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在回到章台之後,趙高忍不住道,“大王,這個繚為什麼要在大王攻打趙國之後才獻上計策啊。如果他早早用這樣的話勸告大王,大王也不會遭遇戰敗了,也就不會被其他臣子用這件事來暗暗譏諷大王的不是。”
戰敗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那可是大事中的大事。
君王在遇到這種事後,在臣子麵前會不自覺地感到矮了一頭。
嬴政也是被趙高這麼一問,這才想開。
“他是為了讓寡人務必聽從他的計策。如果是在過去,寡人未必肯用他的計謀。隻有在寡人最無助的時候,才會去用他的計謀。”
“那這麼說來,這個人真是攻於心算啊。”趙高在側低聲說著,這個繚這麼有才華,竟然解決了大王心頭的頑疾,如今又一直這樣住在宮裡,隻怕有一天,他將取代自己在大王心目中的地位。
“繚這樣的人,千裡迢迢來到秦國,苦心等待一年,就為了給寡人獻上這樣的計策。可見他是早就想好了,你說的確實對,此人素有謀略,竟然將寡人玩弄在他鼓掌之中。”
嬴政皺著眉,他是王,天下都是他的。
繚身為臣子,竟然把自己給算的這麼清楚。
雖然是大才,可是未免太過小覷寡人了,想到他過去的所為,真是讓寡人恨不得對他鞭笞一番泄恨。
二人正說著,王後又一聲不吭地走了進來。
這一回,趙高見到王後,仿佛他什麼事情都不知道一般,隻是一如往常的低頭對王後作揖。
“高拜見王後。”
嬴政見到王後來了,就打發趙高下去。
“王後來了啊。”
嬴政終於得到了繚的計策,這就準備實施。
他一統天下的大業終於有了著落,這時正樂得心田開花。
他今天確實想和王後分享這個喜悅。
“大王,今日何事這般高興啊?”今天是王後在這一年裡見到大王為數不多這樣高興的時候。
“王後啊——”嬴政攬著王後纖軟的腰肢一起坐下,“寡人今日終於得到了尉繚的計策。”
“那妾真的要恭喜大王了。”說著,王後就拿起案上的酒爵,向嬴政敬酒。
這是很反常的舉動,嬴政第一反應是,王後有事要求他。因為她從來都不會用這種方式向自己慶祝。
“寡人終於知道,原來成大事,不拘小節。為了達成千古霸業,就不要在意是用什麼方式。”
嬴政得意地說著。
王後聽了,眉頭微蹙。這件事,她說不出是好還是壞,隻覺得嬴政的狀態已經變了,越發狂傲。
王後低眉說著,“看來大王在成就霸業的路上,又前進了一步。”
嬴政狹長的雙眼俯視著王後低頭間美麗的臉頰,夫妻相處的時間久了,隻需一個動作就知道對方想做什麼。
“王後今日前來是有什麼事嗎?”
王後放下酒爵,站起身來到嬴政的麵前,對著嬴政作揖。
王後拿出王後的符印,對著嬴政一臉嚴肅的道,“妾想向大王上諫。”
王後說罷,嬴政先是一愣,隨後拍腿哈哈哈哈大笑起來。
“王後,你怎麼了?”嬴政走到王後跟前,拉著她的手隻覺得王後可愛。
“大王,您還是坐回去,妾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訴大王。”
嬴政隻好兜兜轉轉坐了回去,想看王後到底要做什麼樂子。
“妾來是想請大王聽一個故事。”
“王後請講。”嬴政根本沒把王後的嚴肅放在心上,在他的眼裡,王後從始至終都是那個什麼也不懂的楚國公主。
王後皺著眉,“大王,妾想問大王,是否知道,慶父不死,魯難不已的故事?”
“慶父?寡人自然知道。”
“妾想聽大王說上一二。”
“王後這是跑來考驗寡人了嗎?”
“請大王說說看。”王後有些聲嘶力竭了。
“早年魯莊公突然病重。躺在病床上的魯莊公開始考慮繼承人。遵循舊製,本該是嫡長子繼承君位,但由於夫人哀薑沒有生子,隻能立哀薑的妹妹叔薑之子公子啟為太子。”
“可魯莊公卻不喜歡公子啟,便想到了寵妃孟任之子公子斑和另一妾成鳳之子公子申。”
“但他們不是長子不能繼承王位。既然無長子繼承,王位就可以傳位君主的弟弟。於是魯莊公找他的弟弟們來商量並試探。”
“魯莊公的大弟慶父凶殘專橫,而且魯莊公知道知道慶父和他的夫人哀薑關係曖昧,不願見他,就叫來二弟叔牙商議後事。”
“但是叔牙早被慶父收買,便極力推薦慶父,莊公沒說什麼。又叫來三弟季友,季友明白莊公的心意,盛讚公子斑的仁德,願竭力擁戴公子斑繼承王位。”
“後來莊公駕崩,季友設計毒死了叔牙,孤立了慶父,宣布遺詔,讓公子斑登上了王位。”
“慶父心懷恨意,便與夫人哀薑暗暗謀劃起來,一致的意見是除掉新君。哀薑極力慫恿慶父登基,慶父認為時機尚未成熟,先讓八歲的啟當個傀儡,再伺機而動。”
“而啟是哀薑的親外甥,她也就同意了。恰巧斑的外公去世,趁斑去吊唁的時候,慶父發動政變,讓啟當了國君,也就是魯閔公。”
“同時魯莊公派人在途中截殺了斑。季友感到了威脅,趕快帶著公子申逃到邾國去了。哀薑叔薑都是齊國公主,閔公自然是齊王的外孫,慶父仍感新君地位不穩,就慌慌張張地跑到齊國去爭取援助,齊桓公答應了。”
“此時慶父越發猖狂,隨意誅殺異己,欺壓良善,與哀薑私通也毫無顧忌了。”
“第二年慶父就和哀薑殺掉了閔公,自立為國君了。齊桓公作為中原霸主,對鄰國的動亂不能不問,況且被殺的是其外孫,於是派大夫仲孫湫以吊唁名義去魯國查看情形,準備采取措施。”
“公孫湫回來報告說:‘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難是不會終止的。”
“魯國國人見慶父連殺兩個國君,又胡作非為,已滿腔憤怒,聽說齊國要對付他,就紛紛起來反抗慶父。”
“這時身在邾國的季友發出討伐慶父的檄文,並擁戴公子申為國君,國人熱烈響應。”
“慶父自知罪孽深重,又寡不敵眾,倉皇逃到莒國去了。季友帶申回國,並立為新君,就是後來的魯僖公。”
“後來季友買通莒國,將慶父押解回國,慶父走投無路,終於自殺。魯國的內亂才算平定。”
王後聽完,眼中閃著光。“大王果然博聞強識,對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都一清二楚。”
王後高興了,嬴政卻麵色陰鬱。
“寡人隻想知道,王後繞這麼一大圈,到底是想要跟寡人說什麼呢?”
嬴政後方的屏風處,專門設置了一個暗格。
這是嬴政給趙高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