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核彈’單詞的出現,一個20分鐘電視劇就能拍完的黑手黨紛爭,眼看正在飛速擴展成兩個小時的好萊塢大電影。
問題是劇本到底跟著007走呢,還是碟中諜?又或者其實還是蝙蝠俠??
007跟蝙蝠俠都好說(真的嗎),在布萊恩樸素的認知中,這兩個作品當中的固定套路通常隻有美女與精神病。但《碟中諜》係列裡經常會出現的一種神奇生物,是隱藏在高層中的敵方臥底!
遙想當年,布萊恩毫無防備地在眾多動作電影中翻出了1996年的經典作品《碟中諜》第一部,從此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你以為所有諜戰片的主角,都是在官方組織的支援下到各個地區殺來殺去拯救世界嗎?
就像007有MI6,《王牌特工》有Kingsman,黑寡婦和鷹眼背後站著神盾局和複仇者聯盟?
——不。
《碟中諜》的男主角伊森·亨特他與眾不同,倒黴得獨樹一幟!
雖然他也有CIA當後台,但他負責乾反派,他的老東家CIA隻負責背刺他。
《碟中諜1》講的是伊森所在的IMF小組遭叛徒出賣,隊友死光後他單打獨鬥,在被政府追殺的同時揪出臥底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後布萊恩不信邪:怎麼會有混得這麼慘的官方特工?
於是他又點開了《碟中諜2》。
這部電影的反派是男主角伊森的前隊友,另一個美國特工。
布萊恩:?
他又打開了《碟中諜3》。
這一部裡CIA局長疑似勾結恐怖分子——你彆說,你還真彆說,這設定放在現實裡也不像假的。
布萊恩又雙叒叕帶著凝重的表情點開了《碟中諜4》。
好家夥,這回伊森所在IMF小組因為導致兩國關係危機,直接被CIA開除了!
美國人:誰是伊森·亨特?我不到啊。你們要殺他?殺吧,反正和我沒關係。
《碟中諜5》在此基礎上更上一層樓,伊森不僅被開除出了組織,還正兒八經地被中情局列為頭號通緝犯。
觀眾銳評:在殺死伊森·亨特這件事上,恐怕連反派都沒有他的老東家CIA用心。
囫圇吞棗看完了五部電影後,布萊恩心情複雜地關掉了《碟中諜》係列。
他的評價是伊森·亨特彆太愛了,都被背刺成這樣了還每次都心甘情願地回到CIA……
換成布萊恩,他五部電影能叛逃五十次。與CIA高層比起來,M女士頭頂簡直散發著聖光。
當然,看電影的時候無論主角的上級有多傻逼,都不影響觀眾享受主角化險為夷的刺激。
可是現在不行了,布萊恩身為局中人,伊森·亨特成為了他的半個隊友,CIA是MI6的合作方,如果那邊出了什麼亂子,就算伊森依舊能力挽狂瀾,布萊恩依舊覺得他的血壓有點吃不消。
他
問M女士和妮可:“這枚核彈到底是從哪來的?”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該問題一出,妮可的臉上多了幾l分譏嘲,M女士則說道:“你應該問,這些核彈(複數)是從哪來的。”
布萊恩:“……?”
M女士說:“8月29日,美國空軍的六枚裝配了W80-1核彈頭的□□被空軍士兵當作‘訓練彈’裝在了轟炸機上[1]。這架飛機本該飛往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卻在起飛後下落不明,直到36小時以後,一位主管才開始‘懷疑’失蹤的轟炸機上攜帶著至少六枚核武器,又過了12小時,該事件才被美國國防部當作‘空箭筒’事故上報給了國家軍事指揮中心。”
所謂‘空箭筒’是美國防部在核事故中使用的特殊術語,代表遭搶劫、盜竊或丟失核武器及核武器部件。
假如核彈爆炸、並且還有可能因此引發核戰爭,那麼‘空箭筒’就會升級為‘核閃’。
而如果核武器在這個過程中嚴重受損,就會被稱為‘斷箭’。
聽著跟他媽進化的數碼寶貝似的。
布萊恩人都麻了,仍然有些難以置信:“美國空軍把六枚核彈頭和士兵訓練彈擺在一起,還能被認錯?”
M女士:“美國空軍部長和副參謀長已經對我們承認‘核武器操作製度嚴重癱瘓’而且‘相關人員也沒有按照程序行事’,至少有三個上校要為此接受行政處分……但核彈丟了就是丟了,目前英國得到的情報是,其中一枚彈頭大概率會走水路經過哥譚與紐約。”
布萊恩:“當地的黑手黨也知道這件事?”
“你猜怎麼著?”妮可·可汗彎起她的黑眼睛,笑眯眯地說道,“一個美國國防部官員把核彈丟失的秘密賣給了《軍事時報》,搞不好再過幾l天,全世界都會聽說地球上多了六顆自由的核彈頭。”
什麼叫騷操作一波接著一波啊?
布萊恩歎為觀止。
他因為這個離譜消息和夏季的高溫感到一陣熱意,下意識拽了拽脖頸處的領帶。妮可在注意到這一幕後替他打開車內空調:“我們的任務是趕在法爾科內和甘比諾家族前找到這枚丟失的核武器。”
布萊恩問她:“這麼說,美國那邊的IMF小組算對手還是合作者?”
“有競爭關係的合作者。”M女士回答,“也許邦德告誡過你,但我還要再強調一次——你在執行任務時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無論他們有什麼身份。”
空調嗡嗡作響,車內逐漸涼快下來,布萊恩的目光漫無目的地投向窗外。
即便太陽升起來了,哥譚市的天空依然不透徹,陰雲籠罩著張牙舞爪的建築群,空氣潮濕而沉悶,整座城市都縈繞著山雨欲來的氣息。遠處掛有‘韋恩科技’標識的大廈筆直地刺向雲層,其中一麵玻璃反射著朦朧的天光。
多麼魔幻的地點……多麼魔幻的現實。
凝望著遠處的建築停頓了半秒鐘,布萊恩收回視線冷靜說道:“謹遵您的命令,長官。”
**
“你今天第四次看向東邊那棟韋恩家的大樓了。”
妮可·可汗一邊舉著望遠鏡緊盯前方的河道,一邊對布萊恩說,“裡麵有你認識的人?”
布萊恩心不在焉地說:“沒有,我可不認識什麼美國人,隻不過那座大廈還挺漂亮的。我在想它四個角的位置上雕刻的是什麼動物,蝙蝠?”
“那是雨漏,又叫石像鬼或者滴水獸。”妮可說,“這一類雕塑在哥特式建築上很常見,建築師認為它既能排水,又有著辟邪的功效。但你為什麼會認為上麵怪物是蝙蝠?”
“我猜的……”布萊恩嘀咕說,“感覺這座城市裡的蝙蝠元素比我想象中少一點。”
妮可笑了:“我怎麼從沒聽說哥譚市盛產蝙蝠?”
她很快把這段對話拋之腦後,因為他們蹲守的倉庫下方的街道上傳來了警笛聲。
“那是哥譚市的警察局局長基利安·勒布。”布萊恩也嚴肅起來,指著下麵警車裡一閃而過的中年胖子說道,“他是法爾科內的同夥。法爾科內完全滲透了哥譚市政府和警察局,絕大多數警察都會接受他的調遣、在核彈經過的這段時間裡控製住城市的各個交通要道。”
妮可壓低聲音問道:“他現在要去見法爾科內的老大?”
“也許。”
布萊恩看了看警車的位置,忽然從倉庫的窗戶翻了出去。
他們的位置是三樓,外麵有一條懸空的,長而狹窄的通風管道,離地十幾l米高,呈正方體,表麵的寬度和布萊恩的皮鞋鞋底差不多。
他輕巧地跳到管道頂端,腳掌接觸到管道時幾l乎沒有聲音,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踩平衡木一般快速沿著管道繞到倉庫沒有窗戶的另一麵。
整個過程中他的身體晃都沒晃,展現出了相當驚人的平衡能力。
管道儘頭有個小平台。布萊恩翻下管道,落到平台上,此時警察局長乘坐的警車剛巧在他腳下路過,誰也沒注意頭頂的動靜。
布萊恩把手中的竊聽器扔了出去。
竊聽器精準地粘在警車棚頂。
裡麵的說話聲立刻清晰起來,警察局長基利安·勒布正在發號施令:
“第一大隊去守著三門大橋,第二大隊去羅傑斯泊場,剩下的人都歸伯恩斯管,一半人去亞當斯口岸,另一半人去狄克遜碼頭。其他不用我教你們了吧?盯緊所有貨運船隻與大型車輛,遇到疑似恐怖分子的人就給我抓起來,連隻蒼蠅或者蝙蝠都不要放過!”
妮可:看來哥譚市確實有蝙蝠。
“先生。”警車上有人問,“如果抓到可疑的人……”
基利安·勒布冷酷地說:“控製起來,若是膽敢反抗就當場擊斃。”
“……”
明眼人都知道,哥譚警局根本不是在搜尋運輸核彈的恐怖分子,相反,他們要在發現核彈後第一時間通知法爾科內。除了在地麵上巡邏和駐守的警車之外,空中還盤旋著幾l架直升機,它們打著巨
大的探照燈,沿河道一圈接一圈地飛行。
城市進入了戒嚴狀態,然而普通市民對可能發生的危機一無所知。
“法爾科內與甘比諾家族盯上了同一批核彈。”布萊恩半是問自己、半是問妮可,“那他們要如何確定核彈會先經過紐約、還是先經過哥譚?如果他們不能確定核彈的下落,警局這樣大張旗鼓地守著城市有什麼意義?”
要是核彈走海路壓根沒靠岸,局長基利安·勒布豈不是會很尷尬。
“……除非這是一場秘密交易。”布萊恩頭腦中閃過一個想法,加快語速說,“法爾科內買下了核彈,交易地點就在哥譚市的某處港口,他們的人馬四處搜尋純粹是做給外人看的。”
妮可擰眉說道:“你說的有道理。但甘比諾家族又怎麼說?”
“或許他們被騙了。”
布萊恩望著遠處街道邊的幾l個看似閒逛、實則盯梢的人說道,“不過也有可能是我們被騙了。”
“法爾科內與甘比諾這兩個家族之間有矛盾衝突不假,可是在任何一方都難以單獨吃下的利益麵前……在前所未有的機遇麵前,他們還有另一種選擇。”
他回過頭,看著妮可說道:“就像我們與CIA一樣。”
“黑手黨當然也可以合作——你有沒有覺得哥譚市的黑邦麾下成員有點太多了?還有那個負責守著兩個港口的伯恩斯……”
布萊恩想起了竊聽器裡麵被基利安·勒布提到過的名字。
他按住耳機聯係MI6:“幫我查一下甘比諾家族裡有沒有名叫伯恩斯的人。”
“有。”半分鐘後後勤回答他,“亞當·伯恩斯,老托尼·甘比諾的養子,被認為是甘比諾家族的二把手。”
布萊恩看向妮可,妮可反應過來以後睜大眼睛驚訝地說:
“CIA被調虎離山了!紐約是個陷阱!我這就去通知IMF的領隊——”
“等等!”
布萊恩想要阻止她。
理論上這時的確應該聯係另一邊,不管怎麼說,大家都是國際上的同事,無論從什麼層麵上講都不存在見死不救的道理,否則以後都彆想合作了。
太缺德是交不到朋友的。
但是,布萊恩一想到《碟中諜》片場,總覺得眼皮直跳、仿佛有哪裡不對勁。他準備從妮可手裡奪走她的手機,直升機的探照燈卻突然間穿透玻璃打在布萊恩的後背上。
妮可正對窗外,看到武裝直升機放下槍口進行瞄準時呼吸一窒:
“——臥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