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午飯,鄒先生和後來的羅先生還有老劉進了書房談事情。
王淑儀給他們泡了一壺茶送進去,看見鄒先生和羅先生都興奮地看著牆上的地圖。
黃嬸子去給英子送飯,然後一起守攤子。
王淑儀下午沒課,不用去學校,就拿了本書搬了把竹椅靠著院門看書。如果外麵有啥動靜,她也能第一時間發現。
屋裡,羅先生對老劉說道:“我跟老鄒很早就認識了。隻不過因為工作原因很難碰頭。那年我們一個去了上海一個去了北京,之後我又去了蘇聯學習,就沒見過麵了。”
老鄒笑著接話,“等我去蘇聯學習的時候,你又回國了,咱們又錯過了。”
老劉:“現在好了,你們又聚在一起並肩戰鬥了。”
鄒先生去年冬從蘇聯回國留江蘇工作。今年4月被派回四川重慶,任省委巡視員,奔走於川東、川北,指導各地組織武裝暴動,現在到省城來,是來商量一件大事的。
羅先生從蘇聯學習回來後,一直在現在省內開展革命工作,現在是省委宣傳部長。
而老劉,這兩年則跑遍了川內的各個地方,可以說是對各地的情況非常熟悉了。
屋裡,三個人正在對著地圖指指點點。
羅先生:“……川內軍閥混戰,各自占山為王,組織上派了不少的人到這些軍閥的部隊裡活動,發展了不少的人成為我黨的骨乾。
尤其是川北、川東、川南許多部隊,相比較省城的軍閥部隊來說,更容易拿下。
現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
組織上要求我們在省內也舉行起義,配合南方的行動。”
羅先生指著地圖:“老鄒,你覺得從哪裡打響第一槍最好。”
老鄒指著地圖上的一個地名說道:“前段時間老劉帶我去了川北川東等地考察,我覺得這裡不錯。
隻要打響“頭一槍”,就極可能“四麵開花”了,造成巨大的影響。”
地圖上那個地方叫蓬城。
老羅:“好好,咱們這是不謀而合,想到一起了。”
老劉:“可不是。這裡可是有一隻咱們發展起來的秘密武裝。”
老羅:“老劉說的是川軍第七混成旅吧。”
“就是。
川軍第七混成旅旅長是鄺繼勳,在1925年的時候,他在部隊中成立了“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四川分會”,並在講授軍事課時宣傳革命道理,同時還派人尋找我黨地下組織。後黨組織派人到他的旅政治部工作,傳播革命思想,號召人民群眾武裝起來,打倒帝國主義,爭取自由、獨立和解放。在黨組織的培養教育下,鄺繼勳的思想覺悟得到進一步提高,於1926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部隊中建立了黨組織,省委同時還派了不少黨員到該部工作,使這支部隊成為黨掌握的一支可靠武裝。省委和川西特委的一些重要會議,都在該旅駐地召開,由鄺旅長保障安全。
如果說咱們川內要打響第一槍的話,沒有比在這裡最好的了。”
“好,就是這裡,中間打響第一槍,然後四麵開花。”
老羅一巴掌拍在地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