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1)

關於霍去病本次在睢陽城的表現,萬朝觀眾的評價相當一致,那就是——優秀!

然而,具體優秀到什麼程度,應該給幾分,觀眾卻是各有各的考量。

有人打分嚴格,認為10分能給出6分就已經很優秀;也有人認為,必須要9.5分以上才配得上冠軍侯的身份。

還有人覺得,霍去病這才是一號揭榜人,不宜給出太高的分數,最好往下壓壓,否則後麵若有更精彩的表現該如何打分呢。

眾人各自沉思,莫衷一是。

好在這次打分足足有十分鐘的時間,來得及和身邊人討論一番。

大唐貞觀位麵。

李世民神采英拔,坐在高位,一揚手,直接給霍去病和張巡都打了十星滿分。

一個是大唐的忠魂義士,英烈之風山高水長,讓他深為動容。

另一個更是絕地翻盤,力挽狂瀾,改寫了整個戰局,真無愧於千古戰神的身份。

這都不滿分,還有什麼是滿分?

李世民讚歎之餘,也沒忘了把歐陽修分享的《新唐書. 張巡傳》,扒拉出來再讀幾遍。

歐陽修作為一代宗師,大宋文壇領袖,文章質量自是卓爾不群。

《張巡傳》洋洋灑灑三千字,以慷慨淋漓的風度,銳利深徹的詞筆,從細處入手,將一切始末娓娓道來,描繪出了雍丘、睢陽兩城鏖戰的數年間,以張巡為首的守城殉難義士群像。

除了張巡,還有——

南霽雲,三十騎奮勇衝出重圍,向賀蘭進明求援,被拒後不肯留下赴宴,自斷一指,絕馳而去,抽矢回射佛寺浮圖,誓滅賀蘭。

陸夫人,張巡的姐姐,本可以南下臨淮保全性命,但依舊選擇了留下,有時披甲登城,有時穿行於軍營中,為士兵縫補衣衫,亦在城破時被殺。

李懷忠,初時從賊,在張巡的勸說下倒戈歸正,最終守城到最後一息,一同殉難,寧死不降。

……

太多的就義者,太多的蒼涼孤魂。

“唉”,李世民讀到此處,不由掩麵歎息,隻覺滿紙史書,一字一血淚,實在是不忍再讀下去。

將士們甘願為之出生入死,絕不辜負的那種信仰,不是彆的,正是他打下的這片江山,是他現在所處的這片土地,是傾儘心血為之付出一生的大唐啊。

他又怎能不滿懷悲傷,潸然淚下呢。

殿內,一同集會的貞觀官員們,也是長籲短歎,沉痛不已。

眾人過了好久才緩過來,互相看看,見全場都在拭淚,無一幸免,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

張巡當然人格高尚,但史官歐陽修的文筆也確實有點東西啊!

在座各位都幾經世事沉浮,卻還是被他三言兩語的敘述撥動心弦,為之悲,為之哀,為之淒絕。

可見,歐陽修的文字極其富有感染力,堪稱不可多得的史書佳作。

“好想把歐陽修拉到大唐來乾活啊”,李世民感歎道。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是啊,他確實很適合來大唐!”

這次,就連最喜歡抬杠的魏征都沒否認,反而一臉讚歎之色:“這篇《張巡傳》寫得真好,歐陽修其人定是一位大文豪。”

房玄齡也微微頷首:“見了他的文章,便覺得本朝修的史書頗為蒼白無力,在史書敘事一道,唯有沈約可以相提並論。”

近來,李世民下詔官修《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五部史書,魏徵奉命總撰,房玄齡監修各史。

還有一本《晉書》。

之前,梁朝尚書令沈約曾完成了一百二十卷,稿件卻在江陵焚書時亡佚,儘皆付之一炬。

沈約是整個南北朝時期最負盛名的大文學家,千古文宗,格律詩始祖。

他的聲律理論一直在大唐沿用,他創作的《宋書》,作為南北朝時期質量最高的史書,自然也是本次大唐修史的重點參考模版之一。

李世民對於亡佚的沈約版《晉書》一直覺得很可惜,派人四處尋訪,試圖找回原稿。

倘若實在找不到,就隻能由房玄齡等人從頭開始修史。

一來工作量巨大,二來吧,質量也很難和原稿媲美。

同樣是各自國家的宰相,房玄齡論治國濟世、匡扶社稷,可以輕輕鬆鬆吊打沈約;但論文墨詞藻、藝術修養,就輪到沈約吊打他了。

其他的修史者,令狐德棻、李百藥、姚思廉、李延壽等人,他們的父輩幾乎都是北齊、北周、陳朝等地的史官。

雖然家學淵源,功底紮實,文學上卻是差了一些。

“哎”,李世民想到此處,便覺得頗為頭大,揮揮手道,“再多派出一倍的人去找沈侯遺稿,掘地三尺也要挖出來。”

歐陽修、沈約,兩人隨便送給他一個寫書也好啊。

怎麼就一個都沒有呢。

……

無獨有偶,大秦位麵的眾人,此刻也在議論著歐陽修的《張巡傳》。

秦前時代的史書特點是惜字如金,例如《左傳》,一句“崔杼弑其君”就概括了無儘的腥風血雨。

然而,同樣的一句話,到了歐陽修筆下,卻能演變成兩三千字跌宕起伏的故事。

這誰能不愛看?

嬴政給霍去病打了9分,頗為青眼有加。

給張巡也打了8.5,算是褒獎他異乎尋常的勇氣,以及在危難中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的脊梁。

打完分後,嬴政望著《張巡傳》,頗為驚歎。

後世之人出手無比闊綽,得用多少斤的竹簡才能刻下這一篇《張巡傳》,而且,這還僅僅是歐陽修所著書籍當中的一小篇。

現在已知的信息還是太少了。

從直播畫麵來看,大漢帝國有霍去病封狼居胥,實力十分強大;

大唐能讓張巡等人甘願為之赴死,想來實力也不會弱小。

他很好奇,不知大秦究竟是如何被後世王朝取而代之的,有沒有如歐陽修這般的史官,寫一本《秦書》為帝國送行?

……

北魏太和位麵。

馮太後臨朝稱製,近期正在大刀闊斧改革,籌謀著漢化和禁巫的一係列政策,推行均田製和三長製,興辦太學。

變法強國並非一世一代之功,需要數代人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才能開創一個蒸蒸日上的盛世。

為此,她百忙之中,也會定期抽空給幼崽孝文帝上課。

同時也將侄子馮誕召入禁中,與孝文帝同歲同學,一同成長,將來可做帝王一生的心腹與摯友。

此刻,兩隻小團子都裹得毛絨絨的,一派玉雪可愛,端端正正地坐在案前,對著麵前的光幕寫寫畫畫。

馮太後悄然走到二人身後看去,見他們一個給霍去病打了9分,一個10分,理由也都寫得有理有據,條分縷析,不禁微微點頭。

正要誇兩句,忽見拓跋宏打完分,就把光幕丟到一邊,轉頭瞅著小夥伴一陣出神,嘴裡還念念有詞:“一根,兩根……”

小馮誕被瞅得十分茫然,但還是端坐不動,任他打量:( ?o?) ?

馮太後拿起戒尺在桌上一敲,嚴厲地訓斥道:“做事要專心,為甚一直盯著思政不放,他臉上有字?!”

“哎呀”,被發現了。

小拓跋宏怕祖母打自己,趕緊眨眨眼,縮了回去。

小團子能有什麼壞心思呢,他隻是想數一數自己的好朋友有多少根眼睫毛罷了。

馮太後點開《張巡傳》,開始考教:“如何評價這個「虢王」在張巡一事中扮演的角色?”

“愚不可及”,小團子扒著手指曆數這廝的罪過,“宗廟孤微、社稷飄搖之時還搞內訌,該給的錢糧一分不給,好似司馬睿當年對祖逖。”

“嗚,好想隔空給他一劍呀。”

馮太後借機教導他:“你以後要好好管理大魏宗室,可不能放任這種混賬東西出現。”

……

觀眾們很快給出了最終得分,許願牆開始彙報:

【恭喜揭榜人霍去病,獲得最終得分(9.2/10),評分等級:A】

【獲得獎勵續命靈丹一瓶:共計10粒,每粒隨機續命10-50年不等,每人限用1粒】

【限製:續命靈丹與國家氣運綁定,故僅限對家國社稷、天下萬民有大功者服用,如有大奸大惡之人試圖吃下靈丹,將會被奪走所有壽命。】

萬朝觀眾:!!!

說起這個我們可來勁啦,一共10粒,每人限一粒。

就算霍去病和衛青、漢武帝各吃1粒,不還剩下7粒嗎?

「對家國社稷有大功」這個標準十分含糊,引發眾人深思。

既然封狼居胥可以算大功,那麼,一統天下/抗擊韃虜/平定北方/開創治世/輝煌人文,等等,這些也能算是大功吧?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英傑死於盛時,英年早逝,壯誌未酬身先死,隻能含恨埋骨,留下無窮無儘的遺憾。

此刻,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

冠軍侯,你這續命靈丹拍賣嗎,我們的錢包已經迫不及待了!

觀眾們當即在評論區開始了刷屏,霍去病卻並未多加關注。

不同位麵之間的傳送門尚未開放,隻能通過文字交流,他們目前也就隻能單純過過嘴癮而已。

至於拍賣,那都是日後的事了。

霍去病回到大漢,班師回朝,劉徹帶著文武百官親迎於長安郊外,百姓更是蜂擁而出,爭相拜於道旁。

在大家的熱切注視下,霍去病吃下了靈丹,忽然眉頭緊皺:“這藥丸……”

劉徹頓時一激靈:“怎樣?”

雖說天幕出品應屬精品,但自家冠軍侯身係舉國之安危,可千萬不能出事啊。

“吃著特彆甜”,霍去病徐徐道。

劉徹鬆了口氣,旋即啞然失笑:“這不是一樁好事麼,走吧,回宮。”

“嘿嘿”,霍去病一口咬碎靈丹,嘎嘣脆,隨後仔細品了品,“我好像加了五十年壽命,這麼久,還可以再征戰好多年呢。”

劉徹笑著拍拍他,遠望天邊煙雲,眉間掠過一道鋒芒。

從此,匈奴人,還有鮮卑、羌、丁零、堅昆、呼揭等各種蠻夷政權的「好日子」,就要開始了。

此刻的他並沒有想到,計劃根本趕不上變化。

最先倒黴的不是什麼匈奴鮮卑,而是不久之後,大漢帝國即將聯軍征伐的一個後世亂世王朝位麵。

霍去病在那一戰中,不僅收獲了一群超棒的小夥伴,甚至還搞出了一個跨時空組合。

……

許願牆揭曉了許願人張巡的得分,(8.9/10),評分等級:B+。

“恭喜張巡,獲得隨機道具卡一張,使用可獲得一個沙雕buff。”

張巡雖然不明白「沙雕」是何意,但本能覺得不是啥好詞。

拿起卡片一翻,發現他獲得的buff名為【嫡庶神教】,下麵配有文字說明:

【使用這個嫡庶神教卡片,即可在該世界傳染上極端降智版本的嫡庶邏輯,並進行「發賣」攻擊。

請看使用案例:

大宋將軍嶽飛乃是家中嫡子,父母孝悌,聞名鄉裡,又是老帥宗澤麾下嫡係出身,那叫一個正正經經嫡嫡道道。

皇帝趙構乃是宋徽宗庶子,出身卑賤,更是在嫡兄出了意外後,才得以繼承皇位,名不正言不順。

因此,趙構對嶽飛發號施令,頤指氣使,實乃以庶犯嫡,大不敬,理應由嫡將軍嶽飛發賣庶皇帝趙構。

注意:如強行進行發賣,被發賣對象僅限罪大惡極、於國家有大害之人。但如雙方都心甘情願,可自行商定發賣規則。】

張巡目瞪口呆。

這個嶽飛是何許人也,這麼牛氣的嗎。

發賣,這都行???!!!

那自己這個嫡大臣,是不是也可以發賣庶皇帝、睿宗第三子李隆基?

然而再往下一看,還有個限定條件,“僅限於本位麵以外的時空使用”。

張巡遺憾地歎了口氣。

獎勵發放完畢,許願牆還特彆說明:“對於所有獎勵的發放,本牆承包售後業務,嚴禁強行搶奪,但可以自由轉讓,違者將受到嚴懲。”

觀眾們紛紛點頭稱是。

……

第一次許願已經告一段落。

然而,《張巡傳》的敘述並未提到唐玄宗,更未交代安史之亂的前因後果。

觀眾心中疑問叢生:

安史之亂到底是個什麼事件,到底發生了何等變故,才會演變成如此劇烈的浩劫?

後續的情況發展又如何了?

【西晉司空劉琨:睢陽作為江淮門戶,一旦陷落,則胡人鐵騎可以長驅直入,飲馬長江。】

【康獻太後褚蒜子:莫非又是一次衣冠南渡,華夷倒置,真令人憂心。】

【蜀後主劉禪:朕很好奇,到底為什麼張巡打到最後都沒有援兵,隻能獨自死戰到最後一刻?】

【大周聖神皇帝武則天:看來劉阿鬥沒認真讀書,關於為什麼沒有援兵,歐陽修在《張巡傳》裡寫得明明白白:「進明懼師出且見襲,又忌巡聲威,恐成功,無出師意」。】

【蜀後主劉禪:什麼意思啊,朕不明白。】

萬朝觀眾:“……”

夭壽啦,諸葛武侯快把你們家的傻孩子領回去!

大家說的都是漢字,怎麼還能看不懂呢!

幸好,評論區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很快就有人出來為阿鬥解答:

【安樂公主李裹兒: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個賀蘭進明一來擔心派出援兵,本方城池空虛,可能被趁亂襲擊;二來嫉妒張巡的威望,害怕他成功,所以不願意支援。】

【燕太原王慕容恪:其他人應該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才按兵不動,坐視睢陽陷落。】

【陳文帝陳蒨:《張巡傳》中頻繁出現的「河南節度使嗣虢王巨」,這位王爺不知何許人也,張巡屢次求助,而他卻屢次拒絕,一再令忠臣義士切齒寒心,流血又流淚,當真令人發指。】

【北魏文明馮太後:此人最為可恨,作為宗室親王,不僅不肯為受難將士表功,竟還反過來坑害張巡。】

【詠絮才女謝道韞:《張巡傳》雖然很精彩,我卻越讀越迷茫,完全琢磨不清前因後果。歐陽修,你再多發一些史書章節吧。】

【流放寫書的範曄:支持多發點,《張巡傳》確實文筆流暢,跌宕起伏,堪稱史傳中的佳作,對我創作《後漢書》也有諸多啟發之處。】

【唐太宗李世民:是的,朕看完之後都想把他挖到本朝來修史。】

【廬陵太守歐陽修:各位,我倒是想發新章節,但我還沒寫好,安史之亂期間的稿子我就寫了張巡這一篇。】

他能怎麼辦,他也很絕望啊。

北宋嘉祐位麵,歐陽修輸入完這一行字,攤了攤手,將目光移向了麵前的稿紙。

《新唐書》今日趕稿進度,(-50/1000)

邪了門了,怎麼還會有負數?

自然是因為,他本來打算利用這一個清閒的午後進行寫稿,至少要寫完一篇《帝王本紀》才行。

結果,評論區的人才特彆多,觀看他們聊天超快樂的。

歐陽修一邊寫,一邊摸魚,整個下午一共寫了18個字。然後翻回前天的稿子,發現有一段冗餘,思索一番決定刪除,共計刪去68個字。

這樣一算,好家夥,還倒賠了50個字進去。

不過,歐陽修完全無所謂,擺爛一時爽,一直擺爛一直爽。

作為大宋著名鴿子,他平生最大的愛好之一就是拖稿,曾創下拖欠朋友陳舜俞父親的墓誌銘,長達十五年的驚人記錄。

《新唐書》是官修史書,拖皇帝的稿子更是快樂翻倍。

今天寫不完就明天寫,明天寫不完就後天寫,反正花費十年二十年,死前總會寫完的(戰術後仰. jpg)

歐陽修這樣想著,當即就毫無愧疚之心地告訴評論區的《張巡傳》讀者們:

要稿子?

對不起,我們家沒有這種東西!

本以為這隻是一件小事。

不料,一石激起千層浪,讀者紛紛大怒:

【唐太宗李世民:速速回去寫書,尺璧寸陰,大好時光怎可輕辜!】

【吳國公尉遲敬德:陛下和滿朝文武都等著你的下文,結果你說你沒寫好。嘿呀,你也就是欺負最近天下太平,本將軍在修生養性,不然這刀已經架你脖子上了。】

【後周宰相王樸:史書都沒寫好的人有何資格在評論區講話,天幕應該直接給他禁言,不寫完《新唐書》不準出來。】

【承天太後蕭綽:歐陽修,萬朝觀眾都在捧心期待,你今日若不投袂奮起,寫個幾千幾萬字,還有何麵目立於天壤之間?!】

【東晉大司馬桓溫:孤倒要看看,歐陽修與謝安石誰更能拖,是九錫先到,還是新唐書的文稿先出。】

【魏文帝曹丕:本以為鐘太傅的拖延程度已是登峰造極,未料後世人才輩出,青藍相繼,竟又出一歐陽修,失敬失敬。】

【秦始皇嬴政:歐陽修位麵的皇帝行政太差,若放在大秦,早給他關起來,不眠不休也得把文章作好。】

【彭城才女劉令嫻:下一輪許願的主題有了,把歐陽修關進書房不見天日,專門寫《新唐書》,彆的啥事不許乾。】

【季漢征南將軍薑維:要是天幕也能對歐陽修進行寫作直播就好了,這樣,既可以第一時間看到他寫的新內容,也可以隨時監督他,以免他怠惰。】

歐陽修:???

汝聽聽,這一句句還是人言否?

刹那之間,催更的評論就刷出去了成千上萬條,麵對這麼多的催促,他的選擇當然是……

被子一蓋,繼續躺平擺爛了。

他甚至還貼心地給萬朝觀眾找好了代餐,不得不說,人還怪好的嘞。

【廬陵太守歐陽修:諸君,時間不早,我先去睡了,寫書的事情明天再說。】

【廬陵太守歐陽修:在我之前的幾十年,後晉宰相劉昫撰寫過一本《舊唐書》,你們自己看吧。】

歐陽修找了幾名下屬,將舊唐書的內容輸入到天幕上,隨後就放心地回去睡覺了。

這下,不會再來煩他了吧?

觀眾們將信將疑,點開一看,不禁陷入了死寂。

其實單獨看《舊唐書》,也不算差勁,已經達到了官修史書的平均水準。

比起北齊魏收的《魏書》這種著名穢史,質量還是高很多的。

但架不住大家已經看過了歐陽修的文章,有此珠玉在前,後來者頓時被比到了塵埃裡去。

“……”

淦,萬朝觀眾氣憤地握緊了拳頭,覺得歐陽修根本不做人。

誰要看這個乾巴巴枯燥乏味,刻板教條毫無文采的《舊唐書》啊!

它甚至隻用短短幾句話就概括完了《張巡傳》的所有情節,太敷衍了!

歐陽修,你有本事找代餐,你倒是有本事回來寫文呐!

Tip:收藏+分享曆史許願牆, 開局拿昏君祭天,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