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 / 1)

鄭經拿出潛望鏡看了一眼,忽然怔住了:“這好像是我父王從前行軍時的旗語。”

秦良玉沉聲問:“莫非是來投奔我們的?裡麵可有你認識的人?”

鄭經搖頭:“都未見過。”

何況即便見過,也談不上可靠。

這些年,鄭軍高層為了榮華富貴、身家性命倒戈向清廷的,不知凡幾,也許這一批人就是準備行詐降之計。

他正打算下令,讓將士們鳴炮將這些船隻擊退,秦良玉卻擺了擺手。

“這些人都乘漁民小船,並非訓練有素的水師,觀其吃水程度,也不似重甲之士,多半是不知自何而來的民間義勇。”

鄭經還是想穩一手,覺得把他們都殺了比較好:“可是,如果真是敵人……”

秦良玉沉吟道:“你也發旗語,讓他們停泊到另外一個單獨港口去,我帶士兵去會一會他們。”

片刻之後,一行數十人風塵仆仆,被接引上岸。

為首者體格魁梧,雖衣衫破舊而神采奕奕,望著便是一員驍將,麵對秦良玉的刀鋒劍芒,神情無比坦然。

“咦,是你”,張煌言望著他,露出一縷驚訝之色,“你是那個從前被延平王放走的人……”

“是我”,高一階深深行了一禮。

鄭經驚奇地問:“蒼水先生,你知道他?”

張煌言點點頭:“從前退守廈門時,高一階的母親被清廷抓走,寫信威脅必須離開鄭氏海軍,不然就殺了她。延平王聞訊歎息,道豈必以國事壞爾家事,「汝母萬一不測,終天遺恨,則萬死不足以贖罪也」。遂將他放走,賜千金回鄉救母。”

鄭經默然許久,輕聲道:“我奶奶就是被清廷以極端殘忍的手段虐殺的。”

退守廈門的時候,正值北伐兵敗、風雨飄搖,局勢已經很艱難瀕危了,但他父王依舊同意了放人離開。

也許在那一刻,他想到了許多年前的自己,所以決定成全彆人一家。

這些年,島上養了很多的“閒人”,都是戰死士兵的父母親人。

當年鄭軍行軍都帶著家眷,卻仍有少數遺落在外,如郭華棟將軍的母親。

郭將軍死前的遺願就是母親得享天年,後來也被鄭成功重金贖了回來,如今就在府上養老。

秦良玉也不禁歎息,心想如此英明仁主,一片善心竟不得永年,可見是天不佑大明。

高一階出現在這裡,正因為其母已然壽終正寢,於是糾結了幾十位鄉民,冒死出海投奔鄭經。

“先王恩義,我萬死難贖”,他含淚道,“唯有依依闕下,銜結以報。”

於是,這群人也加入了遠征呂宋的隊列。

秦良玉催促道:“加快速度,傳送門時間要結束了。”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鄭經忽然想起了什麼,飛也似的狂奔回去。

秦良玉:???

觀眾們:???

不是,你要乾啥,傳送門等會關門了!

眼瞅著還剩最後十餘秒,眾人焦急地等待著,鄭經終於去而複返,出現在視線中。

隻見他懷中滿滿當當抱了一大摞物件,手中還拖著一隻巨型口袋,一路狂奔而至,快得隻見殘影。

萬朝觀眾都驚呆了。

好家夥,打包帶走這麼多東西,哪裡像出征,不知道的還以為擱這兒搬家來了。

鄭經好容易跑到麵前,即將跨入傳送門,東西卻又掉了一塊,趕忙轉身去撿。

傳送門發出刺耳的倒計時警報聲:“三、二、……”

秦良玉眼見情況緊急,不假思索掠出,奮力伸手一拉,終於卡在最後一秒將人拽進門。

隻聽轟隆一聲,傳送門砰然關上,隨著一陣天搖地動的巨響,眼前光景飛速變化,已到了呂宋島。

秦良玉轉頭,對著鄭經怒目而視,厲聲道:“你到底想做什麼?我帶白杆兵練兵十餘年,都不曾見過你這般任性妄為之人!”

鄭經被訓得頭一低,小聲道:“我隻想拿上我父王,還有皇爺爺的靈位。”

秦良玉一怔。

“攻打呂宋這樣的大事,總要帶他們一起來見見的吧”,鄭經撓頭說,一邊將懷中靈牌展示給她看。

「明延平王朱成功之位」,「明紹宗孝襄皇帝朱聿鍵之位」。

秦良玉望著二人的牌位,驚奇道:“世子殿下,你們家到底姓什麼?”

評論區,一名來自後世太平天國位麵的熱心觀眾,女將蘇三娘,為觀眾們講解道:

“甲申之變後的第二年,朱聿鍵在福州登基,改元隆武,勵精圖治,意圖北伐驅除韃虜。”

“為此,他招撫百姓,厲兵秣馬,收編整合了許多勢力。”

“李來亨的父親李過就因為隆武帝的招攬,決定帶領闖軍聯明抗清,歸順朝廷,改組為「忠貞營」。”

“延平王本名鄭森,在少年時期為隆武帝收養教導,封侯加國姓,行皇子待遇,改名「朱成功」,送往前線典兵曆練。”

“隆武帝是明末自萬曆以來最傑出的一位英主,無奈時不我與,天勢頹唐,非一人之力可挽。”

“他戰死於汀洲後,延平王年方弱冠,決意起兵複仇……後來就是我們都知道的故事了。”

萬朝觀眾:驚歎。

鄭經……當然也可以叫朱經,他父親是不世之英傑,沒有血緣關係的祖父也是一代明君,怎麼到他這裡整個畫風突變?

果然是「鄭經不正經」。

鄭經打開口袋,從裡麵嘩啦啦倒出一大堆牌位,堆積如山,開始分發給眾人:“臨國公,這是你父親、你奶奶、還有你昔日那些大順軍同袍的。”

李來亨一愣,伸手接過:“多謝。”

隻見上麵寫著「大明興國公李過」、「節孝貞義一品夫人高桂英」、「郢國公高一功」、「皖國公劉體純」、「靖國公袁宗第」等名字,前前後後足有數十塊之多。

他沉默著,眼中泛起淚光。

萬朝觀眾也默然不語。

這些都是昔日的農民軍高層將領,前半生反明,後半生聯明抗清,最終以民族英雄的身份入葬,流芳青史。

改變的,是對明朝的立場。

不變的,是身為漢家英傑的傲骨與忠魂。

鄭經繼續發牌位:“蒼水先生,這是定西侯、還有魏耕先生的牌位。師祖母不在,陳子龍的牌位你也一並拿去吧。”

張煌言拿起族兄張名振的牌位,抬手拂去了上麵的灰塵,歎息道:“你有心了。”

張名振的墳塋在舟山,此地早已徹底荒僻落寞,被清兵在一場戰爭中夷為平地。

他數年前去看過一次,荒草如煙,墓木已拱。

像這樣在軍中病死的,至少留有全屍入葬。

但更多人,比如萬箭穿心的隆武帝,淩遲處死的魏耕,投水自儘後被清人報複性毀屍滅跡的陳子龍……

根本就屍骨無存,隻能建起一座空墳,立衣冠塚。

甚至連墳塋都立不了。

因為他們是清廷眼中的逆寇、叛賊,必須死無葬身之地,就連已經下葬之人都會被剖棺戮屍,挫骨揚灰。

鄭家的祖墳曾被全部挖開,拋屍於野,累累滿地,何等喪心病狂。

鄭經後來為這些逝去的戰魂們有一個算一個,都立了牌位,燃上清香一柱,權當慰藉。

他家的後山靈位累累,那是不知道多少無名英雄的一生。

……

這裡是呂宋東北部的卡加延河三角洲地區,也是鄭成功計劃中的初始進攻地。

西班牙人摧毀了當地的梅尼拉拉賈國,在此建立起了造型繁複的棱堡,以供防衛。

眾人先是派出斥候打探消息,確認無誤後,便開始按照鄭成功的文書執行。

呂宋地形平坦,千裡如川,秦良玉還是第一次打這樣的戰爭……

真是太容易了!

沒想到啊,她白杆兵作為山地奇兵,早已習慣了攀登最為險峻的懸崖峭壁,飛渡天塹,力爭湍流,什麼時候經曆過這麼舒服的天胡開局?

不來個大破敵軍,直搗馬尼拉,都對不起她的手中劍!

首戰即大捷,十分揚眉吐氣。

鄭氏軍隊本來還對這位前朝名將懷有一絲疑慮,至此個個心悅誠服,追隨著她一擁而上,千軍萬馬,如臂指使。

經曆四十餘天的鏖戰,穩步將呂宋島拿下。

同時,李來亨帶著一支奇兵,穿越馬德雷山脈下半葉、奇襲馬尼拉,攻占首府。

西班牙在菲律賓的總督Sabiniano Manrique de Lara出降,統治至此而終,殖民者們也被儘數驅趕出境。

鄭經在受降書上蓋好印璽,另謄一份副本,燒給父王。

……

這一戰波瀾迭起,刀光劍影,火光紛飛,無比蕩氣回腸。

觀眾如同在看一部戰爭大片,深感刺激,熱血沸騰:?

【隋文帝楊堅:此戰實為萬朝開播以來的巔峰之戰,軍威之盛,火器之烈,一至如斯。】

【嶺南聖母冼英:秦良玉為百戰之名將,縱橫無敵,如此風姿讓人心馳神往。】

【詠絮才女謝道韞:西班牙索虜先前何等囂張,再看他們跪地投降時的臉色,大大出了一口惡氣。】

【後周宰相王樸:可惜,最應該親眼見證攻下呂宋這一時刻的人,已經不在了。】

萬朝觀眾為之默然。

是啊,本戰真正的策劃者鄭成功,卻已死在了永曆十六年。

【景泰帝朱祁鈺:唉,朕最見不得這等民族英雄含恨而終之事,下一輪許願定要加上複活鄭成功這一條。】

【大周聖神皇帝武則天:朕也要讓本位麵加上這條許願,算是投桃報李吧,有了鄭成功的圖紙,相信本位麵的火/器和各種相應的戰術也能很快發展起來。介時,千乘萬騎,兵臨歐洲,天樞也可再添上十幾個國家的署名。】

【後唐莊宗李存勖:感謝鄭成功的貢獻,我們大唐也準備投入研究了!】

【吳侯孫策:某個庶皇帝先前大放厥詞,說南人無勇將,我看鄭成功一個人可以吊打他幾十個來回。】

【梁朝尚書令沈約:某個庶皇帝?拓跋佛狸:你報我的名字得了。】

【湖海散人羅貫中:古有郭嘉遺計定遼東,今有延平王遺計收呂宋,都是千古俊才,我準備創作一本新的小說。】

【穎鄉侯陳群:說到郭奉孝,他現在還活著嗎?】

眾人無語。

你和郭嘉不是著名的老仇人嗎——雖說是陳群單方麵的「不治行檢」攻擊比較多,但你倆應該來自同一個位麵才對。

陳群給眾人解釋,當然不是。

每個君主都劃分出一個獨立存在的位麵。

他來自魏文帝位麵,郭嘉去世的時候三國還沒建立呢,應該屬於「東漢建安位麵」。

【康獻太後褚蒜子:郭嘉還活著,之前第一次許願就看見魏武帝的願望是讓郭嘉痊愈。如果死了,就應該是複活類的願望了。】

【大唐平陽公主:是的,之前好像隻有秦王苻堅在許願複活王猛。】

【後唐莊宗李存勖:曹操可以從漢武帝處購買一顆續命丹,贈送給郭嘉。】

【冠軍侯霍去病:你倒是慣會慷他人之慨,我們陛下根本不認識郭嘉,為何要賣給他一顆續命藥。】

【金陵女史王貞儀:希望郭嘉可以續命,萬朝那麼多天不假年、遺憾早逝之人,續命藥根本不夠分,未來必定還會有其他的延壽方法,彌補英傑們的遺憾。】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確實遺憾,王女史一生孜孜以求,攀登學術高峰,隻活了0.76個郭嘉。】

【周武帝宇文邕:此言一出,今夜的金陵城中,又多了一個輾轉終宵的憂鬱之人。】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沒事的周武帝,你也隻活了0.92個郭嘉。】

【周武帝宇文邕:......那有沒有人的壽命正好等於一個郭嘉?】

【東晉大司馬桓溫:這不是剛播過嗎,延平王就正好活了一個郭嘉。】

【竟陵王蕭子良:建議以後用「一嘉之年」這個詞來替代英年早逝,本王活了幾嘉?】

【大周女官上官婉兒:竟陵王啊,我查查......嗯,是0.89嘉,當然,是續命之前的郭嘉。】

觀眾雖然在玩梗,但內心還是希望能給英傑們都把命續上的,於是開始不斷敲劉徹。

終於,劉徹回複了:

【漢武帝劉徹:朕與去病、仲卿已經服過續命丹了,此物使用條件極其苛刻,需要對國家社稷、黎民百姓有大功,否則就會浪費一粒丹藥。】

【根據朕的測算,目前天幕播了這麼久,隻有兩個人達到了可以續命的標準。】

【一個是趙煦,讓他續命,便可避免靖康之恥生民塗炭;還有一個就是鄭成功,條件雖然符合,可惜已經去世了。】

有些人頓時就不服了,各種羨慕嫉妒恨,宛如狂恰幾十噸檸檬。

趙煦怎麼能算!

給他續命了,誰知道會不會因為活得太長變成李隆基?

鄭成功更不能算!

他不過就守護了幾十萬東南沿海百姓,外加收了一個島,呂宋都沒打下來,怎麼能稱得上對家國有大功?

萬朝觀眾:“……”

神特麼晚年變成李隆基,神特麼就收了一個島。

你有能耐你也去開邊河隍、成為明君,去驅逐荷蘭紅毛鬼、收複失地啊。

【蜀後主劉禪:武帝祖宗,您未來有機會的話,也考慮一下給朕的相父續命吧,他連年治理農桑,保境安民,綿延國祚,一定符合續命標準的。】

劉徹一頭霧水,心說你小子怕不是得了癔症:

“誰是你祖宗,你一個蜀字開頭的皇帝跟朕有何乾係,切莫胡亂攀親!”

劉阿鬥一看此情此景,就知道他誤會了,趕忙顛顛地跑過去解釋:

“武帝祖宗,朕也是漢家天子,朕的相父才兼文武,夙興夜寐,一生致力於複興漢室,始終堅持「漢賊不兩立,王業豈偏安」……”

阿鬥雖然平日腦子不太靈光,但一談起相父,竟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而且還不是漫無邊際的虛誇,是考據詳實、主線清晰的故事講述。

絲絲入扣,生動形象,細節描寫一應俱全,分分鐘讓人身臨其境,全方位無死角地沉浸其中。

阿鬥:相父的好有那麼——那麼——那麼多(雙臂張開,比劃出一個超級巨大的姿勢),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眾人:“……”

不愧是被相父帶大的孩子,沒白疼他。

知道的知道他是在這裡誇相父,不知道的,還以為施耐庵又跑來更文了。

這神態、這語言、這動作,這呼之欲出的諸葛武侯完美形象。

高風傳世,名震千古,誰聽了不動容!

吃瓜觀眾早就忘了這本來是攻占呂宋的場合,轉而開始熱烈討論起了諸葛亮。

季漢之後的那些人,縱然對這些故事耳熟能詳,也被阿鬥激情澎湃的講述給吸引住了。

季漢之前的那些人,特彆是被諸葛亮點名過的偶像樂毅、管仲,還有曾見過大漢盛世如虹的芸芸蒼生,更是覺得與有榮焉。

劉徹看後,當即斬釘截鐵表示,續命丹——不賣!

當然是要留一顆,等日後直接送給諸葛亮了,怎麼可能收錢呢!

大漢百官也深為感動。

以漢之名,千秋永傳。

沒想到那麼久的歲月過去,竟還有人高舉漢家旗幟,無懼艱險,燃星火以照永夜,捧心血以濟江山,是何等的令人欽佩。

隻不過,劉徹心頭還有一個疑問:

【漢武帝劉徹:阿鬥,你既然是我們漢家天子,為何昵稱叫做「蜀後主」?】

【蜀後主劉禪:朕也一直很想知道,昵稱似乎由許願牆自動生成。相父的昵稱是「季漢丞相」,伯約的昵稱是「季漢征南將軍」,隻有朕是蜀字開頭。】

【明穆太後庾文君:可能是因為「季漢孝懷皇帝」這個諡號是匈奴人劉淵給他上的……與其用匈奴的諡號,還不如叫蜀後主。】

【漢光文帝劉淵:匈奴又如何,朕也是正統漢室公主的後裔,武帝祖宗,您能不能也考慮給朕留一顆丹藥續命?】

【漢王劉黑闥:武帝爺爺,咱也複漢了,您能不能……】

【後漢高祖劉知遠:匈奴人可以是漢,我們沙陀人也可以是漢,朕也是名正言順的漢家天子,武帝爺爺,您考慮一下。】

【北漢世祖劉崇:武帝爺爺,您看看孫兒吧,朕也可以的。】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雖然朕沒有建漢,但朕仰慕漢高皇帝,故耶律氏兼稱劉氏......一筆寫不出兩個劉,也算同出一源。】

【漢王陳友諒:那啥,漢武大帝,雖然我姓陳不姓劉,但我也建立了名為漢的政權,您要不要看看我?】

劉徹:???

什麼匈奴沙陀陳氏耶律氏,哪來這麼多奇奇怪怪的漢朝?

眾人都在震驚,隻有柴榮眉梢一揚,瞬間想到了什麼,恍然大悟。

他就說這個劇情,好像在哪裡見過吧!

【周世宗柴榮:前幾天,羅馬共和國、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的幾十個皇帝在吵架爭奪羅馬正統,與眼下的一幕何其相似。】

羅馬正統在大漢!

羅馬(劃掉),大漢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自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