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真正的將軍!真正的太子!(求追訂打賞!)(1 / 1)

輪到李信敬酒時,李信不情不願地道,“王將軍出奇謀,水淹大梁,日後此戰必定將記載於史冊。李信實在是佩服。”

李信將酒爵舉起,隻等著王賁飲下,這也算是禮數周全。

隻是王賁卻停住手上的動作,並沒有喝。

二將相遇,一個是年至四十,雙目凜然的幽燕大將;一個是意氣風發,眸光淩厲方才年滿三十的年輕戰將。

眼神交錯,果真如電光火石,火星將要迸濺出來。

周圍的人,大半都是看熱鬨。

坐在上方的嬴政看著這一幕,神色複雜。

在場所有人都將目光聚集在這杯酒上。

扶蘇貴為太子,在宴席上另有設席位。也就是自己玩自己的,諸臣的席座都離他比較遠。

他的位置距離嬴政是最近的。

這樣的安排倒也十分用心。

這一個人喝小酒,時不時再兌點茶水喝,扶蘇本悠哉悠哉的,直到殿內忽然悄寂下來。

王賁本來就為父親感到不值,他的父親半生為秦國披肝瀝膽,櫛風沐雨。

沒想到居然在落幕之際,遭遇這樣的下場,落得個年老昏聵,不懂軍事的名聲黯然退場。

這壞就壞在李信可惡。

他年紀輕輕,隻懂蠻乾,哪懂什麼軍事謀略。

大王已然先問了父親,父親是為了秦國基業考慮,所以才說要六十萬兵馬。

也隻有他知道父親為什麼要這麼多的兵馬。

兩軍交戰,上上之策就是用勢壓倒對方。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讓兩軍不僅最短時間內結束戰爭,而且這樣做可以讓兩軍的傷亡人數降到最低。

父親之所以成為大將軍,不是因為他愛向大王邀功,不是因為他總想向世人證明自己。

父親是因為負責,心裡裝著每一個士兵的生死。

在父親眼裡,戰場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一條活生生的性命。

如果主將決斷有誤,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失誤,代價卻是讓數以百計的士卒付出生命。

而生命,那是不管用金錢、地位、名聲都換不回來的。

可是李信他不懂這些。

等到大王問過父親再問李信時,這個年少輕狂、好大喜功的小人,他竟然故意在這種時候說要以二十萬攻打楚國,這擺明了不是拉踩他父親好博取大王對他的看重,這才讓所有人都嘲笑他父親。

父親身居列侯之位,一向老成持重,就因為這件事情,被軍中士卒和鹹陽百姓嘲笑。

人,發達時鬼都願意當奴仆;一旦失勢,狗都敢對你吠叫。

王賁因此看不起李信。

覺得他根本不配做將軍。因為他作戰為的是他自己,而不為士卒考慮。這樣的人,怎麼能做將軍?

王賁持著酒爵,揚高語調道,“真正的將軍,要坐在帳中,為士卒的生死謀劃,而不是把個人的功勞擺在第一位。倘若想要成為讓將士們都敬重的將軍,就應該忘卻自身,把士卒的生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王賁沒有喝李信遞過來的酒。

眾臣一片嘩然,席間隻剩下杯盤交錯,酒爵相碰的清脆響動。

李信自然麵色陰沉下來。

他本就戰功不高,如今太子又奪走了他為主帥的機會,這讓王賁對他沒有忌憚,所以敢吃罪他。

李信心懷不滿,被其他厭惡王賁功高的將士拉著坐下來。

“李將軍,不生氣。來坐下,喝酒。”

這場小小的風波這才平息,隻是每個人都各自懷著心思。

嬴政聽著王賁的話,對王賁這個將軍自然更加看重,隻有這樣的將軍,才能委以數十萬的兵馬帶領。

但是與此同時,嬴政卻對王賁深諳為將馭兵之道感到忌憚。

扶蘇就在一旁看著嬴政的神色變化。

每一天,嬴政都在權衡利弊。

對每一個人,嬴政都要一分為二地看待。看他性格裡好的一麵以及不好的一麵。

很有人是純粹的,王後、王賁這樣的人,都是純粹的,值得信賴。隻是王後太過柔弱,王賁是個純粹的好將軍,可是卻成了自己的威脅。

正是因為他沒有那麼多私心,一心為將士們考慮,所以將士們才擁戴他,信任他,以他的命令是從。

而趙高,也是嬴政喜歡的對象。

因為趙高也很純粹。

他純粹地壞,壞到骨子裡。在曆史上,趙高就是個混蛋,謀反弑真君,教唆胡亥殺諸公子,殺完諸公子不止,還要殺公主,讓秦始皇幾乎斷子絕孫!殺忠臣,殺蒙恬父子。

可是殺完他的對手他還不滿,他還要殺他的同盟——李斯。

這人本就是個畜生不如的東西。

罪該萬死,該下十八層地獄!

但是對嬴政來說,這樣的一個人,反而讓他感到安全,因為趙高是個誰也看不上,誰都厭惡的小人。沒有人會願意真正地聽從他的話,從而構成威脅。

當理解了嬴政後,你會發現嬴政是個非常極端的人,他身邊的人要麼是十分好,要麼是十分壞。

當然,這也和時代有關係。

整個戰國二百年曆史下來,飽經戰亂之苦的天下人都有個共同的性格成分——偏激。

好人被保護的太好,顯得不正常。壞人經曆世俗種種,壞的沒有下限,通奸的,弑君的,應有儘有。

扶蘇很清楚,殺了一個趙高對自己來說隻有當下一時的爽快,未來貽害無窮;而且殺了趙高,像嬴政這樣的個性,這樣的地位,他要做事,就是需要趙高這種小人。

否則他怎麼能把控住滿朝大臣,總有人需要乾臟活,趙高就是這個乾臟活的人。

殺了趙高,還有鄭高、陳高、王高。

這一頓宴會下來,扶蘇吃著葷腥肉菜,竟然還把自己吃傷身體了。

在認識到帝王不得不無情的現實後,在明白人性之後。

扶蘇已經預料到,在打仗前夕,嬴政因為擔心將臣權勢過大所以寄托希望於自己,一旦等到自己打仗成功回來,他必然會對自己采取其他措施。

這才叫未雨綢繆。

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就已經料到未來的結果,直接從源頭上化解這個問題。

而不是等到事情發生,然後慢吞吞的亡羊補牢,又或者說和對方來什麼生死較量。

扶蘇要做的是一個政治家,政治家是為集體的利益做謀劃;隻有政客才是為自己的私人利益謀劃。

都說政治家最難得的是冷靜,冷靜的背後是腦子清楚,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麼,要謀劃的是什麼。

如果總是把自己的個人感受得失放在第一位,這樣的人隻配給自己謀劃一兩座宅院,幾個老婆,抱著一堆金子。

扶蘇是太子,一個國家的儲君,做人做事首先得要有格局。

當有了這個格局,站在一定的高度,有著周全的布局,趙高算什麼,他這樣的小人真就連條狗不如,扶蘇隻是要用這條狗的命為自己王權霸業鋪路罷了。

等想通了這些道理,又有什麼非要激動到立刻殺了趙高才能發泄自己心中憤怒不可的理由呢。

-----------------

當然,這回扶蘇是真的病倒躺在塌上了。

一躺還是三四天,醫家說是因為吃了發物,又飲用了冷飲果酒,導致身體孱弱,許多天隻能吃黍米清湯度日。

三四日下來,自然清瘦。

事情雖然不大,但也傳到了嬴政耳朵裡。

一個天天打獵的人,身體素質竟然成了這樣,嬴政也忍不住埋汰。

這個時候,羽陽宮的醫家上了一劑藥方。

“太子,小人診太子脈,發現太子憂思過度,失眠多夢,氣虛體虧。幸虧發現的及時,尚有調理轉圜的餘地。隻是太子需要注意,這個病若是不預防,時日一久,對人將產生大害。”

熊柔十分憂愁,她正打算裝病,博取太子的同情,結果太子吃個宴席回來自己病倒了。

“那這個病要怎麼治呢?”

“回良娣,這樣的病,需要靜養。飲食更要格外注意。太子不易過喜過悲,像宴會人多之地,少去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