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舒和這位鈕祜祿格格同一天入宮,康熙並沒有給兩人明確的位份,隻說鈕祜祿家的格格給妃級待遇住永壽宮,赫舍裡格格享貴人級待遇住儲秀宮,因而兩人現在都隻是庶妃,宮裡人大多也還是稱二人為永壽宮格格和儲秀宮格格。
兩人既同一天進宮就免不了要被拿到一起比較。不同於穆舒的入宮就病倒,這位永壽宮格格進宮第三天便侍寢承恩得了新寵成了後宮炙手可熱的紅人。而惠嬪此時假裝不經意提到鈕祜祿格格,實則故意。明眼人都看得出惠嬪這是在記恨前些日子的冬至祭禮大典上鈕祜祿格格站在了惠嬪前方,要給她拉仇恨。
惠嬪這些日子也覺得心裡憋屈得很。皇帝前些日子透了口風要大封後宮,不出意外她馬上就要封妃。更何況她也是後宮的老人,又有皇長子傍身,在宮裡的地位也僅次於佟佳貴妃。往年年禮祭典她的站位都站在眾人前麵,自然而然惠嬪認為這次冬至大典也該她領在眾人前麵,可突然殺出來一個鈕祜祿氏占了她的位置,她心裡能舒服就怪了。
穆舒打量著這位鈕祜祿格格。這位鈕鈷祿格格左不過十四五歲的年紀卻已經出落的一副美人模樣,渾身上下散發著倨傲的氣質,即使跪在地上腰板也是挺直的。這讓穆舒想起來上中學時隔壁班那個總是出現在學校各種活動上的文藝委員。
看著眼前的鈕鈷祿氏,佟佳貴妃同樣叫了起,照例問了她幾句便不說話了。
“哎呀呀,幾日不見鈕鈷祿妹妹比前些日子更漂亮了。”宜嬪依舊笑著接過了話茬。
“宜嬪妹妹說的正是呢,皇上那天還和我提起鈕鈷祿妹妹了呢。就憑鈕鈷祿妹妹的模樣,我若是皇上也願意多和鈕鈷祿妹妹在一塊兒呆著。”榮嬪微微挑眉如此說道。
“榮嬪姐姐說笑了,不過是皇上垂憐罷了。”雖是這麼說,但鈕鈷祿氏臉上也還是浮現出一絲神氣。她們一批入宮的除去她和穆舒還有兩人,這兩人不過封了一個常在的位份也未得召幸,如今她得了皇上的青眼成了新人裡的頭籌,自然是有些得意的。
尤其是與穆舒相比更是令她心宜,兩人同是先皇後胞妹,如今她進宮便成了新寵,而穆舒卻病歪歪的到現在都未得見聖顏,果然是人各有命。想到這裡,紐祜祿氏斜睨了穆舒一眼,眼中的譏諷一閃而過。
紐祜祿氏自認為掩飾的夠好,但在一堆人精中她心裡的想法早就被捕捉的差不多了,隻是大家誰都沒有說出來而是心中暗自有數,但這之中並不包含穆舒。
聽著一堆妃嬪聊些有的沒的穆舒頓感無聊,她對於這種商業互吹沒有任何興趣,隻是坐在那裡負責點頭微笑假裝自己聽得很認真,其實心中早已經在盤算什麼時候才能回去。
好不容易捱過了這段時間回了儲秀宮。穆舒立刻甩掉腳上的花盆底換上了輕便的軟底鞋癱倒在東暖閣的貴妃榻上,緩了好一會兒才坐起身來將身上沾了雪的衣服脫下,換了一身水藍色提花的袍子。聽雨又將頭上的各色珠翠摘下隻用一根白玉簪將頭發簪起來鬆快鬆快。
穆舒這邊剛收拾妥當,那邊照雪就掀開門簾提著一隻紅漆描金的食盒走了進來,手腳麻利的揭開食盒將裡麵的菜品擺到桌子上等著穆舒從內間出來用膳。穆舒坐在桌前看桌上的菜色,一大碗蓮子粳米粥,一品野雞煨白菜,一碟竹節卷小饅首,一碟鮮炒桃仁雞丁並四小碟醬菜。
粥都是膳房的人現熬的,拿回來的時候還冒著熱氣,文火慢燉兩個時辰的粥去了大火的燥氣,將粳米熬出花,米粒浸滿蓮子的清香,軟糯又不失嚼勁,配上一小碟醬菜利落爽口的很。穆舒盛了一勺吹了吹送入口中,幸福的眯起了眼睛。
雖然沒有心心念念的豆腐腦但這一桌早餐也足夠滿足她的胃,穆舒就著幾碟菜一口氣吃了三個小饅首又喝了一碗粥才摸摸肚子讓人將膳食撤下去。
清宮實行滿人規製,一天隻有早膳和晚膳兩頓正餐,她現在吃的是早膳,晚膳說起來叫晚膳實則是中午的一頓飯。也許是古代生活枯燥乏味大多數人早早就休息的緣故,而現代的晚飯在這裡則是叫晚點或者宵夜。
但這畢竟是在京城的皇宮而不是山西的飯館,自然沒有什麼過了點就沒飯吃的說法,宮裡的主子們有時候也會心血來潮點上一些吃食,除非家裡祖宗十八代都不要腦袋了否則膳房的灶台旁邊永遠有人。
穆舒吃飽喝足了坐在榻上歇息,照雪走近她身邊問她宮裡的人要怎麼安排,穆舒這才意識到自己還沒有仔細看過伺候她的人,隨即讓聽雨將她們領進來。
不一會兒,照雪領了幾個穿著統一宮裝的人進來給穆舒叩了個頭,穆舒叫了起後就低著頭在堂下站著。
看著堂前這一堆人,一想到這一群人都是伺候她聽她差遣的,穆舒忍不住咂舌。
也就是她運氣好穿到這個赫舍裡格格身上成了主子,要是點再背一點說不準就是堂下站著的這些人中的一員。
穆舒也想過自己要是穿成小宮女該怎麼辦?死是不可能死的,她沒有那個膽量,估計也是過著把腦袋係在褲腰帶上的生活,日夜祈禱什麼時候老天爺能可憐她讓她再穿回去。
要知道古代可沒有什麼打工人的人權,尤其是在這深宮之中,一個不留神小命就交代在這裡了,連著家裡的人都得一起吃瓜落兒。
想到這裡,穆舒決定不再抱怨以前每周堅持刮刮樂結果最多隻中過五塊錢了,合著她的運氣全都點在投胎穿越上了。
穆舒入宮享貴人級待遇,手底下有兩大兩小共四個宮女負責她的生活起居,四個太監供她差遣。除了聽雨是她從赫舍裡家帶來的,其餘人都是入宮後內務府分過來的人手。
聽雨是從小陪她長大的貼身丫頭自然要占去一個大宮女的名額,負責照顧她的生活起居。另一個大宮女就是照雪,在宮裡當了幾年差,熟悉宮中規矩。為了在皇宮過上更安穩的生活,穆舒讓她掌管宮中事務。
剩下的兩個小宮女是去年內務府新選進的,跟著聽雨和照雪改了個名叫聞霜和望雲。兩人也不過十歲出頭,幫不了什麼忙,因此隻讓她們乾一些瑣碎的雜活兒。
照雪邊上是一個容長臉的總領太監,叫張德福,管著穆舒宮裡的三個小太監。太監們的身份不用他們貼身侍奉主子,大多數時候都是做一些跑腿、灑掃的活計。
照雪是個合格的管事宮女,將事情早已安排妥帖。穆舒聽了稟報後點了點頭表示沒什麼異議便讓他們退下了。
外麵還在下著雪,積了厚厚的一層在房簷上,乾清宮內炭盆裡的炭火燒的劈啪。
康熙微弓著腰站在書桌前一連寫了好幾個大字才滿意的擱下筆。
剛還在旁邊正在磨墨的李德全立馬遞上一條溫熱的帕子,又讓人將桌上已經涼了三分的茶水撤下去換了一杯新的上來。
“萬歲爺,太子殿下來了,此時正在殿外候著呢。”
“快傳”
康熙聽後將帕子扔到一邊說道,嘴角微微上揚。前些年宮裡的孩子都養不住,先先後後夭折了好幾個孩子.子嗣不豐對於登基不久的皇帝來說並不是一個好事情,尤其是在三藩動亂的時局。
也就是這時候他的元後誕下了他的嫡子,一個生來就對他有著特殊意義的孩子。他給這孩子取名保成,希望能這孩子能順利長大。說來也巧,保成出生沒多久西南那邊就捷報頻傳,勒爾錦率軍大敗吳三桂,吳三桂和他的軍隊被逼退千裡。
康熙更加堅信這是天佑大清。為穩定軍心,保成剛滿一周歲就被他立為太子,以此昭告天下大清後繼有人。
孝誠仁皇後身子不好,保成生下沒多久就去了,康熙就把他帶在身邊親自教導,與他同吃同住,又親自給他改名胤礽,這些年下來太子早已是他最看重的孩子。
沒多久,胤礽走了進來,剛解了大氅就被康熙拉過手噓寒問暖。兩人說了好一會兒話,康熙就把他叫到書桌前。
進了臘月就要開始籌備新年了,臘月初一皇帝要書福字賜給宗室近臣和後宮妃嬪,桌上是康熙已經寫好的福字。
“汗阿瑪的字筆力勁挺,沉穩有勢,兒臣自愧不如。”胤礽誇張的朝康熙行了一個禮,嬉皮笑臉地說道。
聽了兒子的話康熙明顯很是受用,大笑了幾聲,非要胤礽也寫一個。
胤礽提起筆寫了一個,康熙看了露出滿意的神色,胤礽三歲時就由康熙親自開蒙,他的字也是是康熙手把手教的,笑著說要把他這幅字貼在乾清宮。
胤礽拿起和旁邊康熙寫的字比較,有些泄氣,連忙告饒。
“兒臣寫的不好,比起汗阿瑪的字差遠了,汗阿瑪不要取笑兒臣了。”
康熙並不覺得胤礽字有多差,隻是因為年紀尚小氣力不足字有些浮,不知道高了同齡人多少,常寧家的次子滿都護隻小了胤礽三個月,聽說如今連筆都還握不穩。
“既然這樣,那還不回去好生練習,什麼時候寫好了再拿著那幅來換你這幅。”康熙瞪了胤礽一眼,玩笑說道,叮囑李德全把胤礽的字收好等過年的時候貼出來。
胤礽好生央求了康熙一會兒,康熙對於兒子的親昵來者不拒,笑眯眯的卻也不鬆口。見此,胤礽假裝生氣,一屁股坐在一旁拿起炕桌上的果子獨自吃起來。
康熙難見胤礽這般小兒姿態,笑罵了幾句才又拿起桌上自己的字,挑出兩個寫的最好的讓李德全收好送去給太皇太後和皇太後那裡以表孝心,又選了幾張要賜給後妃。
康熙是個吝嗇的人,皇帝公務繁忙,就算是臘月賜福字也不是人人都有份,隻有幾個得他看重的人才能有此殊榮。
不用多說,康熙先是挑出一幅要給佟佳貴妃的,惠嬪和榮嬪是他看重的皇子生母自然也有一幅,宜嬪素來得他寵愛也得了一幅,想到今年剛出生卻都身弱的兩個小阿哥,康熙歎了一口氣也挑了一幅留給德嬪和戴佳庶妃,想要給兩個孩子衝衝病氣。
康熙覺得差不多了將這些都交待給李德全要他一會兒送去各宮。
李德全得了聖旨正準備上前接過那幾幅字,卻見康熙看著正坐在炕桌前吃果子的太子沉思了一會兒後又提起筆另寫了一幅。
"這幅拿去給儲秀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