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水至清無魚(1 / 1)

重返1998 筆舞春秋 5347 字 7個月前

眾人酒意正酣。

黃燕輕聲跟江晴說了兩句,不一會,女人們和孩子們便很快吃完了飯,出去遛彎了。

院子裡隻剩下幾個男人。

方文洲放下筷子道:“我來找你,是有件事情想請你幫個忙。”

江洋道:“修路的錢我已經讓周浩準備了專項資金,明天一早,就會有人跟縣裡對接。”

方文洲尷尬一笑,顯得有些窘迫。

笑道:“不讓你全出,縣裡也會出一半。”

不知為何,江洋看到他這幅樣子後,竟有些心疼這個年過四十的男人。

“不。”

江洋看向方文洲道:“這筆錢應該有唐人集團出,路是因為我們運輸果子壓壞的,並且為了以後運輸水果更加方便,我們這先算是給自己鋪路了。”

一句鋪路說的意味深長。

方文洲起身:“那好,既然你這麼說了,我就不再推辭,你記得安排人落實,尤其是紅渠鎮一帶,路況不是一般的差,我代表石山對你表示感謝。”

說罷拿起外套就要離開。

江洋驚訝:“這就走了?”

方文洲站住身影,轉頭道:“有些時候,一汪清水反而養不了幾條活魚,為了可以讓石山更好的發展,舍棄一些理想化的東西,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說罷,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他的背影有些落寞和孤獨。

江洋一言不發,抬頭把杯子裡的白酒一飲而儘,火辣滾燙,細細的品著方文洲說的話。

這一刻,他後悔了。

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對方文洲說那些話,換句話說,是自己傷害到了這個一心為民的男人。

外麵的帕薩特亮起了燈光,賀雲章已經調轉了車頭。

江洋突然起身,走到門口拉開自己的車門,隨後從後備箱拿出一包茶葉丟進了帕薩特裡。

“乾啥?賄賂乾部?”

賀雲章沒好氣的道。

江洋胳膊抵在車頂上,笑道:“我托朋友從外地弄的新茶,領導要是實在過意不去,可以花錢買。”

暢想中文網

後車窗落下,方文洲道:“茶葉我就收下了,但我這裡隻有三十塊錢,不知道能不能買的起。”

說罷,從兜裡摸出了三張十元的鈔票。

江洋伸手接過揣進兜裡:“湊合要吧,不然能怎麼辦。”

方文洲笑了,江洋也笑了。

一輪圓月搖掛天邊,兩個男人的笑容無比的燦爛。

幾秒鐘後,方文洲看著賀雲章道:“開車吧。”

車輛離開了,直到消失在魚塘的拐角處,江洋從兜裡摸出了一支煙點燃,輕鬆了不少。

白承恩和周浩離開了,公司打電話有事,需要他們趕過去處理。

陳城也趕回了廠裡加班。

院子裡隻剩江洋和張斌兩個人。

李桂蘭坐在江洋的身邊,給兩個人倒酒,隨後又起身去廚房拌了兩個涼菜。

“我酒量不得行。”

張斌臉上紅潤,笑嗬嗬的道。

“我喝一杯,你抿一口,陪我喝。”

說罷,江洋把一杯白酒倒進了嘴裡。

他今天想喝酒。

不是因為下午那件小事,而是因為方文洲那落寞的背影。

這讓他想起自己也曾經一腔熱血過,也曾經幻想過打造一個理想的國度,但最終都被現實的條條框框扼殺在搖籃裡。

水至清則無魚,舍棄一些理想是不得已而為之。

在方文洲的話裡,江洋聽到了太多的無奈和心酸。

方文洲是朋友。

雖然兩個人壓根就沒見過多少次麵,真正的交流和溝通也少之又少,但彼此能感應的到對方的赤誠之心,這是一種惺惺相惜之態。

儘管是棱角分明,一腔熱血的方文洲,也已經是讓這個世態折磨的有些麵目全非,這是一件非常痛心的事情。

麵對江洋突如其來的變化,張斌拿著酒杯,咬了咬牙,抬頭將白酒倒入了喉嚨中。

“咳咳……!你們這兒的人喝酒,太雞兒凶嘍!”

張斌一邊咳嗽一邊倒酒。

“小江,他說的啥,我聽不懂。”

李桂蘭疑惑,輕聲在江洋身邊問道。

江洋笑道:“他說咱們這的人喝酒厲害。”

“這樣啊。”

李桂蘭點頭。

江洋點燃一支煙問道:“你一個人來這邊闖蕩嗎?”

張斌猶豫了片刻,隨後便把自己如何來到這裡的事情全盤拖出了。

原來,張斌是川省一家鉛鋅礦上上班,在勘探部門裡負責電力上的工作,後來因為母親得了白血病,需要大量的錢治療,便辭職去了廣州做生意,一去就是三年多。

這三年來,張斌起早貪黑,根據自己對電力上的了解,倒騰了些電路產品上的生意。

什麼電線電纜,發電機燈泡電圈等雜七雜八的渠道越來越多,乾脆開了自己的公司,主要是為那些工地和大型的施工單位提供這些電力產品。

2塊錢的東西賣3塊,由於這種電力項目粘上就比較大,量大了,收入就還算過得去。

老話說:十年不開張,開張吃十年。

說的就是張斌乾的這種買賣。

這年頭,大型的電力工程,像是張斌這種沒有人脈關係的,是很難整個接到手裡的。但肉吃不到嘴裡,喝湯還是沒問題的。

就比如一個小區的電力工程,雖說是中不了整個項目的標,但是彆人接下項目以後,總是要購買些原材料的,就比如電線電纜,燈具之類的東西。

張斌的公司前期就是靠這點零零碎碎的東西活了下來。

直到他聽朋友說起了石山的招商引資政策,隻要是外地來的企業,稅收達到一定級彆後不僅有稅務上的補貼,最主要的是石山相當於一張白紙,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到處都在搞開發,就意味著項目多,項目多,對張斌來說就意味著機會多。

大城市想從頭混出來太難了,到處都在吃關係,吃人脈,且辦公成本不是一般的高。

最終,張斌把目光落在了石山這塊“寶地”上。

他堅信“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所以張斌毅然決然的跑到這裡,打算大展身手。

三年在廣州的摸爬滾打,讓張斌練就了“烏龜”一樣的脾氣秉性。

忍常人不能忍,方能成人上之人。

這句話是張斌的人生信條。

至於說吃苦雲雲,在張斌的眼裡已經不值一提了。比起他遠在家鄉病重的母親,他願意吃下這世間最苦的苦。

“我覺得你在石山很厲害,能幫助到我,所以我很想結識你。”

對於接近江洋的目的,張斌直言不諱,絲毫沒有藏著掖著。

這倒是讓江洋有些刮目相看,不由對張斌細細打量了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