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無恥要求(1 / 1)

魔眼小神醫 相思如風 7455 字 5個月前

商郡君親自接待神樹守護者,商氏家族另有兩位大乘與郡府幕僚們負責陪同、接待帝國皇族守護們。

雖然辛淑公主正法了,辛太子也受了刑罰,但一碼歸一碼,寧郡是辛合帝國的國土,他們是帝國之民,哪怕再樂意也還得給帝國皇族守護們體麵。

神樹守護者身份尊貴,沒誰敢與之爭輝,仙子來了寧郡,身為郡正的商郡君先招待仙子中理所當然的,莫說辛太子和皇族守護們不敢說三道四,縱是帝國君主在場同樣不敢置喙半句。

黃內侍和皇族大乘接住辛太子時喂吃了一把丹藥,將太子送進如意屋裡養傷,他們沒敢先進郡守府,等到商郡君引著神樹守護者進了郡守府的大門,他們才往裡走。

郡守府非常寬廣,統共分十五路,居中的中路是郡守府的主要建築,共有五進院的建築,從三明兩暗的五間式大門進院,再過了儀門即是郡守府的主殿。

一郡的長官叫郡守又稱郡君,位同郡王,郡治府的主建築不叫府或堂,而是殿級規格。

雲瀾遼闊,人族或獸族的疆域習俗不同,各個帝國也各有各的製度和法典,但皆有異曲同工之處。

各帝國的建築也有嚴格製度,人族的帝國皇宮大殿基本是九重簷,親王級七重簷,郡王與各郡的郡守府皆五重簷。

超品的國公府、將軍府和國相的府邸的主建築也是五重簷。

各府治之府的主建築和一品朝官的府第的主建築三重簷,縣府鎮府與其他朝官的府宅最高隻能二重簷,另外還有大門尺寸和門扇數量等等的限製區彆。

皇宮親王與郡守府等地的主建築房屋間數也有規格等級。

寧郡的郡守府正殿麵闊二十一間,進深方向連前後柱廊共七間,抬梁式結構,五層重簷的廡殿頂,大殿房屋畫欄雕簷,金碧輝煌。

大殿左右各有麵闊九間的耳殿,耳殿與主殿之間相距二十幾丈的距離,以長廊與主殿相連。

東、西配殿各麵闊十七間,其南、北又各配麵闊七間的耳殿,由正殿與配殿合圍的正方形中庭鋪著一水的青石磚。

配殿後有裙房,裙房從大門的南牆一路直通第五進後殿的後牆。

主殿區是郡君與幕僚們處理公務的地方,辛合帝國各郡的郡守府主殿有統一的名稱——叫“欽安殿”。

欽安殿後麵的第三進殿的主殿是三重簷的大殿,麵闊十七間,東西配五間耳殿。

東西配殿各麵闊十一間,南與北各附帶麵闊五間的耳殿。

第三進大殿的主殿叫“銀安殿”,每年封印或開印,或舉行祈福、新郡守上任儀式等等皆在第三大殿的正殿進行。

郡君與官員們遇上需要各縣、城或修士家族參與的公事,也在第三殿的配殿或主殿接見\/會見各方人士,或者在第三殿進行一些內部的公事商討。

第四進的大殿正殿麵闊十三間,附帶東西耳殿各五間,東西配殿麵闊十一間,南北也各附有耳殿三間。

第五進的大殿是後殿,大殿與配殿的規則與第四進殿的規格相同。

第四重殿和第五重殿,是郡守府用來招待同是郡級的朝官來訪和帝國朝官、皇族巡查時居住的客院。

正常情況下,郡級官員或朝官一般居後殿,如果是代表國君的朝官、或皇族人員來了居第四大殿。

辛太子代國君巡城,一行人來了寧郡的郡守府即暫居第四殿。

除了中路的主殿區,東西各七路,分彆是糧庫、銀庫、裝備庫、典籍院、獄房,郡守府衙食堂等等的要地。

這些區域皆屬郡守府的前區,前區的後牆與後區之間有一條夾道,後區是郡守府官員的家眷們居住區。

郡守府的布局井然有序,若在高空一眼就能看個一清二楚。

郡守府的第一進院稍窄一些,中間是一條十字道路,其東、西牆又各有一道門通向後麵的裙房,東、西牆與裙房之間形成了一條夾道。

黃內監與皇族們匆匆進了郡守府,立向西穿過西牆上的門,沿夾廊繞過了主殿,再去後方郡守府招待太子公主的大殿。

樂韻在空中瞄過郡守府的大致布局,沒興趣參觀整個郡守府,進了儀門,徑直沿著中庭往前,再登台階到了主殿的簷廊,轉身觀望殿前的中庭。

中庭寬闊似廣場,可容納數萬餘人,如果在中庭設宴,擺六千張十人座的桌也仍綽綽有餘。

測試過了廣場的麵積,樂韻指向各個角落,讓商氏修士們將設陣的符或符寶分彆安放下去。

商郡君帶著家族的修士們找到仙子指出來的角度和準確位置,放置符和符寶,圈了總地坪差不多八分之一的麵積。

設置好了淨化陣,商氏大乘將辛淑公主的三件儲物器先用清水洗了一遍,再將裡麵的東西搬出來曬。

辛淑公主的三件儲物彆分彆是手鐲和兩個戒指,手鐲寬三千丈,戒指一個內寬千丈丈一個內寬百丈。

在世俗界的帝國或修仙世家中,儲物器也屬於重要的修煉資源,大型儲物器更是稀缺資源,國君或家主們私人的儲物器也鮮少有超過三萬丈的。

大多數的修仙世家的修士,隻有資質好的元嬰修士才能得到家庭分配千丈寬的府物器,如果想擁有更大空間的儲物器,那就自己努力攢靈石,然後有機會再找煉器師或找經營法寶的店購買。

一般來說隻有郡級的大城的法寶店鋪才可能有超過千丈的儲物器,府與縣級彆的地方鮮少有法寶店購賣儲物器,如果有,必然是五十丈以內的小型儲物器。

縱使是某些帝國的國君或皇族看似風光,實際也同樣缺修煉資源,皇族內部的競爭非常激烈。

辛淑公主竟然有一個三千丈一個千丈寬的儲物器,可見她在皇族中的地位極高。

而且,她的物資非常雜亂。

商氏大乘將儲物器裡的物品搬出來,成堆的碼放,有各地進貢的最好的綾羅綢緞約八萬匹,九百箱華麗精致的錦衣華服、五百箱\/盒的鞋襪,首飾頭麵、佩飾。

上等的珍珠寶石、文房四寶共計三千多箱。

煉器用的各類精礦堆成了五十多座小山丘,帝國各地品質最好的貢果、靈植約八千箱,百十餘件法寶,四十幾箱符籙、製符材料。

還有一些食材,靈貝靈魚一百五十箱,屬靈禽級彆的禽獸二百多隻,還有五階到七階的妖獸五十隻,其中有三隻七階妖獸。

辛淑公主還有大量修士最不可缺的修煉資源——靈石靈玉,各色靈玉約有十三萬塊,約八萬塊下品靈石,一萬餘塊中品靈石,還有一百餘塊上品靈石,五萬顆靈珠。

另有在世俗界屬精品之物的書籍字畫、扇子、各色賞玩的雕件、瓷器、衣服等雜七雜八的東西,共裝了二千八百多箱。

一大堆的物品從儲物器中轉移出來,將圈出來做淨化符陣的地麵擠得滿滿當當。

商氏家族的修士,與提前回了郡守府各司其司在崗位上值守的一些衙役和侍從也看到了地坪內的物品,個個瞠目結舌。

辛淑公主好富有啊!

她一個公主竟有這麼多的資源,帝國好富!

可明明帝國皇族那麼富有,為什麼國君經常派使者來寧郡哭窮,買了寧郡大量的糧食一直欠著糧款不付?

有幾個在郡守府當差的小官,因為要守著郡守府的殿堂,沒出去看熱鬨,直到郡君陪著神樹守護仙子進了主殿區才到殿門口恭接,這會兒也忍不住了。

“國君有那麼多的靈石賞給公主,為什麼來寧郡的使者總說國庫沒錢,每旬來寧郡運糧都拖欠糧銀?”

“就是,帝國每旬年都打著帝國的名義來寧郡要糧,從不給糧銀,次次欠,都不知道拖了多少百年了。”

“寧郡的稅金次次不少,除了稅糧還要被借糧,當我們寧郡是取之不儘的錢庫糧庫似的。”

“明明有大把的資源賞給公主,卻沒錢付糧銀,欺民太甚!”

小官們越說越氣憤,寧郡也是帝國的國土,國郡如此壓榨寧郡,還當寧郡的百姓是帝國的子民嗎?

小官們有間接向仙子告狀的意思,商郡君也不忍心嗬斥,愧疚地道歉:“本郡也知道大家心裡委屈,是本郡和商氏家族無能,不擅溜須拍馬阿諛奉承,在帝國無朝臣為本郡說話,連累得寧郡跟著成了朝臣的眼中釘。”

“郡君,我們不委屈,最委屈的是您!”

“郡君,您是最好的郡君,寧郡在您和商氏曆代郡君的治理下久盛長安,萬民才得以安居樂業。”

小官們和衙役也為郡君抱不平,說起來最委屈的還是郡君,皇族使者來要稅銀要糧,一直是郡君在周旋,儘量將“賣”給帝國的米糧數量壓低,以減少損失。

商郡君委屈嗎?

他當然委屈,比誰都委屈,但他的委屈沒地方說。

身為郡正,受了再多的氣,商郡君也得忍著,竭儘全力與朝臣周旋,不求為寧郡爭取到福利,隻求減少些百姓們的損失。

辛淑公主的資源全曬在了太陽下,樂韻將幾張符扔至空中照曬物品,聽到商郡君和衙役們的對話,沒法裝聾作啞:“辛合帝國欠了寧郡多少年的糧銀?”

商郡郡苦笑了一聲:“帝都那邊也怕總不付糧錢寧郡有借口不給糧,都是隔個八九十來次付那麼一回糧錢,這零零總總的加起來,大約欠了二百五六十次的糧銀,折算起來少說也有十幾億的靈石了。”

“一群臭不要臉的玩意兒,白吃白拿百姓的米糧,不遭天打雷劈也得斷子絕孫!”樂韻忍不住罵了一句,非常厚道地給出建議: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以後無論是國君親來還是朝臣來買糧,先讓他們把以前拖欠的糧銀付清楚了再談其他。

他們若老實付完了糧銀,再做買賣時也彆再慣著他們,讓他們先交糧銀,你們再按糧銀的多少給相應數量的米糧。

辛合國的國君或誰不服,讓他親自來找本仙子理論。

仙子行走大陸,遵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規則,從沒敢破壞買賣原則,他們辛氏皇族和朝臣哪來的底氣騙取百姓的糧食?

他們也就是好運,沒碰上本仙子,但凡碰上了本仙子,就算有一人有九條命都不夠本仙子砍腦袋。”

小官和衙役們驚喜極了,忙不迭在叩首:“多謝仙子為寧郡主持公道!小人們代寧郡百姓們多謝仙子大恩大德!仙子恩德,小人們沒齒難忘!”

“不用行禮,起身吧。”樂韻又問了一句:“這次辛合國的太子來寧城,有沒有伸手白要米糧?”

小官和衙役們沒吭聲,帝國每十年十二年必派使者來索取糧食,這次太子和公主來了,怎麼可能不趁機打劫一筆!

商郡君低低地吸了一口氣:“不敢欺瞞仙子,辛太子來寧城的第一天就說了國君的旨意,要求寧郡將今年秋糧的八成集齊起來上貢。”

幾個小官和衙役們霍然變色,帝國要寧郡秋糧的八成?這哪是要糧,分明是要寧郡百姓的命!

“好一個天殺的無恥昏君!”樂韻心口騰地冒出一股子火氣,暴喝一聲:“辛氏皇族、內監帶上辛太子滾過來見本仙子!”

民以食為天。

不論在哪,糧食是百姓的生命糧,就算是在地球的現代科技社會,以農業為主的農民,每年賣糧前也得留下足夠的口糧。

雲瀾土地肥沃,糧產高,但百姓們身材高大,食量也大,一個成年男子的食量相當於地球上成年男子的一半倍到兩倍左右。

雲瀾界以農為生的百姓,種植出來的糧食也是交糧稅的,交完了稅,屬於自己的份子最低也要自留五成做為口糧,最多賣一半。

辛合帝國的國君張口就要寧郡百姓交八成的糧食,哪有把百姓的性命放在眼裡,簡直自無恥至極!

自己也是農民的孩子,樂韻最是清楚糧食對於農民的重要性,聽聞辛合國君的無恥要求,想刀了昏君的心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