福利好。
但她一個人的工資養自己與三個孩子,也是拮據的。
所以逢年過節拜節,她給父母買的禮物著實有限,被二姐當麵奚落了好多回。
說她摳門,說她電機廠如何如何好,工資福利如何如何好,兩口子都在電機廠,掙的多,可在孝敬父母上,卻小氣的很。
她每年都會被二姐奚落幾次。
現在老四老五回城,不管是探親還是徹底回城,家裡都知道了,就她不知道。
此時的她,思緒放飛到了天外,在想著:是不是有很多次類似全家都聚在一起的機會,都沒有通知自己。
想到這裡,孟玉芳整個人都不好了,身體搖晃了幾下,勉強扶住牆才站穩。
“喲,老三,今天不年不節的怎麼舍得回來看爸媽?還帶了肉,還有一個罐子?帶的啥寶貝啊?”
依然是不羈的二姐先出聲奚落她。
已經冷靜下來的孟玉芳,微笑著把菜籃子遞給大嫂,“大嫂,我家阿川買的西瓜大,讓我送一半回來給爸媽,麻煩你去切一切。”
孟大嫂對孟玉芳沒有啥意見,雖然過年過節回娘家帶的禮物不豐盛,但也過得去。
加上三姑子家裡有三個孩子,花銷也不小,她覺得正常,不像是二姑子,夫家條件好,公公是當官的,現在都還沒有退休,隻是退居二線了。
孟大嫂接過菜籃子,“好,今天家裡人都有口福了。”
可惜攪屎棍二姐不服氣,撇嘴道,“半個西瓜能有幾斤,吃誰啊?”
這是最大的一個習慣,一個有三十斤左右,半個即便切的有偏差,但也有十二三斤。
但此時市麵上買的西瓜都不算太大。
“不輕,十幾斤有。”接過菜籃子的孟大嫂隻是拎拎就能猜出來一個大概。
順勢的跟著大嫂進了廚房,把肉放在廚房裡。出來後,把茶葉遞給孟父,“爸,阿川特意給你買的。說是今天的春茶,應該不錯的。”
孟父接過古樸的大罐子,樂嗬嗬的,“阿川有心了,替我謝謝他。”
剛才還在哭泣據理力爭的孟玉敏,也看向孟玉芳,“三姐,你給我評評理,媽的工作憑啥隻給四哥,也不管管我。
我一個單身的女孩,在鄉下多危險,之前還有四哥在鄉下,我不那麼怕,可如果四哥回來,我一個人待在鄉下,多可怕,三姐你跟爸媽說說,讓我去接班。”
“唉,小敏,你覺得我能說服誰?”這話一拋出來,孟玉敏也啞巴了,不服氣的跺跺腳,“咱家還重男輕女?”
孟玉芳想想說,“小敏,假期有多久,有空去我家玩玩。”
說完又對著老四說,“小濤,下個禮拜天你們夫妻去我那邊玩玩,不是我不邀請你們去我家裡住,是我家也不大,住不了太多人,見諒啊?”
孟濤倒是好脾氣,“三姐,我明白的,聽爸說了,你家就一房一廳,小妹去了還能擠擠,我們一家三口去了可不好擠。”
這是孟玉芳第一次看到四弟妹與侄子,伸手摸摸小侄子,“明明,我是三姑姑,今天三姑姑不知道明明回來了,沒有給明明帶禮物,過幾天,三姑姑給你準備禮物後再來看你,好不好?”
三歲的小奶娃,說話奶萌奶萌的,“三鼓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