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父母教養的桓瑛(1 / 1)

狀元郎登基了 陳書行 2998 字 4個月前

桓瑛跟李小將軍吃完飯,回去後重新又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會試的內容大部分都會從這四書五經裡麵出,如果到了殿試,也不知道皇帝會不會讓他們比詩詞歌賦,在往年也是常有的事。

一到殿試就看主考官的皇帝的心情。

他說誰是狀元,誰就是狀元。

當然桓瑛並沒有想過三元及第,畢竟他還有一個很厲害的競爭對手林長風。

進士及第,估計也懸,並不是桓瑛對自己沒有信心,而是對殿試排出的名次評閱試卷的讀卷官沒信心。

考官都喜歡清流世家的考生,最好父親祖父都是文官,如果他們祖父父親也是進士出身,那就最好不過了,詩禮世家,三代文官,林長風身邊bug卡滿。

這裡麵的彎彎繞繞,桓瑛參加科舉考試開始,也遇到了不少。

所以他父親聽到他一次考就考得舉人的時候,非常的驚訝。沒有想到桓瑛竟然沒有受到打壓。但轉念一想也有可能是桓瑛的才華太出眾了,無論怎麼打壓都打壓不了。

考得舉人之後,桓瑛就沒有繼續再考,接下來他開始沉澱下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多看看其他的書。

他隻會埋頭苦讀,對京城貴族圈子發生的事一無所知。

桓瑛對京城周邊貴族的信息幾乎為零,父母從來都沒有跟他說過,秦王從來都沒有帶他出去交際過,秦王妃更是整天在城郊修道,都不住王府裡。要不是有佳禾縣主和小李將軍,桓瑛更是一無所知。

就連小李將軍也覺得驚訝,桓瑛對京城貴族這一切都不認識,那就說明,秦王和秦王妃對桓瑛教育出了問題,整天都把桓瑛關在府裡讀書,不讓他跟外麵接觸,平時有許鶴教著,本來許鶴因為仕途不順,整個人都是鬱鬱寡歡的。難免會影響到桓瑛,小李將軍趕緊拉著桓瑛出去見見那些勳貴的子弟。

卻以桓瑛要讀書為由拒絕了。

小李將軍看桓瑛整天悶在彆院裡獨自一人讀書,不會真的會悶成了書呆子。

小李將軍直接騎馬來到彆院,把桓瑛拉走,去京城最有名的酒樓煙雨樓聚會。

“你放心來的都是武將家的公子,他們有些人還在你父親手下任職,不會為難你的,也不會為你灌酒。”來的路上,小李將軍還安慰桓瑛。

煙雨樓的公子哥都在翹首以盼。小李將軍說了,今天要帶秦王兒子出來和大家聚一聚。

當著大家帶著桓瑛去赴宴著,來的都是武侯,武將世家的公子,沒有身穿甲胄,都是穿著普通的錦袍。

“這位就算桓瑛,秦王之子。”

“原來你就是京城雙璧!?”

他們看到桓瑛都很驚訝,除了驚訝的是他的容貌,還有他的身份。

他們可從來都沒有聽說過秦王有兒子?就算兒子,也沒有想到那麼大了。

桓瑛就跟神武將軍之子唐河聊了起來。

“你有15歲了嗎。”

“虛歲15。”算上周歲十三古人一向都是算虛歲。

“你現在還繼續考科舉考試嗎?”

“考啊,你們呢?”

“饒了我們吧!我們一看到書就頭疼。”

“你平時去狩獵嗎?”

“很少。”桓瑛跟著自己的父親前往去瘦的時候,他都是在旁邊看著的,或者直接讓他射靶心,很少讓他去狩獵野兔或者狐狸。

你都不參加這些訓練了嗎?他感到很驚訝,怎麼說?秦王也是武將出身的,自己的兒子好像並不擅長騎射。

“你騎射怎麼樣?”

“尚可。”桓瑛說的沒錯,他的作業其實比不上小李將軍的這種常年在軍營訓練的肯定比林長風這種文弱書生了好多。

“我還會禦車。”

唐河很驚訝,秦王和秦王妃到底是怎麼教孩子的,秦王日理萬機,常年待在軍營,至於秦王妃幾乎不出現在各種貴婦宴會,據說她是修道之人。

“那秦王有沒有帶你進宮覲見聖上。”

“沒有。”

“這麼說,你還沒有冊封為世子?”

“嗯”

“你好像並沒有很在意。”不僅沒有在意,好像是勢在必得。

“如果我不可能繼承父親的王位,那我隻能博一個功名。”

唐河點了點頭,畢竟改封世子也不是沒有過,而且秦王還年輕還能生得出兒子,說不定過了十幾,二十年後就有其他的想法了。按理說桓瑛可是嫡子。這裡為何沒有請旨冊封桓瑛為秦王世子,那就很有可能是對嫡長子的母親不是很滿意。看來秦王和秦王妃並沒有傳言中那麼琴瑟和鳴,有傳言秦王為了秦王妃沒有納妾,隻跟跟秦王妃有孩子。

桓瑛自然不知道他參加這次的聚會,引發了彆人對他父母關係的猜想。

桓瑛之前參加各種晚宴都是以小李將軍有關的都是小李將軍帶他去的那些晚宴的主人都是小李將軍的姨夫,姑父,堂姐夫,表哥。

沒有小李將軍,桓瑛是不會出席宴席的。至於秦王妃蘭堇,她連宮宴以病重為由不出席。

唐河見問桓瑛問什麼都問不出來了。

他該不會就是個書呆子,隻會讀書,唐河心裡暗腹道。

無論是猜拳還是玩骰子,桓瑛都不敢興趣,更彆提看歌舞,他壓根就不怎麼想看。

“你平時有什麼興趣愛好嗎?”唐河看著桓瑛在一邊依著欄杆乾坐著。

“看風景。”桓瑛覺得這煙雨樓的夜景真不錯,從高樓往下俯看可以一覽京城的夜景。

唐河頓時無話可說,平時他與秦王接觸不多,秦王不講情麵,辦事都是一板一眼,也少跟軍同樂。唐河對秦王的敬仰如同高山一樣,不敢靠近,不做過多了解。

也不怪唐河對桓瑛和林長峰兩人知之甚少,兩人雖然稱為京城雙璧。

唐河是武將,桓瑛和林長風兩人是文人,不是同一個圈子裡的人。

自本朝建立以來,文臣跟武將就是對立了。

秦王與秦王妃太過於年輕了,他們不懂得怎麼教養孩子,他們也沒有長輩在旁囑咐。任由孩子自由生長,也難怪,畢竟不是世家出身的,他們也不懂把孩子教養成貴族。

說圈子貴族圈子裡麵的人都叫他們暴發戶土地主,寧陽長公主直言道,他們秦王府的人就是泥腿子出身的,上不得台麵。

秦王對孩子溺愛不像溺愛,放縱也不像放縱,說是溺愛吧,但是要逼著他去讀書,還專門請了夫子,讓他讓他去學騎射,對桓瑛的學業要求非常嚴格。

說不放縱吧,至今都沒給桓瑛安排好通房丫鬟,說放縱吧!對於桓瑛的飲食非常嚴格,不許他吃野味,就連普通的野豬肉都不行,彆提鹿肉和狐狸肉了。甚至連生肉都不允許,秦王和秦王妃對孩子的教養方法在整個京城都是罕見的。

唐河也不好管秦王的家事,秦王教養兒子真的跟京城權貴不一樣,彆具一格。實屬罕見,就連秦王妃幾乎足不出戶。

非常另類的一家人,與鐘鳴鼎食之家相比,似乎並不在乎三綱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