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這邊找到一個昏迷在血泊當中的幸存者,需要急救人員。”
深夜卻燈火通明的廢棄大樓內,四處都是打著高亮手電筒行走在血跡斑斑的大樓內部不斷搜尋著幸存者的消防人員和警護人員。
一具接著一具不堪入目,死狀各異的屍首被警察抬上擔架運出大樓。
回過頭望去整座大樓破敗不堪卻又帶著絲絲血跡,令人毛骨悚然。
“目前發現的總共有26具屍體,隻有剛才那個在廢棄教材室櫃子後麵倒下腹中還插著一把刀不斷流血的女孩子活著。其他都確定無生命體征。”
負責檢查的警察陸人佳走到正站在校門口抽著煙的支隊長蕭彥身邊彙報,但很顯然這樣龐大的死亡數字很顯然不是一般的案件。
“留下幾個繼續搜索還有無其他人,然後對照屍體去尋找到他們的具體信息然後聯絡到家裡人。法醫那邊也儘快出具死亡證明與檢驗報告。”蕭彥安排完現場行動後就走到外麵準備開車去看看那個已經被送往醫院進行搶救的少女。
“是”
2017年5月27號晚10點15分,位於臨江市的南城總局接到一通報警電話,電話那頭聲稱在臨江市早已廢棄準備推倒重建的第三中學校園當中發生連環命案,希望警察儘快出動。
電話裡麵的聲音很明顯是使用了變聲器無法聽出正常的聲音,而在確定了連環命案屬實之後也對電話進行過追蹤,可惜的是那就是一個普通的街邊電話亭,且裡麵的監控早已損壞無人維修。
刑偵一隊的支隊長蕭彥第一時間就帶著手下的警力奔赴現場,但還是低估了這起連環命案的慘烈程度。
整座校園當中的大樓四分之三都沾染上血液噴濺的痕跡,甚至有的教室門口的鮮血都已經流成了血泊還未完全凝固。
牆壁上還有不少的鋒利物品的切割痕跡,還需要仔細辨彆造成痕跡的是來自什麼樣的凶器。
這起案件也被定義為了527案件,飽受無數人的關注與討論。
醫院的搶救室外,蕭彥倚靠在門口把玩著手裡的打火機等待著裡麵的消息,好在是個好消息。
少女被搶救成功,隻是失血過多可能還要昏睡一段時間才能醒過來。
蕭彥安排了兩個人負責看守少女,一旦蘇醒通知他後就轉身回到了局裡,根據這次事件,局裡正在準備召開大會。
“就差你了蕭隊長。”
剛走進會議室,平日裡就和蕭彥頗不對付的刑偵二隊的支隊長白渠安就開口調笑他的遲到。
“我剛去了醫院一趟,那個存活的少女搶救及時活下來了,隻是目前還在ICU裡麵昏迷不醒,暫時無法進行問話。”
蕭彥不在意白渠安的調笑自顧自的走到位置上坐下來向局長稟報了幸存者的情況。
“嗯,做的不錯,目前這件事已經驚動了各方,媒體也在大肆報道這件事。上層要求我們儘快查清這起案件的真相以及罪魁禍首給各方一個明確的交代。”
“這次案件是蕭隊長你們這邊接到並出動的,由你們為主導,刑二隊負責輔助。”
已經處在退休邊緣的老局長並不想在這退休的緊要關頭鬨出這種事情,害的自己不能好好退休,所以對於這起案件的偵破十分重視。
“蕭隊長,你來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案情。”
蕭彥聞言起身打開了會議室的投影,開始進行了目前所知情況的簡單介紹。
“根據對死亡人員的關係網的簡單摸查,我們發現他們都是昔日的臨江第三高中最後一屆的高三學生,並且都是同為高三二班的同班同學,其中還包括了一名時任高三二班的班主任。幸存下來的少女名叫姬雪鳶,是當時的校廣播站的副站長兼班級當中的心理委員,在校名聲極佳。目前還是一名剛剛從海外留學歸來的心理學及社會學雙學位博士,這次回來是準備在臨江市開一間心理谘詢室自己創業。”
“根據目前已經聯絡到的死者的家人都說是收到了一封來自十五年前畢業前寫的一封十五年後重返校園看望母校的邀請函而重新來到了這所早已經廢棄準備於明年拆遷的校園當中。”
“但是有一點不解的是,這所班級當中總計為41人,可是收到邀請函的總計隻有27人。這是一個疑點,他們是被精挑細選回到這所校園的,雖然目前還不得而知是為了什麼目的。”
“剩下的目前還在調查當中,還有需要等待昏迷的姬雪鳶蘇醒之後從她口中詢問方可得知,以及我需要將白隊長從我們這次的偵查隊伍當中剔除。因為根據調查,白隊長也是同樣出自當年的高三二班的學生,隻是於後期轉校離開,並沒有參與那封邀請函的書寫,但是為了以防有人情因素影響到查案,申請白隊長不插手此次案件的調查當中。”
蕭彥簡單的介紹完後矛頭指向了一旁聽到一半就呆愣住的白渠安身上,白渠安也沒什麼好說的,畢竟這是刑偵的潛規則。
與案件對象有相關關係的不可以插手案件,以免一時不察對案件人員產生不必要的情感。
會議結束,蕭彥收拾好資料準備走的時候,白渠安正站在屋外蹲著蕭彥出來。
“那封邀請函我聽他們說過,但是這封邀請函有兩種,這第二種如果不是他們班級的人是不知道的。”
蕭彥原本並不打算搭理白渠安,但是他的一句話讓蕭彥走了回來直直的看向白渠安。
“具體是什麼情況我也不太清楚,隻是他們之前班級群裡麵聊天的時候偶爾提到過一嘴,聽說這封邀請函的書寫人員有審核要求,如果沒有通過審核是不能寫的,隻能寫普通的也就是你會上說的那個全班人都寫的邀請函。具體人數我不太清楚,不過既然被邀請函邀請回的那或許就是他們27人吧。”
白渠安調出了他們曾經高三二班的班級群,翻出了之前提到過第二份邀請函的信息部分給蕭彥看。
【2014-4-17 15:30:15
張梓欣
你們還記得當初咱們畢業前老班讓我們寫的那個邀請函了嗎?我今天聽說隔壁班就收到了他們班寫的重返校園的邀請函,正準備找個時間點一起再回學校呢,雖然也廢棄了。但好歹也是我們曾經的校園嗎。
2014-4-17 15:30:25
周舟
誰說不是呢,想當初我們還想的更開,寫的是15年後重返校園呢,那個時候的我們都是三四十歲的吧,不對,咱們的班花姬大美女那個時候還沒到30吧,畢竟姬大美女可是跳級進的咱們班的學霸呢。
2014-4-17 15:30:44
袁煬鑫
誰說不是呢,當時誰能想的到一個才12歲的少女就已經讀了高三呢,甚至還年年占據年級前三。我們當年的理科狀元不就是我們的姬大班花嗎。要不是咱班花年紀尚小,校花都是當的的。不過提起邀請函,我記得咱們班好像寫了兩份呢。
2014-4-17 15:31:07
白渠安
邀請函還能寫兩份的?這是要回幾次啊?
2014-4-17 15:31:17
袁煬鑫
老白你走的早,所以沒趕上我們寫邀請函,當然不知道哪個時候的情況,不過這第二份邀請函也不是誰都寫的了,我記得都是老班一個個點名去他辦公室寫的。原本還以為是填資料呢,要不是大嘴雅說漏嘴了,我們還不知道是再寫一份邀請函呢。不過具體內容是什麼我們也不太清楚,就那幾個寫了才知道,但是他們都不肯說。連大嘴雅那個大嘴巴什麼都能說的都不透露一絲一毫。
】
信息也就翻到了這裡,剩下的都是一些插科打諢跟這些事情毫不相乾的。
“你給的信息很關鍵,等會記得拿你的手機去技偵那邊進行技術分析,看看還有沒有更多的關於這個邀請函的信息存在。”
說完蕭彥就離開回到崗位上繼續的去整合資料和對死者相關人員進行審問。
審問的過程很枯燥且乏味重複,基本上大致都隻知道他們都是收到了一封郵局寄來的邀請函臉色大變當天就出門沒有留下更多信息給家裡人。
但是其中有一個死者的家人給出了一個新的線索。
“我女兒高中畢業之後就變的很奇怪,很信奉那些牛鬼蛇神,封建迷信。整個人變得神神叨叨,渾渾噩噩。有時候清醒之後的時候在家還會燒紙錢,口中不停的喃喃自語說什麼,這都不是我的錯,我隻是不敢反抗,你不要來找我,不是我害的你,我錯了,你放過我吧。我求求你了。”
死者周淑雅的母親家境不是很好,但是讓女兒啃啃老也還是能做到的,但是迫使她女兒啃老的緣由卻是自她高中畢業之後就精神不穩定,後來沒能去就讀大學。成天呆在家中,渾渾噩噩,時不時的燒點紙錢喃喃自語。
這是一個十分大的突破口,為什麼本來十分開朗活潑的少女會在畢業之後就性情大變,甚至還會燒紙錢,是給誰燒的,並且她說的不是她害的又是什麼事。
這個時候,醫院看守的警察那邊傳來消息說病人姬雪鳶蘇醒了,隻是精神也變得不是很好,有瘋癲的跡象。
蕭彥第一時間移交好了局裡麵的審問事情直奔醫院而去。
醫院中,四處純白的病房當中姬雪鳶虛弱無神的聽著耳邊監測儀器所發出來到聲音,嘴裡默聲的念叨著什麼嗎。
就在姬雪鳶的精神不斷的清明一點,看清楚了周圍是什麼情況後先是一愣然後瞬間的驚恐起來,整個人坐立難安的四處的亂砸東西,動靜驚動了門外看守的警察,警察立刻通知了醫生。
姬雪鳶的動作十分劇烈,甚至連腹部的傷口被她的動作波及再度撕裂流血都沒有感覺到一絲疼痛,最後還是護士和警察按住了姬雪鳶打了鎮定劑才勉強安穩下來。
在給她打鎮定劑前不停掙紮時口中還在不斷的叫喊著:“是我做的,是我害了她了,不要傷害他,是我做的,是我殺的,你放了他們,是我殺了她,你放過他們,你衝我來。”
“不要丟下我一個,不要丟下我一個人。”
“是我害了他們,不要傷害他們,不要,都是我做的,不要丟下我一個。”
在蕭彥到來前,姬雪鳶的口中不斷的在呢喃著這一句句痛苦的話語,眼中的眼淚無聲無息的順著臉頰留下沾濕了頭下的枕巾。
“怎麼回事,怎麼有些亂。發生了什麼。”
蕭彥來到病房前,看到房間裡麵雜亂的情況詢問看守的民警。
“剛剛她醒了之後就開始到處亂砸,還不停的叫喊著什麼都是我做的,都是我殺的之類的話,剛才是醫生給她打了鎮定劑才稍微緩和了一點。”
民警交代完之後就撤退換班去了,蕭彥則走進了房間看向打了鎮定劑安穩下來的姬雪鳶,搬了個凳子坐在床邊看著她。
“我是負責此次案件的警察,蕭彥。我會幫助你們找到真相的,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話或者交代的話都可以跟我說。”
蕭彥說著還拿出了口袋裡麵的手機打開錄音開始錄製起兩人的對話內容。
室內一片寂靜,隻留於儀器發出的機械聲音。
正當蕭彥以為姬雪鳶不會再理睬自己準備起身離去的時候,姬雪鳶開口了。
“你真的能幫我們找到真相嗎。”
“能。”
“無論有什麼樣的阻礙都能一直查下去嗎?”
“能。”
“一切都要回到我們畢業的那一年,2002年也就是十五年前的五月二十七號,那天所發生的事情,改變了我們所有人的一生,也釀成了今日的慘劇。”
姬雪鳶的話慢慢帶著蕭彥回到了2002年5月27日,當時還未廢棄的臨江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