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這一日,夕食前,高錦秀見到了太子表弟。
高錦秀是一個溫柔的女子,曾經的她可能驕傲一些。打從大選落敗,沒被點為齊王妃後,她的心性被磨平了許多。
哪怕如此,高錦秀心中對太子表弟還是帶著一點青竹梅馬的念想。或許在心中,她還存著一點私心。奈何在現實麵前,高錦秀學會了低頭。
至於今個去勸萬蓁蓁,高錦秀隻是想解圍。不止替太子表弟解圍,更想替娘家解圍。
天家人的情份有多少?高錦秀從來不敢高估。
至於太子一旦不是太子,成了天子呢?天子的情份又會剩下多少?
高錦秀更不想猜測。她更不想知道姑母心中,娘家的份量與兒子的份量,誰更重?
“表姐見過萬氏了?”夕食後,李子徹與高錦秀消食時。二人對坐,李子徹問道。
“親眼見過了,萬姑娘挺漂亮的,難怪表弟會動心。”高錦秀溫柔一笑。
要問真心話?
從來沒有一個女子不想獨占夫君。可高錦秀更清楚,她不是太子的嫡妻。連吃醋的資格,她都沒有。
天家皇權,從來至尊至高。或者說這一個世道裡,壓根兒沒給高錦秀獨占的機會。
“……”李子徹沉默。
“萬姑娘人美,稟性亦好。也難怪表弟會喜歡她。”高錦秀給李子徹添茶,她繼續說道。
“也談不上多喜歡。”李子徹嘴硬的回道。
前世今生兩輩子,李子徹要說對萬蓁蓁沒有感情,他不會說假話。
至於有多喜歡?李子徹想了想,他心頭覺得可能有點位置。但是,亦不多。
高錦秀擱下茶盞,這會兒捂嘴笑了。
笑罷時,她的心頭有一點苦澀。不過,這一點苦澀很快被高錦秀掩蓋了。
“我會勸一勸的。萬姑娘聰慧,她總會想通的。”高錦秀說道。
“不必了。”李子徹淡漠的說道。
“為什麼?”高錦秀不理解。
“……”為什麼,李子徹沒回答。或者說在他的心底,萬蓁蓁在東宮當差,她不願,且隨她。
李子徹如今更在意的還是朝堂大局。美人重要嗎?不,江山社稷更重要。
隆景十八年,夏。
這一個夏日,燕京城中,生有變數。
萬蓁蓁繼續她的當差。這一日,宮廷之內,鐘聲長鳴。
宮廷之外,燕京城內,高門大戶都在換素服。
宮廷之內,也是一片縞素。鐘聲長鳴,帝王駕崩。
萬蓁蓁一身素服,她一介普通宮女應該當差還是繼續當差。隻是在心頭,萬蓁蓁的驚訝很甚。可驚訝過後,她又恢複漠然。
萬蓁蓁想通了一些事情。
雖然隆景帝比前世瞧著提前駕崩三日。這,好像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應該發生的一些還是發生了。或者說打從太子李子徹拒絕了高暻的請求時。萬蓁蓁在心頭就一聲的歎息。
對於自己的前程如何?萬蓁蓁還在琢磨。
對於前世的道路,她真不想。一點不想。奈何局勢大變,高家在皇權麵前也一樣要伏低做小。
萬蓁蓁不想害高暻高二郎,更沒心思拖累對方。誰讓天大地大,這世道皇權最大。
燕京城,高府。
高暻沒聾沒瞎,他也聽到燕京城的鐘聲長鳴。
高暻在病中,如今也是從榻上坐起。望著宮廷方向,高暻的眼神裡有莫名的痛苦之色。
“二公子。”高暻的奶嬤嬤親自送了藥湯來,請高暻喝藥。
高暻瞧著這一份藥湯,他點點頭,拿過來後,一飲而儘。
“咳咳……”高暻連咳幾聲。
“二郎。”在高暻咳嗽時,他的母親進屋來。
“母親。”高暻想起身,高家夫人走上前,按住了兒子的舉動。
“二郎,你好好養著。”高家夫人心疼小兒子。可她的心中,也心疼宮裡的女兒。
高家夫人想著夫君提的話,她擺擺手,揮退了屋裡侍候的丫鬟仆婦。有高家夫人的示意,丫鬟仆婦們一一告退離開。
屋中剩下母子二人,高家夫人說道:“二郎,你在病中,我本不應該勸說什麼。可……”話至此,高家夫人歎息一聲。
“可如今的世道變了。陛下駕崩了。二郎,一旦太子登基,你的姑母是皇太後,你的親姐姐是宮廷裡的娘娘。”話至此,高家夫人沉默片刻。
爾後,在高暻沉默中,高家夫人又說道:“你姐姐也不容易,她晉封為娘娘,昭陽宮裡也有中宮娘娘。二郎,你和你姐姐都是母親十月懷胎生下來的嫡親骨肉,母親盼你好,也盼你姐姐好……”
高家夫人後麵的話沒有講出來。
高暻說道:“母親,您不必講了,兒都懂。”
“往後,我在府裡好好養病。我哪也不去了。”高暻說道。聽著小兒子的這一席話,高家夫人心頭傷感。這會兒她的眼框子裡含了淚。
“二郎,你這一番自苦,你是讓母親難受啊。”高家夫人說道。
“……”話至此,高家夫人哭了,沒哭出聲,隻是默默的落淚。
瞧著母親落淚,高暻心如刀割。他是世家子,他懂得母親的話中深意。表哥不止是表哥,表哥是天子。嫡親姐姐做了娘娘,亦不過是皇家妾。
高暻伸出手,他替母親擦了淚。他說道:“母親,您莫擔心了。兒往後會好好的。”
好好的熬日子,怎麼過活,都是過活。在高暻想來,他這等短壽之人在活著的時候能不替家族招災,不替宮廷裡的嫡親姐姐招了麻煩,便如此吧。
奈何這般想著時,高暻的腦海時又浮現一個熟悉的身影。
高暻想,他要負了萬姐姐。想著時,高暻覺得心好疼,真疼。
高家夫人聽著兒子的寬慰話語,她說道:“在府裡悶著,不出門哪成。二郎,等你病好了,要不,你去城外的莊子散散心,亦或去寺廟裡拜一拜。”
“聽一聽講經,許就是……”高家夫人說到這兒時。
高暻強行擠了笑容,說道:“母親說的對,兒病好了後,就多去拜一拜神仙們。”
隆景十八年,這一年,隆暻這一個年號到頭。
帝王駕崩,天下大事。對於宮廷內苑的宮人們一樣。
東宮,許多的宮人挺開心。畢竟太子登基做新君。對於這些攀附上富貴的人而言,新君上位,他們也能沾著光彩。
帝王守孝,哪怕是新君,亦是以日替月。
新君,或者說給先帝守靈後,李子徹點中了新的年號:宏治。
新君上位,李子徹頭一件事情就是圓滿了先帝的身後事宜。爾後,才是參加了新君的正式登基大典。
當然,這些很重要。在這些之外,新君還要奉母後為皇太後,冊嫡妻為皇後。
壽康宮,長樂殿。
高太後瞧著皇後領著兒子的嬪妃們來請安。對此,高太後挺能適應。
哪怕做了寡婦,可親兒子成為新天子。對於高太後而言,她不會覺得不適應。
“免。”高太後對於這一眾的兒媳們,她瞧著還順眼。
特彆是賈皇後、高貴妃、楊惠妃,這三人是高太後最關注的,對三人,高太後都是關切一二。
賈皇後是高太後的正緊兒媳,如今也要掌管宮廷內苑的宮務。對於這一位正牌子兒媳婦,高太後的態度就是親近之外,也是慈愛的態度。
至於高貴妃,這一位是高太後的嫡親侄女,高太後當然更偏愛一二。
關心過賈皇後以及賈皇後生的二皇子,高太後又關心過高貴妃這一位親侄女。
高太後的目光落在楊惠妃身上。她說道:“大皇子的年歲小,惠妃,你是他生母,你得多用心些。莫要大意了,大皇子這年歲最得仔細精心些。”
“臣妾全聽皇太後娘娘的叮囑。”楊惠妃笑道:“皇兒有皇太後您這一位皇祖母的關心,他一定平平安安。”
“嗯,便如此,你用心,哀家也寬省。”高太後又叮囑一番。
高太後在意了皇子,這一番關心後又是賞了二位皇子一些貼心的禮物。
賈皇後謝了話,楊惠妃亦然。
等著這一回的請安結束後。
旁的嬪妃皆告退。唯有高貴妃被高太後留下來。
長樂殿內,高太後起身,她說道:“陪姑母走走。”高錦秀忙走上前,她親自攙扶了姑母。
姑侄二人從長樂殿往後去,一直走進了慈仁齋。
慈仁齋,高太後的寢殿。
這會兒,在花廳裡落坐。高太後在嬤嬤送了茶果點心後,擺擺手。
高嬤嬤與一眾侍候的宮人們得了高太後的示意,一一行禮,一道告退離開。
殿內,剩下姑侄二人。
高太後問道:“哀家聽說了,你見過萬宮女。”
“嗯,就知道瞞不過姑母,有這一回事。”高錦秀答道。
“說說,你什麼章程。”高太後問道。
“姑母,您最是了解侄女,我隻是想替表弟分憂。”高錦秀神色誠懇。
“在我心裡,表弟不止是我的夫君,更是天下的天子。二弟,他就是一時糊塗了。憑高府門楣,二弟的新婦自然應該迎娶一位門當戶對的淑媛。”高錦秀對姑母說道。
至於說成全了弟弟跟萬宮女。若是表弟不是天子,高錦秀是願意的。
可問題就在於表弟是天子,那麼,這一步退了,就不可能是天子退。要退一步的人,在高錦秀的心中就成了嫡親二弟高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