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娘很快生好了火,宋毅用樹枝叉著兩隻魚烤魚。
小寶盯著魚,吸了吸口水,看起來又好笑又可愛。
錦娘有點惋惜:“可惜沒帶些佐料。”這烤魚雖然香,但沒放鹽終究是少了些滋味。
“沒事,正好嘗嘗魚的鮮味。”
錦娘便在一旁把烤餅放在火堆旁的石頭上加熱。
魚烤好了,錦娘仔細挑了魚刺喂小寶,三人吃了烤魚,吃了烤餅,又吃了鮮果,吃得心滿意足。
隨後,錦娘和宋毅一起幫助小寶撿石頭,很快,小竹籃裝滿了各種漂亮小石頭。
午時半,眼看日頭升到頭頂,天氣漸熱,宋毅便帶著錦娘母女回去了。
小寶回家後,立即提著她的石頭去找王山王水王林了。
四個小孩子也不怕熱,就在院子裡玩石頭。
他們從石頭中跳出一些大小合適的、圓溜溜的出來。
錦娘煮了一鍋綠豆湯,放在水盆裡涼著,等綠豆湯涼了,她便端著鍋去了隔壁院子,放在院中石桌上,然後招呼幾個孩子喝綠豆湯。
過了芒種,大太陽的午後就會悶熱起來。
孩子們歡呼一聲,立即各自回去拿碗喝綠豆湯。
李彩霞有些不好意思:“錦娘,這可真是太麻煩你了。”
“應當的,小寶也沒跟著吃你家的。”
“她能吃多少?而且小寶懂事得很,那像我家這三個……這麼大了,還半點不知事。”
李彩霞話音未落,她家的三個孩子已經捧著碗從廚房衝出來,迅速圍在桌邊,而小寶也回家拿了個碗,正往這邊跑。
王山還算懂事,等小寶也圍在了桌邊,先看了一眼自己娘,見李彩霞點頭,他開始拿著勺子給幾個小的舀綠豆湯。
李彩霞在屋簷下做針線活,她招呼這錦娘跟她一塊兒做:“你把針線拿過來一起做,我們還能說說話。”
錦娘便回去把自己針線框拿了過來。
她倒是沒有急著做要拿去賣的鞋履,而是先打算給小寶做衣裳。
錦娘從前為了謀生,經常做些鞋襪去賣,女紅手藝是不差的。她已經裁剪好了布料,這會兒正把衣裳縫製起來。
李彩霞見了誇讚:”錦娘,你這動作真快,我縫一件衣服的功夫,你都能做兩件了。”
“在家做習慣了的,大姐你要是常做,也能做得這麼快。”
兩人說著話,幾個孩子在院子裡一邊喝綠豆湯,一邊嘰嘰喳喳說話。
小孩子們之間說的事情,除了玩就是吃。
小寶說起了今日中午在河邊吃的烤魚:“可好吃了。我這輩子都沒吃過那麼好吃的魚,而且還是沒有放鹽的,阿娘說如果有鹽的話,會更好吃。”
林水嘴饞,立即吸了吸口水:“真的有那麼好吃嗎?”
王山卻哈哈笑:“小寶,你才多大點兒呀,還說這輩子都沒吃過這麼好好吃的魚,你這輩子長著呢。”
小寶有點氣,她腮幫子鼓了起來:“就是很好吃!就是很好吃!我大伯父烤的魚,第一好吃!”
小寶說得信誓旦旦,其他三個孩子都饞了:“真的嗎?你大伯父真好。”
王山覺得小寶沒說謊,小寶的大伯父的確不比爹差。
不但帶小寶出去踏青,還給小寶烤魚吃。跟他的爹一樣。
一旁的李彩霞豎著耳朵聽著,又看向錦娘:“錦娘,你和小寶好福氣,有這樣的大伯。旁的大伯哥可沒有這麼熱心的。”
錦娘便接了一句:“大伯哥是好人。”
李彩霞又說:“可不是嘛,這樣的好男人可不常見,你說呢?”
錦娘默默點頭。
李彩霞見錦娘這樣,還想說些什麼,不過還是忍住了。她一個外人,不好多說什麼。
……
這日晚上,宋毅看了會兒書,外頭忽然下起了小雨。
水汽帶走了悶熱,晚風吹進窗戶,帶來幾分清涼。宋毅熄燈躺下。
聽著屋外的淅瀝的雨聲,宋毅閉眼打算入睡,卻不知怎的,他腦中忽然出現了本不應該出現的一幕:弟妹坐在河邊,她一雙足半浸在清澈的河水中,泛著白玉一般的光。
宋毅猛地瞪大眼,強迫自己不去想,但他越是如此,腦中的畫麵卻是清晰!
他像是再次回到了那個場景,他清楚的看到弟妹穿著那身半舊的桃紅衣裙,她彎腰伸手撩水,手指雪白纖長如蔥,透明的水在她指尖環繞,她撩起水,往自己腳背上澆。
晶瑩的水滴落下,在日光下散出五彩的光,又落在她的腳背上……
宋毅呼吸急促起來,他人都懵了。
為什麼這一幕,他記得那麼清楚?
是他太無恥,對弟妹存了非分之想嗎?
不不不,他怎麼會是那樣的人!
一定是他看了弟妹的足,於心不安,所以才會這樣。
非禮勿視,他看了不該看的,所以才會良心難安!
於是宋毅罰自己蹲了一整晚的馬步。
……
萬柳家。
夜裡,萬柳媳婦兒薑氏哄著女兒睡著後,跟萬柳躺在床上說起了話。
“今日我出門買肉,瞧見宋青衫,他駕著一輛馬車從城外回來,車內之人好像是年輕女子。”薑氏疑惑:“宋青衫這是有相好的姑娘了?”
薑氏這麼一說,萬柳就明白了:“那應該是宋兄的弟妹田娘子。他跟我提過,今日要出門踏青,應就是帶著田娘子和侄女出門。”
薑氏驚訝:“宋青衫帶著弟妹出門踏青?”
萬柳接著道:“上回我還瞧見宋兄穿了新靴子,靴子上還繡了花樣,估計就是田娘子做的。”
薑氏若有所思:“照你這個說法,這兩人之間沒準真有點什麼。若真是這樣,我倒是想認識認識這位田娘子了。”
“你想認識田娘子?給他們兩個做媒?”萬柳好奇。
“他們兩個都這樣了,哪裡還需要我做媒?宋毅是個有本事的人,你卻是個窩囊的。我和他未來的夫人交好,將來他會看顧你兩分。”
萬柳垂頭喪氣:“我也沒那麼差嘛……”但想到媳婦兒是為了自己打算,萬柳心情立即又明快起來:“田娘子的女兒跟我們翠翠差不多大,過幾日翠翠生辰,我們請她們母女到家裡,你看如何?”
“這個主意好。”薑氏點頭。
……
幾日後。
小寶穿上新衣裳,衣裙是粉紫色的,穿著喜慶又精神。錦娘還在衣襟、袖口處繡了一些花,如此一來這衣裳看著便精美了許多。
李彩霞對錦娘讚不絕口。這幾日除了給小寶做衣裳,錦娘也做好了兩雙鞋,一雙男子穿的黑布鞋,一雙四五歲孩童穿的布鞋。
黑布鞋是尋常的樣式,不過那雙孩子穿的布鞋她卻用了心思。
她用了墨綠的布料,在鞋頭繡了兩隻小黃鴨,仿佛小黃鴨蹲在綠草地上一般。
錦娘帶著兩雙做好的布鞋,去了那家鞋鋪。
店內有客人,錦娘便站在一旁等著,等那客人走了,錦娘才走到老板娘跟前:“林大姐,這幾天我做了兩雙布鞋,你先看看怎麼樣,若是滿意我接著做。”
錦娘怕做得不好,鞋鋪不收,所以先試著做了兩雙拿過來看看。
林掌櫃先瞧了瞧黑布鞋,黑布鞋針腳細密整齊,林掌櫃滿意點頭,又去看那雙孩童的布鞋,她瞧見鞋麵上的黃鴨子,眼睛一亮:“呀,這是你繡的吧?”
錦娘笑著點頭:“我想著這布鞋是孩子穿的,就繡點花樣添幾分熱鬨,也不知行不行?”
“行,你這布鞋放我這肯定好賣,這兩雙布鞋我收了。”
林掌櫃很爽快,立即按照之前約定的價錢給錦娘拿錢,錦娘收下三百多文,心中歡喜。同樣一雙鞋,在北林鎮她隻能賣八九十文,在都城卻能賣一百多文。
一雙鞋除去本錢,她可以賺五六十文,她辛苦些,一天能做好一雙鞋。
這麼算來,一個月能賺一二兩銀子呢。
隨後,林掌櫃又叮囑錦娘:“那樣繡花的童鞋你可以多做幾雙,我估計好賣。到時候賣得好,我給你提價。”
錦娘一聽,頓時乾勁十足,她又去隔壁布鋪買了好些做鞋需要的物什。
回去的路上,錦娘瞧見路邊小販有賣粽子的,五彩繩的,她這才想起,明日就是端午節了。
這麼一算,她都有好幾日沒瞧見宋毅了。
自打前幾天他們出去踏青後,宋毅便再也沒來柳條巷。
也不知他是差事太繁忙,還是旁的緣故。這讓錦娘有些不安。她和小寶想要在都城立足,還得靠宋毅。
所以她是萬萬不能讓宋毅疏遠了她們母女的。可宋毅不來柳條巷,她怎麼樣才能見到宋毅呢?
錦娘正想著,一旁的小寶道:“阿娘,快端午了,我想吃粽子了。”
錦娘便道:“我們去買些糯米紅棗,回家娘給你做。”
小寶又說:“太好了,小寶最喜歡吃甜甜的紅棗粽啦……但,大伯父好像不太喜歡吃甜的。”
錦娘頓時腦中靈光一閃:“對啊,你大伯父一定愛吃鹹粽子,還得買點鹹鴨蛋和肉才行。”
宋毅不來柳條巷看她,但她有腳啊,她可以去看宋毅啊。
她是知道宋毅在哪做事的,明日她煮好了粽子,就親自拿送去街道司衙署。
於是錦娘又在街上逛了一會兒,買齊了粽子需要的材料。
回家之後,錦娘便開始包粽子。既然要送粽子去街道司,那自然不能隻送兩三個粽子,那樣多寒磣。
宋毅在衙門裡有上官、有同僚,她得多做些粽子,明日給宋毅送去,也好讓宋毅的同僚們嘗一嘗。
這一整天,錦娘都在包粽子。
下午的時候,小寶端著幾個粽子去右院給王山他們吃。李彩霞忍不住問:“小寶,你娘在忙什麼呢,今天怎麼沒過來做針線?”
小寶正啃著粽子,她含含糊糊道:“阿娘在做粽子,阿娘要做很多很多粽子。”
李彩霞驚訝:“做那麼多乾什麼?拿去賣嗎?”
“不是賣,要送給大伯父吃的。阿娘說,大伯父的朋友多,所以要多做一些。”
李彩霞明白了,錦娘這是要送粽子給宋青衫和他的朋友同僚吃。這就有些微妙了。
畢竟,錦娘又不是宋青衫的娘子。她做這個,多少會讓人遐想。
到了太陽落山時,錦娘來找李彩霞了,“李大姐,我想麻煩你個事。”
“客氣什麼,有什麼事儘管說。”
“我做了些粽子,想送去給大伯哥,但不知道街道司在哪……”
李彩霞心下了然:“街道司在城北那邊,距離這裡有些遠,你什麼時候想去,我帶你過去。”
“明日是端午,我想明日一早送去,不過得早些,我怕去晚了大伯哥出門辦差了。”
李彩霞點頭:“行,那明日天亮我們就出門。”
錦娘謝過李彩霞。
到了第二日一早,卯時還未到,錦娘就起來蒸粽子。她足足蒸了兩籃子粽子,一籃甜口的,一籃鹹口的,還在籃子裡放了幾條五彩繩。
粽子煮好,天微微亮。
錦娘讓阿寶乖乖在家,便提著粽子去了右院,李彩霞正好出來,然後幫錦娘提著一個籃子,帶著她出門了。
“從順安坊去城南,得走上小半個時辰。”
李彩霞是土生土長的都城人,帶著錦娘穿過幾條巷子,走了近道,到了城北的時候,才過去一刻。
城北這一片有許多官衙,這些衙門都修得威嚴氣派,這遠比之前的鬨市給錦娘的衝擊大。
錦娘之前見過明宣縣衙,和這些官衙相比,縣衙那真是小巫見大巫。就連縣衙門前的石獅子,都隻有這些官衙的石獅子一半大。
不過饒是心中驚奇震撼,錦娘也隻敢看看,不敢大驚小怪出聲。
她知道在這裡是不能大呼小叫的。
李彩霞帶著錦娘往這條街裡麵走,終於到了街道司門前。
錦娘不識字,李彩霞指著門上的牌匾道:“這就是街道司了。”
街道司門外站了兩個看門小吏,錦娘不好再麻煩李彩霞,便吸了一口氣壯著膽子,上前笑臉道:“官差大哥,我是宋毅的家人,今日端午,我想送些粽子給他。”
那圓臉小吏有些驚訝,他打量了錦娘兩眼,很快道:“我這裡不接東西,去側門吧。”隨即,他給錦娘指了個方向。
錦娘連聲道謝,又和李彩霞繞進了旁邊的巷子。
等錦娘和李彩霞一走,圓臉小吏立即跟旁邊的另一個小吏道:“你剛才聽到了嗎?那小娘子說是宋毅的家人。奇了怪哉,宋毅什麼時候娶媳婦了?我都沒聽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