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1 / 1)

庶得其所 風月白衣人 3743 字 4個月前

始寧五年,京師長安。

十月方至,城中便有了涼意。可寒意再甚,京城百姓心裡也是火熱的。原因無它,中宮劉娘娘誕下元子。聖人有了嫡子,大喜之下傳諭各地,免去了來年的賦稅。普天同慶,百姓也為這個出世不到一月的小生命暗中祝禱,並且誠摯地希望劉娘娘能多生幾個。

皇後有子,於百姓而言,隻能感受到免稅的歡喜。而對在京城的高官、勳戚而言,則又是另一樁事了。聖人有了長子,且是元後嫡出,很可能就是未來的太子,將來的聖人。

這旁的且不論,聖人有子,底下人總得有所表示吧?給聖人送禮也是一門學問,得揣摩聖人的喜好。

而當今的喜好又是什麼呢?

銀子……

當然金子更好,聖人是不會嫌棄國庫裡存銀少的,自然是越多越好。

這麼一看,聖人似乎有史書上絕大多數帝王的通病:貪財。

實則不然,聖人之所以對金銀表現出格外的熱忱,那實在是因為……國庫裡沒有餘錢了。

眼下世道雖平,朝廷卻不見得有多富裕。究其根本,還是聖人他爹,也就是先帝,實在是太折騰了一些。

宣寧侯府,碧影閣。

“太太一早兒去了信國公府,派我來給姑娘傳話,讓姑娘不必往熙和堂去,隻去祥慶堂便是了。”來傳話的丫鬟是宣寧侯夫人崔氏身邊的二等丫鬟芳菲,祥慶堂住著宣寧侯太夫人徐氏。

白瓊聞言微微頷首,身形未動,仍由著雲卷梳妝,對一旁的雲舒吩咐道,“帶芳菲下去吃茶,再給她抓一把大錢買點心吃。”

以往給大夫人崔氏請安的時辰是卯正二刻,然後再由崔氏帶著一眾兒女,和宣寧侯一道去給老太太請安。

芳菲到時不過卯初,必是得了吩咐便往碧影閣趕,想來是把差事放在心上了。

“謝姑娘賞。”芳菲利落應下,隨後跟著雲舒下去吃茶。

雲卷一邊往自家姑娘頭上插簪,一邊勸道,“今兒既是往祥慶堂去,姑娘很該打扮光亮些,老太太見了也歡喜。”

九月裡是白瓊生母吳姨娘的忌辰。自從四年前吳姨娘因病離世,每年的九月,白瓊衣著總是格外素淨。借此緬懷生母,府裡人是知道的。

吳姨娘是揚州人,淮河發了大水,吳姨娘家鄉遭了災,跟著家人一路討飯到京城,隻活下她一個。被當時的還是侯夫人的老太太做主買了下來,這才留下性命。

等到如今的侯夫人過門五年無所出,太夫人徐氏便把身邊的丫鬟給兒子做了通房。等吳姨娘生下白瓊來,又抬成了姨娘。

到底是當年逃難傷了身子,有了白瓊不過十來年,吳姨娘便撒手人寰。而能證明她曾在這世上來過一遭的,也隻有白瓊這個女兒了。

如今已經到了十月,且中宮有喜,是普天同慶的日子。又是到老太太那裡去,總不好繼續素淨。

雲卷這樣勸,也是想讓自家姑娘在梳妝上認真些。尋常人家的姑娘,十六已是正在議婚的年紀了。

按說這樣的事不該雲卷這樣做丫鬟的操心,便是在姑娘身邊當差,也不過是領著月例銀子罷了。然而雲卷念著姑娘對院子裡的人一向回護,有個大事小情,也肯搭把手,並不苛待下人,心裡便時常替姑娘想過一回。大姑娘有侯爺記掛,二姑娘有夫人操持,偏生她們姑娘,年紀是府裡最小的一位,事事也落於人後。

宣寧侯府雖說是手握丹書鐵券的高門大戶,可也著實不像開國時那樣富貴了。

單從在姑娘們身邊服侍的丫鬟就能看出來。往前三代,姑娘們身邊至少要有六個大丫鬟,各司其職。到得白瓊這一代,隻餘下兩個了……

這還是侯夫人持家有方。如今府裡,可比十年前要強上許多。在一眾公侯伯府中,也能排到中等。

雲卷這樣說,無非是想讓姑娘討老太太歡心,屆時在婚事上,也能讓侯爺多費些心思。便是雲卷也能看出來,姑娘往後的婚事,隻怕在姐妹之間,是要差上一籌的。侯爺在當今麵前並不得臉,還是靠著半拉姻親,這才不至於在禦前連麵都露不上。

其實白瓊今日穿得並不算素淨,隻是墨綠衣裳佩上銀頭飾,才顯得素淨了幾分。

雲卷一片好意,白瓊便順著她的話頭道,“再換衣裳已是來不及,便點個翠鈿罷。再取兩支金釵,披帛換成那條藕荷色的就是了。”雲卷聞言大喜,忙開了姑娘的首飾匣子,取了兩支金釵。侯府便是不如以往,兩支金釵還是供得起的。

換上金釵後,雲卷又取來一個巴掌大小的填漆檀木匣子,上飾螺鈿,一看就知道很費銀錢。

這還是侯夫人崔氏的堂姐,信國公夫人崔氏前段時日送來的。白瓊有幸,分得了一盒。

點上翠鈿,又換上披帛,白瓊身上的氣質頓時變了一番。原本的清冷添上兩分麗色,看著增色不少。

雲卷不由讚道,“姑娘生得也不比旁人差,很該打扮得亮麗些才是。”

白瓊淡笑不語,她自己喜歡那樣而已。

“好了,莫要誤了給祖母請安的時辰。”岔開這個話題,白瓊便帶著雲卷去往祥慶堂,留雲舒在碧影閣看家。

之所以喚作碧影閣,乃是因為牆外種著大片綠竹,日頭照下來,斑駁的竹影便將院子遮住大半,故此得名。

白瓊到時,二姐白珩與其弟白璟俱到了,兩人俱是侯夫人崔氏所出。

“二姐姐。”白瓊對白珩道。

“五姐姐。”白璟對白瓊道。

三人相互見禮,白瓊又對祖母徐氏行禮道,“孫女兒給祖母請安。”太夫人徐氏是個看起來麵容和藹的老太太,隻是白瓊知道,老太太絕不如她麵上看起來這樣和藹。能在先帝一朝的命婦圈子裡安穩到如今的,又有哪一個是簡單角色?

望了一眼白瓊今日的妝束,老太太溫聲叫起,“大冷的天兒,難為你來這麼早。”細論起來,白瓊的院子確實離祥慶堂是最遠的。

白瓊自然沒接這話,而是說起了彆的,引得老太太笑過一回,便把這個話茬給岔過去了。

不到半刻鐘功夫,大姐白瑞也到了。

白瓊與白珩、白璟起身,一如方才那樣互相見禮。

“給祖母請安。”大姐白瑞生得很是豔麗,鬢上的紅寶金釵和眼下的玫紅花鈿遙相呼應,真個兒是美不勝收。

老太太頷首,看著孫子孫女在身邊,也不由得露出真心的笑來。

“你們母親近日裡忙,你們無事,也不要去打攪她。”至於為什麼不提宣寧侯?要不是皇後有子,好大兒還在為長女的婚事奔波呢。

白瑞今年十七,早就到了議婚的年紀。

本朝女子晚嫁成風,也大多是在十八歲完婚。眼看著就到明年,宣寧侯能不著急?白瑞是長女,又是第一個孩子,侯爺看重些也是難免。

白瓊幾人俱應是。

陪老太太說了小半會子話,老太太身邊的二等丫鬟海棠進來報,“回老太太,西府裡二老爺和二夫人來給您請安了。”這一代的宣寧侯隻一個親兄弟,就住在西邊府裡。

老太太頷首,海棠便出去迎二老爺和二夫人去了。

不多時,便見一對中年夫婦領著三個孩子進到祥慶堂。

“見過二叔、二嬸。”白瓊等人先對二老爺和二夫人行禮,隨後姐妹們互相見禮。

宣寧侯府上一代子嗣不茂,隻太夫人膝下有兩子,旁的俱無。而等到這一代,子息顯然繁盛起來,單女兒就有五位。

宣寧侯這一支,除去一兒一女是侯夫人崔氏所出外,餘下兩個女兒俱是姨娘所生。

二房兩個女孩兒俱是正室張氏所生,餘下一子為庶出。

二爺和二夫人說了會子話,老太太便說自己乏了,讓孫輩自行散去,獨留了兒子說話。

這倒不是老太太偏心小兒子,實在是滿府裡就他一個閒人。大兒子宣寧侯雖說在禦前不得臉,可好歹有個侯爵的爵位在,又有世襲的錦衣衛世職,不比小兒子,身上連個差事都沒有,可不得在老太太麵前使勁,指望巴著老太太,好漏點好處下來。

二夫人不用張嘴,老太太都知道她打得什麼算盤,無非是想讓大兒子和大兒媳幫著相看兩個孫女兒的婚事。

老太太自家人知自家事,這府裡幸虧有大兒媳崔氏撐著,不然宣寧侯府的門庭早就敗落了。當年為著子嗣還能駁一駁崔氏,如今侯府後繼有人,崔氏又把家裡打理得這樣妥帖,老太太愈發不想得罪大兒媳。

彆看如今排場比不得以往,可老太太心裡自有一杆秤。這日子比起十年前,可是要舒心太多。

一直到申時末,白瓊在碧影閣用完晚膳,雲舒才來報,“大夫人回來了。”

聞言白瓊收拾片刻,便帶著雲卷去熙和堂,給嫡母崔氏請安。

白瓊到時,崔氏正倚在榻上,聽白珩讀詩經。望著女兒,崔氏目光中滿是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