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不覺有問題(1 / 1)

*

想到這個可能性,胤礽就有些激動。

隻是,他也清楚,有些事情不能夠想得那麼簡單。在沒有真正的得出結論前,它還存在著變化。

誰也不清楚它是其中的一環,還是他們所猜想的答案。

無論哪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於是,保持著這樣的想法,胤礽對著水幕輕輕一點。

隻見卡牌隨著觸動,慢慢旋轉變淡最後展現出新的場景。

【雍正八年,怡親王甍,雍正在養心殿認真的批複著奏折。】

在場的諸人都能夠看到那是封關於進剿之事的報告,雖然除此以外,便是些對於「雍正」的安慰之語,懇請他節哀,注意身體。

然而,對於這樣的內容,畫麵裡的人卻是給出不同的答案。

【“怡親王仙逝,朕之痛惜苦衷非墨能之能諭,朕方寸既亂而兼乏樞機運籌之助。大兵進剿所關甚巨……”】

等等!怎麼就大兵暫停進剿了?

雖然知道你是說自己方寸大亂,這未免也太亂了吧??

正常皇帝哪裡會這麼做?就算未來的十三/十三阿哥死亡了,也不代表什麼事情都不能做了吧?

還是說十三阿哥就那麼重要?在場的朝臣隻覺得腦袋有點大。

胤禔也覺得有些頭大,甚至懷疑胤禛的軍事能力。

怎麼會有人能夠將如此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呢?

他當然知道十三死亡是件值得痛惜的事,可是出兵又不需要皇帝親自下場,隻需要交給負責此事的人手中,讓對方繼續負責就行。

何必做出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不過,也從這樣的狀況可以看出未來的老四的確是對十三重視。也的確是方寸大亂。

隻是,相比如此,胤禔還是對胤禛停止進剿之事耿耿於懷,未來的他就沒有去阻止過嗎?還是說彆人也沒有提出異議呢?

僅從畫麵裡的奏折內容去看,如果真的按照他那樣去做,絕對會產生些不想看到的影響。

可惜的是,後續發展沒有看到。也不對,看著畫麵裡對方書寫的「有什麼想要說得話,進京來麵對麵說」,他真的沉默了。

康熙也沉默了,他知道四子在這方麵沒有遺傳到自己,不像是老大。但是不是也太不妥當了?

不過,這樣的想法他沒有持續多久。他就想到了不久前親征時胤禛的表現,的確是不怎麼樣。

隻不過是未來繼續發展罷了,但是想到長時間都沒有任何改善,康熙就心梗。

哪怕他也不指望著每個兒子都能夠多方麵發展,可有些東西也不能放著不管啊!

尤其是未來還當了皇帝的情況下,軍事方麵不行,那就交給行的人手裡,不行嗎?

底下那麼多的大臣,難道就沒有人可以使用嗎?

當然,康熙也不是說對於未來胤禛成為皇帝沒有什麼想法,可現在的情況是看著水幕裡麵的劇情發展,著實是讓人沒辦法心情平靜。

更不用說,還是這種事。

深呼吸口氣,揉揉頭,康熙平緩著心情,繼續看向水幕裡的畫麵。

【雍正八年五月二十二日

雍正看著李衛呈送上來的請安折,裡麵的內容同樣是請他節哀,還有希望他保重身體的內容。

對此,他依然表示自己的苦衷心痛並不是用筆墨就能夠寫出來的,還有些事諭旨上應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我想你應該聽到的。

所以,“不必為朕係念,朕非不明輕重,不能體賢弟仙靈之主也,朕之四月間甚覺違和,今已痊愈矣。”】

依然是關於胤祥的話語,就是其中有點讓人感覺到有點不對勁。似乎胤禛認為他身體能夠痊愈,全賴胤祥在天之靈。

不過,這樣的感覺沒有持續太久,他們在心中猜測,可能是自從水幕出來,前前後後提到過胤祥的內容過多,他們才會產生那種錯覺。

可是很快的,他們發現,方才的感覺並沒有出錯。

隻見新的畫麵裡麵,「雍正」的確是在認為他的十三弟「怡親王」是代替他死亡的,從而換得他痊愈,以至於產生了種負疚之情。

*

“這是不是過於迷信了點?!”胤禟等人覺得他們真的是一會兒發現一個不同的胤禛,怎麼在此前就沒有發現他性格這麼多變呢?

無法理解.jpg

胤禛自然是感受到了在場兄弟落在他身上的視線,這讓他心裡有些不自在。

隻是他也清楚再不自在也不能夠表現出來,因此麵無表情的注視著水幕,打算借此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但有些時候,越想要怎麼做,就越容易引發問題。

比如,在他觀看的過程中,水幕中展現出多而不同的畫麵。

有些畫麵是關於「雍正」朱批的內容,內容上都有提到過「怡親王」,就仿佛是對方從未死亡過。隻要「雍正」記得他,那他一直活著。

同樣的,在他給出那樣的朱批後,作為被他回複的臣子也要跟著談起「怡親王」。你來我往,「怡親王」的存在似乎就成了他們談話的橋梁。

更不用說,在這些畫麵過後,它閃過白色的光芒,引出一段新的劇情。

【怡親王的離世讓雍正始終受到了很大的打擊,身體也變得不如以往。

半夜起來的時候,也會咳出血來,讓伺候他的人驚慌不已。

太醫隨侍在身邊,雍正也擺手表示沒有什麼大問題,儼然心裡麵有自己的定義。

尤其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自感大限將至,便叫來蘇培盛,準備交代好後事。

其中,在選擇陪葬品的時候,他選擇了孝莊皇後贈給他的一盤數珠,康熙贈給他的一盤朝珠,還有怡親王的一件玻璃鼻煙壺遺物,以及經書《日課經懺》和一枚古錢。

他的行為無疑使得在場人感到驚慌,唯恐他突然崩逝。

結果意外的,雍正在一天又一天內好了起來。

這樣的發展並沒有令雍正感到高興,眉眼上還沾染出一絲憂愁。

甚至,有些批複奏折的時候,他會忍不住咳嗽起來,以至於打翻了桌子上擺放的茶水,使得奏折上沾染了茶漬。】

莫名的,觀看水幕的眾人心裡麵產生種想法:該不會他們在看過十三阿哥未來的葬禮,又要觀看四貝勒的死亡畫麵吧?

他們很不想這樣想,可畫麵展現出來的內容著實是讓他們不得不這麼想。

畢竟,誰都能夠看出來,水幕裡的四貝勒身體非常的不好,很有可能就離世。

尤其是又想到這樣的情況和十三阿哥有所關係後,心情更為的複雜。

更不用說,到現在新的劇情裡麵沒有出現過名字的胤礽、胤褆、胤祺、胤禟等人。

他們想要知道,胤祥要被水幕偏愛到什麼時候?自己有沒有機會被水幕給偏愛?

*

很快的,水幕用它的方式告訴他們,接下來的畫麵依然是胤禛和胤祥。

【隨著身體的好轉,雍正決定開始營建陵寢之泰陵,也就是清西陵之首。

據說,在怡親王為雍正找到這塊風水寶地後,雍正想要在清西陵範圍內給對方一塊中吉之地。

但是怡親王堅決不接受,並且表示他身為臣子,不該享受皇帝跟皇後的風水寶地。

甚至,為了打消雍正的念頭,他在清西陵外圍選擇了塊“平善之地”,命人去取其地的泥土,直接吞服下去。表示他就算死亡,也要葬在那裡。】

這樣的狀況無疑是讓在場之人感到羨慕嫉妒,也讓他們對「雍正」對「怡親王」態度更為了解。

特彆是當他們看著「怡親王」推辭「雍正」賞賜的陵址,以及吞新陵地之土的畫麵時,如此的心情更為上漲。

為什麼他們就遇不到這樣的好事呢?

雖然,他們更知道讓自己的弟弟葬在皇帝皇後的陵墓範圍內過於有毛病。

也幸好十三阿哥拒絕了,否則他們真的不知道後世會怎麼評價?

雖然這跟他們沒有太大的關係,但他們身為大清的臣子,提起十三阿哥的時候,也會想起來他們。

那麼到時候會出現什麼內容,可想而知——

大臣們能想到的,康熙、胤礽、胤禛、胤祥等人自然也能夠想到。

於是,沒覺得有什麼問題的胤禛又收到了來自於父兄還有幾個弟弟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