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花部革新(1 / 1)

趙惟卿招攬了三百戶移民,總共花銷還不到一千兩,遠遠低於王文龍之前對於開發皮島的投資估算,一番操作就是王文龍也得表示佩服。

朝鮮百姓不收白銀對於王文龍來說一直是件頭痛的事情,因為皮島現在還不在山東,到遼東的主航線上,想要運糧到皮島,需要專門去山東雇傭船隻,運送成本大大增加。糧食運到之前還要建設港口糧倉等等,偏偏朝鮮人不見糧食不乾活,想要開發皮島,需要先調糧、調人,成本和運輸成本加進去,三千兩遠遠打不住。

而現在趙惟卿一番操作,皮島不到一個月就來了三百戶移民。

王文龍甚至沒出什麼錢,皮島上有的是木材,至於乾活工具,鐵山本地就產鐵器,而且因為沒有市場買賣,此地的鐵價非常便宜,斧頭鋸子等建設工具甚至是朝鮮人自己帶來的。

港口、糧倉和居民區建設都已經陸續上馬,到此時,資金才花了不到二千兩。

甚至這還是王文龍不忍心,一個月間運了兩次糧食到皮島上才有的投資。

照趙惟卿的計劃,他原本今年上半年隻打算運一次糧食。等到下半年皮島成為主航線之後,糧食的運價將大大降低,那時他才會再考慮運糧之事。

但這肯定會導致皮島上的移民拿了銀子買不到糧食,甚至會餓死人。

趙惟卿對此無所謂的表示:“買不到糧食,餓了肚子他們自己就會回去。反正咱們是見成果才發錢,他們拿到錢時港口屋宇都建設完了,事情乾完人回去,正好省糧麼……”

王文龍算是明白為什麼朝鮮官員對於這些遼商如此討厭了。

他甚至懷疑,如果不是有自己的筆資金以及李如梅背書支持,趙惟卿都能派人假裝成海盜把那些因為吃不上飯而劃船回大陸的朝鮮人直接在海上給搶了,工資都能回收再利用……

至於毛文龍,這一係列操作早已經把他給看傻了。

幾天之後,毛文龍一臉欣喜的找到王文龍:“現在皮島上的港口已經開了糧倉,貨倉也在建設,光看這個建設規模,未來就是比金州衛也不差。”

這一個月的經曆給他帶來的驚喜太多,隻不過他還是有個憂心的點:

“現在惟一難處就是皮島的一切補給都還要仰賴大陸,萬一走私之事被朝鮮或我大明反對,島上的補給或許會有困難。”

王文龍同意:“趙惟卿有吸引移民的本事,但是對於島嶼經營卻不一定是十足好手,皮島開發光靠把人騙來是不行的,未來想要把皮島做大必須要解決糧食和柴草供應問題。”

毛文龍點頭說道:“我已經想過想要靠皮島上的糧食產出完全自給自足斷不可能,也不是皮島開發應該追求的,但我們至少要追求一個保準的數量。就比如被封鎖十日之內還有糧食。”

王文龍一笑,毛文龍果然是做大將的人才,對於危險情況的敏感性不是趙惟卿這種投機商人可以比的。

王文龍乾脆提示他道:“若是想要保有此地的糧食供給,一來是多建糧倉,改善儲糧技術,但如果隻把糧倉建在一處,若是被水師封鎖,也就相當於沒建。這時就要拿出第二點辦法:伯龍記得之前我們在黃海沿岸看到的那許多島嶼嗎?”

毛文龍思索一番,眼睛越來越亮:“建陽的意思是狡兔三窟?”

“沒錯,但還不止如此,”王文龍道:“那些島嶼的麵積都不算小,上麵或許會有不同功能,在最開始建設之時便可以主動規劃,比如某地方用來養豬羊,某地方用於港口中途補給,漸漸的將一連串島嶼都給他占領並控製起來,如此方可保萬無一失。”

“好辦法!”毛文龍極為讚同。

對此王文龍毫不意外,因為這就是原本曆史上毛文龍經營皮島的方式,曆史上毛文龍打戰的水平實話實說也就一般,但是此君的規劃水平真不是蓋的。

他這個東江鎮總兵所擁有的可不僅僅是一個皮島,毛文龍所控製的是沿著黃海北岸的一連串島嶼群,每個島嶼都被安排了不同的功能:薪島用來打柴,石城島用來做中途的守衛點,獐子島、大鹿島、小鹿島用來放養牲畜提供肉食。

靠著這樣的方法,原本曆史上的毛文龍直接建設了一個海上的東江鎮,往南可以接受大明的補給,往東可以接收朝鮮的補給,在海上有無數堡壘,同時還控製著陸地上的一些屯墾區、遊擊區。

整個遼東半島都被後金給占了時,而毛文龍的士兵居然還能在鴨綠江口種地,遼東的人口密度太低。

毛文龍的士兵借助海上航線,根本不從陸地往來,導致這些零星的屯墾區後金軍找都找不到。

而努爾哈赤隻要起兵去打山海關,毛文龍的東江鎮就會突然從滿天星鬥的狀態聚集在一起,沿著鴨綠江北上去打金軍老巢。

等後金大軍氣急敗壞的班師回朝,毛文龍的部隊又散入黃海,後金根本抓不到。

毛文龍對於王文龍所說的開發皮島的方式,越想越有道理,當下便決定說道:“既然如此,今年我便在這遼海駐紮,想辦法多將沿岸的島嶼控製在手中。”

此時的遼東地廣人稀,這些海上島嶼又不在主要的航道上,毛文龍派人去將沿岸島嶼畫影圖形,掌握了航線,未來就是明朝,想要抓他都抓不到。

而且他已經想象到這一連串島嶼被開發起來有怎樣的政治經濟潛力,為啥袁崇煥曆史上殺毛文龍時要把他騙入皮島軍營,努爾哈赤派兵想抓毛文龍都抓不到,如果毛文龍真想跑,隨便往黃海北岸上百個島嶼一躲,給袁崇煥十年也抓不著他。

毛文龍已經決心照王文龍所說,將皮島開發成一個海上王國,誌向非常遠大。

至於趙惟卿,他和李如梅都以為皮島的開發也就是一個走私港口便到頭了,完全沒有想到此地的戰略意義,也不覺得王文龍和毛文龍到海上去亂看海島有什麼好處。

市場還沒做大時就分散投資,從商人的眼光看來是很不智的行為。

恐怕要等到毛文龍手下建起一道海上長城之時,趙惟卿才會驚訝於他究竟做了什麼事情。

五月初王文龍再次帶人從丹東九連城北上到達沈陽中衛,王驥德已經在那裡等他。

皮島開發之事,王驥德不想參於,所以這段時間他都待在金州,倒是在當地喜歡上了皮影戲。

在沈陽,王驥德一見到王文龍便激動說道:“我似有一個戲曲的新理論。”

“說來聽聽。”王文龍道。

王驥德說:“遼南海路斷絕之後,距離中原地區太遠,雖然有商貿往來,但是文化交流卻是薄弱,以至於此地之皮影戲演出內容往往荒誕不經,許多瞎裡胡鬨的東西都被編了出來,但我看了這個把月,卻覺得這些瞎裡胡鬨的東西頗有樂趣。甚至比真實的曆史故事以及話本更要有味道,這種戲曲感覺我在江南時也有,但卻從未如此強烈……實在是口說不出。”

聽聞王驥德一番敘述,王文龍直接笑著道:“我為兄長試言之:戲曲作品所演之事不必皆有證,所演之人不必皆可靠,可以不拘文理、不講格局、不循聲韻,隻要便於扮演、發人歌泣、儘情動俗即可。”

“對對對!”王驥德連喊三個對字,點頭說道:“我想的就是這個道理,這樣的戲曲比之過去老戲好看的多!”

王文龍心裡不禁感歎,這皮影戲果然是古代民間藝術的瑰寶,居然在明末就把“花部革新”給啟發出來了。

原本曆史上清代以後皮影戲在北方風行,演出場次很多,同時皮影戲又不受高雅的文人所重視,導致皮影戲的劇作內容有相當多偏向於百姓民俗的再創作,漸漸脫離了古代戲曲一般的創作模式。

於是原曆史中皮影戲便促成了“花部革新”運動。

原本曆史上的此運動領導者是陝西的皮影劇作家李十三。

乾隆年間李十三在創作中提出:皮影戲曲的故事內容不一定要照搬史書或者是改編已有的故事,完全可以虛構創作,也不需要依照古板聲律,隻要好看好聽就行。

這些思想在後世人可能以為是廢話,但是對於中國古代曲藝創作卻影響深遠。

在花部運動之前,戲曲的創作模式一直是劇作家將流行的、民間故事或曆史典故改編成戲曲,基本不存在,先有劇本,再有故事的創作。

就比如關漢卿寫《竇娥冤》是根據《列女傳》中的故事改編而成的,湯顯祖寫《牡丹亭》是根據《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的。

這種“出出皆有傳頭”的要求明顯限製了戲曲創作的題材,而花部革新之後,中國的戲曲作家才終於不再“改戲”,而是“寫戲”。戲曲故事終於能專門作為劇本被寫出來。