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你來了?”
紅星軋鋼廠人事科。
保衛科的人將何雨柱送到了人事科後便離開了。
給何雨柱辦理手續的,是一位中年大姐。
何雨柱點頭應是。
中年大姐又問了何雨柱幾個問題,然後便是登記造冊,算是正式入職紅星軋鋼廠,成為紅星軋鋼廠食堂的一名學徒。(ps.那個年代除了高材生或者調派過來的行政人員,普通人入職都隻能先從學徒工做起。)
就在中年大姐提出要帶著他去食堂熟悉一下環境,讓他認認門時,何雨柱突然說道:“大姐,我能否等四天後真正滿十八歲再來軋鋼廠正式上班?”
中年大姐楞了一下,似乎沒想到何雨柱竟然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她笑著說道:“本來我還在想該怎麼和你說呢?”
“咱們有規定,入職咱們軋鋼廠必須是年滿十八歲的普通公民。”
“按理來說,你的入職手續也得年滿十八之後才能辦理,不過易師傅找領導說了下,我們也就隻能特事特辦。”
“如今既然你提了出來,那咱們直接按照正常的程序來吧,這樣對咱們雙方都好,否則讓人知道了,也是一番麻煩。”
何雨柱也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的規定,同時他也覺得自己誤打誤撞,竟然找了易中海幫忙,否則還得等幾天才能入職。
雙方商定,等何雨柱真正年滿十八時,再來軋鋼廠正式履職。
“這樣,我先給你辦一張工作證,等你下次來軋鋼廠就可以直接來找我,我到時候帶你去食堂安排工作!”
“行,我沒問題。”
就這樣,他的單位入職手續已經辦好了,工作證也有了,隻等幾天後來上班就行了。
當然,在這之前,他得去街道辦辦理一下更新糧本等證件的手續。
成年了,他便有更多的糧食供量,這可是大事啊!
雖然他不在乎這點東西,可有總比沒有好。
獨自一人沿著來時的路,離開軋鋼廠。
在軋鋼廠門口,他又與保衛科成員李和平相遇。
李和平見他要走,頓時吃了一驚:“小何同誌,你不是入職了嗎?為何要離開?”
何雨柱揚了揚手裡的工作證,說道:“是入職了,不過我還有些事情要去處理,所以向人事科請了幾天假,過幾天再來履職。”
李和平恍然:“行,那過幾天見。”
離開了軋鋼廠,他直接前往街道辦,打算一次性將這些手續給處理好,這樣他也能全身心的去辦自己的事了。
南鑼鼓巷街道辦,是管理著南鑼鼓巷附近數個社區生活瑣事的基層單位。
包括戶籍變更、工作安排、糧本發放等事務全都由他們包辦,甚至社區的房子裝修、婚喪嫁娶之類的事情也能找他們幫忙。
在這個年代,街道辦的能量超乎想象。
何雨柱來到這裡後,立即表明了自己的目的。
接待他的正是街道辦的王主任,也被人親切的稱之為王大媽。
王大媽聽了何雨柱講述後,立即笑著說道:“你叫何雨柱是吧?”
“我記得你,你父親何大清還沒回來嗎?”
何雨柱搖搖頭。
王大媽忍不住咒罵道:“這何大清也真不是東西,家裡兩個小孩說拋棄就拋棄,反而去給那寡婦養孩子,隻是苦了你們兄妹倆了。”
對於何雨柱、何雨水這對兄妹倆,王大媽腦子裡還是有印象的。
三年前軋鋼廠大廚何大清拋家棄子,跟白寡婦跑去了保定,這事當時還鬨的沸沸揚揚的。
身為街道辦的主任,她是去過何家慰問的。
不過她雖然心疼兩個孩子,但能力有限也沒法幫到什麼。
好在這段苦難的日子即將熬過去了,何雨柱成年後就可以去軋鋼廠頂替那何大清的崗位,成為一名食堂工人。
他也將正式肩負起何家的重任,撫養年幼的妹妹長大成人。
“小何,我這就給你將糧本換了,這樣你下個月的糧食供應就能漲一漲!”
“另外,若是家裡還有什麼困難,儘管來找我,我一定為你做主!”
事情出乎他意料的順利,僅僅一會就辦好了。
而此時,也不過是上午9點左右。
“據晚上七點送魚去豐澤園,還有整整一天的時間,這麼長時間左右也無事,要不然就去鄉下走一趟,看看能否收到小麥種子或者各類農作物種子?”
這個念頭剛一產生,便一發不可收拾。
他果斷轉身離開,來到了一處無人的巷子裡,將三輪車放出來,然後騎上便往四九城外駛去。
帝都昌平。
在後世,帝都經過了多年擴建,早已經將昌平等地全都囊括了進來。
但是在這個年代,昌平還僅僅隻是四九城周邊的鄉下地區。
這裡,也有著一個名叫南台的公社,統合著附近數個村子。
何雨柱此行的目的地便是南台公社。
昌平離四九城有一段距離,一般情況下,想去南台公社,得坐公交車才行,否則光靠走路得走好幾個小時。
不過何雨柱有三輪車,倒是比走路要方便許多。
但饒是如此,他也騎行了一個小時的路程才趕到南台公社。
來到公社,他便以紅星軋鋼廠采購的身份,找到了公社的負責人【劉大山】,表明想要采購一些物資。
見到何雨柱出示的工作證,劉大山不疑有他,真將他當做了采購員,熱情的招待他。
“同誌,你這次下鄉,是打算采購一些什麼物資啊?”
何雨柱反問道:“你們這有些什麼物資啊?”
劉大山苦笑道:“同誌,不瞞您說,我們鄉下的公社種植的糧食大多都要上交公糧,所以糧食肯定是沒有的,尤其現在是冬天,田裡都沒有莊稼了,如今各家恐怕也就剩下些蘿卜白菜存在地窖。”
“您要是采購些蘿卜白菜,我們公社倒是可以給您勻一些出來。”
在物資短缺的年代,國家實行計劃經濟。
各種物資基本上都是優先供應城市的,尤其是四九城作為帝都,全國各地的物資都是首先滿足帝都。
所以何雨柱並未在四九城感受到這個時代最最殘酷的場景。
但其實在四九城以外的鄉下地區,那日子是過的相當艱苦的。
彆說肉和白麵了,能吃上粗糧饅頭都算不錯的。
劉大山以為軋鋼廠的采購員是來采購大宗物資的,所以也有些無奈。
物資,他們也缺啊!
他們還想著弄到糧食過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