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一早,段家就出發去學習了。
是昨晚上段爺爺約好的車,今天能開車拉著他們往返。
因為路途不算太遠,又都是關係很好的鄰居,人家不打算收錢。
但是段家人覺得跟著一上午,不收錢也應該請人家吃頓飯,而且他家就倆人,還單開什麼火啊。
回來路上幾人還在聊剛剛的所見所感,但是大家都對種植水培蔬菜有了一定的信心。
段爺爺心裡甚至規劃好了流程,打算吃完飯和自己老伴說說後直接去找人搭建種植水槽呢。
鄰居老王跟著一起參觀的水培種植,對這些也挺有興趣的。
可惜他家常年兩個人,現在都有班上。兒子大學畢業沒幾年,在外地發展一年回不了兩次,所以家裡地早就交給村裡來了。
現在也就是和段家人一起聊天過過癮。
不過因為他們回來時都11點了,家裡就留了一人和老王兩口子聊個天,剩下的都是廚房忙活了。
沒錯,老王媳婦也到了。
大家都是多年鄰居,離得近。老王快到村口時打個電話就行。
中午段爺爺和段澄瀟也沒打算做的太複雜,怕來不及。
但是再怎麼家常,七個人也得有硬菜才行,時間上還是有些緊張的。
幸好有謝星延和肖珩幫忙處理食材,段澄瀟主勺,段家爺爺、奶奶根據自己做的菜來幫個忙,倒也很快就準備完成了。
幾人都是配合過好幾次的,倒是默契。
知道段爺爺和王叔中午時都愛喝口酒,段澄瀟就讓段奶奶先把拍黃瓜和花生米給端出去,剩下的收尾交給他們三個就行。
大部分的菜肯定是段澄瀟做,好在剛剛在大家的忙活下食材都準備好了,下鍋做就行。
段爺爺剛剛把鍋包肉炸完了第一遍,炸的時候謝星延在旁邊看的。
一會等段澄瀟叫他,他再負責炸第二遍,之後交給段澄瀟加入料汁、食材。
現在謝星延手頭在炸排骨。
雖說這次醃製好的排骨是謝星延在段爺爺的指導下炸製的,且最後還得由段澄瀟來做成蒜香排骨,但他依舊很滿足。
這可是長久的進步。
段奶奶做完了鬆仁玉米後,把紅燒冬瓜上鍋做上了。
隻是這菜得燜會才入味,見小謝在忙,叮囑肖珩等湯汁就完前關火。
除此,肖珩還能幫著裝菜、擺盤。
三人倒也像模像樣的配合默契。
最後端上桌的午飯除了爺爺奶奶經手的四道,還有白灼蝦、京醬肉絲、椒麻雞腿肉以及清炒荷蘭豆。
聽王叔說王嬸平時也會吃些辣菜,段澄瀟還特意準備了水煮魚、麻婆豆腐這兩道辣菜。
最後吃的賓客儘歡,心滿意足。
王叔回家前還玩笑說:“段叔下回用車還叫我,我帶你們去。又能長見識,又有美味佳肴,我賺大發了。就是辛苦您家裡忙前忙後的。”
段爺爺笑著說:“哪裡話,街裡鄰坊這麼多年,有事肯定叫你。有好酒好菜也叫你。”
王叔聞言哈哈笑了起來。
這話王叔是信的。
在他眼裡,段家人是頂好的鄰居、長輩。
之前王叔他們平日裡一得空就來串門,特彆小時候常跟著自家長輩來,大家熱熱鬨鬨的快活的很。
後來等他長大了,要是碰上和他同輩的小段爸爸在家,沒聊幾句他就直接去做飯,好留大家小聚一番。
那會小小一團的段澄瀟像小尾巴一樣跟著爸爸做飯,偶爾會用他奶聲奶氣的小嗓過來給大家報菜名。
直接讓大家一整個期待住了。
也就是這幾年,各家發生的事情多了,慢慢聚的少了。
但是他們周邊這好幾家的鄰裡關係,確實沒得說。
有事直說,肯定搭手幫忙。
被幫的不假客氣,但也絕不理所當然的虧著大家。
在王叔心裡再沒比他們這片更好的鄰裡了。
王嬸走前也特意和三個小輩說:“你們辛苦了,跑了一上午回來還做飯。下回去王嬸家裡,小段認路,讓他帶你們去,帶上段叔段嬸,回頭我給你們做看家的拿手菜!”
王叔聽見自家媳婦話後,還回頭打趣道:“你做的我肯定愛吃,但應該沒小段做的好吃。”
王叔沒彆的意思,就覺得人小段打小就是跟著大廚學的手藝,一般人真的比不了。他和自家媳婦都是隻有幾個拿手的還不錯,剩下都是互相捧場。
到時候萬一大家不愛吃,他臉皮厚沒事,但怕媳婦尷尬。
段澄瀟趕忙回:“王叔您過獎了,有時候家裡做的就是最好吃的。用心的都不會差到哪的。”
王嬸也對王叔嬌嗔道:“聽見沒!我也知道小段手藝好,不過我這是壓箱底的看家本領,我那邊的家鄉特色,肯定比我做其他的拿手。”
說完又和顏悅色的對幾人說:“我想請你們吃的東西先賣個關子,那東西少見,就是想做給你們嘗嘗。”
說完還不忘讓幾人一定找時間去。
王叔知道了她說的是什麼,也在一旁說:“對,到時候我也給大家漏一小手。”
段奶奶大概猜到了是什麼,之前他們去嘗過,確實是一番美味。
但她也沒插手三個小輩的決定,樂嗬嗬的看他們聊天。
三個小輩感受到王叔王嬸的熱情,特彆高興的表示到時候一定過去,嘗嘗王嬸做的美食。
特彆肖珩嘴甜,直哄得壓根沒生氣的王嬸樂得不行。
王叔他們回去後,大家快速的把東西都收拾好了。
之後段爺爺拉著老伴商量事情去了。
段澄瀟一上午沒學習,這會也要寫卷子。
至於謝星延和肖珩,同樣休息不了。
因為他們要學習整理和玫瑰種植有關的東西。下午還得去宋姨那找喬冉、巫寧他們呢。
因為周一那天六個人商量好了每天午休的任務後,幾個人的上班日常就變成了上、下午都照舊在各自大棚裡工作。
中午快速吃飯後則要一起去智能溫室大棚裡一起查找數據,觀察長勢並記錄。
而且現在的他們,每天下班後也多了一步。
就是繼續學習和玫瑰生長,甚至是家裡菜地的蔬菜相關的知識。
所以幾個人打算每周末抽出兩到三個小時的時間,大家聚在一起討論問題,分享知識。
甚至是和自己專業相關的知識、想法都可以拿出來說。
隻是地點是個問題,大家也挺怕麻煩到借住的人家,就說好先試一兩次看看情況,不合適就再想彆的辦法。
而且他們認為現在一起學習、討論這些事情更有利,但畢竟專業不同,長此以往誰也不能保證能持續下去。
所以大家很快就統一了以後事以後說,先看當下的思想。
還是宋姨在吃飯時和巫寧、喬冉她們聊天才知道了她們發愁在哪一起學習這件事,二話不說邀請他們這周日來自家學習。
反正她家人口構成簡單,喜歡熱鬨,不怕他們所謂的“麻煩”!
宋姨在廠裡是做人事工作的,廠裡領導先前曾表示這群大學生都還沒步入社會,HR們平時要多關心關心這群大學生。
但宋姨經過短短一段時間相處後,打心裡覺得巫寧和喬冉聰明靈動不說,也好相處。
兩人雖然不怎麼會做飯,但從不乾等著。
能幫忙就幫忙,幫不上時就陪宋姨媽媽聊天,或者和宋姨的女兒玩。
自打她們兩個到來,院裡總能有歡聲笑語。
有時候上小學的女兒小可有不會的問題,兩人也很痛快的解答。
她們跟著小可一起叫外婆,哪怕老人年紀大了耳朵不好,兩人也很耐心。
有新鮮事還會主動和宋外婆分享。
這些小事都可以見得兩個女生良好的教養。
宋家三人打心底喜歡巫寧、喬冉,她們覺得遇見兩個性格好有禮貌的女孩是很值得開心的一件事。
而且就宋姨在廠裡了解到的,4個男生也是積極向上,有禮貌熱心腸的小夥子。
所以對宋姨來講,領導讓HR多關照的指示早忘一邊了。
她現在是打心裡喜歡,自發想關愛幾個孩子。
這不,無意知道了這群孩子發哪裡一起學習的事後,果斷讓大家都來她家裡了。
她家裡給小可留著的書房除了宋姨偶爾辦公,一直很少使用,這多適合給他們紮堆學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