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停業整頓(1 / 1)

這邊店立馬停業整頓,大刀闊斧開始改革。

對麵雖然奇怪,卻也沒多想。反倒是有點欣喜,覺得對麵終於堅持不住要垮掉了,這是垂死掙紮。

明月可不管他們怎麼想。

把店裡的甜品飲料全部嘗了一遍,沒有競爭力的全部淘汰,然後其他的進行配方改良。

後廚現在每天都是緊急教學,廚師們全部認真學習,統一簽訂了保密協議。

明月也很認真,一點點的調整、糾正、教學,把大廚教會了,再由大廚教下去。

外麵掛著停業整頓,後廚卻熱火朝天。

明月也確實是個大方的老板,大家練習菜品浪費的材料都不要錢,他們還可以帶回去吃。畢竟大量浪費糧食不好。

前廳在緊鑼密鼓的重新裝修。

之前是法式裝修,現在明月卻統一改成了中式。

二樓明月也買了下來,有錢就是這麼任性。

中式茶點博大精深,宮廷禦膳種類豐富,不是那些能比的。

但是既然大廚擅長做法式菜品,明月也不會虧待他。

二樓統一做成主題包廂,一個包廂一個主題。

一樓采用木製結構,鏤空、橫梁、壁畫還有隔斷的屏風等,把一樓大廳隔成了一個個半開放式的空間。

明月專門在網上查找華國大廚,還真被她找到了一個。

“許先生真的不願意再試試嗎?”

明月抿著茶水,真誠發問。

這位許先生祖上是主管宮廷禦膳的廚子,所以家裡世世代代對華國傳統宮宴都有研究。三十歲就在華國廚藝大賽上得了一等獎,可謂是年紀輕輕就得了廚師界的榮耀。

可能天妒英才吧,同年他兩歲多兒子無故失蹤。正值事業巔峰,意氣風發的許先生從此一蹶不振,開始了跟妻子的尋子之路。

漫漫長路已經進行了五年,還未停止。

“明小姐,我也不知道你從哪裡知道我的,但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相信你會有更好的選擇。”

許先生垂著眸,手無意識摩挲著杯壁。可見他此時心緒不寧,情緒複雜。

也許他也在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吧!人生,總是充滿遺憾,哪怕是在滿是讚揚聲中長大的天才的人身上也一樣。

明月看著明明才35歲,正值壯年,一般人可能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也是家庭美滿的時候。許先生卻一副垂垂老矣的模樣,毫無這個年紀該有的精力與鬥誌。

兒子的失蹤給原本幸福,充滿歡聲笑語的家庭染上了陰霾。

“許先生,既然來找你我就自然了解過你的經曆,這是我查到的有關你兒子的資料。”

明月把一疊資料放到了許先生麵前。

聽到兒子的名字,許先生才想是傀儡被激活,終於活了過來。

他快速翻看著資料。

厚厚一疊資料的封麵是當時兒子失蹤那年生日拍的照片,才兩歲,小小的,胖乎乎的,人見人愛。

他忐忑不安卻又滿懷期待。

這些年他和妻子尋找了無數個地方,隻要聽到一點消息,他們就去。

一次次尋找,一次次失敗,但是他們從沒有選擇過放棄。

父母見他們過得辛苦艱難,也勸過他們再生一個。

可是他們不願意這樣,如果連他們做父母的都放棄了,那他的小寶貝兒就真的回不來了。

他經常從噩夢中被嚇醒,河邊小孩兒的鞋子,貧困山區被拐賣的兒童,被人打斷腿乞討的小孩兒......無數個噩夢結尾都是被嚇醒。

一旦看清他們的臉,自己乖巧可愛的兒子變成了那副悲慘模樣,他們就吃不下睡不好。隻有馬不停蹄繼續尋找,希望早一日讓寶貝歸來。

沒想到這次是彆人主動找來,還帶來了兒子的消息。

翻到後麵許先生明顯激動了起來,手都在顫抖。

如果說前麵都是文字的描述,這一張七歲男孩兒的照片卻讓他瞬間流淚。

那是一個乾瘦到皮包骨的男孩子,黝黑的眼珠子,黝黑的皮膚,枯草般的頭發,乾涸的嘴唇,皸裂的雙手。

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

就一眼,許先生就確定了這是他的兒子,他不會認錯,眼角小時候學走路磕破了縫針的印還在。

“我的孩子,他現在在哪?”

因為情緒起伏太大,許先生嘴巴張張合合了好幾次,才發出聲音,嗓音嘶啞卻充滿著對孩子的憐愛和對未來的希望。

“禾苗村”

這是一個科技時代,大部分地區都普及了沿路監控。這也是個信息化迅速發展的時代,在網上很多人都沒有隱私。

但是有些時候該這些發生作用的時候卻難以實現。

許家夫妻倆報案了,也調了監控。

可是孩子被拉上一輛換牌麵包車後雖然在監控路段出現過幾次,多次轉程後就不知所蹤了。

不是警察不願意幫忙,有時候全國尋找不異於大海撈針,這不太現實。

第一時間沒有追蹤到,拖的時間越久,尋回的幾率就越低。

可是這對於元寶來說太簡單了,這個世界的網絡元寶簡直是無障礙遨遊,一點科技壁壘都沒有。

它直接全國收集、比對、追蹤,最終鎖定了禾苗村。

一個窮山惡水出刁民的地方!

這不是貶義,而是對禾苗村的真實概括。

禾苗禾苗,名字聽著溫馨淳樸,卻容易生惡鬼。

這裡偏遠落後,這也是為什麼警方搜索不到這邊。

元寶能同時多數據處理,超級大腦般控製著世界網絡。

總有那麼幾個從禾苗村出來工作的年輕人,然後追蹤到這裡。

禾苗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下,保留著原始的宗族觀念,政府管理觀念淡薄,沒有法律觀念。

在這裡弟承兄妻、扁擔親不少見,剛出生被溺死的女嬰也不少。

政府支援過,要想當地人民開華,強勢鎮壓肯定不可以。

隻能從根源解決問題,從教育開始。

但是想象很美好,支教老師日子卻不好過。

語言不通,抱團排擠,女老師也許還要麵臨惡意凝視還有更過分的。

支教老師的愛心終究敗給了現實,堅持不了多久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