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一百兩沒了,沒自己份,好心疼(1 / 1)

“而且你看這個頭多大?這一個怕是有三斤啊,夠一個人吃一頓的了吧,有時候我挖一棵紅薯苗就能有三棵這麼大的紅薯,媽喲,這一畝地不得產二千斤?”

“王爺早前就說過二千斤了,我估摸著算了下,現在這產量怕不止二千斤了。”

“嗯?真的麼?”

“可不是麼,這紅薯聽著生的都能吃,我真想咬一口,可我怕彆大人看到了說我把糧種吃掉了咋辦?”

“快閉嘴吧,乾活了。看到了沒有,咱們州府裡的縣太爺全都來了。”

“聽說他們今兒個比賽,誰得了第一,王爺有賞。”

“咱們農業署的也有比賽,誰挖的地多,也有賞,不知道王爺賞啥。”

“你再說下去,我看就賞你一頓板子了,沒看到前麵縣令乾得滿頭大汗麼,怕是賞不少才這麼玩命呢。”

縣太爺:……你想多了,本官隻是長年不曾勞碌,這一動起來就一身汗啊。

這大冬天的,咋能這麼熱呢?

某不知名縣太爺一頭勞碌的汗水……

唐寧也在挖,這可是他後院地裡雜交過的紅薯苗,中間上肥和割滕苗可是都監督著的,每日都不曾懈怠。

所以這裡的產量定是比之前夏天她家後院的高的。

但具體的有多高,要挖出來過個稱才知道。

而且他們準備挖十畝田地,全部都過一遍稱,算平均的重量,不去稱哪一個長得好的或者不好的。

唐寧想著農業署的人這樣做也是想儘量得到準確的數值,那是完全同意的,原本種植就非一日兩日的事情。

袁隆平老爺爺用了一輩子在種水稻,才出產了那麼些優秀的種子。

她一個穿越人士,也要腳踏地的一步一步來。

不求畝產五千斤一萬斤,隻求一步步的突破原來的產量。

等縣太爺與農業署的人都決出了第一名,才都停了手,看看結果。

上午兩個時辰。

第一名竟是離唐家村最近的崇明縣縣令,這縣令是個看上去歲數不大的年輕人,二十五六歲,身材也勻稱。

農業署的第一名竟是工匠老劉。

王府的史官給兩個人都獎勵了一百兩銀子。

唐寧把手裡的鋤頭一扔!

早知道自己乾快點了,自己也算是農業署的人啊。

一百兩啊,沒自己份,好心疼。

不,好肉疼。

史官帶著農業署以及州府所轄的縣令們在對下畝田裡出產的紅薯過秤,幾十雙眼睛都盯著,就想知道這高產的糧食,到底能產出多少來。

因為產量實在是多,約莫過了一個時辰不到點,才全都過完了秤。

“史官大人,十畝田總共產出二萬九千六百八十八斤,畝產均為二千九百六十八斤左右。”

“可是確認過?”史官對這個數字很是吃驚,之前聽說才二千斤啊,這才幾個月又多了九百斤?

“大人請看這些數字,都是在大家麵前一一過了秤的數學。”言外之意,其實大家心裡早就有數了,大約算一下就該是三千斤不到點。

“好好好!!!快,回去報王爺。”史官激動地開始安排。

“唐正峰可在?”

“草民在。”唐正峰雖然說在農業署有了職務,可是也是個沒有品階的,所以還自稱草民。

“王爺有獎,念唐家村出產高產量的糧食做出來的成績,賞唐家村每家每戶白銀百兩,唐家村的糧種與紅薯種蜀王府都以市價收購,

唐寧小姑娘,可在,王爺傳話,以後王府名下的皇莊,也由你主持。”史官說著話便找著唐寧那小姑娘,他是見過的,這會子卻沒見著她人。

唐寧還有氣無力的挖著紅薯,那王爺也真是,咋不早些通知挖的多的第一名有一百兩呢?聽到有人叫她,她才起來,一聽還是個苦差事,還是甘巴巴的謝上一句:“草民定將儘全力照看。”

看著小丫頭的興致不是太高,史官以為她這是挖紅薯累著了。

倒也沒有管太多。

這五天,大家傾力合作。

縣太爺們累得腰酸背痛,嘴裡吵著累死了累死了,可還是堅持了下來,蜀州轄下的縣令,都是王爺一個一個掌過眼的,若不是個好的,他總會想方設法把人弄走。

所以這以多年下來,蜀中的縣令都是極好的人。

除了上麵派下來的刺史。

五天後,千畝良田的產出,讓整個蜀州都震驚了。

看著出產的數字,周承誌內心火熱,若是,若是皇帝還在,唐家當得起封侯拜相!

這簡直是民生的天花板,無人能望其項右。

近四百萬斤的糧食!!!

唐寧他們村隻留下了每家每戶明年要種的種子,彆的近三百多萬斤的紅薯都被一車一車的拉去了州府。

再分配到各縣。

居然沒分完。

等下一半的紅薯,全由著王府每日在府前施粥時加了進去。

紅薯粥更耐餓,流民們吃了才知道這東西好不好。

唐家又給自己解決了這麼一大批的糧食問題,周承誌覺得給什麼都不夠賞賜的,等以後吧。

但是自己二兒子卻是可以幫他一些忙的,至少那三個唐家男兒都在他手上,於是提筆一封便把信傳到了周敏之那裡。

看著父王的信,隻寫著唐家村那千畝田地出產的紅薯,卻是半個紅薯也沒有給自己送來,二公子給氣笑了。

父王的意思他懂,這不就是要讓他變相的賞唐家嘛。

但是父王卻是不知道,根本用不著他說,自己也會論功行賞,這三個人簡單是國家的棟梁之材,每個人都有彆人無法超越的優點。

在他這裡如魚得水,不,如果把他們放在大海裡,他們的用處更大,現在也隻是些小打小鬨了。

“報!”

“進來。”

“公子公子,嘿嘿,您看,這唐家村送來的紅薯,聽說年前大豐收,那唐家店頭就找人給咱們運來了好幾車的紅薯,還有些肉啊魚啊的,對了,還有臘肉。”荊一笑嘻嘻進了營帳說道。

這年三十都在營帳裡過,他荊一不是第一次,可是這荒郊野外的還真是第一次收到年禮哎。

天氣有些濕冷,可是荊一的心暖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