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 / 1)

許願牆第三輪活動即將開始。

「嘀」的一聲,通告聲響徹萬朝:“監測到前兩輪許願高分通關,圓滿完成,特開放評論區上傳圖片功能!”

“點擊相機按鈕,許願牆將會選擇最合適的角度進行抓拍。”

觀眾對這項功能感到很新奇,紛紛嘗試了起來。

比較謹慎的人先拍了風景照。

但更多人自從許願牆開放,已經見到了很多奇跡,迫不及待想要嘗試新東西,當即對準自己,按下了「抓拍」按鈕。

隻見白光一閃,他們的形象瞬間就被定格下來,變成了圖片。

眾人望著和自己一模一樣的相片,或齜牙咧嘴,驚歎神跡,或猝不及防,滿臉懵逼。

一時間,評論區圖片亂飛。

有的高糊,有的死亡角度懟臉拍,有的眉毛鼻子連一塊,有的不小心開了魚眼鏡頭,反正每張都具備成為表情包的潛質。

在一片群魔亂舞中,李白月下獨酌,瀟灑飄逸的相片,就格外引人注目了。

瞧這謫仙臨塵般的氣質,瞧這揮灑而成的詩篇,在巍峨山海間蒼然舉杯,白衣翩然,金樽清影,眉目粲粲如星。

他是給攝像頭充錢了嗎,拍得這麼好看?

吃瓜群眾一邊心裡吐槽,一邊手上動作卻絲毫不慢,趕緊點了保存。

至於存到哪兒?

不知道,相關功能還沒開放。

要是能把照片洗出來,貼牆上每天看著就更好了。

也有觀眾在不斷cue隆武帝和李自成:快把你養子/侄孫現在的照片放出來吧,我們要見少年鄭成功和小團子李來亨。

此二人的命運實在是太悲涼了,觀眾要見到他們如今安然無恙才放心。

大順位麵,李自成正在拿一隻新紮的玩具布老虎逗小團子。

小團子玩得有點累,慢吞吞爬到他膝上,眼睛眨巴眨巴,準備倒頭就睡。

“小老虎”,李自成拍拍他的臉,溫聲道,“來拍張照片。”

於是下一刻,觀眾們就看見——

在中軍大帳內,一名英氣高昂的青年坐在案前,身著鐵甲戎裝,正在凝視著牆上懸掛的京城輿圖,目光銳利如刀。

他懷裡有個昏昏欲睡的小團子,看起來軟乎乎毛絨絨的,對著鏡頭打了個哈欠。

萬朝觀眾:哇,好可愛,想捏。

李自成的形象和觀眾們設想得差不多,基本符合一代英傑、草莽帝王的風骨,隻有一點比較突兀。

那就是,他戴著半邊眼罩,似乎隻有一隻眼。

觀眾不禁汗顏。

照常理而言,天子都要求什麼龍章鳳姿,天日之表,李自成這一隻眼,大概就隻能當獨眼「龍」了。

此話一出,彆人還未如何,李存勖卻已經勃然大怒:

【後唐莊宗李存勖:一隻眼怎麼啦,你打得過一隻眼嗎?朕的父皇就是一隻眼,照樣橫掃天下!】

【山穀道人黃庭堅:莊宗陛下這個邏輯,似有不妥。你的父親是追尊皇帝,並未正式登基。且獨眼皇帝以昏君暴君居多,如梁元帝蕭繹、前秦苻生之流,縱罄八荒之竹,難書其罪。】

【大周女官上官婉兒:黃庭堅此言大謬,五官健全的皇帝當中誕生的昏君數量,顯然遠遠高於獨眼皇帝。】

【大唐宰相房玄齡:天子誌在橫掃八荒,光濟四海,奕世載德,豈能囿於儀表。】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笑煞人也,永昌皇帝是少了一隻眼,又不是少了一隻手不能打仗。如果眼睛多就能當皇帝,那本王有四隻眼,你要不要來擁護本王登基啊。】

【金陵女史王貞儀:嗬,黃庭堅位麵的宋神宗倒是確實有兩隻眼,也沒見他收複幽雲十六州。】

【蘭陵王高長恭:雖然我比較支持李自成,但我還是想起了一個在南邊流傳甚廣的笑話:項羽重瞳,尚有烏江之敗;湘東一目,寧為赤縣所歸。】

【說這話的人後來被蕭七活剮了,釘舌於柱,剖腹臠肉,慘不忍睹。】

萬朝觀眾:???

天幕前的項羽:???

湘東王、梁元帝蕭繹:???

救命,什麼地獄笑話。

……

麵對這些議論,李自成神色淡然。

他這個人素來心胸開闊,氣度非凡,這隻眼雖然是從前被明朝總兵陳永福射瞎的,但他並未放在心上。

現在陳永福兵敗,李自成主動折箭為誓,不再追究,招降了對方,傳為一段佳話。

評論區,隆武帝也上傳了一張相片。

照片上,有一英姿煥發的紅衣少年,正低頭沉思,不時擺弄著桌上的軍事沙盤,似乎在思索下一步的進攻戰略。

春日的陽光靜靜流淌,為他俊秀的麵容鍍上一層輕柔光影。

還有配文道:“孩子在忙,趁他不注意拍的,湊合看吧。”

觀眾笑死,居然還可以偷拍。

隆武帝直接給大家打開了新思路。

從此,萬朝中誕生了一股泥石流偷拍勢力,專門趁人不備一頓哢嚓,批量製造表情包,分享在評論區,使人聞風喪膽。

……

忽然間,一張軍隊大合影,掛在了許願牆極為醒目的高處。

咦,瞧這陣勢,是要準備出征打仗嗎?

義熙位麵,建康城外。

江水在滔滔不息地奔流,朔野風大,蒼茫席卷,吹動許多題寫著「劉」、「宋」、「北府」字樣的旌旗獵獵飛舞。

江邊,北伐的大軍已然整裝待發,樓船成陣,帆牆林立,遮天而蔽日。

無數刀/槍與鐵甲在長風中鏗鏘相擊,漫然淩天而下,仿佛狂瀾怒卷,驚濤穿雲。

此刻,任何人隻要看上一眼,都能看出這支軍隊身經百戰,是一支不折不扣的精銳雄師。

事實也確實如此。

這支軍隊,是宋王劉裕(這時候尚未稱帝)親手締造的北府軍,中古時代當之無愧的雄兵天花板,如今即將出征北伐,消滅羌人的後秦政權。

自衣冠南渡以來,北府兵一共有三批。

最早的主帥是江州刺史郗鑒,而後是冠軍將軍謝玄,最後是劉裕。

三批北府兵之間毫無關聯,人員構成也全然不同,每次都是全新的重建。

隻是因為都誕生於京口,所以皆以「北府」稱之。

京口是劉裕的出生地,也是南渡之後盤踞了最多流民的地方。

這裡距離北方最近,對北方故鄉的眷戀讓流民們在抵達京口之後,就不願意再繼續往下走。

於是,他們在這裡紮根。

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隔江遙望故土,等待著魂歸故鄉的那一日。

但最終等來的,終究隻是一次次的失望罷了。

祖逖從這裡北伐,中流擊水,誓滅諸胡;庾亮在這裡折箭為誓,不滅胡虜不歸返;桓溫從這裡出發,連戰連捷,卻惜敗於枋頭,終成一聲「樹猶如此」的歎息;謝玄在這裡練兵,淝水之戰大勝,後來卻於無儘淒涼中遙望北國,含恨逝世。

一座京口城,埋葬了古往今來,無數有誌於北伐、收複失地的英傑。

千古多少事,皆付長江滾滾流。

如果將時間線拉得更長,許多年後,辛棄疾也曾來到這裡登上北固亭,憑欄遠眺,慨歎神州陸沉。

這裡,是宗澤的埋骨之地,英雄垂死尚三呼。

這裡,是文天祥從元廷脫逃之後,招募義師起兵抗元的起始地。

這裡,也是鄭成功北伐南京、張煌言三入長江的最重要據點,見證了漢家英傑飛蛾撲火般的最後一搏。

漫長的千年歲月,一代又一代的仁人誌士在京口北伐,抗擊胡虜。

他們都曾奮起抗爭過,但最後,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唯有一次機會,曾經無限接近成功,甚至已經將漢人的旗幟插在了長安城的土地上。

那就是義熙十二年的劉裕,和他的京口北府兵。

……

劉裕正在招呼北府眾人,準備出征之前來個大合影:“都過來拍照。”

一旁,檀道濟、王鎮惡、謝晦、沈林子、沈慶之等一群青年將領都覺得很有意思,一擁而上,紛紛擠入了鏡頭,圍在劉裕身邊吵吵鬨鬨:

“我今天要挨著主公站,你快讓開!”

“明明是我先來的,你如此蠻不講理,還想打一架不成?”

“林子,鏡頭給我吧,我吃苦受累一點沒關係,主動替大家分憂!”

“你小子一拿到鏡頭,直接就切成了你和主公的單獨合影頁麵,請問是何居心?”

“夭壽啦,阿和啥時候不聲不響擠到前麵去的,快抓住他!”

霎時間,幾人吵得不可開交,甚至有大打出手的趨勢。

期間,不少麵目猙獰的照片都被發在了評論區,萬朝觀眾看得目瞪口呆。

不是,你們這麼鬨騰就為了搶一個拍照位,至於嗎。

還真至於。

大宋的將領們清一色都是年輕人,平均年齡都在二十多歲左右,最年長的王鎮惡也不過而立之年,最小的羊規、柳元景隻有十餘歲。

他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被劉裕挖掘出來,帶在軍營中親自教導,追隨他四處征戰長大。

劉裕作為曆朝曆代出身最低的皇帝,起於微末,勢單力孤,無人可用。

所以,乾脆從頭開始培養人才。

花費十多年的時間,傾儘所有去教導這群小孩子,言傳身教,曆經血與火的征程,淬煉成百戰之名將,從一塊璞玉,雕琢綻放出盛世光華。

既當主帥又當爹,可謂操碎了心。

劉裕以一己之力,教出了三個武廟,一個因為英年早逝與武廟失之交臂的名將,四個有滅國戰績的將星,一個城池保衛戰的公認天花板,以及好幾個文武雙全的智將。

如此養成係操作,在萬朝實屬獨一份。

他們中的每一個人在遇見劉裕前,幾乎都經曆過一段無比淒慘的過去。

比如,檀道濟自幼父母雙亡,沈林子滿門儘滅,朱超石全家都折損於東晉內亂,父親也吐血而亡,王鎮惡更是幼年就經曆亡國,孑然一身流落異鄉。

他們沒有家,沒有助力,也沒有人教導。

如果未曾遇見劉裕,這一生或許注定會埋沒無聞。

劉裕將他們從泥潭中拉起,從此既是引路人,也是成長路上唯一親近信任的長輩。

這怎麼不是一種雙向奔赴呢?

所以說……

拍照片的站位問題當然要吵架啦!

這是在拍一張普通的軍營照片嗎,分明是在拍全家福,關係到家庭地位,豈能讓步!

檀道濟等人爭執好一會,將矛頭一並指向了劉裕:“主公快說吧,你要誰站在你旁邊一起拍照!”

“孤選穆之”,劉裕熟練地撥開人群,從外圍拽來了始終微笑著一言不發、穩坐釣魚台的劉穆之,“好了,話題到此終結,快來拍照吧。”

劉穆之本來在他出征期間,負責留守後方,坐鎮中樞,如今在這裡是為了給大軍送行。

他笑吟吟地一眼望過來,眾人頓時如同被踩了尾巴的貓,悻悻然讓開一條道。

QAQ,得罪誰也不能得罪穆之先生啊。

不料就在此時,沈林子忽然一陣探頭探腦:“可是,主公你右邊不是還有一個空位,我能過去嗎?”

“我看你是在做夢!”檀道濟對他怒目而視。

眼看他們又要鬨起來,劉裕宛如一位端水大師,熟練地打圓場道:“這個空位當然要留給北府軍的所有士兵,鏡頭拿遠一點,將他們都裝進來。”

在經曆了好一番折騰之後,終於一聲哢嚓,大家都成功進了相片。

……

觀眾們一看。

哇,真不愧是北府軍,好一支軍容整肅、氣吞山河的無敵之師!

再看全場,好多放飛自我、奇形怪狀的年輕小將!

從此,萬朝又多出一種新的君主流派,那就是宋祖劉裕,養崽式帝王。

【墨憨齋主人馮夢龍:這倒是讓我想起一樁軼事,宋武帝每次派這群小將出征前,因為擔心他們的安危,都會留下一個錦囊,裡麵寫著所有行軍計劃,甚至規定了打開的時間,從來沒有出錯過。】

【詠絮才女謝道韞:話是好話,但怎麼從你馮夢龍嘴裡說出來,可信度就這麼低呢。】

【墨憨齋主人馮夢龍:這次我真有證據!比如朱齡石滅蜀,劉裕讓他先千裡行軍至白帝城,再開啟錦囊。朱齡石本來見蜀軍勢大,慌得六神無主,幸而劉裕早在錦囊裡給他寫得明明白白,他一步步照做,果然順利滅國。】

【武安君白起:料敵於先機,氣質如神,令人歎服。】

【少女將軍荀灌:竟有如此美事,那當朝武將們豈不是隻需照安排去做,就可以順順當當建功立業?】

【寧州刺史李秀:羨慕了,甚至可以跟著一路撿功勞,升入武廟。】

【白衣兵仙陳慶之:宋祖對下屬很好的,如果捅出紕漏,犯了錯誤,他會出兵去撈人;想要什麼獎賞,可以直接當麵跟他提;要是有什麼情緒問題,他還會寫信安慰你。】

【梁朝中書令沈約:是這樣的。我爺爺沈林子大家知道吧,他那時候還是少年,第一次獨立帶兵,北伐出兵僅僅一個月,宋祖陛下就給他寫了近十封鼓勵信,現在還在我家裡收藏著。】

萬朝觀眾:6.

來自老父親的濃濃關愛,就問你感不感動。

劉徹見到這一席話,倒是頗為認可地點點頭,隻因他和劉裕一樣,也是一個養崽式帝王。

隻不過。

他養崽是「自由飛翔」流派,將霍去病放出去自由撒歡,任其野蠻生長;

而劉裕屬於「明確路線」流派,管理嚴格,堅決杜絕小朋友們長歪。

……

評論區:

【陳文帝陳蒨:祝宋祖旗開得勝,直取長安,蕩儘妖虜,光複漢家山河!】

人類的本質都是複讀機。

隨著陳茜茜來了這麼一下,眾人很快緊跟隊形,甚至還有全家上陣的:

【永樂大帝朱棣:祝宋祖旗開得勝,直取長安,蕩儘妖虜,光複漢家山河!】

【永樂大帝的徐皇後:祝宋祖旗開得勝,直取長安,蕩儘妖虜,光複漢家山河!】

【永樂大帝的太子朱高熾:祝宋祖旗開得勝,直取長安,蕩儘妖虜,光複漢家山河!】

【季漢丞相諸葛亮:雖然不認識宋祖,但還是祝他旗開得勝,直取長安,蕩儘妖虜,光複漢家山河!】

【季漢征南將軍薑維:雖然老師和我都不認識,但還是祝宋祖旗開得勝,直取長安,蕩儘妖虜,光複漢家山河!】

【建康府通判辛棄疾:現在就認識了,劉裕還有他的謀主劉穆之,都是漢室後人。】

【漢光武帝劉秀:那還等什麼,快讓張巡上場,請我們大漢後裔. 嫡皇帝劉裕發賣那些蠻夷庶皇帝。】

辛棄疾扶額,發賣這一茬就過不去了是吧。

他本想跟在後麵接個隊形,給劉裕送出祝福。

但這群人一口一個“宋祖”,放在彆的時空無所謂,放在趙宋就有些奇怪,最好找點新東西發送。

剛好他今天上門到陸遊家作客,於是轉頭對窗外喊道:“務觀,你上次說寫了一首和劉裕有關的詩……”

庭院中,芳草如茵,一群貓咪在草地上跑來跑去,時不時翻滾兩下。

陸遊忙著擼貓,頭也不抬,態度極其敷衍地說,“就在書房裡,自己找嘛。”

辛棄疾歎氣,在堆積如山的詩稿中一張張翻過去,總算翻出了一首《讀史》。

掃了一眼,不由戰術性後仰。

隻見上麵寫道:“蕭相守關成漢業,穆之一死宋班師。赫連拓跋非難取,天意從來未易知。”

詩是好詩,但是吧……

就這個「天意從來未易知」。

在彆人都在發祝福的時候,送出如此晦氣的東西,是隻有拓跋燾才能乾得出來的事。

真就不如自己寫. jpg

【建康府通判辛棄疾: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哇”,少年檀道濟看見這句話,興衝衝拽起劉裕的手說,“主公快看,有人寫了一句很應景的詩!”

“看到了看到了”,劉裕帶著幾分無奈,拍了拍自家這傻孩子。

“辛棄疾直接叫你寄奴”,少年眨眨眼,宛如偷吃到糖果一樣笑起來。

劉裕灑脫地擺擺手:“叫就叫吧。”

他有個副業是醫學家,發明了一種治療外傷特彆有效的藥草,並在整個南方進行推廣。

這種草以他的名字命名,就叫做「劉寄奴草」。

士庶百姓平日也不用避帝王諱,一口一個「寄奴」叫得很歡快。

【劉宋冠軍將軍檀道濟:辛棄疾你好,這句詩我們能拿來當口號嗎?】

【建康府通判辛棄疾:當然可以,本來就是寫來記錄你們這次北伐,隨意拿去用,不夠的話記得找我現場再寫。】

【劉宋冠軍將軍檀道濟:好呀,多謝!】

【魏太武帝拓跋燾:那啥,辛棄疾,你寫詩還怪好的,能送朕一首詩當戰爭口號嗎。】

【建康府通判辛棄疾:???想得倒美,我看你長得挺像口號的。】

【魏太武帝拓跋燾:......】

觀眾:笑死。

拓跋燾,讓你少說幾句,你看你又被辛棄疾懟了吧。

……

第三次許願即將開始。

“請在一分鐘之內寫下你們的願望,倒計時開始——”

此前的願望都會自動進入下一輪。

不少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的願望,又一次反複在評論區出現。

比如曹操的【為郭嘉續命】、苻堅的【複活王猛】、安樂公主的【成為皇太女】、桓溫的【加九錫】,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在尋找女兒的東魏司徒孫騰,由於長期契而不舍地刷屏,居然真的得到了回應。

閨女安然歸家,孫騰夫婦喜不自禁,與她相擁而泣。

這些年,他為了找女兒,每逢仆婢訴苦,無論真假,必定為其解除賤籍,賜金放還,竟陸陸續續救下了幾千名受難少女。

上天開眼,讓好人終有好報,大家也紛紛為他高興。

期間,評論區出現了無數對歐陽修的催更,對李隆基、趙佶等皇帝的痛罵,對拓跋燾的抨擊,對秦良玉的讚美,對李存勖、郭崇韜的期待,對李來亨、鄭經在呂宋島未來的祝福,等等。

終於,許願牆上的畫麵緩慢定格:“恭喜許願人謝枋得中選。”

“他的願望是,為辛棄疾換一位能夠施展平生誌向的明君皇帝,如果做得好,就永久接管該位麵。”

萬朝觀眾:???

張巡在嗎,和你搶業務的人來了。

現在真有人要換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