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河的河麵很寬,水綠且渾,沒有想象中的清澈,河道內的遊船和貨船都很多。
一圈圈的漣漪隨著遊船的緩緩前進在水麵漾開成一個個的圓,等到遊船開遠,水麵又再度恢複了平靜。
董鏘鏘靠在雙層遊船頂層的圍欄,單手托腮,望著船尾螺旋槳處大量出現又逐一破碎的串串水泡兒獨自發呆。
誰能想到波瀾不驚的水麵下會是怎樣的暗流洶湧。
一如他此刻的心情。
他的耳邊不知不覺中響起郭蘭英《一條大河》的旋律,腦子裡竟然浮現出自己兒時的畫麵。
那時的他經常在大院兒的小賣部買香檳酒喝,300毫升一瓶的要5毛錢。尤其是夏天瘋玩了一天後,最爽的就是窩在沙發裡美滋滋地來一瓶冰鎮香檳。那時它的地位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可樂,而北冰洋還沒開始流行。但突然有一天香檳就消失了,不光是院兒裡不賣了,諾大的北京城都遍尋不著,慢慢香檳就成了殘念。後來他就開始學人喝啤酒,再後來連白酒也能喝了。
“嘿,想什麼呢?”有人在董鏘鏘身後輕聲喊道,他一下被驚醒,轉過頭才發現是團裡一個叫陳青的女生。陳青的皮膚白淨,說話細聲細氣的,還愛笑,給他的感覺是個開朗陽光的女孩。
“沒想什麼。”董鏘鏘直起腰杆,“你怎麼不去聽中文解說了?好不容易來一趟,多聽聽唄。”
“聽一會兒煩了,過來跟你聊兩句。”陳青說完直接坐到董鏘鏘旁邊的椅子,眼神兒飄向船頭的其他團員,“你中午帶我們去的館子挺好的,點的菜也好,她們都誇你道行深。”
此時已是11月下旬,遊客們坐在遊船頂部三三兩兩地曬著太陽喝著飲料,一麵感受萊茵河涼意的微風,一麵享受著萊茵河兩岸的迷人風光。
“為人民服務。”董鏘鏘的目光又望向了船外。
“真沒想到,科隆這麼小的城市竟然有這麼多好玩的地方。”陳青眨著水汪汪的大眼睛端詳著董鏘鏘的側臉,“哎,等會兒下了船,還有什麼好地方推薦沒?”
董鏘鏘原本的安排是下午組織大家逛貝多芬故居,波恩大學,舒曼故居,波恩大教堂,明斯特大教堂,黑萊茵村雙體教堂,聯邦德國曆史紀念館,龍堡以及坐船遊萊茵河。但因為惦記著給杜藍打電話,所以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不被打擾。思來想去,他決定把本來安排在最後的坐遊船賞萊茵河和夕陽的活動直接挪到下午活動的第一個。
作為德國境內最長的河流,萊茵河流經德國幾個重要的工業區,承擔著德國境內大量的內河運輸,同時還肩負著灌溉農田和植被等重任,被譽為德國的母親河,也被稱為“德國命運之河”,地位類似長江、黃河於中國。
團員們都很年輕,又女生多,對故居、教堂、博物館這種了年頭的東西不太感興趣,況且看了知名度最高的科隆大教堂基本就等於看了所有,所以對泛舟河都舉雙手讚成。
自從在麥當勞裡被董鏘鏘警告後,王曉剛好像泄了氣的皮球,雖然看見董鏘鏘依舊橫挑鼻子豎挑眼怎麼都不忿兒,但也就是紙老虎,狠話卻是一句都不敢再說了。
“咱們買的是通票,一張票一天內可以選擇萊茵河沿途不同的碼頭隨心所欲地下船。”董鏘鏘邊說邊揮手指向兩岸,“你們可以自主決定在岸邊停留的時間,可以去看你們中意的不同時代的城堡,也可以享受不同品種的葡萄酒。我希望你們能擁有一次不一樣的旅行,而不是趕場似的車睡覺,下車拍照,回國以後卻什麼印象都沒留下。”
此時已是深秋,河兩岸由於樹種不同,樹葉的顏色也大相徑庭。同是河岸的陽麵,有的樹葉還是鬱鬱蔥蔥生機盎然的青綠色,有的已經變成了一片醉人的金黃,還有的則暗紅如血。
在層層疊疊的樹林旁,既有整齊劃一的豆腐塊梯田,還有大片大片像紫毯一樣鋪在河兩岸山坡的葡萄園,這顏色繁多的自然風景搭配在一副畫麵中,不由得讓人感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而在更高處,不時能看到雄偉威嚴的德國古堡矗立在山頭,好像猛獸一樣屏氣凝神地關注著河麵往來的船隻。還有一些“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城堡,隻能透過搖曳的樹葉間隙,人們才能不時窺到它們的尖塔或哨樓。
在樹林戛然而止的地方是有著五顏六色屋頂的小房子,它們好像沙盤遊戲中的房屋模型一樣高低錯落的立在岸邊,每個小房子的陽台都擺滿了鮮花,風吹過時,花瓣輕擺,甚至在船都能聞到陣陣的花香。
從霍恩佐倫大橋方向駛來的火車滿載著貨物從小房子前匆匆而過,河岸兩邊的碼頭處人頭攢動,甚至還有載著汽車的遊船在河麵穿梭,一排繁榮景象,似乎都在彰顯這條命運之河的強大生命力。
陳青欣賞著美景,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
望著船頭情緒高昂、拍照嬉笑的女生們,董鏘鏘的心情怎麼也放鬆不下來。他跟杜藍約定的通話時間是14點,但杜藍並沒有如約來電。
董鏘鏘心想,自己也彆傻等了,還是先給華菱去個電話問問那邊的情況。
“你先慢慢欣賞,我去聯絡下晚餐。”董鏘鏘晃了晃手機,禮貌地站起身走到另外一個角落。
董鏘鏘知道華菱去慕尼黑名義是幫老白分憂,但主要還是養胎。況且老張的公司剛成立,辦公室還在簡單裝修中,業務壓根兒就沒展開。
華菱的聲音聽起來還跟以前一樣悅耳,董鏘鏘猜測她應該還不知道老白的遭遇。
“你聯係不老白?”華菱快言快語道,“他帶團去奧地利和瑞士了,可能現在正貓在哪個山溝裡,手機就沒信號了,你等晚點兒再打試試。”
===
原創不易。歡迎書友們來.asxs.支持原創《董鏘鏘留德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