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希澤和張季賢去重慶購買機器了,同去的還有吳家的當家人吳廣輝,他既是寧城商會會長,又是袍哥舵爺,更是紡織廠最大的股東。
這購買機器的大事當然不能少了他。
吳希澤和張季賢兩個年輕人還需要他這個老江湖和商場老手來帶一帶。
對於建紡織廠的事情,當初吳希澤和父親吳青山去找吳家老太爺商量的時候,老太爺和吳廣輝是極力讚同。
這寧城第一家紡織廠當然得而且必須得由他們吳家來辦,誰也彆想搶了先去。
廠房由吳青山在監督修造,而買機器設備的事情就有吳希澤張季賢去操辦
當然他們兩個年輕人還需要吳廣輝這個老江湖和商場老手來帶一帶。
所以他們三人就一同去了重慶。
張素芳不知道他們要去多久,也許幾天,也許十天半月也說不準。
爹媽回會龍鎮去了,二叔捎信來,說鎮上出了大事,叫他們回去商量對策。
大事?
莫不是鄉民們鬨革命的事情?
李先生的信裡說得很清楚了。
要發動農民,聯合工人,把革命進行到底。
張素芳到不擔心老爹會被打到,老爹又不是惡霸,他也沒有壓迫民眾,相反他們張家灣還收留了不少逃難的人,給他們活路。
所以她安心地待在家裡,老老實實地跟著二嫂學女紅。
俗話說,熟能生巧。
經過幾天的摸索,她也進步神速,穿針引線已經很熟悉了,一針一針錐起來也似模似樣。
張細妹:“四小姐,你學得真快。”
張素芳:“那你也要攢勁喲。”
她現在每天教細妹認一個字。
現在不同在張家灣,在城裡生活不認得字哪行呢?
二嫂:“哎呀,我們四妹都成女先生了。”
張細妹低下頭:“我太笨了。”
張素芳:你哪裡笨了,隻是以前你沒學過,剛開始當然有點吃力,習慣就好了,熟能生巧嘛。
你看我不是也不會做針線嘛。”
二嫂:細妹子,你好福氣喲,可彆辜負了張先生的一番苦心喲。不然再把你送回鄉下去。”
張素芳:“二嫂,你彆嚇唬她。”
張細妹:“四小姐,二少奶奶,你們對我的好我都記著呢,我一定好好學,以後你們讓我乾啥我就乾啥絕不……”
正說著,外麵傳來敲門聲。
“誰在敲門?細妹,你去看看。”
張細妹:“好。”
跑出去開門。
不一會就聽到她在外麵喊:“四小姐,是找你的。”
張素芳:“是誰呀,我去看看。”
站起來往外走,二嫂也趕緊放下針線跟了出去。
門外站著一個又黑又瘦的中年男子。
張素芳一時沒認出他是誰來,等到他開口了:“張小姐,我是吳家的管事吳老六啊。”
“啊,你是吳六叔,我都沒認出來。”
算算日子,吳六叔追到重慶跟著吳敏去了廣州,這都走一個多月了。
張素芳:“吳六叔,你回來了。吳敏怎麼樣,她考上沒有?”
吳老六:“唉,說來話長……”
二嫂:“快進屋來喝杯茶,慢慢說。”
張素芳:“對對,吳六叔,你請進屋來說吧。”
吳老六:“我不進去了,這裡有信一封信是我們小姐寫給張小姐,至於這一封。是。吳家少爺。是西哲少爺。給你的。”
吳三哥給我的信。他怎麼?
是這樣的,我回來的時候在重慶。遇到了。老爺和吳少爺和張少爺。
他們在重慶沒有買到機器,準備去武漢,所以希澤少爺就寫了封信讓我帶回來。
張素芳:“謝謝你了,吳六叔。”
“不用客氣。”
張素芳:“那你們去廣州這一路上可還順利,吳家大哥和王家大哥他們可都考上了……”
“考上了,考上了,這次我們寧城去的十幾個娃子都考上了,那軍校的長官還誇我家少爺呢,隻是…敏小姐沒考上軍校,不過她考上了廣州的大學,留在了廣州。”
吳敏沒考上居然沒考上軍校,這太讓張素芳意外了。
吳老六:“張小姐,詳細的情況敏小姐都寫在信裡,你看了就知道,我還要去彆家送信,就告辭了。”
一起去的十多個學生娃。在他回來的時候都寫了家信,請他帶回來,他要挨家挨家的送過去。
張素芳:“辛苦你了,吳六叔。”
“不辛苦,不辛苦,應該的。”
說完告辭走了。
“也不是這樣啦,是軍校不招收女的。”
“四妹,進去吧,彆愣著了。”
二嫂招呼她。
張素芳轉身進了屋。
張細妹把院門關上了。
張素芳看了吳敏那一封厚厚的信,這寫得不少,恐怕要花點時間,決定先看吳希澤的。
二嫂和張細妹很識趣,沒有來打擾她。
吳希澤的信裡沒寫什麼,就是說他們在重慶沒買到合適的機器,要麼在重慶等,要麼到武漢去親自選購。他們決定到武漢去,這樣既放心又能節約一大筆錢。
正好在重慶碰到了從廣州回來的吳管事,就匆匆忙忙寫了這封信讓他帶回來。讓張素芳不要擔心。
不過他們在重慶也有收獲,買了一台舊機器讓人運回寧城,讓人先熟悉琢磨。
信最後說他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心中對張素芳甚是掛念,隻要一辦完事情立馬就回來雲雲。
張素芳看完把信收起來。
心裡既甜蜜蜜的又酸楚楚的。
有人牽掛自己,自己何嘗不是同樣牽掛著他。
這才訂婚沒多久,就出遠門。
之前本來見麵的機會就不多,現在這一去又不知道是要十天還是半月?
張素芳把吳希澤的信收起來放進一個匣子裡,這裡頭已經放了一封信了。
吳三哥都給自己寫了兩回信了,自己一封信都沒回也。
這沒法回。
不過吳三哥和哥哥做的是大事,自己隻有好好地在家等著,等著他們回來,並祈禱他們一路平安,順順利利。
張素芳對坐在外麵的二嫂說:“三哥他們在重慶沒買到機器,去武漢了。”
“啊,又去武漢了,那可遠了。回頭爹媽不擔心才怪。”
“爹媽在鄉下,根本不知道。他們曉得了,說不定三哥他們都回來了。”
二嫂看一眼她,“四妹,你擔不擔心?”
“我有啥好擔心的?”
二嫂:口不對心。
寧城往事之三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