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賞。”扶蘇眼中燃著笑意。
很快,宦侍就拿出一個馬蹄形金餅塞在了小孩子的兜兜裡。
見到扶蘇非但沒有打他們,也沒有用那種往日裡韓國貴人看待他們的眼神看待他們,反而還給他們好吃的,好喝的,還給他們洗手洗臉,給他們金子。
這些孩子的眼中,便生出喜歡。
他們發自內心地感激扶蘇。
蒙恬穿著鎧甲,可是眼中也是溫和的光。他是個真正的貴族,不會因為一個人出身貧賤就輕易地看不起人。
這些孩子便紛紛開口說話了。
他們問扶蘇是從哪裡來,是什麼人,叫什麼名字。
扶蘇自然一一回答。隻是他沒有告訴他們自己是秦國的太子。
扶蘇對眼前這個膽子非常大,敢向自己問問題的小孩非常感興趣,“你呢,你叫什麼?”
“我叫由。”
“《左傳》中說,‘今在析木之津,猶將複由。’樹木生新枝。亦泛指萌生。這是個好名字。看樣子,你是在韓國滅亡左右生下來的。”
“你怎麼知道。我阿母說,我是韓國滅亡那一天生出來的。所以我阿父給我取名由。”由認真地回答著。“那大哥哥你呢,你為什麼叫扶蘇。”
“扶蘇一詞,出自《山海經》,指的是古代勾連天地的神樹,據說傳說中的金烏,就曾經棲息在這棵大樹上。我父親給我起這個名字,希望我能做一棵大樹。”
由開心地笑了,他跪坐在地上,仰望著扶蘇笑了。
蒙恬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場景。
他有些局促,穿著盔甲而來,跪坐在地上,卻和太子陪著一群小子閒談。
信發現,蒙恬的兩隻手掌無處安放,正搭在座椅扶手上,手指不住地晃動。
但是他的目光一直落在少年的太子身上。
太子這樣的人,天下恐怕隻有這一個了。
-----------------
驛館門前,垂柳依依,報更的人已經準備好了車馬和梆子,準備巡夜報時。
門前幾位婦人還是枯坐著,眼睛裡流淌著的都是渾濁的淚水。
與此同時,他們族中的長輩也紛紛聚集在家中,眾人在黑夜裡聚集著,在黑夜裡靜默著。
秦軍就在城中看守,時不時驅車而過,他們甚至都不能在黑夜裡點燃火把。
“都沒有查清楚,是被誰擄走了嗎?之前秦人向小孩打聽情況,也沒有像今日這樣直接抓進囚車去問。這做的實在是太過分了。”
眾人義憤填膺。
-----------------
“你喜歡秦人嗎?”
扶蘇忽地問了這個問題。
由聞言,當即捏起自己的衣袖,臉色忽地變白。
“喜歡。”
望著扶蘇的眼神,他又慢慢地道,“我不喜歡秦國的兵,可我喜歡你。我知道,你是秦國人,聽口音,看顏色就知道了。”
顏色,麵色。
聽著這樣誠懇的回答,扶蘇眼中仍舊是一片溫和,“我很欣賞你的誠實。”
“那你告訴我,為什麼不喜歡?”
由低下了頭,不敢再說話。
“我可以保證,你絕對不會有事。”
“因為……太壞了。”由低頭望著地麵,雙手捏著衣服,他說完後,怯怯地抬頭望了一眼扶蘇,然後迅速地把眼神收回來。
扶蘇又看向其他人。
“你們呢,你們喜歡嗎?”
這些孩子你望望我,我望望你。
“說實話,我也會給你們金子,給你們的母親布匹,讓你們的阿母穿上新衣。”扶蘇還是用著老伎倆。
這些孩子聽了,一個個眼中閃著光。
“我不喜歡。我父親說,秦人不把人當人,他們野蠻,毫無底線。為了爵位,把砍人頭顱當做割草一樣。這樣的人,遲早會遭報應。”
蒙恬聽了,麵色陰沉下來,他的手指不再敲打座椅扶手。
扶蘇照舊給了他金子。
“蒙都尉,不要嚇著這些孩子,先去後堂歇息吧。”
“唯。”高大的蒙恬站起身來,油燈的光亮下,他的身影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小孩。
等到蒙恬走後,這些小孩子一個個便分開坐著。
又一個小孩張口說著。
“秦人要我們學他們的法律,想把我們變成和他們一樣無底線無德行的人。”
“哦。為什麼?”他們討厭秦國的理由,讓扶蘇莫名覺得人性是個很奇怪的東西。
因為這些小孩子都指向同一個問題——秦人的道德。
在他們看來,秦國人都是沒有廉恥的、沒有德行的。
這樣的回答,讓扶蘇非常意外。
“我叔叔就是被秦人抓去服徭役死了的。他隻是不小心采摘了幾片趙伯伯家的桑葉。趙伯伯都不覺得這是罪,可是他就是被秦人抓起來去服徭役,很快就死了。”
這個小孩子說著,忽地他心裡十分憤慨,他望著扶蘇的眼睛,“我恨秦國。莪更恨秦國人。”
“我也恨秦國人。”
“我們都恨秦國人。”
扶蘇臉色仍然未變。
信卻急了,在他心目中,秦法是神聖的,就是無知小兒也不能去玷汙。
“太子,這些都是小孩子,他們都是聽了大人們的隻言片語罷了。我秦律規定,采人桑葉,臧不盈一錢,何論?貲徭三旬。”
“也就是說,采彆人家的桑葉,不過懲罰去服三十天的徭役罷了。怎麼會死了呢,一定是他的這位叔叔犯了更嚴重的罪過,而這些小孩子不懂事。”
信瞪大眼睛望著這些滿口胡言的小孩,神色凶悍。
這些小孩一見到信,果然互相抱起來,把頭埋起來,哇哇大哭。
信臉色露出得意的笑容,他看著這些小孩,對他們大發慈悲地講解著,“我秦國之所以製定這樣的法律,是為了禁止人們砍伐樹木,讓大家不要隨意地破壞損傷樹木。”
“也就是你們這些外鄉人,不理解這法律的好處罷了。你們知道嗎,我秦國的國人比起你們韓人來說,那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我這一路上過來,也見過許多鄉間小道,路上總有人丟下垃圾,還有人拉屎。你們這些外鄉蠻夷,隻看到了嚴明的法律給你們帶來的一時的代價,根本不懂得這些法律背後的深意。”
“我來告訴你們吧。”
“之所以隨意采摘桑葉,要被重重地懲罰,那是為了讓你們能夠從小就知道要保護樹木,不要濫砍濫伐。這樹木,不能無節製地砍伐,否則早晚有一天會被砍光的,必須要節製。”
“而不讓你們采摘桑葉,那是為了保護蠶和桑樹。知道你們的衣服從哪裡來嗎?都是從蠶的口中吐出來的,而蠶吃的就是桑樹。我們秦國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保護你們所有人的桑樹都不被濫伐,這是在保護你們的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