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隻動物(1 / 1)

孟璐璐從喜都動物園回來後,就立馬來到了蓮湖山的梅花鹿館。

她環視著周圍的梅花鹿。

實話講作為草食動物,個性溫和且已經被大麵積馴化的梅花鹿的確是非常適合與遊客互動的存在。

不過考慮到到時候也會有很多小朋友來參觀。

孟璐璐最終還是決定主要以脫離哺乳期,卻還尚未成年的幼年梅花鹿作為接觸的主力。

為此她在與工作人員商定後,在動物園後山,也就是蓮湖山周邊劃出了一塊區域,作為成年梅花鹿的牧場。

而那些尚未成年的幼年或者說少年梅花鹿,則留在梅花鹿園內,在相對更為安全的環境內作為牧場區的觀光互動動物。

……

孟璐璐很清楚她們蓮湖山動物園在中秋節假日的定位。

就像東北的大部分文旅產業都偏向冬季一樣,喜都的中秋本就沒有什麼對外地遊客的吸引力。

再加上中秋假日時長和交通問題。

這個中秋她們更多的還是要麵向那些來自喜都本地的遊客。

而喜都本就是全國最大的梅花鹿飼養地。

對於這些遊客而言,梅花鹿早已不是什麼稀罕的動物。

在很多吸毒人眼裡,梅花鹿基本上與"馬"的定位相同,屬於相對稀少一點的牲畜。

紫貂也是同理,雖然因為過去有關"貂皮"產業的殘忍,讓大眾對紫貂多了幾分憐愛,但這依舊無法改變大眾對他們的刻板印象。

再加上紫貂普遍動作敏捷且善於躲藏。

在玻璃的隔離以及假山等遮蔽物的阻礙下,其實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看清他們的長相。

不少人都隻知道它們是"長長一條",直到後來"寵物貂"的概念漸漸出現後,人們才在各種短視頻上真正看清它們的長相。

為此對於大多數本地遊客而言,普通的梅花鹿和紫貂觀光根本沒有辦法收獲什麼關注。

所以若想讓梅花鹿館和紫貂館增添一些彆樣的吸引力,便隻有……

"簽到集郵和周邊。"

沒錯,這是孟璐璐在查閱各種世界各地知名旅遊景點經營模式後,從某迪處得來的思路。

她們可以在動物園的各場館內設置各種不同款式的簽到郵章。

這些郵章的存在會在一定程度上引導那些帶有些許"完美主義"的強迫症患者,主動前往原本沒那麼感興趣的場館。

而動物園方麵也可以在集郵冊上,印有一些類似"未來開放場館"的小廣告。

然後就是周邊……

【係統你那有沒有什麼高質量周邊產品。】

孟璐璐想了想,周邊產品這種東西的品控實在很難保證。

低質量的周邊非但沒有辦法幫助動物園吸引遊客,反而還會被當作宰客的垃圾。

孟璐璐想著係統竟然能夠產出"場館升級卡"這樣的高難度產物。

一些技術難度更低的周邊玩具自然也應該不在話下。

然而……

【周邊工廠1000萬,周邊生產線……】

孟璐璐不明白明明更大的場館都可以在符合"規定"的情況下,"憑空派人"修建,卻沒有辦法對這些動物園以外的衍生產品進行生產。

她想要周邊,就必須要擁有一個能夠將周邊產品"合理化"的生產線。

在係統的設定裡,它似乎隻能擁有對"動物園"本身模糊化的權限。

這無疑讓孟璐璐有些失望。

不過她也能夠理解,畢竟天道對她的考驗是讓她在野生動物瀕危問題愈發嚴重的時代,去維持野生動物的正常生態輪回。

開動物園隻是途徑而不是目的。

但眼下的她還遠沒有達到能憑借自己的影響力,去帶動她人的程度。

何況眼下她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要做。

那就是迎接自廣粵飛鳥基地引進而來的鳥類動物們。

由於這一次蓮湖山的引進鳥類數量較為龐大。

蓮湖山動物園在和廣粵飛鳥園溝通過後,直接選擇了包機運輸的模式。

一想到這孟璐璐便不禁感歎當初喜都官方為"新動物園"選址時的高瞻遠矚。

蓮湖山動物園雖然地處郊區,但它卻非常完美的卡在了城市與機場之間的必經之路上。

在這樣的區位下,不但保證了動物園區的開發空間,甚至還平衡了郊區動物園最重要的交通問題。

這不僅僅是對客流量周轉的便捷,同時也能讓空運過來的野生動物,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城市運輸可能麵臨的風險。

這樣的區位條件不僅僅方便了孟璐璐,就連負責參與運輸的工作人員也是難得的輕鬆。

不過相比於這些周邊條件,眼下廣粵飛鳥園的員工們最期待的,還得是蓮湖山野生動物園領先整個行業的"生態鳥館"。

而且聽說這一次他們要參與的還是蓮湖山生態鳥館的首次對外開放。

據說到目前為止除了負責建築任務的"員工"以外,整個園區內隻有蓮湖山動物園的孟園長還有幾個鳥類飼養員見識過場館內的景象。

如此高強度的保密工作無疑加重了他們的好奇。

要知道這一次的配送任務可是他們飛鳥園內部競爭極其激烈的香餑餑。

作為"知情者",他們都非常期待能夠在第一時間,親眼目睹這個號稱亞洲第一室內生態鳥館的真容。

如果不是因為這一次蓮湖山的訂單剛好趕上飛鳥基地鳥類的繁育期,他們的參觀陣容絕對會非常的豪華。

然而即便他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可當他們真正走入新建完成的生態鳥館時,他們還是會情不自禁的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作為生態鳥館的代表,踏入場館的一瞬間他們便感受到了仿佛熱帶雨林一般撲麵而來的濕熱。

視野所到之處儘是鬱鬱蔥蔥的綠色。

雖然是建設在室內的人工場館,但場館內的植物密度甚至超過了很多植物園林。

隻是踏入其中的一瞬間,他們便仿佛走進了代表生機與綠意的"熱帶天堂"。

無論參天巨樹腳下粗壯到顯露於地表的根係,還是人工溪流邊鵝卵石上細密的青苔。

蓮湖山動物園並沒有因為所謂的"整潔"而進行過度的"美化"。

她們是真的在按照熱帶雨林的景象區還原眼下的鳥類天堂。

除了場館四周以及玻璃棧道上的"透明玻璃隔斷"外,生態鳥館裡的一切仿佛真的置身於熱帶雨林。

其生態模擬程度,甚至還要高過先前登上過熱搜榜單的"東北虎館"。

他們是有在視頻上簡單瀏覽過場館內的局部景象。

但預告式的視頻,與親臨現場的實景終究是兩個概念。

他們明白孟璐璐並沒有在視頻中像他們展示生態鳥館真正的亮點。

比如眼下這目測接近十五層樓的挑高。

巨大半球形玻璃玻璃幕牆在清潔機器人的努力下仿佛完全隱匿於空氣當中。

這讓他們不禁開始懷疑會不會有鳥類與天定的玻璃幕牆發生碰撞。

然而當他們提出這一猜測的時候,迎接他們的便是孟璐璐通過平板電腦,對場館內部結構的講解。

的確,就像人偶爾也會因為注意力的分散而撞上過於整潔的玻璃隔牆一樣。

正常來講過於整潔且透明的玻璃的確可能招致飛鳥們的"空難"。

但不同的是蓮湖山的生態鳥館,采用了最為先進的空氣循環係統。

在空氣循環的作用下,整個生態鳥館玻璃幕牆的附近,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減速風壓"。

這些氣流在完成場館內部空氣更新的同時,也成為了鳥類與玻璃牆壁之間天然的隔斷。

再加上玻璃牆外還有著為了應對"雨雪天氣"而準備"外置滑蓋封頂"。

整個生態鳥館在技術上應用以及完全超出了他們對於"動物園"這三個字的認知。

這一刻他們充分認識到了為什麼一向對保育工作異常嚴謹的翁老,會在看到視頻後對蓮湖山野生動物園做出那麼高的評價。

不出意外翁老當時應該是已經意識到了這樣一個生態場館出現在東北所代表的技術投入。

蓮湖山是真的有望成為東煌第一的動物研究中心。

"Oh,my god!看那裡。"

"這個室內生態館裡裡竟然還有這麼大片的漿果林。"

"藍莓,樹莓,葡萄,火龍果。"

不僅僅是人工喂養,蓮湖山動物園還在場館內配置了相當數量的漿果類植物,為的就是能夠更好的完成對生態環境的模擬。

另外最妙的便是設立在半空中的空中廊橋。

與地麵"雙向玻璃管道"不同,位於近十米高半空中的"玻璃廊橋"采用了單向玻璃的特殊設計。

從外麵看過去它隻是一樁橫貫在半空中的巨大"浮木"。

但在管道內,他們卻可以通過"單向透明"的玻璃廊橋,去最近距離的從平日裡無法看到的角度,去俯瞰整個園區的生態。

其中若是有膽大的遊客,還可以選擇從內部看起來,三百六十度全透明的玻璃廊道。

那種仿佛在熱帶雨林上空漫步的刺激與心跳讓他們這些參觀者的毛孔瞬間放大。

這哪裡是動物園,這分明就是在用實景讓大家親臨"動物世界"的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