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魚腸的身份(第4更【我吹不到你吹過的晚風】盟主加更1/6)(1 / 1)

我的諜戰歲月 豬頭七 4512 字 10個月前

客觀的說,魚腸同誌這種守株待兔的辦法,完全是屬於被逼無奈之下的沒有辦法的辦法。

這是真正的守株待兔,成功率極低,運氣好,便如同今日這般、等了兩年終於等到他運氣不好的話,可能要等五年、十年,甚至就這麼一直等不到,一直無法回歸組織,無法證明自己的身份

而且,魚腸同誌此番也幸虧是遇到了農夫同誌:

農夫同誌見過魚腸同誌一麵,甚至於魚腸這個代號也是農夫半開玩笑幫忙改的。

翔舞同誌、旺庸同誌以及他,他們三個是知道飛魚改名為魚腸這件事的唯三見證人,更是目前僅存的見過魚腸真實麵目的原特科領導。

換做是其他人去台拉斯脫路三十一號憑吊竹林,魚腸即便是認出來人是我黨重要同誌,如同今晚這般主動聯係,也是沒用的。

魚腸同誌很難拿出雙方之間有默契和能夠被認可的證據,以茲證明他是紅黨特科王牌特工魚腸。

反倒是鬼鬼祟祟的跟蹤行為,容易引起懷疑,甚至會被認為是敵特。

農夫同誌在思考。

從表麵來看,他便前往台拉斯脫路三十一號竹林同誌舊居這麼一回,便被魚腸同誌發現,且跟蹤找到了此處,這似乎是太過巧合了。

不過,倘若魚腸同誌本身沒有問題,對黨忠誠,沒有任何謊言,正如魚腸同誌所說的,他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每逢清明或者是竹林同誌的生忌、死忌都會在台拉斯脫路三十一號暗中蹲守。

那麼,此次他通過這種蹲守的方式找尋上門,便沒有巧合之說,這是無數次失望之後,依然堅定尋找組織之信念開出的希望之花、結出的希望之果。

不過,關於魚腸所說的兩年多一直堅持在重要日子暗中蹲守在台拉斯脫路之事,農夫同誌自然會暗中安排上海當地黨組織的同誌們調查。

這種謊言是經不起調查的。

通過查詢魚腸在這些特定時間的去向,通過一些蛛絲馬跡,總能以茲佐證事實或者是戳破謊言。

事實上,失聯的同誌想要重新回到紅色組織,非常困難,其中最常為同誌們所使用的便是這種以某個固定地址為標誌,等待組織上來尋找。

或者是如同魚腸這般,等待他認識的、可以證明他的身份的同誌在某個固定地址出現。1

魚腸平複了心情,悶悶的抽了口煙,衝著農夫同誌搖頭苦笑,“讓你見笑了。”

農夫同誌搖搖頭,伸出手,再度握手,“辛苦了。”

他完全能夠理解魚腸同誌為和如此失態,和組織上失聯兩年多,身處無比複雜的環境中,承受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巨大壓力。

見到他,等於找到了組織,這是重壓之下的一種情緒宣泄。

特彆是對於魚腸同誌這種老特科同誌來說,和國黨之間是最直接而殘酷的血腥鬥爭,他對於國紅再次合作情感上難以接受是正常的,但是,他相信魚腸這樣的老同誌能夠嚴格遵守黨的決定。

這是一個久經考驗的老黨員的覺悟!

“農夫同誌,我請求向組織上彙報情況。”魚腸說道。

“請說。”農夫同誌點點頭。

“蘇民權,前清光緒二十六年生人,浙江金華人。”

“民國十六年四月十五日入黨。”

“民國十七年加入中央特科,情報科,代號飛魚,受旺庸同誌直接領導。”

“民國十八年,第一次獨立行動,成功處決叛徒魏勝燕,接受天癡同誌建議,代號改為魚腸。”

“民國年”

“民國二十一年調入紅隊,第一次以魚腸為代號展開行動,成功處決黨務調查處上海特區行動股副股長、叛徒王德勤。”

“民國二十二年,奉命鏟除叛徒丁毅。”

“民國二十四年,擊斃黨務調查處上海特區副區長王英華。”

農夫同誌點點頭,這些都是他所了解的情況。

中央特科紅隊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裡,包括陳州和魚腸在內的八大王牌行動高手連連出擊,在上海灘連續行動,鏟除叛徒,一時間整個上海灘風聲鶴唳,叛徒惶惶不可終日,更是連續擊斃了馬其武以及王英華此黨務調查處上海特區前後兩位領導者。

這也是中央特科紅隊最後的輝煌。

隨後便是特科成員陳香君被捕後叛變,導致包括竹林同誌在內的六位紅隊王牌特工被捕、英勇就義。

最終,整個紅隊三十餘名同誌壯烈犧牲。

特科遭遇毀滅性損失。

整個上海特科紅隊隻有數人幸免,八大王牌行動特工,隻餘陳州、魚腸二人。

也正是此次給特科造成毀滅性損失的大搜捕後,陳州失聯了大半年。

魚腸則失聯了兩年,這兩年的時間才是需要交代清楚的。

“兩年前的大搜捕後,你和組織上失聯。”農夫同誌給魚腸遞了一支煙,說道,“魚腸同誌,請如實、詳儘的彙報這段時期的情況,不隱瞞,不回避,永遠忠於紅色。”

“明白,魚腸定當如實、詳儘向組織上彙報失聯期間的情況,絕無隱瞞和欺騙之舉,永遠忠於紅色,永遠忠於人民!”魚腸表情無比嚴肅說道。

停頓了片刻,魚腸組織了一下語言,繼續彙報情況。

“竹林同誌被捕後,我通過關係打聽到竹林同誌要被押往南京雨花台,一度曾經計劃劫囚車。”魚腸說道。

“劫囚車?”農夫放下筆,抬頭問道。

他在筆記本上的記錄都是用暗語寫的,也隻有他自己才能夠明白記錄的是什麼,不虞泄密。

“是的,不過,我當時單槍匹馬,想要找個幫手,打聽到被捕的同誌中似乎沒有陳州同誌在內,故而我試圖聯係過陳州,隻是我們兩個從未見過麵,都是單獨行動,故而沒有聯係到陳州。”

“後來,我決定單獨行動,半路劫囚車,卻是沒想到敵人早就偷偷通過水路將竹林同誌押往南京了。”魚腸用雙手用力搓了搓臉孔。

農夫同誌沉默了,他看過陳州同誌的彙報材料,在竹林同誌被押往南京前,陳州曾經也動過劫獄的想法,他尋找魚腸未果,麵對敵人的重兵看守,他孤軍一人,最終隻能遺憾放棄。

“蘇民權同誌,請繼續。”農夫同誌說道。

“蘇民權這個名字,是我在廣州參加革命後改的名字。”魚腸抽了口煙,煙霧繚繞,似乎是陷入了某種回憶中,他摁滅了煙蒂,“這個名字很長時間沒用了,後來我又有了好幾個名字。”

他的眼神有些痛苦,有追憶,對於潛伏特工來說,每一個名字都代表了一段過往,代表了血雨腥風。

“還是叫我現在的名字吧。”魚腸抬起頭,麵容平靜,“農夫同誌,我向組織上彙報一下我現在的工作隱藏身份和職務。”

“蘇民權同誌,你請說。”農夫同誌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