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 我們同是仰望星空的人(1 / 1)

春三月 餘硯cy 1485 字 11個月前

江近舟曆時兩年零三個月終於製作完成了紀錄片的第一部。

一集介紹一位人物,這一部全是比較年輕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人。

第一集便是祝明熹,全程無言,隻有從青城取的白噪音,記錄了祝明熹的日常,在開始用最簡單的文字介紹人物,視頻最後穿插著一段對人物的簡單采訪。

然後片尾以一段黑底白字的文案作結。

文案都是他們幾人絞儘腦汁翻閱各種資料,幾經刪改編出來的。

給祝明熹寫的是:

“它最複雜又最簡單,

複雜到包羅世間萬象,人之百感,能處理各種矛盾又使之和諧統一,

它可濃、可淡、可開、可合、可正、可斜、可以狂放、可以內斂;

但他又最簡單,簡單到不需要多餘絢麗的色彩,僅需黑白,

簡單到不需要具體的形態,僅需一根線條就足以傳意表白,

簡單到隻需要一紙一筆一墨一硯台,

熱愛它的原因是,它的最複雜表達,全部出自最簡單,

要用做柔軟的筆毫寫出最堅韌的線,要用最有限的尺幅表現出氣象萬千,

也僅僅隻是因為,它是活著的曆史。”

第一季的結尾以沈複作結。

沈複的采訪詞是:

“擇一事,終一生,也許我終其一生隻能做百年間的一個籍籍無名的學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百年後誰又記得誰呢?但是萬千塵埃終能推動曆史的車輪向前,哪怕隻有一毫米我的意義也有其存在的價值。

可能會有枯燥,會有無聊,但是用手觸摸那一陣陣壁畫的時候我好像在和千年前的開鑿者握手,通過壁畫感知他們,在漫天的黃沙中造出世界之奇觀,除了敬仰就是純粹。

九層屋簷下的鐵馬風鈴,無窮無儘的敦煌,敦煌的色彩,所承載的曆史,需要有人去記錄去傳承,雖然辛苦,但我還是會選擇這種滾燙的人生。

這也是我選擇敦煌的原因。“

在沈複的文案過後,是江近舟幾人琢磨了兩個月琢磨出來的後記。

泱泱中華,萬古江河,碑石有靈,翰墨雋永,四千方的寶刻,及書藝,演文字,藏典籍,載曆史,大音無聲,傳雲章於千載,妙筆天工,存文脈至萬年。*

時間無言,但它卻會通過一個個文化遺產,銘刻曆史文脈*。

江山留勝跡,我輩複登臨*。

傳承中國文化的不僅僅是唐詩宋詞京劇昆曲,它包含著與我們生活相關的每一個細節*。

所謂匠心,就是不懼枯燥和漫長,為接近極致,傾注一生*。

在衰落遺失的邊緣堅守,在快捷功利的繁榮裡堅持*。

這些古老的東西總得有人傳承,我可能不會是站在浪尖上的人,但我們願做曆史中一粒渺小的塵埃,也或許激不起什麼巨浪,但以此生,敬中國傳統文化,讓流淌在骨子裡的血脈傳承下去,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我願成為中國文化生生不息的薪火的傳遞者,或許青史不留名,但我仍是無名之輩中的火把傳遞者。

他們是:

中國軟筆書法第十七代傳承人——祝明熹

中國古法造紙第十八代傳承人——杜乙宸

中國古法陶瓷燒製第十六代傳承人——宋子兮

中國梁家村木版年畫第二十二代傳承人——江望

中國紙鳶第二十七代傳承人——程十鳶

中國第二十三代敦煌文化守護人——沈複

我們同是仰望星空的人。

沒想到這部紀錄片火了,名字是《陳青》

————————————————————————

*以上幾句出自《人民日報》、《了不起的匠人》、《國家寶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