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1 / 1)

重生她隻想和離 桐盞 3955 字 4個月前

京城近一個月來幾乎都是晴空萬裡,偏從昨夜子時開始竟然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直至今日也未有任何停歇的跡象。

原該是張燈結彩的顯國公府,也在這樣的陰雨中顯得有幾分寂寥。

可再是陰冷的天,一早京城的達官顯貴就陸續往國公府來了,隻因今日顯國公府的三爺謝敬存要娶妻了。

這按說娶妻是高興的事,來往的賓客也多是借此會會老友,或借此替自家兒女相看有沒有合適的婚事。可今日顯國公府的氣氛壓抑又尷尬,賓客們心思也根本不在這些事情上麵,而是全都放在了今日的新郎官和新娘子身上。

“這顯國公府還當真讓三爺娶了那虞氏過門了?真是唏噓呢,若換做我是老夫人,斷不會讓三爺娶這虞氏的。”

“這隻怕不是老夫人點不點頭的問題。畢竟誰不知道,虞氏原是和長房大少爺有婚事的,如今嫁給了三爺,這三爺可是大少爺的三叔,可是差了輩分的。隻怕這裡麵少不了什麼內宅陰私,否則哪家會做這樣的事情,不顧及外頭的流言蜚語。”

另一人插話道:“可不管有再大的內宅陰私,最終也不該讓這虞氏過門啊。這不管是嫁給長房大少爺還是三房的三爺,她那出身哪配啊。”

說話的人正是禮部侍郎夫人,而她之所以這般態度,那就必須提及今日這新娘子虞珣的身世了。

這虞珣若是運氣好些的話,原該也和京城這些高門貴女一樣尊貴的。隻可惜,她的外祖也就是當時的內閣大學士顧家因著牽扯進科舉舞弊還有貪墨一案,闔府獲罪,男子皆被問斬,女子則被賣往教坊司。

而這虞珣的母親,因著已經和信國公府當時的世子爺虞淮之有自幼的婚約,所以虞淮之不顧家族反對,愣是要繼續這門婚事。畢竟,若在降罪旨意之前他娶了顧氏,依著本朝的法律,不會殃及外嫁女的。

可信國公府如何能同意這門婚事,所以鬨騰到後來,虞淮之為了娶顧氏,被信國公府逐出族譜,而後帶著虞氏離京,這些年再未有任何的消息。

當初這件事情鬨騰的沸沸揚揚,有人感歎虞淮之情深義重,對顧氏不離不棄,也有人說他不忠不孝,為了一個女人,竟然舍棄世子的位子,至家族於不顧。

可不管怎麼,這件事情已經過去這麼些年了,也隻有京城的一些老人們偶爾提及此事時還會唏噓一番,其他人便更少提及這事了。

所以三年前當大家再次聽說這兩人的消息時,瞬間便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

“真沒想到這些年這虞淮之竟是在江南總督府做一個小小的幕僚,閒暇之時還當著教書先生,膝下隻有一個女兒虞珣。”

“是啊,誰能想到呢。偏老天爺還要讓這兩人遭受更大的劫難。據說這次太子殿下巡查江南,竟遇上了流匪,虞淮之挺身而出救下太子殿下,自己卻命喪當場。顧氏聞著這消息,當即就自戕了,隻留下虞珣這個尚未出閣的女兒。”

“哎,你這話可不好亂說,什麼遭了劫難,虞淮之救了殿下,這可是大功一件。這不,他這女兒虞珣不就被殿下直接帶回京城了。而且虞淮之未被逐出家族前,信國公府和顯國公府老人們早就給兩家未來的嫡長孫和嫡長女立了婚約的。隻是因著當初那件事情,這事兩家也就再沒有提及。”

“可如今虞淮之救了太子殿下,這婚事可不得繼續了。否則殿下又如何會帶了這虞珣回京。”

大家竊竊私語,原想著為了這門婚事,可有的鬨騰呢。畢竟,即便是虞淮之救太子有功,可如今的顯國公府大太太哪裡舍得自己兒子繼續這門婚事。

而且虞珣雖說姓虞,可當年她母親和他父親不被家族認可,說句不好聽的,你說她是外室女也算不得她委屈。

顯國公府大太太不會滿意這門婚事的,肯定會借著守孝三年的事情,把這事情能糊弄就糊弄過去。

而今三年時間一晃而過,這婚事果真再次被推到了風頭浪尖上。更讓顯國公府大太太沒想到的是,三個月前太子妃竟還請虞珣往東宮賞花,之後又帶了虞珣往太後娘娘的慈寧宮請安。而太後娘娘也召見了虞珣,這意思就很明顯了,顯國公府即便是依舊不滿意這門婚事,也得娶了這虞氏。畢竟這裡麵夾雜著一個東宮,太子可是儲君,虞淮之對太子有救命之恩,那他之前那些陳年舊事,便沒有那麼重要了。

東宮這般表態,京城的貴夫人們直替顯國公府大太太頭痛。可讓大家跌破眼鏡的是,這虞珣最終確實嫁入顯國公府了,可所嫁之人竟不是長房的嫡長孫,而是三房的三爺謝敬存。

因著這些過往,今日大家往顯國公府來,可不都帶著看戲的心情來的。

外頭的議論紛紛虞珣尚還不知,這會兒她整個人還是懵的,隻感覺眼前朦朦朧朧的,她努力睜開眼睛往外頭看去,下一瞬她整個人身子都僵住了。

這若不是在做夢,自己竟是回到了上一世大婚那一日。

可怎麼會呢?人怎麼可能重生一世呢?

虞珣震驚到渾身都在顫抖,卻在這時,耳邊有道熟悉的聲音傳來。

“姑娘,你可是累了,你再忍忍,三爺過一會兒該就往後院來了。”

說話的丫鬟正是上一世虞珣的貼身丫鬟青黛。

當年入京,自己也隻帶著她一個舊人。

可聽著她的話,虞珣卻是差點落下淚來。

上一世若非父親出事,她從不知道父親和母親有著那樣的過往,更不知道自己和顯國公府還有過婚約。

她在同一日失去了父親,她還未來得及悲痛,竟又傳來了母親自戕的消息。她恍恍惚惚,如行屍走肉一般,在太子殿下的幫助下替雙親辦了葬禮。之後便隨太子殿下回京了。

她知祖父不喜自己,可礙著東宮,還有外頭的流言蜚語,她到底還是被接進了信國公府,入了族譜。之後便是三年的守孝期。

可她在信國公府,又如何能真的招人待見。便是連上門打秋風的表姑娘都比她有臉麵的。

她的日子可謂是如履薄冰,堂姐妹們絲毫不掩蓋對她的敵意,指著她的鼻子罵她彆以為進了族譜就當自己是京城的高門貴女了,祖父不過是礙著東宮,所以才勉強讓她入族譜的。她實際上不過是外室女,她母親和父親是私奔,她一輩子便是和她母親一樣是個下賤胚子。

那些人還罵她彆想肖想和顯國公府大少爺的婚事。

可不管是進京還是住進信國公府,這一切她又有什麼選擇的權利,至於和顯國公府大少爺的婚事,誰又問過她,她是否早已有傾慕之人,是否願意攀這門婚事。

她如離魂的人一般,被人推著走,甚至有時候她都感覺不到自己在活著。

三年的守孝期過後,她往東宮參加賞花宴,之後隨太子妃往慈寧宮給太後娘娘請安,在之後便是顯國公府下了帖子,邀信國公夫人還有府上的幾位姑娘往顯國公府做客。

大家都在揣測,顯國公府大太太怕是隻能默認這門婚事了,隻她還是不甘心,所以想要親眼看看虞珣到底是個怎樣的女子。

可誰能想到,下人侍茶時不小心弄臟了虞珣的衣裙,她隨著顯國公府的丫鬟離席去換衣裙,等她醒來時竟是和顯國公府的三爺躺在了一起,隨即而來的便是大太太奚落和不屑的目光,還有眾人的指指點點。

這畢竟是一樁醜事,顯國公府下了禁口令,可這事又怎麼可能真的瞞得住,和顯國公府走的近的一些人家,其實早就知道了這樁醜事。

而她便成了她們口中陰險狡詐的女人,說她知道顯國公府大太太看不上自己,所以也就歇了嫁給大少爺的心思,轉而想要攀上尚未婚配的三爺。

這京城誰不知道三爺謝敬存是顯國公老夫人的老來子,如今二十八歲,卻已是戰功赫赫。去年更是大敗莽子三萬鐵騎,成了皇上身邊的大紅人。

偏這謝敬存不止戰功赫赫,學識也得過聖上的讚賞,說什麼若謝敬存參加科舉,說不準也能得個進士回來的。

如此文武雙全,按說京城的貴女們誰不想結這門親。可惜,這謝敬存的親事頗為不順。第一任未婚妻是那戶部侍郎府的女兒,可惜還未成婚,這姑娘便染了風寒離世了。

這之後又和陳國公府家的嫡女說親,可才行至納彩這一步,陳國公府家的少爺從馬上摔下來,摔斷了腿,自此落了殘疾。這之後便有傳言說,謝敬存雖戰功赫赫,可也是手上沾滿了鮮血,更有傳言傳出,他曾經還屠過一城。

所以不管是香消玉殞的戶部侍郎府的姑娘,還是陳國公府摔斷腿的少爺,實則是因著謝敬存手上的殺戮所以才有冤魂索命。

這樣的流言蜚語一經傳出,謝敬存的婚事便耽擱了。

可也因著這個緣故,虞珣竟能想到爬了謝敬存的床,當了三房的正經夫人,這可真是太有膽魄,卻也太不知廉恥了。

回憶著這些,虞珣再沒有忍住伸手直接拽下了頭上的紅蓋頭,搖曳的燭光下,她的眼眸沉靜到可怕,便是連一旁侍奉她多年的青黛也有些驚住了。

“姑娘,你快把蓋頭蓋上,這不合規矩的。”她知道自己和姑娘入了這顯國公府更該謹言慎行的,所以見姑娘自己拽下了紅蓋頭,她此刻是又驚又慌。

“若一會兒三爺來了,看到你這樣,大抵要對姑娘生了不喜的。何況還有隨行的嬤嬤們,若讓她們看到,姑娘更無法在顯國公府立足了。”

虞珣聽著這話,視線先是有些模糊,之後她強忍住淚水,強撐著嘴角的笑容,開口道:“不用擔心,今晚三爺不會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