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毅進到伏龍觀見到了林天與韓曆二人,當得知沈子毅來意後,林天與韓曆二人皆是笑了笑。
在見到沈子毅那一刻,林天與韓曆就在打量沈子毅,這就是張伏龍收的記名弟子嗎?
沒看出來沈子毅有多優秀,倒是身上的天道功德有不少,也不知道張伏龍當時為什麼要收沈子毅為弟子。
二人不太明白張伏龍是何用意,不過張伏龍既然收了沈子毅為記名弟子,雖說沒有正式拜入伏龍觀,但也算伏龍觀半個弟子。
對於林天來說,沈子毅是他的徒子徒孫。而對於韓曆來說,沈子毅是他的親師弟。
見到林天、韓曆發笑,沈子毅有點蒙圈,為什麼林天、韓曆二人會發笑,難道是自己說話很幽默嗎?
應該不太可能,沈子毅自己都愁死了,自己所來伏龍觀就是為了求證成仙答案,怎麼可能還會搞笑。
且以林天、韓曆的作風,也不可能去嘲笑他一個後輩,那麼問題出現在了那裡。
沈子毅主動開口求道:“還請二位觀主指點。”
見沈子毅主動求問,林天、韓曆二人也不再打趣他,林天先開口問道:“你修煉至今有多少年了?”
林天其實是知道沈子毅真實歲數,他之所以這樣問,是有深意在裡麵。
沈子毅不知道林天為什麼要這樣問,但還是認真回答道:“回觀主話,弟子修煉至今將近四百載。”
等說完這話後,沈子毅不禁感慨,四百載時間對於他來說好快,那一段記憶仿佛就在昨日。
可實際上卻非如此,四百載時間已經消磨了許多東西,就比如他父母,與修道無緣,早已成為一捧黃土永遠埋葬在地下。
聽到沈子毅回答,林天點了點頭,又問:“你可知道你老師至今修煉了多少載,我們二人又修煉了多少載?”
說著,林天指了指自己與韓曆兩人。
聽到林天這樣問話,沈子毅不由思索了一番。
沈子毅是清楚張伏龍、林天、韓曆他們情況,他們幾人都是修煉了很久很久,從天元界一開始能修煉就修煉李,至今恐怕有萬年了。
換句話來說,林天他們幾個都是屬於上古人物,是最早修煉的那一批,天元界中,沒有人走在他們前端。
沈子毅知道是知道,但他沒有立刻去回答林天的話,他冥冥中有一種猜想,這是林天所要的答案,應該是有其他深意。
沈子毅再次主動求道:“還請觀主明言。”
也是在沈子毅說完這句話後,林天、韓曆二人並不生氣,不覺得沈子毅是個白癡,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上來。
反倒是林天、韓曆二人臉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沈子毅腦子挺好用的,沒有被他所問的問題給牽扯進去出不來。
看來張伏龍收這個記名弟子也不是一無是處,還是有優點在裡麵。不說彆的,就拿沈子毅態度來說,做事真是太像張伏龍,這是好事,同時也是壞事。
好事是,沈子毅能像張伏龍一樣,能將自己貢獻給世人,這對天元界來說是有益的。
對世人來說也是一樣,有一個能跟張伏龍一樣,對世人來說是一件幸事。
而這個壞事,僅是對沈子毅個人而言。
沈子毅處處在學張伏龍,沒有自己風格,說明他上升空間有限,有成就,但不會很高。
林天問道:“你可記得,你當初是怎麼引氣入體的?”
自己當初是怎麼引起入體的?
聽到林天問話後,沈子毅心神瞬間拉回到了小時候。那個時候,張伏龍第一次來到沈家,沈子毅父母見張伏龍不凡,便提出了讓沈子毅拜師張伏龍。
當時張伏龍沒有同意,隻同意教導沈子毅,帶他修煉。
然而,張伏龍在沈家教導了沈子毅數月有餘,沈子毅一點成效都沒有,最後張伏龍給沈安逸建議,讓沈子毅隨他出去一段時間。
跟隨張伏龍出去一年裡,沈子毅見識到了很多東西,他的心境也發生了不少變化。
也是在這種大環境下,沈子毅成功引氣入體,作為天元界第一個煉氣士,天道給他降下了功德。
等回憶完這些事後,沈子毅對林天以及韓曆點了點頭,自己當初是怎麼引起入體的,他自然是明白,不過沈子毅沒有說出來,隻是點頭。
從剛才回憶裡,沈子毅似乎明白了林天的用意,心裡隱約間有了答案,就等待林天說出最終結果。
見到沈子毅點頭,林天知道沈子毅想明白了,也不再跟他打啞語。
“你想的不錯,其實修煉多久對你能不能成仙影響不大。修煉久,隻能說明一個問題,天賦比較差。
修煉四百載,就從一介凡人到達返虛合道巔峰,修煉速度已經非常快了,說明你天賦不差。
而到了瓶頸遲遲無法突破,這就跟你的心境有關了。
成仙,這是一道大坎,一萬個返虛合道巔峰的修士,也不見得有一個能渡劫飛升成功,會跟你一樣,卡死在巔峰。
我且問你,這些年來,你一直在那?”
沈子毅回答道:“弟子這些年基本在安寧城中,基本不會出去。”
“所以,在你引氣入體後,你就迷失了修煉方向。
一味修煉是能增加修為,可是這個境界是有限製的,一到了瓶頸,你就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
在這個時候,你就要學你的老師,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讓自己心境提升,須知在紅塵中成仙,這樣的仙人才是最強的。”
林天這是在告誡沈子毅,自從張伏龍離開後,他的路就走錯了。
修煉不應該是一味的閉關修行,自身心境也是非常重要,閉門造車,總有靈感枯竭的時候。
應該多去外麵看一看,須知這個世界很精彩。
林天前麵問沈子毅他們修煉了多久,其實也是這個意思。
彆看他們修煉了那麼久,實際上很長一段時間,他們都在虛空中奔走,為天道打工,所思所見,不知比沈子毅多了多少倍。
“弟子多謝觀主指點,弟子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