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觴尋詩,說的透亮些便是吟詩作賦,目的很明顯,看的是各府小娘子的才華學識。
或許還能看出些作詩之人的秉性人品,有,但不多。
原因也很明顯,這裡麵水分太大了。
就如剛剛袁姈央求如葵那般,隻要保證原創作者不露頭,而且對方也不是非要立個什麼才女人設,需要大量穩定輸出佳賦好詩,或者需要臨場發揮做出驚世之作,哪個能知道,在一場賞花宴裡,小女娘們的那些抒發女兒閨中情懷,描述遊樂景色美好的那些中規中矩的諸多詩賦究竟出自誰的手。
當然也不是全然不知,至少知道了,袁家小女娘賞花宴裡的詩作都是由至交好友如葵友情讚助而成的。
如葵約摸著時間,賓客都到的差不多了,阿嫂這個時辰差不多也應該到了,雖然自己現在還不認識阿嫂,但作為主人家接待賓客那不是理所應當,這一來二去自然就認識了嘛~
而且提前找到阿嫂,說不準還能避開上世那場騷亂呢。
如葵將柒柒交予芷,讓芷帶她回韋宮長身邊,自己就朝著前院正門趕去。
為縮短路程,也為避免遇到其他賓客,如葵特意選了府內的一條小道。
小道隱沒於假山園林之中,又趕上這春意盎然草木蔥鬱的節氣,若是走的略小心些,那可真的能做到移形換影而神不知鬼不覺。
如葵能作如此打算,旁人當然也能這般所想,若是時機恰好,那自然而然的,兩撥人就有可能撞到了一起。
如葵現在麵臨的就是不小心聽到他人密談的尷尬。
本來聽到人聲,如葵正打算裝作不小心路過,但聽到第二個人的聲音響起時,如葵就鬼使神差地一個錯身,藏在假山內躲了起來。
第二個人聲……竟然是阿嫂!
“……有……一會……是,……已經準備妥當了。”雖然聲音刻意壓低,內容聽著有些模糊,但這是阿嫂的聲音,如葵不會聽錯!
一個低沉陌生又聽不太清的男聲傳出,“……做好……必須……嫁到殷家!”
嫁到殷家?誰嫁到殷家?為什麼必須嫁入殷家?
難道上一世阿嫂入府,不是命中注定,而是有心人設局?!!!
如葵屏住呼吸,一動不動,直到兩人離開走遠,如葵才敢將崩的有些發麻了的身子脫力般地靠在假山石壁上。
上一世看阿姊至死都被人欺瞞哄騙著,而自己雖然活的可悲淒慘,但終究是看透了一些人的真麵目,總歸是能比阿姊能強些。
現在看來,上一世真正心瞎眼盲的,竟然是那個自以為看透一切的自己!
如葵將臉貼在冰涼堅硬石壁上,試圖讓自己冷靜下來。
心悸慌張是最無用的,保持清醒,捋順一下思路才最為要緊。
如葵思索著,自己需要先摒除掉一些上世先入為主想法的影響。
若是自己完全不認識阿嫂,聽到這翻對話,自己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這兩人是誰?
一定要嫁入殷府?為什麼?她們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換句話說,殷府內到底有什麼東西,值得彆人大費周章設局下套非要送一女娘入府?
意圖在人?還是意圖在物?
若是意圖在殷府的人,殷氏主枝新一代也就自己,阿姊,阿兄,這三瓜兩棗的,有什麼讓能彆人如此惦念?
難道所求為雲中殷氏?殷氏雖也為雍朝第一梯隊的百年世家,但殷氏以律法傳家,所以不管是從家族規模還是當地人望上來說,在一流世家裡都僅為平平,為圖殷氏全族而如此設局謀劃……可能嗎?
還是說所圖非是殷府之人,而是和殷府有莫大關聯的人?……或事?
如葵狠狠摁住太陽穴拚命抽動的經脈,前因不明,曝露的信息又太少,謎團太多了,彆說撥開迷霧了,連謎團的線頭都找不到。
解不開,根本解不開!
如葵莫名地想起孚曾經和自己的一番對話。
“人在一種情況下,不可能不被騙。”
“什麼情況?”如葵發問。
“有一個針對你量身定製的騙局的情況下。”
如葵直起靠在假山上的身子,拍拍身上所沾的灰塵。
“沒有例外嗎?人真的一定會被量身定製騙局所騙嗎?遇到這種事難道隻能認命?”如葵追問著。
當時正燒著秸稈的孚停下扇風的動作,想了想說,“倒也不是,有法子,也很簡單,最原始解決之法,不入局就好了。”
想到破解之法,如葵穩住心神,探身邁出假山的凹洞,氣定神閒地向前堂走去。
破解之法無非兩種:一:以靜製動不入局。二:以攻為守主動破局。
騙局也是局,凡是設局,必會以利誘人入局。
利,是人欲,是所求。殷氏現在最大的所求是什麼?
為阿兄,為殷氏全族找到一位安慎淑行蘭心蕙性可擔一族宗婦的新婦。
想來,不知名者設局,怕也是針對此點而做出一係列的謀劃。
不入局,便是最好的解局。
以靜製動,無欲則剛,所以為解眼前局麵最好的方法就是為阿兄選新婦的計劃擱置。
但計劃可擱置一時,卻不能放置一世,總不能一輩子不給阿兄娶婦吧!
所以要想解局,還是要結合第二法,以攻為守,借力打力,主動破局。
對方既然已做謀算,那自己也可設局反擊。
謀算設局,總體而言,大致可分為兩類:陽謀和陰謀。
何為陽謀?
陽謀是被算計者,眼瞧著前麵有坑,向前行踏一步,將會被套牢套死萬劫不複,但卻仍然不得不往坑裡跳。
說來好笑,高明些的陽謀,被算計者甚至還會對設局之人感恩戴德,推崇備至。
推恩令便算是陽謀裡的翹楚了。
何為陰謀?
不可公之於眾的謀算都算是陰謀。
世人常言道,陽謀立身,陰謀防身。並不是說陰謀都是出自惡意,兵者詭道,兵法裡的大部分計謀都是陰謀。
陰謀低於陽謀一等的原因,根本上是因為,不可公之於眾的陰謀具有天然的缺陷,它是有破綻的,一旦被識破,大部分的陰謀即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而陽謀,即為,我知你知,你亦知我知你知,所有事情舉動統統擺在明麵上,陽謀的公開性,就注定了它沒有破綻,沒有破綻就沒有突破口,自然,就無法化解。
如葵踏進前堂,越過眾多姹紫嫣紅,目光鎖定在一位身穿鵝黃裙衫的小女娘身上。
既然這局避無可避,那就用這陽謀破了她萬般詭譎的陰謀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