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寫了腿,然後被關進去小黑屋了。讀者們等著吧,俺已經通知責編了,最遲周一放出來。)
扶蘇的話,多少有些狂妄。
嬴政聽了,也是一頓。
嬴政越看扶蘇,越覺得有自己少年時的風采,隻是這文質彬彬的氣質,也不知道從哪裡學來的。
之前嬴政還擔心扶蘇架不住那幫將臣,所以給了他兩個最簡單的角色。
結果扶蘇卻表現地非常出色,而且這打法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比起以往任何秦將的軍事作戰風格來說,那都是可圈可點。
嬴政現在非常欣賞扶蘇的軍事才華。
“在你回來的路上,寡人曾下詔問李信和蒙恬,他們二人可以承擔起平定楚國的大事嗎?”
扶蘇聽了,得知嬴政打算讓李信和蒙恬主持攻楚戰事,不免有不祥的預感。
這攻打楚國,要是他來的話,他首選王賁啊。
見扶蘇不說話,嬴政便問,“你覺得不妥?”
扶蘇本想說實話,在看到嬴政的眼神後,他卻又改變了主意,“二位將軍都是我秦國新一輩中不可多得的將才,將軍蒙恬穩重,將軍李信擅長奔襲突擊。”
嬴政聽到了自己想聽的答案,便捋須,“寡人問李信,欲將兵幾何?”
扶蘇一聽,整個人木在原地。
怎麼又和曆史上一樣,該不會李信還是老樣子,打算要以二十萬攻打楚國吧。
隻是現在的扶蘇,不管心裡再怎麼想,麵上始終都是波瀾不驚,眼神也很平靜。
“不知李將軍如何回答?”
“他告訴寡人,可以以二十萬破楚。”
扶蘇現在知道嬴政為什麼叫自己過來了,他們放棄了自己之前製定的軍事主張。
“莫不是因為,楚軍已經被斬首十萬,所以將軍信就事權變,及時更新軍事主張。”
嬴政望著扶蘇,“你倒是反應快。李信放棄你的軍事主張,你竟然不反對,還順著他的話說。你真的覺得他這是事宜從權?”
“這是自然。換做任何一個人,見到楚軍十萬精銳被屠滅,要他們去在四十萬和二十萬之間做選擇,所有人都會選擇後者。”
嬴政本來還擔心扶蘇這小子不高興,沒想到他會這麼大度。
“這麼說,要你的話,你也會去派二十萬兵馬伐楚?”
扶蘇在外的一年裡,鹹陽城最大的變化在內,而不是多些豪華突兀的宮殿。
嬴政心目中那個嶄新的製度,已經被他醞釀地幾乎完備。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過去前人治國理政的理想,終於要在他這一代得到實現。
隻是實現這些,需要一些人讓渡出自己的權力。嬴政知道,這麼做會得罪一些將臣,老臣,但是如果他們不支持自己,等待他們的也絕對不是什麼善果。
扶蘇低頭望著地麵。
嬴政等了半響,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你覺得不妥當?”
兩個超級大國的戰事,這時候如果自己存私心不說實話,未免太遜了。
“君父,如果是兒臣的話,會希望執行原定計劃。”
“這麼說,你堅持以四十萬攻打楚國?現在的楚國,連三十萬兵馬都湊不齊,而且他們經曆你給他們的突襲,早就已經人心潰散。如你所說,即便是這種情況,還是要用四十萬兵馬去攻打楚國。”
扶蘇作揖,“君父,兒臣怎麼會未卜先知呢。這將軍信率領二十萬兵馬攻打楚國和四十萬兵馬攻打楚國,其結果一目了然。臣隻是希望,不要在最後的關頭節外生枝。”
嬴政不耐煩地甩袖,“爾之言,與王後所差無幾啊。”
這話是說,扶蘇隨了王後優柔寡斷,萬事小心謹慎的性格。
看到嬴政不滿,扶蘇也大概知道李信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況了。
事實上李信也是和扶蘇料想的一樣。
當初他說要拿二十萬攻打楚國,就是因為附會大王的意思。隻是因為太子出麵,所以沒有成功;
現在太子主持戰事,確實戰績讓人咋舌,整個戰局一下就明朗了。
現在的天下人,哪個聽到太子的大名,不得嚇得抖一抖。
等到嬴政再次來問的時候,李信哪裡有回絕的餘地。
大王來問他,就是要他說出二十萬這個數字。
李信這類將領,雖然屢立奇功,可是因為涉世淺,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忠心。
尤其是李信,父輩郡守,到了他這一代,居然被秦王如此看重,一次又一次給他機會。
嬴政給了李信前所未有的機會,讓他在曆史上發光發熱。
所以在他世界裡,遵守這個國家的製度高於一切。
在等級體係嚴明乃至苛刻的秦國,一個將官去冒犯太子,推翻太子製定下的軍事戰略,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
但是他做了,這不是他敢挑釁明知道即將封君的太子,而是他臣服於至高的權威。
見到眼下這一幕,再想想李信麵臨的情況。
李信都妥協了,這事情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扶蘇還能說什麼。
“君父明鑒。”
見到扶蘇明白了他的意思,嬴政這下也沒什麼可再猶豫的了。
當即大喜道,“寡人這就下詔,命令李信與蒙恬將兵二十萬伐楚。”
扶蘇臉上露出了久違的喜悅。
他眼睛亮晶晶地望著嬴政。
嬴政以為扶蘇這是對他的崇拜,更是大喜過望,他來到沙盤前,望著楚國大片的疆域,心中的欲望之火燃燒的更加猛烈。
可是其實扶蘇隻是高興。
因為他感覺,他可能又有機會出兵作戰了。
楚軍雖然大敗,可是項燕未死啊。
自己險些死在項燕手上,可是眾人卻因為一次僥幸的勝利而低估項燕的實力。
這項燕一日不死,楚國剩下的兵馬在他手中,那照樣是強勁。
一個懂得軍事韜略的將軍,十萬兵馬最低發揮十萬兵馬的威力,最高可以發揮出數倍的力量。
項燕就是這樣的將領。
也許這一次,李信會遭遇生平以來最大的敗仗。
扶蘇在回宮的路上抬頭望著高懸的明月,黑色的身影被逐漸不斷延伸拉長。
但是當想到秦國可能戰敗,扶蘇自然擔心起自己在軍營裡見到過的那一張張年輕的麵孔。
李信率領二十萬攻打楚國,對手卻是項燕和吃了一記敗仗已經成長過了的楚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