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間的長河之中,每一個曆史事件就像是浪花一樣,一閃而空,彙入滔滔不絕的長河,向前奔湧。
齊王建是否真的昏庸?是否真的耳背?誰人又真正在意過。
曆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
在勝利者的眼中,敗了的人似乎理所應當得應該如同落潮的海水一樣,識趣得退下。
可是對失敗的人來說,每一個和他們有關的曆史事件落在他們身上,其代價卻是難以承受的。
一個曆史事件,在史家筆下不足十字;在竹簡上的長短不超過一片簡。
可是卻牽動了當時的時空下上至君王下至吏民的血與淚。
在齊國外交上失敗後,很快就要遵照齊王的命令,在齊國上下給太子扶蘇挑選一個美人送給他做賠禮。
齊王自然把這件事交給了後勝。
後勝得到命令,立刻發動軍隊,挨家挨戶搜羅美女。
這次的搜羅,整整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啊。齊王的初衷是為了讓一個女子去安撫他心目中暴戾的秦太子,以此為契幫助齊國延續更長的時間,也算是對齊國子民最好的方式了。
可是當命令下達,後勝的黨羽開著戰車,四處搜羅美女。
他們抓了不下一百人的女子,隨後一遍遍篩選,最後選了一個住在濱海的漁家女進入齊國王宮。
這個漁家女,當齊國的士兵找到他時,她還在曬魚肉。她滿身的腥臭味,穿的也是葛布衣裙。
祖上世代捕魚為生,因為沒有戰爭的原因,齊國的家庭大多都是雙親聚在。
是以這個漁家女家中祖父祖母都健在,父母雙全,同時家裡還有好幾個弟弟妹妹。
隻是人多了,並不意味著是好事。
他們的父母要從早忙碌到晚,才能勉強給六個孩子吃飽飯。就這還要應付齊國的稅。
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就落在了年長的姐姐身上。
這個漁家女,名叫予月。
她的名字也和大部分人一樣,都是取自《詩經》。她的名字則取自《國風·王風·揚之水》一篇。
詩曰: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揚之水,不流束楚。
此句是指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時我才能回到故裡?月指代月亮,也代表溫和美好,予字是指給,也指我;
齊國的將士見到她時,她正在幫家裡人洗曬衣服。一身淡黃色長裙,烏黑的頭發幾乎和腰一樣齊。她的腰肢非常細軟,衣服用麻繩係著。
身上沒有金玉這些配飾,可是她弟弟妹妹們用在海邊撿起的海螺和貝殼串起來,給她的姐姐做成掛飾,時常係在她的腰間。
微風吹拂的時候,她腰間的海螺就會被風吹出好聽的曲子。
齊國的兵卒和將軍見到這個少女時,她正背對著他晾衣服,等到她回頭那一刹那,於錯愕之間慌張逃跑時,這些士卒們看清了她的臉。
真的是白啊,就像是天上的明月一樣白。
她的眉毛就像是天上的彎月一樣,又細又長,而且眉毛長得很高。
士卒們頓時一個個眼睛都直了,人也僵住了。
那一刻他們知道,這就是他們要找的人。
當後勝見到這個美人,立刻有了想要據為己有的想法。
但是秦國的使臣再三傳話說,他們等不及了馬上就要走。後勝隻能趕緊命人給予月沐浴更衣,將她打造成一個貴族女子。
後勝答應要給她的父母和弟弟妹妹們五年的糧食,她這才同意為齊王辦事,潛伏在秦國太子的身邊,同時給齊王他們通風報信。
一場耗時許久的民間搶美,自然吸引了張良的注意。
張良可不同情這個女子,在亂世中,沒有誰過得好,互相之間隻是比較誰顯得不是那麼慘而已。
張良打聽了一番,這才知道原來選美是給秦國太子選的。
雅舍裡,滿園飄雪。紅色的梅花正在花中綻放,院子裡的池塘也早就凍得結冰,隻是池塘上被鑿開了幾個洞口,方便張良沒事時釣魚。
瘦弱的張良披著外衣,坐在火爐前聽室外北方呼呼地刮擦聲。
張良先前聽說了秦國李信率兵二十萬伐楚大敗而歸的事情,接著又看到了齊國上下給秦國太子搜尋美女的事情。
張良頓時有所猜測,“我想要不了多久,秦國的太子就要再次率兵去攻打楚國了。而一旦他親自掛帥,楚國很快就要滅亡。下一個,就是齊國。”
還是張良身邊那幾個忠心耿耿的家臣,“先生,您不是說,能打敗秦國的,隻有秦國人自己嗎。等到秦國的太子功勞極多,秦王就會猜忌他的兒子,到時候父子之間起了矛盾,到時候秦國不就完蛋了嗎。”
“難道老天真的要眼睜睜看著秦國那樣的國家將六國一個個滅掉,讓秦王政奪取天下嗎?”
眾人都很氣憤。秦國一統天下的腳步越快,它的惡名就越發昭彰;秦國占領的版圖越多,他所樹立的敵人就越多。
越是隨著戰爭過後過渡的時間越久,六國人舊有的生活秩序被打破,越來越多的人因為上層貴族的消失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
很多原本是貴族的人成為庶民,原本依附貴族吃穿不愁的人現在被迫下地乾活,要麼就是從軍入伍。
百姓的日子越亂,逃亡齊國和楚國的人就越多。
這些因為秦國利益受損的人很快就聚集在一處,現在在大街上,到處都能聽到對秦國和秦國人的謾罵。
張良抬頭望著天上的太陽,忍不住喟歎,“話雖如此,可是我不知道,這件事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發生。也許兩三年就能應驗,也許三五年,也許十年……”
“不管我內心深處對秦國有多麼大的仇恨,不管我多麼渴望能夠重新建立齊國,當我踏上這一條道路,我發現它比我想象的還要漫長。”
“最折磨我的並不是流亡路上的各種追捕,而是日複一日衣食住行的重複。當我為了簡單的吃食,基本的起居奔波,我發現過去的仇恨似乎在我內心深處一點點瓦解,我有時候甚至都要忘記我當初是為了什麼離開秦國,來到這龍蛇混雜的齊國臨淄。”
“我最初以為,等待我的將會是多麼艱辛的複國道路。可是事實恰恰相反,我才發現,不論什麼人,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人永遠都無法逃避一件事。那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