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屈膝
該如何屈膝呀,人生?
若非走到極限,豈可揭羞惹人憐!唯有,道一聲選擇可真難!
問問諸位親親:
“不好意思打擾,我可能心中有困惑未解,望可以給一點點指點。2018年看到我應激性心理創傷,最近才看清原來一直以來都是因為家庭的不喜歡和冷漠造成了我裝乖巧、扮可愛甚至是柔順、屈從。我總感覺自閉症(不能對外界反應,總是活於內心),到了最近才算完全放開了,但是餘悸很濃”
“我想問,像我這種內心太空白的人,什麼都沒有,該怎樣做選擇?是繼續就在公司(我在這家公司快十年了)、是換家公司、還是可以去考研?”
“我一月份北公司經理和領導開了兩三個小時的黃腔,然後我兩鬢就花了,感覺在這家公司沒有發展,雖然的確掙到錢了,都是我拚命掙來的,目前感覺到很累呀,而且我抑鬱外加焦慮”
“我2月中上旬,做線上抑鬱檢測,重度抑鬱。這三年差不多都在哭泣”
“麵試的是,基本沒有獵頭願意給我推薦外企,隻有一家A公司不知道能不能要我(哭笑不得表情包)”
“考研的話,我十幾年沒有認真學習了,內心不認可到12月準備準備能考得上的,我的狀態都是一點一滴地調出來的”
“目前唯一好處的話,把錢存起來了,雖然隻有大幾十,可能還是夠我活到四五十歲安樂死”
“感覺我擺平了自己認知和情緒,但是內心的空白和思維上的缺失,不知道怎樣才能彌補”
“您見過我XX年的樣子,所以來請教一下您”
剛畢業那幾年遇見的上級姐姐回複如下:
“思呂,十年多不見。很榮幸在你迷茫的時候還能想到我”
“考研我個人不太讚成”
“第二,自己賺的錢,捏在手裡,不要對任何人說,這是你保命的東西”
“第三,如果現在的公司能賺到錢,建議放平心態,努力再賺錢”
“臉皮厚點”
“能賺到錢就是希望”
“對於不尊重你的人,要讓彆人知道你的底線,或者周旋,不要太較真”
“內心強大”
“另外不要把自己的脆弱展示給彆人看,否則隻會拿捏你”
錢思呂見著文字,趕忙回複:“在這家公司我不敢”
“但是,他們已經再試圖拿捏我”
看到姐姐講“你也有點心眼,拿到他們的把柄與軟肋”,不禁哀嚎,那時她沒有心眼,隻一味地忍耐下來,都沒有把他們的語言錄下來。隻有一位同事的安慰微信再,而且她認為如果外出上海團建,經理借著醉意要睡她,領導不會保護她,同事們也隻會說你享受了。
“上海比北京,還是更資本主義”
姐姐講“他媽的太惡心了”“守住底線”
錢思呂見她發了獵頭勸她換個城市之後,姐姐也再回複“換個城市,換個心情”之後,送了一口氣。
似乎是覺得得到了承認與安慰。
姐姐言:“記住,努力搞到錢,就是希望”
“看到錢的份上,其他看淡點,生活本來就很殘忍,看清生活的真相,一切都會釋然”
“努力保護好自己”
“愛自己”
“對自己好”
這些話語中,隻會附和“嗯”“嗯”“明白了”,但內心的疼痛與壓抑,怎能衝得掉呢?
姐姐追問為什麼沒有結婚?她表示因為應激性心理創傷,直到最近才走出來,然後,身邊沒有對我好的人了。
“那麼,父母對你道歉了嘛?”
“姐姐呀,沒有哦,他們一直都隻想和我索取錢財而不付出,覺得小時候我被PUA了,一直會聽話”
“我一點本事都沒有,找什麼來撫慰內心的傷口,考研狀態也不對,一直不敢”;“想想我有錢,不想工作了,去讀書也無所謂了,反正如果真的到了四五十不想活就去安樂死”
姐姐一連發了很多文字:
“不要這麼想”“生命就一次”“好好珍惜,好好去經曆”“錢牢牢捏在自己手裡,不要給任何人,也不要被人騙了”“趁年輕,努力賺錢”“我建議你換個工作”“讓自己開心”
“你心地善良,也漂亮,好好愛自己”
“做事也很認真,也聰明,自信起來”
“還這麼年輕”
“給自己定個小目標,存款到一百萬”
思呂懂自己內心的小齷齪,也由第一句“十年多”了,有點回味過來時間與距離。隻道:在榕城買房也買得起,但是不甘心而已。
無可奈何地打出了“主要是因為剛走出來的狀態,其實對世界沒有什麼概念,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無非是見著客戶,很羨慕,所以才想著無念書的”
“隻覺得我很痛”
最後,隻能道:“沒事噠,已經走出來了,去給生命找一找意義吧”
2015年認識,朝夕相處過一段時間的姐妹在看到她一長串文字之後,給她打了三十五分鐘電話。
安慰她,舉例姐妹四十幾歲的事業單位出去的朋友,也能找到欣賞他的上司。
姐妹講,可能正如當初那個醫生所言,她從農村出來,又是一線大城市,沒人教她怎樣做,所以才會抑鬱良久。建議可以換工作,不反對考研,隻不過擔心狀態不在學習裡的話,又不是去逼自己了嘛,然後她會不會又痛苦?
當然,相當明白,姐妹是支持她的。讓她早做決定,省得內耗自己,給自己一定的時間一定錢作限額,去試。
小錢同誌發出去的這些知心話,一巴掌都能數得過來收到的人,得到回複與安慰就是目標了麼?
而且她找的算是自己朋友圈裡最頂級的呢!
軟弱呀,要怎樣去克服?
她明明都已經叮囑自己了,講:不可以不耐心哦,要處理好生活的所有瑣事,不可能躺著就迎刃而解。
看,這會兒,不就是有因為幻想有人能救她一把去問嘛?是提供一份工作?提供一份住處?提供一些資料?還有麼?
人生,算是最近幾年中得到的第一份外企機會,全球前三十強呢。底薪9000*13+交補1300+崗位津貼1500+話補300(實報實銷)+目標獎金117000/年+積分(底薪*7%),另外有6000過節費,還有一係列八五折購物、補充住房公積金、健身等的福利。
她知道,以她的年齡來講,大約是最後一次外企的機會了。
可是,就卡在時間上了。她想著三月底申請了年假,四月一日提離職,五月一日入職。但是A公司讓直接提離職,怕被當成備選。而她又想要這三四月的三四萬獎金,提前就收不到了。
A公司經理講跳槽總歸要舍棄一些的呀,他們的職位也是需要人馬上到崗的,而且以前就有拖著offer,最後選擇彆的公司的求職者。
她問自己:不是你一直都想逃離窒息的環境麼?那為什麼仍在猶豫?
是畢業之後大幾年裡,從每家公司灰溜溜底離開?是基本隻夠溫飽,被所有人都看不起的無助?
還是,那個一直陪著她的獵頭說得對,跳槽有風險,經濟一不好,首先裁員便是試用期和轉正沒多久的員工,這樣賠償也不要用多少?
以她的年齡,這家公司不會給她升職,彆的公司也一樣的,都會隻是最底層的銷售。
甚至於,她翻著手機,見到說是勞動法裡是以在單位工作年限計算休病假的時間。現在都三月了,不如去休一個,正好十二月最後一周考好研究生考試,就可以去上班,等明年五月就可以拿到錄取通知書,美滋滋地離開了。
真的,她還傻乎乎地對著獵頭妹妹講了。
獵頭妹妹講:“這個我倒是不懂,因為獵頭我們不懂勞動法,這個要企業做勞動關係的才懂。”
“但是,這種內資公司都不會願意的尤其是你銷售崗位,企業其實想要你走,有很多辦法逼迫你”
那是休假前一日,她內心無力夾雜著憤怒,迷茫著不知所措,卻也有絲清晰。準備休掉2022年剩下的十天年假,為期兩周,一共16天。她理智地狂奔了上半個月,又從早上七八點搞到晚上七八點,終於把著半月的工作提前做好了。
她坐在地鐵裡,準備一個半小時後到家。獵頭妹妹細心地安慰她,從下午到晚上。
她很直白對她地講:“實際來說,按照目前的年齡你要學什麼呢?學會之後對生活有沒有幫助?”
“我感覺你很想去考研一個是之前沒去,另一個是對現狀生活不滿意,所以想著上學逃離”
“學了之後畢業做什麼?”
“可以換到其他公司,或者換到其他行業都可以,你的存款不能讓你躺平,其實半躺平可以的”
“主要是學了畢業之後做什麼?”
“我考慮問題比較現實一點”
“畢業後你的年齡是個問題了”
這些問題真的戳到心窩上了。而且,她其實內心眷戀已經熟悉的環境,更害怕改變。錢思呂還發了微信紅包給小妹妹,沒接的。
獵頭妹妹借著勸她:“你要麼學點興趣,書法啊,畫畫,樂器啥都行,這種日常消遣啥的都能用”
惋惜道:“如果你們有變動,能最好,不行要是有賠償離職其實也可以爭取一下”
“我感覺你還是有點擔心離職後未來不知道做啥,所以也不能狠心離開,但是待著也不舒服”
“紅包不用,沒關係的,沒事了了沒關係”
“其實離開之後會發現生活也很多樣化,工作很多的”
“銷售能拿一萬多,做其他的,也能拿到的,就是要一個從頭開始,你自己有沒有決心”
“其實在上海,就那種普通助理啥的,一個月六七千也有的”
“你加上存款利息,也能過的不錯的”
“主要考研性價比很低”
“你可以先試著換個工作,換個工作還想考研再去”
“但我覺得其實你換個開心的環境估計你就不想考研了”
這個世間,何其有幸能有個人陪著思呂一點一點地掰開她的年齡、社會的現實逐一分析與她聽。
唯有獵頭妹妹一個。
花了大幾個小時,更分享了她自己與親戚的經曆,探討諸如短視頻之類的彆的可能。她會認為她比較在意彆人對她的看法和評價,這個性格就會容易抑鬱。
學習很好,然後就是家裡人之前也沒有教過這種人情世故,導致出來工作就是在意彆人想法,然後要公平。
想法比較理想化,但人又很單純。
這個世界,其實也不是那麼殘酷,總歸有一絲溫暖吧!是她的不好,是她覺得身體好累好累,進入下一家公司不夠拚命,會被開除。
以現有的穩定收入來衡量未知與預計的付出,不值得吧?不論如何,心中的執著仍然是要一份高工資呀!
是她自己想要的。
像親戚,已經很不耐煩絮叨這些痛,像姑媽明示,覺得一萬多的工資真的太可惜了。
又似,她自己一點一滴地做好,但不會有什麼發展與提升,都是勤奮,跑出來的。
哎,倒底什麼樣的無可奈何呀?
瞧,她也無比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