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芳沒想到這才沒走多遠張細妹就追來了,一起來的還有她的二哥張二虎,這是出啥事了?
原來,就在他們離開張家灣不久,丁媒婆也帶著趙家灣趙大財主的管家和家丁帶著聘禮來到了張細妹家裡。
張家人都在。
因為之前張老三說過今天丁媒婆要上門來。讓兩個兒子都留在家裡,張大牛和張二虎就沒有去采石場乾活。
張老栓沒想到丁媒婆他們來得這麼早?
一見麵丁媒婆就說:“張老爹,我沒騙你吧?你看看這是聘禮單子。
張老栓沒有接。
丁媒婆:“嗬嗬,我忘了張老爹你不識字了,那就看看,這是衣服布料,這是煙酒糖茶還有這銀元趙家可是舍得
看重你姑娘呢,你收下這些聘禮,咱們交換庚貼,親事就算定下來了,過幾天選個黃道吉日就把親事辦了。”
見說了一大通,沒人接茬,張老栓還苦著一張臉,以為是擔心兩個兒子的婚事,連忙說道:
接下來就給你家大兒子大牛說親事,我已經看好了一戶人家,一準就能成。”
張老栓因為已經知道了趙二爺的底細,所以不等丁媒婆把話說完就開口拒絕。
“不好意思,丁大娘。我們覺得這門親事不合適,我們家細妹還小,也配不上趙二爺,麻煩你跑這一趟,真是過意不去。還請你給趙二爺說清楚,這親事還是做罷吧”
張老栓覺得自家理虧,所以上來就低聲下氣地說好話。
丁媒婆一聽,一張笑臉馬上板起來。
“你說啥子呀?說好的怎麼能反悔呢?我聘禮都帶來了,這收下聘禮,就要娶親了,你這不是,不是”
張老栓:“這不還沒收下嘛,這親事就沒成。”
丁媒婆:“張老爹,我可先給你說好哦,這可不是你想反悔就能反悔的。”
跟著來的趙家管家眼睛一瞪,說道:“你跟他囉嗦啥子?這親是結定了,我們家大爺說了過兩天就來接人。”
張細妹在屋裡聽得清清楚楚的,忍不住衝出來喊道:“我不嫁,我就是不嫁,你們還搶不成。”
“你爹聘禮都收了,還想反悔半成?”
“誰收你的聘禮了,給我拿起走。”
張大牛和張二虎之前還不知道出了啥事情,還高高興興站在旁邊,聽了半天不是給大牛說親嗎,怎麼變成給細妹說親了。還又鬨著要退親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呀?
張媽把事情說了一遍,兄弟倆知道了真相,也氣得不行。
張大牛埋怨張老栓:“爹呀,你怎麼這麼糊塗呢,我就是娶不上媳婦,也不能靠妹妹的聘禮,何況還是那樣的人家,這親咱們結不得。那不是把妹妹往火坑裡推嗎?”
張二虎更是直接攔在趙管家麵前,“聽到沒有,我爹,我大哥,我們一家人都不跟你們結親,你們還是哪裡來回哪去吧。”
張細妹見哥哥們都站在自己這邊,膽氣也壯了。
“對,你們回去吧。”
丁媒婆:“話可不能這麼說呀年輕人,你看這麼多聘禮,誰家拿得出?給你們兄弟倆娶媳婦都足夠了,我會給你們找個好媳婦的。”
張二虎:“不需要。”
趙管家:“我們趙家看上你們,是你們的福氣,你可彆不識好歹,這親事結也得結,不結也得結,來人,把東西放下,人這就給我帶走。”
“你們這是強搶”
家丁把東西放下,過來拉張細妹。
張大牛張二虎把妹妹擋在身後,跟趙家的人對峙起來。
張老栓急得手腳無措,這事情鬨大了。
都怪自己糊塗呀。
以為今天說清楚把親事退了就行了,畢竟還沒下聘,這親事也還不算數,可沒想到趙家就敢直接來搶人了。
張媽扯開嗓門喊道:“天啦,趙家的人來搶人了,這可怎麼得了哦”
喊聲驚動了左鄰右舍,
羅二娃最先跑過來。
其實他一直都在留意張家的動靜。
見丁媒婆帶著人上門了,他一直在外麵偷聽,此刻見兩家打起來了,跑進來喊道:“你們趙家的人欺負到張家灣來了,還有沒有王法,真以為我們張家灣人好欺負嗎?”
又對聞聲過來的一個半大細娃喊道:“還不去報告老爺太太,這趙家人都打上門來了。”
細娃醒悟過來,忙忙地往張家大院跑,跑到一半才想起老爺太太不是進城去了嗎?這才剛走哇,不過大少奶奶和大管家還在,這總得找個主事的吧,於是還是去張家大院報告了管家。
張福聽聞有些頭痛,這老爺不在,這趙家上門來了,這可怎麼處理?
先去問大少奶奶拿主意。
大少奶奶道:“我一個女人家,不好出麵,也不適宜出麵,我娘家畢竟在趙家溝住著”
張福想:那是,為了個細妹子,得罪娘家的趙地主,是不劃算。
大少奶奶還是不傻嘛。
沒想到大少奶奶後一句又說道:“張細妹也不能嫁過去,這是四妹答應她的,她以後是四妹的人,所以這親事肯定是不能成的。福叔,你得讓他們走人。”
張福頭痛:“這細妹咋就成了四小姐的人了?”
廖婆子道:“咋就不能成了?這新姑爺都已經上門來了,說不定好久就要成親了,這四小姐身邊沒得知根知底的丫環婆子去伺候怎麼行呢,你個老頭子曉得個啥?”
大少奶奶歎口氣道:“這讓張細妹退掉趙家的親事,是四妹親口說的,對吧,廖嬸子?”
“對,我們都聽到了。四小姐說的細妹不能嫁給趙二爺,親得退掉。這四小姐剛走,這要是趙家把人搶走了,回頭四小姐找你要人,我看你拿什麼交差。”
張福苦著臉:“行,我曉得了,細妹子不能嫁,趙家溝的人也儘量不得罪,是這個意思吧。”
大少奶奶:“福叔你看著辦吧。”
張福:這可不太好辦啊,一方誌在必得,一方整死不嫁
這一碗水能端平呀。
這老爺沒在,自己的底氣有點不足啊。
轉了轉眼珠子,對來報信的村民道:“你去祠堂私塾給廖先生說一聲,讓廖先生去張細妹家給趙家溝的人擺擺道理。”
“曉得了。”
報信的飛奔而去。
張福也往張細妹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