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 / 1)

皇貴妃升職記 華卿晴 3892 字 9個月前

第16章想歪了

萬蓁蓁會想,又會不會是她這一隻蝴蝶煽起了風暴。

若不然的話,前世的齊王純粹躺贏。現在的情況嘛,不過究其根源,隻能說生在天家的皇子,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野心家。

隆景十七年,內府忙碌。不止忙碌了皇後的冊封大典,更要忙碌了太子的冊封大典。

高皇後迎來她一生的高光時刻。嬪妃命婦,人人巴結,誰都想沾一點高皇後的光彩。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沒誰想討了皇後的憎惡。

嬪妃也罷,命婦也罷,誰都樂意討一個皇後的口彩。若能攀附上皇後娘娘,更是多少人想方設法鑽營的門道。

高氏一族做為皇後和太子的母族。八方賓客,儘想添彩。

燕京城,高府。

高暻最近很煩惱,他的婚事,妹妹高毓秀的婚事,如今全成香餑餑。多的是人想攀附。畢竟皇後和太子跟前不容易湊近,那地兒想湊近的人太多。

高暻的婚事,眼下就成了很多人的目標。哪怕在世人眼中,高暻注定會成為一個短命鬼。那又如何呢?

有的是想要榮華富貴,渾不在意閨女一輩子終身大事的親爹。

榮華富貴惹人眼,繁華迷人人欲醉。隻能說麵對富貴不折腰的人,總歸是少數的少數。

“二哥,你在煩憂什麼?”高毓秀問哥哥。

“我想推拒了祖母和母親安排的婚事。我不想耽擱旁人的終身大事。一對怨偶,不得長久。又何苦,何必呢。”高暻心太軟。

這一番話講了,高毓秀一雙大眼眸子裡全是不理解。她說道:“二哥,你怎知旁人不願意嫁給你?”

“我參加聚會時,有好多姐姐偷偷的拿話兒打探二哥的品貌稟性如何?我一說實話,她們暗戳戳的就表示一點不介意二哥的身子差一些。她們好像挺想嫁進高府做新婦。”高毓秀有話說話,實實在在。

對於姐姐們打探二哥的情況,高毓秀當然要誇讚二哥。

二哥容貌俊美,二哥性情溫雅,二哥最會心疼自家人。在高毓秀的心裡,二哥哪哪都好。

誇自家二哥,高毓秀一點不覺得自誇,她覺得自己是說著大實話。她太誠實了。

高暻抬頭,他的目光直視妹妹。在妹妹的眼中全然瞧見真誠。

高暻訝然,他突然有一點懷疑,他是不是猜測錯一些事情。莫不成他誤會了?世間有奇女子樂意當了望門寡。

想到這些,高暻的腦海裡浮現出來萬姑娘的身影。

高暻心想,此生得一紅顏知己,已然足矣。其它,不做念想。

“妹妹,你不妨多想想。”高暻說道:“姑母晉位中宮,表兄入住東宮成為儲君。高氏一族的富貴,肉眼可見。”

話至此,高暻伸手指向自己,又道:“我一個病秧子,有人樂意嫁一個女兒,用一樁姻緣就能換得高氏一族的幫襯,我又算著什麼?高門富貴的小添頭。”

“二哥的話,有像有理。”高毓秀呆呆的想一想,又覺得二哥說的對。

高府裡,高家兄妹在嘀咕了一番話語。

隆暻十七年,仲冬來臨,黃鐘之月。

宮廷的生活很充實,先有高皇後晉位之喜。後有儲君冊封大典。

待高皇後搬入昭陽宮,正式開啟皇後娘娘生涯時。太子李子徹入住東宮,行使了隆景帝給予的監國太子一職。

不是頭一回當太子,不是頭一回拿著天家權柄。李子徹這一位世人眼中新出爐的儲君心頭有數,萬事不急。

在沒有正式上位前,李子徹真的不著急。畢竟父皇的壽數有限,李子徹樂意在父皇隆景帝閉眼前,他做一個天家的大孝子。

天天問安,朝堂上下,但凡大事,李子徹一定請示隆景帝的建議。不獨斷,不專行。

讓人望之,端是賢民納鑒,一派明君做風。當然這有一個前題。就是稍微的忽視一下,隆景十七年,應鐘月,宮廷政變裡李子徹做出的那麼億點點利己行為。

皇宮,泰和宮,崇政殿。

李子徹恭敬向父皇隆景帝稟明了關於先太子、宋王的一應後事安排。

關於這兩位的子嗣裡,兒子俱歿了,女兒尚存的情況。李子徹隻能感慨兵變無情,大哥太狠心了一點。

關於這些黑鍋,究竟是不是宋王造的孽?這些不重要。反正死人不會開口說話。就是被潑了汙水,也屬於沒得辯解。

至少宋王謀返,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沒得改,改不了。誰讓宋王做過的事情,一筆一筆,人證物證,儘數俱全。

“老大和老二的身後事宜,老五,你如今是監國太子。一切由你,你且酌情著安排吧。朕近日乏了,沒心氣管了。”隆景帝擺一擺手,語氣淡漠的回道。

那等寂寥的態度,讓隆景帝看上去就像是真沒了一點兒的心氣。一眼望之,沉如死水,不見天光。

李子徹對待君父是一如既往,不敢懈怠,態度恭敬。

簡單點撥一下大哥、二哥的身後事宜。李子徹又拿起奏本,準備說一說朝堂上的事宜。

李子徹簡單彙報一番。隆景帝聽罷,回道:“朕都說了,近日乏了。太子,你看著安排吧。”

話罷,隆景帝起身,他離開了崇政殿,往後麵的養心齋行去。

這一日,又是料理好一天的政務後。李子徹沒急著回東宮。李子徹準備去一趟昭陽宮,去跟母後問安。

昭陽宮,椒房殿。

高皇後見著問安的兒子,她歡喜著。忙讓太子起身,關切的問了一番話。

母子小談,皇後問,太子答。一問一答之間,高皇後心滿意足。

“我兒,今個可留昭陽宮用膳?”高皇後問道。

“兒想多陪一陪母後,就在昭陽宮用膳了。”李子徹回道。

聽著太子留下來,高皇後更歡喜。忙吩咐高嬤嬤,讓禦膳房多用些心思。

一餐飯食罷,消食時,李子徹跟母後閒聊。他道:“母後,太子妃是您的兒媳,還要您多教導一番。宮廷內苑的宮務章程,太子妃總歸不太熟悉。”

“您費心了,兒也省心。”李子徹提了一個話頭。

聽著兒子站自己這一邊,高皇後更開心。兒子孝順,這對於高皇後而言就是最大的欣慰。

至於太子妃可能什麼抱怨?

至少高皇後沒聽著半分。反而是這一個兒媳婦愛在高皇後跟前賣乖。

太子妃有賢名,太子孝順有嘉,在高皇後瞧來,一切都好,看哪,哪都順眼。

“好好,全依你。”高皇後應了話。

等著陪母後吃過一盞茶,李子徹告退離開。

離開昭陽宮,回到東宮後。李子徹先去一趟前院的書房。

對於近日政務,李子徹一個靜思,又回盤一遍。確定沒大紕漏後。

李子徹有閒心雅致,還是靜靜的一個人品茶。

良久後,飲過茶。李子徹擱下茶盞。

“馬寶。”太子一喚,東宮太監裡的頭一人,馬寶公公趕緊應一聲,道:“太子殿下,您請吩咐。”

“孤仔細思量著,母後跟前還缺了一個做些點心飲子的宮人。孤瞧著十弟跟前的萬氏不錯。”一翻簡單吩咐,李子徹點撥一下。

“奴才明白。”在馬寶瞧來,這是去傳個口信就能成的小事。

調一個宮女去昭陽宮侍候皇後娘娘,晉王的生母,長孫貴妃沒可能不允的。

至於晉王殿下,當然更要表現了對嫡母的一片孝心。

“既然明白,就去辦事。”李子徹吩咐道。

“諾。”馬寶應一聲。

丹若宮,主殿內。

馬寶來一趟,爾後,長孫貴妃得到東宮的贈禮,順道聽了太監馬寶的一點小請求。

對於馬寶說的,請晉王殿下給高皇後這一位嫡母儘孝心一事,長孫貴妃當然一口應允,不打半點磕磣。

待馬寶離開後。

長孫貴妃對嬤嬤說道:“嬤嬤,你也聽見東宮的請求。本宮既然應允下,如今就得趕緊的辦事。”

“奴婢省的。”嬤嬤應話道。

“嬤嬤,如今萬宮女攀上昭陽宮的高枝,你替本宮親自去一趟興泰殿。總要歡歡喜喜的送走了高升的萬宮女。難得結一段善緣,總要結一個善果。”

聽罷長孫貴妃的吩咐,嬤嬤恭敬應一聲“諾”。

皇子所,興泰殿。

萬蓁蓁等到長孫貴妃跟前的嬤嬤來送禮時,她方才知道,自個高升了,往後要去昭陽宮當差。

問萬蓁蓁什麼想法?

萬蓁蓁隻能說是突如其來,莫名其妙。她真的滿腦子問號,一臉懵逼。

莫說萬蓁蓁懵逼。

昭陽宮,椒房殿。高皇後知道兒子的孝心後,她也一臉懵逼。

“嬤嬤,你替本宮琢磨一下,我兒孝心,本宮領了。”高皇後打發走侍候的宮人們,獨留下心腹高嬤嬤。

“這萬宮女,她是不是長孫氏對本宮的獻媚?長孫氏在討好本宮。”高皇後想歪了。

“皇後娘娘,您晉位中宮之後,入住昭陽宮以來,長孫貴妃確實一直在向您獻媚。奴婢瞧得很清楚,錯不了的。”高嬤嬤當然要順著高皇後的心思講話。

“既然是長孫氏的美意,本宮倒不好拒絕。”高皇後適應良好。

做了中宮皇後,嬪妃巴結,獻媚討好。高皇後來者不拒。聽人說好聽話嘛,她耳朵也享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