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築基(1 / 1)

張伏龍放開全部氣勢,煉氣九層巔峰的修為毫無保留展現出來。

刹那間,張伏龍頭頂出現了一朵烏黑雲層。

不過多時,這朵黑雲落下一道雷劫往張伏龍身上落,看得人心驚動魄。

這就是渡劫嗎?

圍觀眾位心悸,原來渡劫是要被雷劈。

在九道雷劫落下之後,張伏龍此時已經是奄奄一息,身上也是千瘡百孔,再有一道雷劫下來,他可能要承接不住了。

好在九道雷劫過後,黑雲散開,一片霞光照在張伏龍身上,身上傷勢肉眼可見在恢複。

沒過多久,張伏龍恢複如初,且比之前更加強的氣勢爆發出來。

“貧道今日順利突破築基,伏龍觀在半年後吸納門徒,有緣人皆可前來。”

這下世人知道,原來煉氣之上是為築基。

不過,這跟他們有什麼關係,他們隻是慕名而來,想見識一下仙人的風采。

話又說回來,這一趟也不虛此行,因為伏龍觀將再次收納門徒。

這可是天大的喜事,距離上次伏龍觀廣收門徒還是在一百年前。

伏龍觀中。

“不知陛下來我伏龍觀可有要事?”

渡劫結束後,張伏龍一眼便看到了人群中的劉秀,也知曉他是劉朔的後人,當今大離開國皇帝。

見張伏龍問起,劉秀雙膝跪地拜道:“劉朔曾孫劉秀,拜見師祖。”

劉秀以劉朔後人拜見,而不是大離皇帝。

這一拜張伏龍接受了。

雖說劉朔隻是張伏龍記名弟子,卻也是張伏龍唯一弟子,不管如何,這份念想還是在的。

張伏龍將劉秀拉起來,問道:“你祖父是什麼時候走的。”

“回師祖話,祖父是三十年前去世,活了九十九歲。祖父走的時候很安詳,唯一遺憾是未能回伏龍觀看最後一眼。”

劉秀回答道,三十年前他才八歲,也是一個懵懂的孩子。

九十九歲,已是人類中非常高的高齡。

但相比張伏龍來說,這個高齡不值一提,所以劉秀沒說出來。

三十年前。

張伏龍想了一下,當時大乾還沒有爆發大動亂,劉朔屬於是安享晚年。

“貧道已經知曉了,若陛下沒有其他事情,便下山去吧。”

張伏龍下起了逐客令。

“朕確實還有些事情想問師祖。”劉秀說道,這次他是以皇帝身份詢問。

“陛下請說。”

“敢問師祖,天地變格還需多久?”

作為皇帝,又是劉朔後人,劉秀自然是知曉當年幸事。他有種預感,距離天地變格不遠了。

“不遠了,就在近些年。”張伏龍如實說道。

他能突破到築基,說明天元界中的靈氣已經足夠一小部分人修行,這一小部分人裡包含當初三百六十五位主將的後人。

聽到張伏龍的話,劉秀眉頭緊蹙,他猜到天地即將變格,卻沒想到會來得這麼快,這讓新生的大離王朝何去何從。

“請教師祖,我大離王朝該作何去路?”劉秀問道。

大離王朝剛建立,存有不少前朝餘孽,並且大乾皇室所占的名額頗多。

一旦天地變格,前朝餘孽中出現眾多修真者,剛安定下來的天下勢必又要大亂。

“陛下可知什麼樣的人才能擁有靈根?”

“能擁有靈根進行修煉,萬中無一,當屬幸運兒。”

劉秀想也不想,脫口即答。

張伏龍又看了一眼劉秀,道:“陛下難道不是幸運兒嗎?”

“這……”

被張伏龍點醒,劉秀立馬明白了過來。

幸運兒不就是大氣運之人嗎?他本身就是大氣運之人,否則怎麼能坐到這個位置。

“還請師祖說明。”劉秀又問道,懂是懂了,但不明白其中深意,需要如何去做。

“當年仙師林天有言,第一批修行者必定有三百六十五人的後人。

仙師林天敢做這樣保證,肯定是得到了天道認可,第一批擁有靈根的一定有這些人的後代。

貧道窺探過天機,第一批出現靈根者的數目為九極之數,具體數目貧道不得知,不知是八百一十位,亦或者九百九十九位。

除去三百六十五位,其餘數量陛下還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間,隻要大離皇室彙聚大量氣運,出現靈根的幾率就會越高。

至於如何彙聚氣運,這點不用貧道說明,陛下知曉如何去做。”

看在劉朔份上,張伏龍與劉秀說了個明白。

“多謝師祖告知。”

劉秀一拜,張伏龍的話對他幫助很大。

“還有一事請陛下明白,有靈根不一定是人族。”

張伏龍再一次提醒劉秀。

劉秀頓時一懵。

“師祖的意思是有動物會成精?”

這可不是什麼好事,一旦動物成精,必定給人類造成巨大衝擊。

“陛下下山去吧。”

張伏龍今日說得夠多了,大離王朝今後何去何從全憑造化。

劉秀離開伏龍觀回到皇都後,在沒有知會任何人的情況下,劉秀宣布成立一司一衛。

一個為監聽司,一個為除魔衛。

前者為打聽情報,後者為降妖除魔,二者相輔相成。

這讓所有人摸不清頭腦,不明白皇帝為何要成立這兩個司,這天下哪來的妖魔鬼怪。

但很快朝臣便反應過來,皇帝是去了伏龍觀一趟回來才這樣,莫非是皇帝提前得到了什麼消息。

如果真是這樣,天下不免又要動蕩起來。

之後,劉秀又頒布了許多條政令,都是關於民生問題,且必須落實到每個鄉下,若敢怠慢者嚴懲。

大離這次動員力度是空前絕後的,打破了皇權不下鄉這個詬病。

對於百姓來說這是好的,對於官員來說是苦不堪言。

平常八小時還摸魚,節假日帶薪休假,閒來無事聽曲一番,好不自在。

現在呢,隻要沒死就往死裡乾,一點歇息時間都沒有。

做大離的官真難,這是所有臣子內心的想法。

也不清楚皇帝到底要做什麼,為何這般急躁。這些政令一旦正常運行,後續君主就算是個白癡也能守住家業。

皇帝這是把幾代人的事情全部放在當下完成。

皇帝是苛刻了些,民間反響是好的,百姓無不對這個新生王朝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