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明日朝臣聽說了你的打算……”
大概會嚇死。
禮部尚書腿又軟了,他一手抓著旁邊的柱子,才沒又栽倒下去。
另一隻手擦了擦額頭的汗,心想要是早知道羅正業的事情會給皇帝造成這麼大的刺激,他們一定早些處理。
沈昱若有所思:“你這麼害怕做什麼?”
背著他做了見不得人的事情?
“臣……”禮部尚書諂媚地笑了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
“皇太子明恒,久葉祥符,夙彰奇表,天縱神武,智韞機深……功格穹蒼,德孚宇宙,雄才宏略,振古莫儔。今傳皇帝位於明恒,所司備禮,以時冊授。公卿百官,四方嶽牧及長吏,下至士民,宜悉祗奉,以稱朕意。”
這封禪位詔書是周言安主筆,沈昱親自念的。
含著笑意,字字句句,無一不誠。
他念完,將聖旨合上,看向今日一身明黃朝服、瓊林玉樹般的兒子,心情大好。
他將聖旨遞了出去,笑容滿麵:“陛下,請。”
滿朝文武鴉雀無聲。
他們一方麵覺得駭然,認定此事不合常理,可心裡又有幾分怪異的理所應當之感,好似早在許久之前,他們就預料到了遲早有一天沈昱會退位給沈明恒。
——或許是因為,一直以來,沈昱都對此表現得很是迫不及待吧。
相比起來,站在朝臣最前方的幾位皇子雖然也是剛剛才知道,但他們的表現要平靜許多。
如果說還有什麼地方讓他們有幾分驚訝,那大概是沒想到,沈明恒居然會這麼乾脆地同意。
——他們父皇想把皇位給皇兄很久了,如果不是皇兄不肯,這封詔書早就該寫了。
沈玨與沈璟忽然同時轉頭,他們對視了一眼,又默契地彆開,而後心裡自嘲一笑。
當初他們是怎麼想的?竟然鬼迷心竅陷害皇兄意圖染指帝位。
父皇當時應當覺得他們很可笑吧。
第175章 明明明月是前身(32)
年輕的太子自他的父親手中接過一國重擔。
在這一刻, 所有人耳邊仿佛都清晰響起了齒輪轉動的聲音,那是曆史勢不可擋的腳步,是史冊翻折過的又一頁。
沈明恒輕聲說:“爹, 我不會讓你失望的。”
沈昱笑著對他點了點頭, 側身讓開了兩步,示意沈明恒坐上龍椅。
他對沈明恒,隻有驕傲,從來不會失望。
沈昱想,他就說他兒子穿上龍袍會很好看吧?
大夏的政權在輕描淡寫中完成了轉接,朝臣們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頂頭上司換了一個人, 就聽到新帝不曾拖延地下了他在位時的第一個旨意。
“羅正業一案牽扯甚廣,並州遙遙, 朕不能時時目睹耳聞, 將恐將懼。天下何其廣博?朕欲任欽差代朕巡視九州,攻疾防患, 以除時弊。”
沈明恒看向沈昱, 微微躬身一禮,“這欽差一職,便勞煩父皇了。”
沈昱衝他笑嘻嘻地眨了眨眼, 也拱手回禮, 擠眉弄眼道:“遵命, 陛下。”
沈明恒啞然失笑。
朝臣們後知後覺反應過來沈明恒這話的意思,而後便是驚恐不已。
誰敢保證自己褲子上沒沾點泥巴?在官場多年,就算不貪汙受賄,誰沒用過些見不得人的手段陷害過幾個政敵?
再說了, 誰知道太上皇的批判標準是什麼樣的,萬一他們覺得是好友之間互送禮物, 沈昱就覺得他們是在私相授受結黨營私怎麼辦?
就算有人問心無愧,敢信誓旦旦保證自己沒做過觸犯律法的事,但是,他們可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
他們有家人,有不成器的兄弟姊妹,有打秋風的窮親戚,有倚老賣老的長輩。
有朝臣小心翼翼提出反對:“陛下,安全起見……”
沈明恒抬手,打斷了對方的發言,“反對的話便不必說了。”
他微微而笑,說道:“朕意已決。”
朝臣們忽而噤若寒蟬。
從前隻見沈明恒溫和有禮,好說話得很,未曾想他強硬起來,周身氣勢絲毫不弱於沈昱。
朝臣們突然想起來,其實嚴格來說,沈明恒也是開國君主來著。
天家這對父子,沒一個好糊弄的,他們往後的日子真的會更好過嗎?
……也不對,至少沈明恒比沈昱大方,假期和賞賜都給的很乾脆。
*
下了朝,沈明恒給葉鳴謙和裴定山踐行。
一個是去西域,一個是跟隨左文淵去沃桑。
裴定山從前到底沒出過海,沈明恒不放心就這麼讓他遠航,去沃桑也算體驗海上環境了。
沒什麼好擔憂的,西域與沃桑都是小地方,揮手可滅,甚至不值得一個盛大的誓師儀式。
至多路途比較遠,要去的時間比較長。
“殿下,臣一定會回來參加您的登基大典的。”葉鳴謙戀戀不舍。
沈明恒含笑點頭:“好,孤等你。”
於策在旁邊臭著一張臉:“第一,稱‘陛下’而非殿下;其次,稱‘朕’而非‘孤’。玉璽都已交接完成,雖然冊封禮還未行,但身份已經變了,都注意著點。”
裴定山豪邁道:“明恒,你登基大典上的金器,我全包了!”
他已經知道沃桑有好幾座金礦。
不是他自負,但華夏大地向來沒把小小島國放在眼裡。
他們的實力對比就是很懸殊啊。
異國使者來訪時,連乞丐都不會接受他們的金錢。因為乞丐覺得他身為大夏子民,外族不配施舍他。
萬國來朝,他們理應有這樣的自信,這樣的無所畏懼。
於策繼續臭著臉:“什麼你的我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你逞大方的份?”
周言安忍無可忍,“你能不能好好說話!”
“不能!”於策大聲質問:“憑什麼你們叫了周言安一起商量不叫我?我文采比他差嗎?禪位詔書我也會寫啊!”
沈明恒安撫他:“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哪來的下次?是沈昱再讓一次位,還是沈明恒禪位給彆人?
於策臉都青了:“你是不是在敷衍我?”
他超大聲:“你們甚至沒走三辭三讓的程序,這讓史官怎麼寫,讓後世人怎麼看!”
當初魏文帝逼迫漢獻帝退位,三辭三讓的程序都走了九個多月。再看看唐太宗,因為在一天之內完成三辭三讓被後人詬病了多少句話。
這對父子倒好,乾脆沒有這個程序。
沈昱滿不在乎,“就知道你狗嘴裡吐不出好話,所以才不叫你。”
沈明恒:“……”
沈明恒:“爹,沒話說的時候,可以不用硬說。”
眼見於策臉色由青變黑,裴定山識趣告退:“明恒,陛下,我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