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人君之相的歐洲人(1 / 1)

王文龍的這套南京方言拚音就是根據漢語拚音的思想在建國後改出來的。

建國後推廣的漢語拚音打通了古代音韻學所用的切音法和四聲法,並且將漢語音素單獨提取出來,與漢字語音的標記不再有模糊空間,書寫拚讀都十分簡便,在後世基本證明了是最方便的漢字語音標記方法。

葉晝則作為雜學大家對於音韻也頗有研究,他看到王文龍的拚音方案之後立刻就明白這套拚音方案對於識字教學有多大的意義。心中對王文龍佩服的同時,他也負責包攬了識字本的編寫工作。

這種識字本是掃盲運動中大量使用的一種簡易資料冊,新中國掃盲運動興盛的時代百姓生活條件也並不寬裕,字典的價格相較於當時一個文盲的收入算得上昂貴,而且讓一個大字不識上百的百姓去查字典其實真沒什麼作用,查出來的解釋條目他也不認識。識字本就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這是國家普及拚音之後大量使用的一種專門用於掃盲的小冊子,其研究成果在後續的幼兒教學中還經常看到,就是書店裡專門賣給小孩的帶圖帶字帶拚音的那種插畫掛圖,一字一音、儘量少涉及多音字、少涉及複雜的解釋,以教會使用者認字和拚音為主要目的。

一本字典的印刷成本少說要半兩銀子,但一本隻帶字樣和拚音的識字本就便宜多了,三千個常用字,即使考慮到其中有些字是多音字,總共拚音大概也就四千多個,一本包含所有常用字的查詢識字本字數還不過一萬,也就是三章白話的字數,印刷的紙質差一點,油墨糊弄一些,一本識字本的成本也就是幾十文,普通工農幾天的工資足以購買。

如果實在是舍不得,自己找來紙筆抄寫一份,也就是不過半天的功夫。

當然由於這一套掃盲教材是二十一世紀編纂的,其中許多內容對於這時代還很不適宜。

比如說因為這套掃盲教材針對的是二十一世紀一些還未脫盲的農民,他們或許有進城務工的需求,《生活中的知與識》就包括了大量後世勞動法的科普內容,教農民工進城之後要怎麼保護自己的勞動權益,這些法律在這個年代的大明百姓顯然是享受不到,王文龍就將之替換為大明律科普,至於一些電學、裝修等等教學內容,王文龍則儘量刪去,最後將《生活中的知與識》大綱大體保留下來,內容則基本上成為了一本《自然》教材,所教的科學內容所以是熱脹冷縮、物質的三態變化等等,深度不超過後世小學的水平。

《生活中的讀與寫》和《生活中的數與算》的改編就更簡單,無非是將所使用的範文替換,或是將應用題的內容改編的符合這時代的真實情況。

接下來大半個月,張鼐等人也在積極的籌備民黨學院事宜,辦學地址都找好了,而王文龍就在葉晝則、張鼐幫助之下專心寫書。

《生活中的讀與寫》和《生活中的數與算》都很快改編完成,隻剩最後一本《生活中的知與識》,王文龍列出大綱,剛仿照著原書內容寫了前麵幾章,這時突然有個歐洲人前來拜訪。

來者名叫郭居靜,王文龍雖然早就在史書中知道此君的大概形象,但是第一次見到郭居靜時,還是被他的樣貌所震驚。

後世人往往有西方人高大健壯的印象,但那是肉蛋奶養出來的,這年代的歐洲人營養條件還真不一定有大明好,來到中華傳教的耶穌會是許多個頭並不高,加上剃著個地中海頭型打扮怪異,模樣也不甚令人欣賞。

但其中的郭居靜卻長相十分出眾,此君今年四十許歲,身材魁梧、髯長而美,有點古希臘雕塑之中肌肉哲人那意思,無論在東西方的審美中都算得上是老帥哥一枚。

郭居靜一見王文龍便主動用中華禮儀拱手:“建陽先生,鄙人郭居靜,號仰風,久聞先生大名。”

章湟介紹說:“建陽先生,這位是澳門耶穌會的乾臣,之前一直陪同利瑪竇在京城傳教,如今澳門耶穌會有長老去世,郭朋友即將回去繼任監督。”

“郭朋友好。”王文龍同對方行禮,“不知澳門耶穌會哪位長老仙逝了?”

郭居靜回答:“是範禮安視察員,他在幾天前已經蒙主召喚,希望他能得到安寧。”

王文龍點點頭,再仔細一想,臉上的表情忍不住變得有些精采。

王文龍突然想到了郭居靜這次回澳門在曆史上的記載。

之前一直負責耶穌會澳門教區的老狐狸範禮安終於逝世了,澳門教區便招郭居靜回澳門掌管教務。

而此時的東南亞海麵上,荷蘭人正和西班牙人以及西班牙帝國統治下的葡萄牙人打的不可開交,今年荷蘭人剛剛勾結海盜侵擾西班牙和葡萄牙所殖民的巽他群島和馬魯古群島,還準備襲擊澳門,葡萄牙人在澳門緊急建設防禦要塞以準備抵擋。

而大明發現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動作之後便產生懷疑,廣東官員以為葡萄牙人要借澳門出兵嶺南,這時郭居靜突然回到澳門,他要晉升耶穌會澳門監鐸的職位,所以耶穌會士為他準備了一係列的禮儀活動。

這些事情都被澳門的中國人看在眼裡,然後消息就傳開了,郭居靜的長相實在太派頭,按中國人的說法就是“望之極似人君”,於是很快就有愛國的廣東秀才寫了一本,說葡萄牙人準備推舉郭居靜稱帝,從澳門發兵進攻兩廣。

這說的有鼻子有眼,把近日澳門海麵上一係列船隻的動向全都寫得進去,說郭居靜已經聯合了日本人和馬來人共舉大事,又說郭居靜在內地的黨羽眾多,隻等戰艦一到,這些漢奸都將揭竿而起。

引起流言洶湧,引得人心惶惶,澳門華人紛紛逃回大陸,廣東遊擊、參將全都跑到澳門邊界上去駐防,珠江口的衛所水軍全都出港,嚴陣以待。

因為知道葡萄牙人的火器厲害,大明官軍也不敢貿然出擊,葡萄牙人則是一臉懵,不知道自己防海盜怎麼引來這麼大動靜。

最後廣東兵還未踏入澳門,澳門先因為沒有中國商人敢去貿易而缺糧。

一群葡萄牙人餓得半死,連忙派官員到廣州斡旋,兩廣總督選了幾個大膽的乾練官員赴澳門考察實情。

兩廣總督派去的官員小心翼翼的提出要去查看澳門的武器庫,到了地方才發現,跑回去的澳門華人所彙報的“重兵嚴守”的武器庫其實是一間圖書館。而所謂不斷運來洋兵的“兵營”則是澳門耶穌會的學校。

一番查看,廣東的官員和澳門的葡萄牙人都鬆了一口氣廣東方麵避免了一場大戰,而葡萄牙人則避免了被餓死在城裡。

後世把這場鬨劇稱作郭居靜事件。

所以說王文龍並不擔心天主教能夠在大明造成什麼聲勢,彆說是像白蓮教一樣密謀起義,耶穌會就是多運兩船傳教士來澳門,廣東方麵就已經開始對澳門搞物資封鎖了。

順帶一提,郭居靜來南京是來接收教產的,這也是因為大明防著耶穌會,所以他們擁有的每一處房產都足為珍貴,郭居靜作為監鐸都得親自到耶穌會擁有的房地產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