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1 / 1)

*

想著這點的康熙,神色更為的平靜。以至於想要從他眼裡窺探到點什麼的人一無所獲。

隻是,他們也不在意。

能夠獲得聖上透露出來的信息是件好事,沒有獲得不意味著是件壞事。

但怕就怕在這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等他們放鬆下來以後,然後告訴他們現在的手段是在麻痹。

這種情況也不無可能。

實在太容易發生了。

他們將視線落在幾位皇子的身上,各自神態不一。

有些絲毫就沒有放在身上,似乎是不擔心他們的想法成真。

不過也能想到,比起過多的擔憂,還是水幕裡的畫麵更值得關注。

在他們想西向東的時候,畫麵都不知道進行到哪裡了。

【廢掉太子後,康熙又是難過、又是憤恨、還夾雜著些許惋惜、失望、憐愛,不同的情緒交織在一起使得心情複雜無比。

以至於連續幾日,對群臣每每談起此事的時候,都涕泣不已。

看著康熙的模樣,朝臣們也隻能垂頭默不作聲,心頭卻是縈繞著不同的思緒。

他們心知康熙可能後悔廢太子了,但是這種時候在皇帝沒有開口前什麼都不能提及。

也是這時,胤礽的自辯清白呈送在康熙麵前,又加上胤祉舉報的胤禔行為使得本就冷靜下來有些後悔的康熙頓覺得也許胤礽隻是被鬼魅附身,所以才會如此。

於是,找好理由後康熙又想複立胤礽。但他清楚,太子被廢還沒有過去多久,他若是這麼隨便複立,豈不是顯得兒戲?

腦海裡閃過這想法的康熙便找來滿漢大臣,讓他們在眾皇子裡推舉一人為皇太子,其中胤禔除外:“你們先去討論討論,隻要是大家推舉的,朕絕對沒有問題。”

說出這樣的話,康熙以為大臣們能夠聽得出他的意思,複立胤礽。

同時,又為增加一層保險,在詢問大臣前又跟李光地進行對話。

“太子的病如何醫治,才能夠痊愈?”

“徐徐調治,天下之福。”

然後,想要借此去暗示那些大臣,表示太子之前會變成那樣隻是因為生病了,現在病好了,完全沒有問題,可以提議複立太子的事情。

結果,不知道李光地想要明哲保身,還是滿漢大臣沒有聽懂他的暗示。

在推舉當天,康熙看著馬奇、張玉書先後進來,便問:“大家都屬意誰?”

馬奇聽著康熙的問話,表示:“聽說裡麵有準備推舉八阿哥的人。”

康熙聞言沉默幾分,揮手讓馬奇不用再參與商議,得到康熙的命令,馬奇便離開了。

隨後,康熙便讓以班第為首的滿漢親王大臣分班列坐。在眾人沉默了片刻後,便低聲相互交流,有幾分為難忐忑:“此事關係重大,並不是身為臣子就能決定的事,我們如何可以推舉?”

阿靈阿等人聞言,皆在手心書寫“八”字

偷偷告訴其他朝臣,眾人心中頓時領悟,也就在紙上書寫下“八阿哥”交由內侍轉奏給康熙。

康熙看到紙上寫的“八阿哥”,發現他們推薦的果真是胤禩,心裡非常的不高興。】

雖然還沒有經曆過廢立太子,但是眼前的情景著實是讓胤礽感覺到不高興。

在他的心裡麵,是沒有將胤禩當成威脅的,哪怕是在此前水幕裡展現的那些內容也沒有放在心上。

然而,現實用未來的景象告訴他,在諸多大臣的心裡,胤禩的地位有多高。

他當然也清楚,胤禩的脾氣與性格是那些大臣喜歡的。不論是善於交際,還是彆的方麵,都使得他跟許多人的關係都挺不錯的。

其中,最明顯的便是他跟胤禟與胤俄,還有胤禵。

原本胤禵作為胤禛的同母親弟弟,該天然親近他的。結果,他卻選擇了胤禩。

儘管這裡麵有幾分是胤禩的性格比胤禛更為容易相處。

不論是表麵上,還是行為準則上,都如此。

*

胤禩自然也看到了這幕,也發覺了胤礽的情緒,但他還是按耐住情緒,沒有多說什麼。

他能夠了解,在那樣的環境下,突出是種什麼樣的結果。

或許在開始的時候他是感到高興的,可是畫麵裡康熙的態度,讓他意識到高興不是件什麼好事。

更不用說,在他汗阿瑪的心裡,最重要的還是太子。

就如同不能說水幕裡透露四哥未來成為皇帝就會受到重視,也不能說太子跟大哥做了那等事就會被放棄。

心裡想著這些,胤禩麵色平靜的繼續注視水幕。

【康熙對著在場推舉胤禩的人說道:“皇八子胤禩不僅沒有辦理過政事,近期又遭受過罪罰,母親還出身微賤,所以不適合立為皇太子。”

說罷,他傳喻讓李光地過來,並且對著他提醒道:“前些天召你進宮,你說有事要上奏,怎麼今天見了朕一言不發呢?”

旁邊的群臣在聽到康熙的問話後,頓時恍然大悟。

但這並不影響勳功集團繼續推舉胤禩成為皇太子。

宛若威逼的情景讓康熙深惡痛絕,尤其是隨著時間的過去,爭奪太子之位的情景越來越激烈,讓康熙更想著將胤礽給放出來。

於是,朝臣們就聽到康熙說道:“你們保奏八阿哥,然而八阿哥實在是沒有辦法立為皇太子。這種情況啊,著實讓朕無奈,所以朕就將胤礽給放出來了。”】

不論水幕裡的大臣是怎麼樣的反應,在水幕前看著畫麵的大臣們心情複雜。

尤其是推舉胤禩成為皇太子的阿靈阿,馬奇等人,清楚的知道水幕裡的康熙就是在隨便問問,想著要他們推舉太子。

更不用說,被當做出頭羊的胤禩,心情著實微妙。有些不知道要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隻能夠緊緊盯著屏幕。

注意著他的胤禟自然也有注意到他的情緒,懷疑是不是因為水幕裡康熙提到的內容受到了影

響。()

隻是這樣的話不太好說,特彆是以八哥的狀態,不在狀態中。

▋想看夜瑜希的《開局直播雍正登基[遊戲體]》嗎?請記住[]的域名[(()

即便真的說出來,又不知道要如何開口。

最後,胤禟收回視線保持沉默。但心裡麵還是忍不住想起身邊胤禩的情緒。

也不知道八哥是什麼樣的心情?

還是說八哥沒有注意到水幕裡汗阿瑪說得話?

亦或者是八哥沒有將此放在心上?

一係列的問題,在胤禟的腦海裡縈繞著。

到最後,胤禟回過神來的時候,水幕裡已經播放到了康熙以夢見太皇太後為由,複立了太子。

這樣的情況無疑使得胤禟再次覺得康熙對於太子的重視有多高。

寧可以太皇太後托夢為借口複立太子,也不願意讓八哥成為皇太子。分明以當時的環境,還有聲望足以成為太子。

當然,胤禟也不是說對太子存在什麼意見,實在是水幕裡的狀況與現實有很明顯的差異。

現實裡太子沒有被廢是好事,但水幕裡的太子既然已經被廢,情況就有所不同。誰都能夠拚一把,特彆以胤禩的優勢,更如此。

而且,令他不知道要如何去形容的是,汗阿瑪在否定八哥的理由竟然是八哥生母問題。

*

胤禩也是,如果可以他想要問問水幕裡的康熙,在說出那樣的理由時,是以何種去說得?

但他心裡清楚,在皇室裡,這是正常的。也正是如此,所有人才會往上爬。甚至,不止是皇室,就是民間也如此。

雖然說是微賤,但微賤往往都是初期野心的階梯,大家都會向上爬。而不是處於高位,將什麼都當做理所當然。

太子無法體會,但身為普通皇子的他又如何不知道呢?

微賤一詞仿若是將他多年的努力都當作不存在,身份的重要性就那麼大嗎?

*

康熙不知道胤禩的想法,即使是知曉了也不會在意。身為皇子,連這點都無法想通,其他的又能夠想通多少呢?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夠完美無缺的,想要達到目的自然是要有所舍棄。

就像在他沒有放棄太子的情況下,有些是可以爭,但是不能所有的都能爭。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恢複了太子之位。

先是召集大臣、侍衛以及其他人入宮,親自跟他們宣布:“皇太子之前因為被魘魅,以至於本性消失了。後來因為召集太醫為他進行調試,現在已經痊愈。”

然後禦筆朱書,讓大家都明白他:當時廢除胤礽的時候,沒有想到在這背後還有其他的人。所以就很理所當然的將他給關了。不過呢,等朕查清楚,發現有相符的,卻也有許多捕風捉影的人……

在場的人都能夠明白眼前康熙宣讀的是封為胤礽平反昭雪的文書,裡麵的意思很明白,康熙想要複立胤礽為皇太子。

尤其是隨著這封平反昭雪的文書出現後,康熙又將胤礽、胤祉、胤禛等各位皇子以及諸王公

() 大臣、都統、護軍統領等人給召到麵前,對著他們進行澄清事實。表示:“胤礽曾經雖然有暴打錘傷人的事,但沒有人發生生命危險,出現傷及性命的狀況。胤禔說得那些大部分是誣陷。”

胤礽也在康熙的話音落下,反省了下自己,並且表示絕對不會記仇,會改正那些錯誤,如果做不到就天亦不容。

然而,就算如此,也沒有辦法恢複凝結在兩人中間的矛盾。

不過,這也不影響康熙和稀泥。

他一邊對著大臣說:“雖然經曆了很多關於太子的問題,但有些事還是當做不存在好了。畢竟現在太子複立,所以今後還是像以前那樣對待太子,要對太子尊重。”

隨後,他又對著胤礽說:“雖然那些大臣舉薦了胤禩,但是呢,胤禩沒有當上太子,你就把那事給忘記好了。”

甚至,為了安撫其他阿哥,康熙再次進行了大封。但與前麵大封不同的是,這次的晉封略過了胤禩。】

胤禩:聽我說,謝謝你.jpg

胤禩無法形容這刻的心情,實在是對比太過強烈了。

他當然知道康熙這麼做他也沒有辦法說什麼,甚至還有種有口難言的感覺。

即使他清楚這不是現在發生的事,但還是會產生複雜的心情。

尤其是為了讓太子沒有芥蒂,一箭三雕的行為。

雖然也不知道能不能算作一箭三雕,但其行為著實是叫人心梗。

深呼吸口氣,平複著心情。胤禩突然想起來這段劇情的名字,【孤注一擲】,到底是誰的孤注一擲?

是他汗阿瑪的孤注一擲?還是太子的孤注一擲?亦或者是他的孤注一擲?

所有人的孤注一擲?

胤礽也在想這個問題,即使他覺得很好回答。

可是當沉浸進去劇情後,簡單的答案也開始變得複雜。

或許每個人都是孤注一擲的,卻又不是孤注一擲的。

他們知曉自己做了什麼,知道可能帶來的後果。但就算如此,依然不放棄。

*

胤礽說不來這樣的行為算什麼,隻是注視著屏幕。

【雖然聽了康熙的話,但胤礽心知有些事說得好聽,可想要做到,難度非常大。

猶如覆水難收、破鏡難圓正是形容它們的恰當存在,有過裂痕的東西即使修複,仍然會有裂痕存在。

而他與父親康熙之間的矛盾已經不是簡單的話語就可以解決的,他清晰的明白,在被廢立過一次,下次被廢就是十分容易的行為了。

還有兄弟間,在他被拉下去後,哪怕沒有表現的歡欣雀躍,卻還是能夠從恨不得將他處死的態度也是可以感受到的。

除此以外,便是那些朝堂的大臣,也大都是反對他,支持胤禩的。

於是,胤礽變得更加放飛自我,想著如何就去如何。】

轉眼間,高樓起。

又轉眼間,樓塌了。

水幕裡的畫麵逐漸朝著

荒謬的方向走去。

但現場觀看水幕的人都覺得它是正常的,甚至對‘胤礽’孤注一擲的行為持有沉默的態度。

若說他的行為有什麼不對?卻又可以理解。

可若是說他的行為正確,卻在全局看下來,都能夠看出來一絲瘋狂。

行為上的瘋狂,思想上的瘋狂,精神的瘋狂大概就凝結在這裡了。

‘他’絲毫不管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似乎是想放肆的活一把。

又或許是他想要徹底的放手一搏,失敗、成功都在一瞬之間。

胤禛能夠注意到,隨著「胤礽」被二廢,神色變得解脫。

就算是他汗阿瑪,也笑然處之。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第二次廢除了胤礽太子之位。

在胤聽到這個命令後,胤礽愣了一下,最後接旨。

他清楚,懸掛在他頭頂的那把刀終於落了下來。

以他想象的結果落了下來,耳邊也傳來了宣判。

就見他的汗阿瑪、當今皇帝康熙說道:“皇太子胤礽自複立以來,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之業斷不可托付此人,朕已奏聞皇太後……”

字裡行間,胤礽都能夠聽出來對方的情緒。

同時也有些麻木,尤其是隨著十月初一,康熙又向諸王、貝勒、大臣等人宣讀廢黜理由後,更麻木。

康熙沒有去管在場之人是什麼樣的心情,隻將他們的表情都斂入眼中,繼續對他們提出要求:“接下來的時間裡各位應當絕念,全心向主……如果在這期間有誰來跟朕說胤礽已經改善自新,讓朕將他給釋放出來的事情,朕將會當即誅之。”

隨後,便揮揮手讓他們離開了。

離開的人並沒有影響康熙的心情。

甚至,隨著他們的離開後,康熙想著此事,完全沒有感受到第一次廢黜太子時的痛苦。

不僅如此,整個人變得如同他所說的那樣:毫不介意,談笑處之。

隻是,在胤礽幽禁的過程中,康熙還是忍不住惦念著兩人的父子情,時常派遣太監去探望,賞賜衣服和食物。

以至於胤礽的心漸漸又恢複,假借為妻子石氏看病,用礬水寫信與外界聯係。

康熙發現此事後,頓時皺起眉頭。尤其是在幾個月後,又有人上奏冊立儲君,均被給予處罰。】

這樣的情景,使得在場的朝臣還有皇子阿哥都有些難言。

他們不知道要如何去評價康熙的行為,也不知道如何去說胤礽的想法。

隻覺得這整個劇情,跟他們有關,又跟他們無關。

*

其中,包括胤禛。

雖然這裡麵的內容沒有提及他的名字,也沒有說明他在之中又是什麼樣的身份,什麼樣的地位。但他還是窺探出一些道理,想要獲得成功,忍耐是必須的。

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但凡太子多加忍耐,或許情況也不會那麼糟糕。

而他會獲得最後的位置,也或許跟所謂的忍耐有關係。

畢竟,在大多數的遊戲中,忍耐是必要的。

何況,不是遊戲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