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大航海到來(1 / 1)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2719 字 2個月前

第419章 大航海到來

“日本的幕府不過三天就被滅亡了嗎?”

海浪拍打間,一座濱海城池的馬道上,身穿大明郡王服飾的四旬男子麵容惆悵。

朝鮮被倭寇騷擾的曆史由來已久,早在高麗時期就已經開始,正因如此,高麗才會參加了兩次元日戰爭。

然而兩次元日戰爭並未取得勝利,反而使高麗損失慘重,兩國關係也高度惡化。

儘管從一百年前開始,兩方關係逐漸化凍,但隨著日本進入南北朝,高麗沿海的倭寇數量也急劇增加,到朝鮮時期更是泛濫。

正因如此,當初大明組建平倭水師的時候,即便朝鮮君臣不願意,但還是同意了平倭水師在朝鮮近海平倭的事情。

自洪武二十七年開始,騷擾了朝鮮半島近二百年的倭寇開始漸漸銷聲匿跡,而這一切基本都是平倭水師和後來大明海軍的功勞。

尤其是足利義滿向大明稱臣後,沿海倭寇更是成為了傳說。

因此,當明日外交關係惡化後,作為朝鮮國王的李芳遠高度關注,甚至親自來到釜山,以“為天軍運送補給”的名義打探明日戰事進度。

他永遠忘不了那被炮彈打得四分五裂的屍體,尤其是被視為國之重器的騎兵。

“要對昆侖洲投入嗎?”李種善詫異開口,畢竟昨日的李芳遠還不同意派遣力量前往萬裡之外的昆侖洲,如今怎麼突然同意了,是因為遭受到了日本的刺激嗎?

對此李芳遠在釜山城的馬道上走動,背負雙手,一邊走一邊說:

因為他的種種性格和行事,所以他成為了開拓昆侖的最合適人選。

李芳遠沒有點名和誰做貿易,但門樓之內眾人都十分清楚。

他很清楚,固步自封隻會被取代,當下朝鮮沒有了敵人,武備嚴重鬆弛。

對於隻有三四百萬人口的朝鮮來說,十幾萬貫銅錢就足夠緩解國內錢荒了。

一旦朝鮮武備鬆弛、內政紛亂的現象暴露出來,即便當下的朱棣和朱高煦不想搭理朝鮮,卻也難保大明後世君王不會對朝鮮感興趣。

“臣禮曹佐郎權向善,參見殿下,殿下千歲!”

“以往還可以與日本貿易,轉手將商品販賣給天朝,從而獲取所需的物資,現在國中的錢荒問題卻日益嚴重,如果沒有外來的金銀銅鐵,那遲早有一天會發生大問題。”

李芳遠吩咐一句,便走到了不遠處的城門樓內休息。

正因如此,大明的遠洋貿易如火如荼進行之後,受其影響最深的朝鮮自然會跟著效仿。

隻是明日戰事的進度遠超他的想象,從開戰到結束不過用時四天,從日本內亂爆發到南北兩脈天皇銷聲匿跡,大明開設屬國館也不過才區區三個月。

“殿下,現在我們該怎麼做?”

“權近半個月前病逝,天朝的皇帝與太子殿下都對他十分青睞,借助這個機會入朝,同時與太子殿下談一談昆侖洲的事情吧。”

“用黃金來做貿易,然後帶過國內,你覺得可行嗎?”

站在李芳遠的身旁,禮曹的官員李種善小心翼翼的詢問。

李種善聞言,當下回禮,而後派人召來了下西洋的朝鮮官船使臣權向善。

波斯之戰中,權向善雖然沒有跟隨明軍上戰場,但卻會在戰後去觀摩戰場。

隻要保證銅錢不會繼續外流大明,朝鮮的錢荒可以在未來二十幾年內徹底結束。

“我國地寡人多,又不產金銀銅鐵,各種物資都需要從天朝獲得。”

如此精銳的軍隊,都被大明海軍以少打多給擊敗,那毫無退讓空間,三麵環海的朝鮮一旦惹出事情,恐怕是神仙難救。

“沒有問題,隻要足夠恭順。”

“回殿下,是真的,臣親眼所見。”權向善也知道朝鮮現在的困局,如果能從昆侖獲取足夠的黃金,並將其通過貿易轉化為銅錢,那就能極大的緩解當下的錢荒問題。

“海軍如此,陸軍更甚……”

他年紀二十七八,十分年輕,因此即便葬身海外,李芳遠也不心疼。

他應該慶幸自己為了獲得大明承認,將軍隊從東海府撤軍,不然兩邊一旦發生衝突,朝鮮恐怕會在很短的時間之中慘遭覆滅。

保持一定的武力和利用價值,才是朝鮮的生存之道。

“寡人要擢升你為昆侖節度使,準許你從國中選鋒六百人,取庫金五十兩,銀五百兩,前往昆侖洲開采金礦。”

權向善走入城門樓後便山呼千歲,李芳遠見狀沒有遮掩,而是直接詢問他:“昆侖洲的金礦,是真的嗎?”

“你讓權向善來見寡人。”

換做之前,權向善的這種話一定會被李芳遠厭惡,可如今幕府戰敗的消息傳來,這話反倒是讓李芳遠重視了起來。

“趁著各國還沒有出手,我們先一步前往天朝,這次要訂購足夠多的官船,然後在昆侖洲開采金銀礦。”

與一些小國不同,當下的大明簡直就是東亞的風向標,各國的許多政策都照搬或效仿大明的政策,就連服飾也有所相似。

帖木兒帝國雖然也人口不過千餘萬,但他們能拉出的軍隊卻比朝鮮善戰,並且更為精銳。

“臣曾經見識過天朝對帖木兒國交戰的場景,即便數萬騎兵,也奈何不了天朝兩萬海軍。”

眺望大海,李芳遠也沒有著急回答,而是等待片刻後才說道:

作為隨行下西洋的朝鮮使臣,禮曹的權向善是李芳遠挑選出來的合格人選。

李芳遠心情沉重,不由得想到了當初的東海府之爭。

這麼短的時間裡,人口千萬的日本就被大明解決,如果大明要武力征服朝鮮,那朝鮮又能抵擋多久呢?

同時,他為人比較剛正,所以也不會去做些雞鳴狗盜的事情,讓人放心。

李芳遠準備組織一支不小的艦隊前往昆侖洲開采金礦,不過在此之前,他還需要仔細詢問朝鮮官船的使臣,昆侖洲開采金礦是否可行。

“臣,領教謝恩!”

麵對李芳遠的擢升,權向善沒有拒絕的理由,由於國力不強盛,這已經是李芳遠能拿得出的最大手筆了。

“過幾日你和李參知出使南京,要好好謀劃官船,國庫還有十萬貫可供你們使用,現在可以退下了。”

“是,臣告退……”

李芳遠吩咐過後,便讓李種善帶著權向善退下了。

儘管他的出手很寒酸,但作為被大明和日本夾在一起還沒有產出的國家,李芳遠已經給出自己能給出的最大支持了。

相較於金銀貧乏的朝鮮,日本和大明能拿出的手筆就大得多了……

“噔!噔!噔……”

冬月,當木槌聲在熱鬨的工場中回響,南京江東門外不遠處的龍江船廠卻熱火朝天。

即便已經是寒冬,可龍江船廠內人頭攢動,一些從遼東、雲貴、琉球拉來的木料,一船船地在碼頭卸載。

相比較十七年前,此時的龍江船廠規模是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

十個五千料以上的超大型船塢,二十個三千料的大型船塢,以及五十個兩千料以上的普通型船塢,在職船工四千七百餘人。

每年從這裡下水的戰船和馬船,往少說都有二百艘,而這隻是當下大明七大造船廠之首。

除了這裡,還有杭州、鬆江、福州、泉州、登州、定遼等七個大型造船廠。

當然,並非每個造船廠都能獲得大量訂單,龍江這種老牌船廠依舊是大部分商人的首選。

“乾得不錯,日本國內得知他們口中所謂天皇死後,有沒有什麼波動?”

站在一座超大型船塢麵前,朱高煦看著手中的情報,點頭之餘忍不住詢問起來。

“回殿下……”胡綸接回情報,畢恭畢敬的解釋道:

“關西和關東的各國都表現得十分激動,並決意要查出凶手。”

“由於兩脈都死在了京畿之地,關西和關東的各國守護都不太待見引發這場戰事的足利家族。”

“如果不是平江侯他們還在京都駐紮,恐怕關西和關東已經要和幕府刀兵相見了。”

“不過即便有著平江侯他們坐鎮,各國守護還是要求尋找天皇一脈的血脈,並不想讓足利義嗣以養子的身份,用外家血脈繼承天皇的大位。”

“平江侯按照您的吩咐,隱晦提醒了足利義嗣。”

“一個月前,他以養子身份即位天皇,但也昭告各國,認為自己是外家血脈,不能稱天皇,隻能稱天王。”

“一旦各國找尋到真正的天皇血脈,他會奉天皇血脈為天皇,絕對不會貪戀這個位置。”

胡綸解釋完後,不由詢問道:“殿下,若是關東和關西真的為了天皇的位置和足利義嗣爭鬥,那我們要出兵嗎?”

“出兵?”朱高煦輕嗤:“他們要是真的那麼在意天皇,那乾嘛不交出兵權給天皇呢?”

“他們之所以那麼在意,不過是覺得自己坐不了,也不想讓彆人坐罷了。”

“這個所謂的天王之位,足利義嗣能不能坐穩,不是看這群土雞瓦犬同不同意,而是看大明朝同不同意。”

“我說他能坐,他就能坐!”

朱高煦瞧不上這群人,如果不是大明的人口和移民政策得放到南洋和中南半島,加上日本人口太多,土地太貧瘠,他早就出兵拿下日本了。

當下的日本人口千萬,大明不過八千餘萬,並且大明八千餘萬中,還有近千萬西南少民和北方少民。

這千萬少民大部分都生活在西南和東北的山區之中,想要徹底掌握他們是很困難的。

這樣的情況下,再跨海去碰日本這個國家,顯然不是什麼明智之舉。

比起日本,朱高煦更想要三宣十慰和整個蘇門答臘。

“海軍什麼時候能準備好繼續下西洋。”

朱高煦轉身向龍江船廠大門走去,邊走邊問。

“大概臘月就能修葺保養好所有戰船和馬船,商品也早早準備好了,需要臨時準備的隻有瓜果蔬菜和糧食。”

“按照慣例,過完元宵就能出海,不過下東洋那邊就比較麻煩。”

麵對未知的東洋航道,胡綸頭疼道:“日本局勢還不明朗,平江侯他們暫時還不能返回,如果拖到四月以後,即便他們回來再出發,也會比計劃落後一個月。”

“不礙事。”朱高煦走出船廠,走上了馬車並入座。

胡綸跟上,坐在一旁聆聽教誨。

“隻要王任那邊的消息不出問題,鄭和便能在抵達東洲後,通過貿易來往西海岸運送物資。”

“屆時胡綸他們即便晚幾個月抵達,東洲各國也養得起鄭和他們這萬餘人。”

不同於過去幾次動輒兩萬人的下西洋規模,這次的下西洋雖然出發時也是兩萬餘人,但其中一萬人要與沿途各海軍衛、官場的官兵換防,換原駐軍回家省親。

因此在抵達木骨都束後,鄭和艦隊的規模便會縮減一半,真正能抵達東洲的也隻有這一半人。

隻要接應了陳瑄他們,並在西海岸建設東洲宣慰司,那鄭和、陳瑄他們就會分彆在北洲和東洲沿海進行探索,與羽家(阿茲特克)和殷家(印加)兩個城邦國家建立外交。

最後,鄭和會帶著各類種子與陳瑄他們一同朝著各自不同的方向進行返航。

不過這期間鄭和會派出一支先遣隊,一直向南航行,最後繞過南方的東洲角(合恩角),一路北上去與陳瑄他們彙合。

這次下西洋和下東洋的任務一旦結束,不僅能發現南邊的南洲(澳洲),還能一舉完成環繞航行地球一圈的豐功偉績。

至於歐洲,此刻的他們還在碎片化,平淡的進行文藝複興,英法兩個國家還沉浸在百年廝殺中。

強大的日不落西班牙,此刻還未統一。

海上馬車夫的荷蘭還不是一個國家,倒是葡萄牙正在組建葡萄牙艦隊,試圖征服北非的貿易中心——休達。

按照正常軌跡,葡萄牙會在七十八年後才一路南下抵達好望角。

四年後,哥倫布獲得西班牙王後的支持,西航發現新大陸。

當然,這一切都是曆史上的情況,而如今的情況並不是曆史上的情況。

實際上進入十五世紀後,世界各國就已經開始慢慢的交流了起來,隻是限製於距離問題,交流的並不頻繁。

大明下西洋的艦隊雖然和曆史上一樣,不準備前往歐洲,但駐紮在木骨都束、忽魯謨斯的官場卻會不斷地通過阿拉伯商人,向歐洲傳遞一個訊息。

朱高煦不知道這份訊息會在多少年後生效,總之他還是挺想在有生之年看到葡萄牙船隊抵達昆侖角,然後遭遇明軍盤查的消息。

那樣的畫麵,一定很有趣。

想到這裡,朱高煦臉上不免掛上一抹笑容。

“殿下,我們現在去哪裡?”

“回宮,出宮前我爹讓亦失哈去西角門,估計是在準備北征的事情。”

朱高煦回複胡綸,同時說道:“等沐春他們收尾返回南京,剛好我也可以討論對廣西改土歸流的事情了。”

“這算算時間,這次北伐和改土歸流,與上次情況都差不多,不過這次西南的改土歸流會容易些。”

相比較貴州,廣西的交通情況確實好上許多。

雖然貴州比廣西更內陸,但漢人開發廣西的時間卻比貴州早了數百年。

如果要說中央乾涉,那貴州更是落後了上千年,這點從兩省的驛道就能看出。

廣西的水驛、馬驛四通八達,大部分從漢唐就開始修建,宋元加固後,又經大明擴寬,當地道路並不算崎嶇困難。

在朱高煦將廣東欽州劃給廣西後,獲得了海運加持後,廣西都司想要圍剿土司便更輕鬆了。

整個廣西,除了柳州以西,思恩以北的地區地理比較複雜,其它地方已經開發十分成熟,隻是限製於人口不足和中央投入力度不大才沒能發展起來。

朱高煦這次改土歸流的對象,朱高就是躲在大藤峽和這塊區域的土司。

想到這裡,朱高煦開始低頭仔細書寫對廣西改土歸流的詳細流程。

半個時辰後,隨著他乘坐的馬車抵達西華門,下車之後他也回頭吩咐道:“對了,給我盯緊楊士奇和解縉。”

“我對廣西改土歸流的事情,解縉肯定會大肆攻劾,到時不管他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都不要著急彈劾他,先按著,等我爹北征回來一起交代出去。”

“是!”

胡綸作揖應下,朱高煦也坐上了步輿,在搖晃之中來到了西角門樓,瞧見了裡麵理政的朱棣。

不過此刻的朱棣並非是一個人理政,也並非是理文政,而是武政。

“到時候俺們去了忽蘭忽失……”

“殿下千歲!”

全神貫注沙盤的朱棣突然聽到唱禮聲,一抬頭,果然瞧見了走入殿內的朱高煦。

“兒臣不請自來,望父親不要見怪。”

朱高煦笑著作揖行禮,朱棣瞧見他興致缺缺,左右掃視了一眼自己召集來的諸將,瞧著他們目光都時不時看向朱高煦,朱棣便有些吃醋。

“俺還沒死呢,你們這群直娘賊!”

朱棣在心底暗罵,朱高煦也趁此機會掃視了殿內諸將。

安平侯李遠、武城侯王聰、靖安侯王忠、同慶侯火真、安遠侯柳真……

除了他們,還有朱棣每次北征都喜歡帶著的渤海四將,李失、李赤、李察、李齊四人。

瞧著這群人,朱高煦不免倒吸了一口涼氣。

“俺召了張輔、張純、徐晟三人回京述職,準備帶著他們和殿內的諸將北征。”

“另外這次王義、孟章、丘福和朱能也得跟著俺,北邊估計會比較空虛,所以俺準備和你商量眼下,從安南和西南召些將領去北邊戍衛著。”

顯然,朱棣知道殿內這群人都是突擊類的勇將,不太適合節製三軍,所以才會和朱高煦解釋。

這倒也正常,畢竟老頭要是帶這群人去,朱高煦能讓他去才有鬼。

不過對於老頭的話,朱高煦卻皺了皺眉:“兒臣準備在北征後開始籌備對廣西改土歸流,調遣西南將領的話,頂多可以調出劉真、陳懋、吳高三人。”

“至於盛庸、何福、瞿能、瞿鬱、瞿陶、顧成幾人怕是抽不出來身。”

朱高煦壓根沒提沐春、沐晟和李景隆、王瑄幾人。

沐春、沐晟調不出,李景隆朱棣嫌膈應,剩下一個王瑄還在經營滇西,朱棣根本不會挑這三人。

“好,那就調吳高出鎮山西、陳懋出鎮北平、劉真出鎮大寧。”

“隻可惜伱身邊那個林粟脫不開身,不然我倒是想要帶他參加此次北征。”

朱棣覺得有些惋惜,朱高煦聽後則是詫異:“您怎麼關注起林粟了?”

儘管林粟是朱高煦前期的左膀右臂,可他並沒有在靖難之役中嶄露頭角,平安南之役也不算表現亮眼,正因如此朱高煦才把他調往了東勝,讓他開采陰山的鐵礦,以工代農。

“今早山西行都司送來了軍報,馬哈木派五千遊騎去五原窺探,你這愛將率兩千騎,追擊了瓦剌那五千騎兵三百餘裡,五戰五捷,直到靠近大黑山才撤回,獲首六百七十二級,俘馬九百餘匹。”

朱棣如果不說,朱高煦估計要等回去才知道這件事。

他倒是為林粟挺高興的,要知道現在燧發槍還沒裝備山西行都司的兵馬,率領兩千騎兵追擊五千瓦剌騎兵,還能打出六百餘級的戰果,已經十分不錯了。

看樣子林粟這幾年在河套沒有白待,換做之前,他指揮騎兵可沒有這般手段。

想到這裡,朱高煦也高興作揖:“遼東那邊的燧發槍已經開始量產並換裝,大寧、渤海和遼東的精騎也將其加入訓練。”

“估計來年五月,父親可以率領三萬鐵騎北上,好教那瓦剌知道我漢人也不是好惹的。”

“這點不用你說,我知道怎麼做。”朱棣臉上露出驕傲的神色,並且擺了擺手:

“鄭和帶回的金銀甚多,這次北征的事情,朝廷得放手收拾一下這群胡人。”

“北邊的事情你不用管,南邊你多注意就是,過了元宵我就寫旨意讓你監國,你不要懈怠就行。”

“那兒臣告退。”見朱棣有了錢就不想搭理自己的模樣,朱高煦隻能說老頭還是那個老頭,好在自己已經不是原來的自己了。

“去吧去吧。”

朱棣趕著朱高煦離開,不等他離開就繼續開始了自己的北征作戰計劃講解。

“我們從海喇兒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