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抿了下嘴唇。
“父皇現在這樣議事。”
“雖然給外人的觀感上是父皇順從民意。”
“但實際仍然還是由父皇與帳下這些智囊軍師在商議決策。”
“若是一城一地的話,這樣做自然是沒什麼。”
“但咱們大唐可是一個國家,一個擁有數千萬百姓的國家。”
“兒臣感覺……靠十幾個人來決定一個國家的未來走向,似乎不太妥當。”
李世民眯起眼眸:“讓十幾個人來決策,總比一言堂好的多吧?”
實際上。
朝廷從古道今都是這種模式。
表麵上是大家商量來,商量去。
但實際大多數時候都是皇帝已經內定好了方案,然後才會拿出來給帳下的臣子議論。
在大多數時候都是呈現出一言堂的趨勢,隻是沒人拿出來明說罷了。
而相對來說,李世民當下這種模式,已經算是很好了。
但是,李承乾想要說的,並不是這個。
“父皇誤會兒臣的意思了。”
“兒臣不是說,父皇推崇霸權。”
“而是兒臣覺得,父皇這樣太累了。”
“您是將數千萬人的生死溫飽都全部壓在了十幾個人的身上,甚至是皇帝一個人的身上。”
“這終究不是明智之舉。”
李世民眯縫了下眼睛道:“那我倒是想聽聽,所謂明智之舉是什麼。”
“呃……”
李承乾略微思索了一會,道:“兒臣覺得,當務之急是要擴充內閣,並且分發一定處政權力給內閣。”
“讓內閣從現在的議政者慢慢轉變成處政者,為父皇分憂。”
“這樣一來,父皇便不必事必躬親,隻需安心做一個最終決策者就好。”
“而父皇當然也就無需那麼辛苦,至少不用每天都將精力浪費在應對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了……”
作為一個從後世來的家夥。
李承乾深知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他也知道,光靠一個人是絕對沒有可能兼顧到一個國家的方方麵麵。
曾經不知有多少人妄圖挑戰自己的身體極限,但最後的結局往往都是把自己給累得暴斃而亡。
當然。
他也知道。
大唐這種模式其實已經算是很好的了。
李世民是個很好說話的皇帝,也算不上專橫跋扈。
在很多時候,他商議事情是真的在商議,也是真的在跟手下這十幾二十個智囊交換意見。
若是大多數人都不同意,那李世民也會回頭重新考慮,反之則是要堅持。
即便是沒有李承乾的出現。
大唐早期的朝堂發展也是那種欣欣向榮且健康的發展模式。
如果按照李世民這樣的從政方式一直走下去的話。
華夏或許能夠提早幾百年就發展至內閣與君公職天下的地步。
隻可惜。
在李世民退位之後。
某些人就更改了他的從政思路。
尤其是在武周躥唐之後,更是將君主集權這四個字牢牢地刻在了往後每一任君主的心上,影響著後世每一代君主。
不過……
現在有了李承乾。
他也肯定不會叫那些糟爛事出現,禍害大唐,禍害大唐的百姓。
他現在想的是,到底要用怎樣的一種形式,才能叫大唐發展的更好。
並且也能叫大唐更早的走向後世那個國家調配資源,百姓自己當家做主的模式。
但這事兒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他也隻能提出一個想法,然後慢慢地去改變當代人的思想。
如今也是話趕話,事兒趕事兒,到這裡了。
李承乾自然是要將自己心裡麵的想法說一說的。
而聽聞李承乾的這一番話。
李世民的神色也開始逐漸複雜起來。
“若真如你所說,我將君主的權利放給外人。”
“萬一有一天這些人聯合在一起,他們對我豈不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李世民當然也不喜歡這種每天奔波勞碌個沒完的生活。
但在他看來,李承乾的想法,實在是有些理想化。
若是將君主的權利放給外人,那還要君主有什麼作用?
“父皇隻怕是忘了。”
李承乾聲音淡淡道:“現在的天下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天下了。”
“嗯?”
李世民挑眉道:“現在的天下與以前有何分彆?”
李承乾抿了下嘴唇,道:“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憑借幾十柄刀槍起家,最終打下了一個盛世強漢。”
“而皇爺爺與父皇當然也不差。”
“當初,我們李家上下也就隻有皇爺爺手下的五千騎兵以及父皇手下的八百豪傑。”
“而在父皇與皇爺爺的共同努力下,不過短短數年的光景,就建立起如此一個盛世王朝。”
李世民邊聽邊點頭。
他此刻也有些好奇李承乾究竟想要說什麼。
李承乾抬頭看向李世民道:“兒臣鬥膽問父皇,現在再給父皇當初那八百人,父皇能否推翻大唐?”
“這個……”
李世民沉默了。
因為,他想到了大唐當下的軍力。
想到了大唐的五十萬軍兵,想到了那些火炮,戰船,火槍,以及那隻要將領一聲令下,就能鋪天蓋地落在敵人陣地上的天火雷。
思索良久。
驕傲如李世民也不得不說上一句:“彆說八百,就算給我八萬,八十萬,我也掀不翻啊……”
說到此處的時候。
李世民也終於意識到,李承乾口中那天下已經不是原來的天下是什麼意思了。
當下的天下,可不是誰說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就能掀起一番風雨的。
李世民直直的看著李承乾道:“掌控兵馬就是掌控天下,這話的確不假,可萬一軍隊方麵出了變故呢?有人跟他們暗通款曲呢?”
李承乾搖搖頭,吐出兩個字:“不怕。”
“為何不怕?”
李世民狐疑道:“萬一他們弄出個幾十萬人來,與咱們朝廷的軍兵武器裝備一致,我們可就沒有優勢可言了啊。”
“因為現在的戰爭也不是原來的戰爭了。”
李承乾道:“在兒臣出征西域與盎撒帝國那一戰中,父皇應該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來。”
“我們能贏的原因。”
“一方麵是因為我們的武器裝備領先於對方。”
“另一方麵也是因為我們將士的戰鬥意誌與戰鬥力強於對方。”
“但這都不是我們能贏的關鍵。”
李承乾抬頭對上李世民那疑惑的目光道:“我們能贏的關鍵是,我們的後勤補給更足,我們武器要多少有多少,而他們打完了,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